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有女正二婚 第九章 无情却似还有情

作者 :

那杜妈妈对弄玉这般“好”自然是别有一番居心的,她看这弄玉天姿国色,正好她这万花楼中独独缺一名艳名远扬的花魁。是以她是打定了主意要靠捧红弄玉来挽救她这日益式微的万花楼。

她哪里知道这弄玉是烫口的山芋,若是她知道弄玉的身份——汴梁首富王家的媳妇,她又怎么敢得罪这富可敌国的王家!

这日已是弄玉失踪的第二日,王府派人在这汴梁城内四处张贴告示寻人,只见在这半天时间中,汴梁城内各大街市道路处已经张贴上了画着弄玉男装扮相的告示。

上面写道:汴梁王府寻此画上的年轻男子,此人是王府远房亲戚,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昨日在汴梁城内与随行走失,如有此人消息不论真假,凡来王府提供消息者,皆有赏银,如果消息确切,帮助王府找到此人者赏白银千两。

一时间围着告示看热闹的市民纷纷将此消息奔走相告,成为了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有不少人趁此机会来王府讹上一笔。这不,告示贴上不久,已是有数十人来王府提供所谓的“确切消息”。

刘总管吩咐人抬出一张桌椅放在王府前,让前来提供消息的人排成一队,一个一个接着说,并登记好提供信息者的名字和所提供的消息。

“一个一个接着来,不要急,都有赏银。”

“刘管家,小人昨天午时三刻还在仪狄楼见过这位小哥,当时我见他是一个人,在仪狄楼里一个人喝酒吃午饭。”甲说。

这夷狄楼是汴梁城内数一数二的酒楼,而这家酒家尤以酒最为著名,酒楼的酒配方是赵掌柜的家传秘方,传男不传女,不示外人,是以普天之下仪狄楼的酒只此一家,别处都无,卖的就是这份独一无二。

原来相传是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

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仪狄郁郁不得志,直至他死后多年,因缘际会,这些造酒秘方落在如今这仪狄楼赵掌柜祖先手中。

也幸亏赵掌柜的祖先慧眼识珍珠,依所得秘方造酒,造出来的酒果然是“性温软,其味甜”,其后,赵掌柜的祖先们在常年的酿酒中也在不断的改造着造酒配方,经过一代一代的完善下来,才终于有了今日闻名遐迩的仪狄楼名酒。

“管家,小人昨日未时在东市曾看见画中的公子。”乙说。

“小人昨日酉时还曾在亲眼见画中这位公子在福旺客栈,看样子似是决定夜宿此店。”丙说。

······

不知不觉已是日过中天,前来提供线索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这些人有的说秦小姐在东市出现过,有的又说曾在西市出现过,这方说秦小姐在福旺客栈夜宿,那方又说在仪狄楼吃饭,如此这般,果如其言的话,秦小姐难道在短短的一天一夜之内走遍了大约整个汴梁城?

刘管家已觉这条路行不通,进内府禀明王石甫,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老爷,我看这样下去甚是不妙,前来提供线索的人不胜枚举,且不说消息是真是假尚难分辨,就算线索是真,我们王府也没有这么多人力在整个汴梁城内四处搜查啊!”

王石甫沉吟片刻,只道刘管家已有更好的计策,于是问计于刘管家:“依你之见,当如何?”。

“老爷,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弄玉小姐虽说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我料想她冰雪聪明,肯定能够自己回来,当初背井离乡,前来投奔您时不也是全凭自己之力吗?如此遥远的路途她尚能够安然到达王府,这次已是身在汴梁城内,怎么会回不了家?除非、除非······”

“除非她是遭逢意外,你是这个意思吗?”。王石甫仿佛恍然大悟,颤声问道。

“小姐吉人自有天相,我只是猜测,不敢确定,小人斗胆说一句,若是秦小姐过了今天晚上还是没有回来,我们就索性报案让官府插手其中,如若小姐真是有什么不测,陷入了泥淖,官府处理可能更好。”刘管家低着头毕恭毕敬进言道。

“老刘,你不必这么谦卑,你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我自是信得过你的,现在看来,确实是报案最好了,这样吧,明天你替我准备自己东西送给段总捕头,替我交代几句话给他。”

“老爷尽管说,老奴照办就是。”

“你对那段总捕头言明弄玉的身份——我王府的准少夫人,如果他段总捕头能够尽快找到小姐,明天你带过去的礼物还只是一点点见面礼,我王石甫将尽府内之珍,他欢喜什么皆允诺与他。”

王石甫这一段话可说是“威逼利诱”,以王家财力之盛,虽说是富不与官斗,官家也是不敢罔顾王石甫的面子,汴梁城内谁个不知,谁个不晓王家富可敌国,家里奇珍异宝自是不必细说。

“知道了,老爷,明儿一大早我就去六扇门面见段总捕头。”

“好了,你先下去吧。”

刘管家退下去后,王石甫心中真是乱作一团,儿子这般叛逆,这般恨自己,自从上次离开家已是有一个月有余了,经过这大半月的相处,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儿媳,单纯乐观,儿子配这么个媳妇也能让他安心,如今,就连弄玉都下落不明,这可叫他怎生是好?

按下整个王府为了弄玉的失踪乱作一团暂且不表。且先说说那王荃安,话说那日王荃安在翠花楼霓裳姑娘那儿拂袖而去,在汴梁城内四处晃荡,那日春梅疑心看见他故而不知不觉中抛下了弄玉追将出去,却是一无所获,反而与弄玉在人海中失散。

那人影究竟是王荃安是也不是?的确,那天确是王荃安,他发觉背后有人跟踪自己,用眼角余光一瞥,发现是春梅这个小丫头,心内也正纳闷,“这小丫头此刻不在王府内,怎的在这?”疑心归疑心,这点小事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他不想被春梅发现,听她苦苦劝自己回家。当下决定左弯右绕,甩开春梅。

古代女子脚力怎比得上男子?大户人家女子缠足后大概就只能在闺房中打转转了,怎走得男子快?虽说春梅只是一个丫鬟,也还是需要缠足的,若不是她长期干活,只怕还走得更慢。

王荃安这几日宿在来福客栈,正是弄玉被魏老三劫走的地方,不过却没有和弄玉遇见,因为昨日他早上出去直到夜里很晚才回来。

弄玉一事现在闹得沸沸扬扬,这不,王荃安早上起来后在外闲晃发现很多人围着看热闹,也凑上前去看,这一看吓一跳,只见画中那“男子”正是大约半月之前自己曾在一女子抛绣球时见过而且戏弄过的男扮女装的美貌女子。

何以他对弄玉印象这么深,原来原来那日接绣球时弄玉身着一套男儿装,却是掩不住女儿家特有的风流神韵,羞涩但又故作镇定,让王荃安的心也不禁有几分荡漾,在他心里也是渴望再与她相见的。

他又仔细看了告示上的文字,这一惊非同小可,莫非这女子当真是我家的远方亲戚,何以我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她?思疑不定,问旁人道:“这告示上说的可是京城首富王家?”

那人笑道:“可不是嘛,不是这个首富王石甫的家京城还有还有哪个王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那笑容好像在笑王荃安孤陋寡闻了。

王荃安撕下告示,在围观众人的诧异眼神中慢慢走远,回到来福客栈,已是到了午饭时间,小二见他回来马上来问他需要什么,他一坐定,马上把手中的告示摊在桌上细细审视,小二来到他身边出声询问,他也好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知道那小二道了声“咦”,随后说道:“画中这位小相公我好像见过。昨日他来我们这投宿,还赏了我很多赏钱,出手倒是很大方,想必是个富家少爷。”

听到这句话,王荃安方始回过头来看着小二,问道:“你说这位年轻公子昨天在这投宿,怎么我没有见过他?”

“公子你昨日早上出去,夜里亥时方才回来,这位小相公是酉时才来投宿,很早就休息了的,是以你们并没有碰到。”

“哦,那这位公子是什么时候走的?”王荃安继而问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今早我去这位小相公昨夜睡的天字号房间敲门,不见有人应答,遂私自开门进入,并没有看见这位小相公。”那小二答道。

“怎么客人什么时候走的你们都不知道?”

“这位小相公是昨天一次付清银两的,我只道他是有事自己走了,所以并未留心。”小二恐防王荃安怀疑客栈对客人不够负责,所以赶紧解释。

听了他的解释,王荃安更为着急了,告示上说她失踪了,小二又说她是“不告而别”,莫非当中真有隐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秦家有女正二婚最新章节 | 秦家有女正二婚全文阅读 | 秦家有女正二婚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