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墨殇 江水城

作者 :

宗敬三年清明

依米仓江而建,名字亦据此而来,本是傍河自然形成的村落,因航运慢慢发展成一个城市。这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早,米仓江从融化的冰雪中苏醒,从城中穿过,源源不断的船只,满载着货物和行人,给带来新的活力。

沿江两岸是城中最繁华的地段,客栈商号集市几乎都分布在这里,江面上散落着三三两两小舟,花几个铜板,舟主便会带你慢慢从城东摇到城西,将城中热闹的景象看个通透。此时距两国休战已两年多,加上战时陆路萧条,行人多愿选水路。只见一条条客船顺江而入,此时的比起其他城市反而更加显得繁华。

又一条客船上,船头一个年过六旬的老翁,鹤发长须,精神矍烁,旁边一个女孩,六七岁的年纪,眉目清秀,满脸好奇的四处张望。

只见江水软波拖碧,岸边蒲草新绿,花晴柳暖,再远处三三两两踏青赏春的仕女少年,换下臃肿的冬衣,轻便的春衫随东风飞扬,好不惬意。未及城中心,就听见隔岸歌声阵阵,河道两岸商贩小摊栉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丝毫没有想象中刚经历过战乱的样子。即便是位于华族北边的,此时也已春光无限。

易牙本是念墨吟大了,带她出来游历一番,一路向北,行至,见春光正好,墨吟一直跟自己生活在乡野之中,未见过大城市热闹,便带她上岸来逛逛,顺便采购些生活用品。

且说墨吟什么都希奇,看到摊子上的糖人、泥塑之类小巧玩意儿便挪不开腿,正拿着一个九连环的小圈摆弄着,忽听的那边一家酒楼上有人抑扬顿挫说着什么,兼杂叫好鼓掌之声。墨吟从小长在静僻之处,哪听见过如此热闹,便拉易牙带她上去瞧瞧。

这酒楼外面看不怎起眼,进屋内却猛然宽敞许多,楼下大堂有普通的两层高,更显得靠近右墙角的楼梯又窄又小,易牙拾级而上,破旧的木制台阶跟着吱吱呀呀叫着,整个楼都跟着摇摇欲坠。墨吟跟在易牙后面,紧紧抓着易牙的衣襟,怕一不小心踩空掉下去,又忍不住快点上去看个新鲜,心里急得像小猫抓一样,还偏要一步一步谨慎走路,看还剩几个台阶,松开手,三步并一步跳上了去,转眼就从前面人堆中挤了进去。

易牙无奈的摇头: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淑女的样子,但往前挤,却看见人群中一个熟悉的面孔,便寻小二另开了间雅座,自去坐了。

墨吟身子小,一会就挤到前面,看是个人在摇头晃脑,正讲到前武成皇帝年间祁北道之战:“那场面,啧啧,杀人就像除草一样,谁顾得谁。且说那时小皇子才七岁,有个蛮人活该不长眼,见是个孩子,便先砍过去。真真是天佑斯人,万里晴空,忽的一记霹雳下来,那蛮人顿时连头带身子给劈成了两半。”

祁北道之战老幼妇孺人人皆知,少皇子种种事迹更是传的神乎其神。三岁作词,五岁吟诗,深得大帝喜爱,又是正宫娘娘所独出,只等成年后立为皇子便是。当年大帝带他在祁山围猎,不想遭了蛮族埋伏,无一人归还,大帝也从此杳无音讯。几个月后,小皇子出现在皇宫大殿外,引起了一阵哗然。单总角稚子,居然能从万里沙场中全身而退,徒步千里回到皇城,就连蛮族萨满,也说他是哪吒转世,神明附身。蛮王提出两国休战,条件便是将他作华族质子,送入库库尔。新登基的奉天帝乐的顺水推舟,既消除了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胁,又换得暂时休战。可惜小皇子,一入异国,从此泯然,总是让人不免让人唏嘘。

有人打趣到:“陈瞎子,你又看不见,哪知道那么真切?”

这陈瞎子朝那人方向白了一眼:“我这眼睛那时候可看得见,我真是亲眼所见的。”

话没说完,又被一阵哄笑声盖了下去:“你那眼睛不是小时候麻风没了的么,骗人也靠谱些。”

陈瞎子大概是听惯了,丝毫不恼,继续说道:“那我给讲个新的,众位明公仔细听着,这武成皇帝生平大事人人皆知,可有谁知道他登基前曾秘密去了一个地方,大家猜猜是哪?正是咱西北边那个慈念寺,以前,那可不是慈念寺,是个小坟子地,埋了个女人,名字中正是带个念字的。这慈念寺正是为她而修的,小皇子,怕也是跟她有很大关系。”

这故事陈瞎子头一次讲,加上他表情做的足,气氛渲染的浓,大家也不起哄了,都伸着耳朵等着下文。墨吟正听到兴处,回头没寻着易牙,倒也不着急,待听完人群散去,自看到易牙已在不远处等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尘墨殇最新章节 | 尘墨殇全文阅读 | 尘墨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