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 中国式秘书3 第三章(13)

作者 :

从事组织工作多年,赵瑞星有一句尽人皆知的口头禅,其实也是他为人处事的最高信条——“官场如牌局,八点压七点,谁官大我听谁。”在他眼里,阳城地界里市委书记官最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遇到问题和矛盾,他也永远只唯书记马首是瞻。本来,作为一名组织部副部长,他的这个原则并无不妥。然而,恰恰就是因为这个原则,才构成了他与苗长林、贾大雄之间水火不容的矛盾。

当年他在阳东区任组织部长时,区长苗长林与区委书记关系不和,因为坚定站在书记那一边,便与苗长林结下梁子。调到市委组织部之后,早期形势还不错,几个市委书记很强势,部长都不敢多嘴多舌,他这个副部长只要跟定书记就万事大吉。等到贾大雄当了部长,苗长林也从省里回归阳城,正是洪大光当政后期,书记对组织部的掌控并不太严密,这就为苗、贾联手营私提供了方便。而这时,赵瑞星再唯洪大光旨意行事,便成了贾大雄与苗长林的绊脚石。何况,此前他与苗长林还有一段不愉快的过往。之后,随着苗、贾谋私气焰日渐嚣张,却又不容旁人置喙与挡道,赵瑞星与他们之间的矛盾必然加深。两年前,贾大雄一唱,苗长林一和,两人联手将赵氏送到老干部局,准备请他于斯终老。从此,赵瑞星与苗长林、贾大雄一派,更加势如水火。

此一节,便是廖志国选择赵瑞星的核心原因。

当然,赵瑞星这个人除了唯上,还有其他众多特点。择其主要,聊举一二:

特点之一,通晓内部规章,精于各种用人治人之道。换句话说也并无不可——长于权术,擅长整人。

赵瑞星自从大学毕业分到区委组织部,十几年一直没有离开过组织系统。此人善于学习,博闻强记,无论对干部履历还是各种文件,皆有过目不忘之功。他对政策规章的谙熟程度,就连省委组织部那些资深处长都深表佩服。在省委组织部系统,但凡组织文件汇编或清理内部规章,常常都要借他过去帮忙;遇到麻烦的疑难问题,特别是文革之前甚至解放初期干部管理方面的事务,一时无人能够说得清楚,且又找不到文件依据,也会一个电话打到阳城来,赵瑞星通常皆能当即解释、答复,一二三四丝毫不乱。因此,尽管贾大雄们也曾动过念头,想将赵瑞星彻底逐出组织部,无奈省委组织部总有说情电话过来,小则处长副处长,大则副部长一级领导,希望为全省组织系统留下这个活字典。

脑子聪明、政策娴熟的老组工干部,治人、用人、整人方面自然也颇有一套,赵氏更是其中的行家里手。据说,赵瑞星有个绝招,就是通过官员举止,很快便能判断出其个性、心理与工作作风方面的特点。某次,赵瑞星率队考察某拟任外事局副局长人选。谈话时,那个被考察对象刚刚上了厕所,手上水淋淋的,与人握手之前在裤子上悄悄擦了几下。坐到沙发上,一会儿便晃动二郎腿,身体也歪歪斜斜。赵瑞星当即暗自认定此人生活习惯邋塌,工作作风也不够严谨,不适合做外事部门负责人。考察结果,周围同事反映也确实如此。再某次,考察某民政局长人选,其人理了个纹丝不乱大背头,西装领带皮鞋均搭配考究。烟、酒不沾倒也罢了,吃饭时别人筷子动过的菜肴他绝不染指。虽然考察情况不错,可赵瑞星坚持认为此公不是理想之人。果然,其人后来勉强在民政局长位置上干了两年,便在社会测评中遭遇到广泛诟病,主要问题就是不够接近基层,与普通民众有距离。由此可见,赵氏一又识人之眼确实了得!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文阅读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