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转运盘 第一百零五章 依然包子铺

作者 : 常小白

)

刚才还很热闹的网吧一下子变成了空城,一个人也没有了。

人都跑出去了,柳依依消失的地方好像有魔力一样,上网党们跑出去时所有的人都是绕着柳依依消失的地方的。

老扁甚至都拿出电话要报警了,又一想这事警察不一定管,而且说出去不一定有人相信,就让这事不了了之了。

柳依依操纵着如意仙田离开了网吧,在城市里又转了一圈,然后就睡觉去了。反正别人也发现不了如意仙田,在那里也是可以的。

天亮了,柳依依继续卖包子,卖完包子本来又想睡觉的,后来一想网上看到的好的笔记本都要上万元,又想想自己的身家还是低啊,柳依依就决定将包子生意做大,把包子铺光明正大地开起来。

想开包子铺,首先就要有帮手啊,柳依依想了想,忽然想到一个人,没准她可以帮自己卖包子。

这人是胖婶,胖婶本来在柳依依所住的小区卖包子,听说她的身世听悲惨的,丈夫出车祸,独自带着儿子生活,靠卖包子维持生活,柳依依吃过她卖的包子,做的很不错,吃起来很香,而且她和胖婶的关系也不错。

她就来到了原来锁住的小区,来到这里柳依依才体会到什么是物是人非,她不觉得流泪了,不过想想今天来这里的目的,她又收拾心情,找胖婶谈判去了。

谈判的很顺利,胖婶也听说了柳依依的事,对她很同情,但是之所以跟着柳依依一起做,是引起柳依依许诺给胖婶的待遇比她原来自己做时高出了近一倍。

两人商量了半天,然后就确定了包子铺的内容,至于包子铺的名字,柳依依想沿用依然鲜花的名字,就叫走依然包子铺。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依然包子铺开业了,这次她不仅卖包子,还提供了粥食,吃货们可以去铺子里面吃东西了。

让柳依依没想到的是,铺子却成了老年人专用铺子,她的包子铺刚开业就吸引了一群老年人。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继续说起柳依依包子铺开业的事。

星期六清早,青大附近的学生党和居民们不经意间发现,原来那家只有上午开门的包子铺开业了,而且门头也换了,门脸上多了一块黑底烫金字的《依然包子铺》招牌。

真是怪事,从古至今,新开张的店铺哪个不是鞭炮锣鼓齐鸣,店家来宾迎来送往热热闹闹的,大手点的什么还要请什么舞狮子的、唱戏的折腾大半天,图个喜庆吉利呗。哪有这个什么包子铺这么低调的?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周围几个店家老板也眼含讥讽之色,他们和居民不同,开业前两天有个自称是包子铺老板的年轻人女生拜访了他们,言谈举止倒是颇有几分气质,说些什么街坊邻居的客套话,请他们多多关照。

张记拉面馆紧挨着包子铺南边,也是二层建筑,但占地要大一倍有余,门脸装修也古香古色,颇为精致。此时,拉面馆二楼南部把边的一间二十多平米的玻璃阳光房内,一个五十岁左右,突颧骨,三角眼的中年男人,正端着一把紫砂茶壶,坐在靠窗的藤椅上,饶有兴致地透过玻璃瞧着街上的场景。

旁边坐着一个穿白色工作服,头发梳得光亮亮的长脸、尖下巴年轻人,正翘着二郎腿,脚尖一颠一颠的,哼着小曲剪指甲,一脸的轻浮之色。

这两人正是拉面馆的张老板和他的侄子张根,经营这家店已经十余年了。张记拉面馆以老汤头成名,据传说店里那锅牛骨汤七八年都没有熄过火。汤头甘醇鲜美,面条筋道十足,使得拉面馆在这一带颇有名气,生意一直很好。

“你别在这儿闲着了,去厨房看看。”张老板看着张根,不由皱起眉头,这小子虽说手艺还过得去,但老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没个正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稳重起来?

“厨房有老赵他们看着呢,都是老人了,出不了问题。”张根不以为然地说道,他又探头看了看街面。

“哎,叔,你说咱们旁边的这家什么包子铺,怎么开张一点动静都没有啊?真是怪事。”

“哼,他们的那个柳姓老板前两天我见过,是个小姑娘,估计是个大学时心头一热出来创业了,可能连餐饮店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不知道从哪里搞了点钱,居然就敢开店。这里的生意岂是那么好做,几个新手瞎折腾,估计比老冯他们倒得还要快。”张老板轻蔑的说道。

“是啊,一看就是外行,新店开张都偷偷模模的,这样谁知道你店里卖什么货色?难怪到现在一个客人都没有。还有,几个外行能做出什么像样的包子,没准连面皮都是死面。呵呵。”张根也咧嘴嘲笑起来。

包子铺内,柳依依和胖婶都身着崭新的白色工作服,虽然员工少,但是他们的装扮还是很专业的。两人头戴白厨帽,在紧张忙碌着,为包子铺开张做最后的准备。厨房里的四摞高高的大号新笼屉冒出浓浓的白蒸汽,温度也直线上升,让人感觉仿佛身在夏天。

看着空无一人的包子铺,胖婶当心没人来,怕这生意是纸张火,有些后悔听信柳依依的话了。

柳依依好像看出胖婶的担心,安慰道:“没关系,别担心,人很快就会来的。”

九点左右,青大这条小街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不知从哪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陌生人,骑

车的,走路的都有,这让商家们大感兴奋,吆喝声顿时此起彼伏。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人居然对其他商铺的招呼毫不理睬,纷纷聚集到了那个新包子铺门前,并自觉排起了长队。这让原本想瞧热闹的石鼓巷居民和商家目瞪口呆。

“托儿,一定是请的托儿。”张记拉面馆二楼,张根先是惊讶,接着又做出轻蔑的表情。

“不像,要说这么多人都是托儿,那手笔也未免太大了。”张老板脸色有些凝重起来。

包子铺的包子似乎还没有开卖,等在门前的顾客长队里,有不少是相互认识的人,纷纷聊起天来。

“张婆婆,这么远,你怎么也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和手提菜蓝的老婆婆打招呼。

“李二婶,没办法啊,我家那个小孙子闹了几天了,就要吃这种包子。可最近那小姑娘都没有出摊,我也买不到啊。哼,那个小兔崽子就满地打滚,饭也不吃,我说带他去肯德基都不干。唉,都叫我给宠坏了。”张婆婆满脸愁容地说。

“是啊,张婆婆,小孩子可不能由着他来,要不然以后苦头可有得吃了。”后面一个老头也附和道。

“陈大爷,你也是给孙女买吗?”。张婆婆问道。

“我才没你那么宠小家伙,我是买了自己吃。你还别说,柳小姑娘的包子就上几口老白干儿,那滋味,啧啧,跟神仙似的。”陈大爷半眯缝着眼,一脸陶醉模样。

“陈大爷,山西老陈醋调点油辣椒和蒜泥,蘸包子吃那才叫一个香呢。”一位体形敦实的中年男人也加入进来。

“涛子是给你家老爷子来买得吧,真是孝顺的孩子。”张婆婆夸奖道,中年男人有些不好意思地伸手挠挠后脑勺。

“今天不用着急了,开店的和摆摊可不一样,听说换了大蒸屉,包子管够。”李二婶兜售内幕消息。

“是吗,那敢情好。通告上说今天开业大酬宾,包子只要四块一个,我可要多买点儿。”

“我也要多买点儿,大不了回家用冰箱冻上,什么时候吃再蒸就行了”

“齐婶,你们怎么还不开始?这么多人等着呢。”

“是啊,快开始吧。”

终于,在众人的呼唤声中,几个冒着热气的大笼屉出现在店门口,伴随着胖婶的吆喝声。

“各位乡亲们,依然包子铺开业了,请大家多多捧场。”

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按顾客们的要求,热腾腾白胖胖的包子被十个、二十个一组的装进塑料袋,甚至还有一张口要三四十个的。

排在队伍后面的顾客见状顿时急了,这算怎么回事儿?胃口也太大了吧,还管不管别人死活了?

“喂喂!前面的自觉点啊,买那么多也不怕吃撑着。”

“后面还有这么多人呢,差不多就行了啊。大伙儿都讲点社会公德啊。”

“喂!那个买了四袋的,对,就是说你呢,你想当黄牛党怎么着?”

抗议之声纷纷响起,队伍出现明显骚动。

由于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柳依依和胖婶紧急磋商,临时决定改为限量发售,每人最多十个,概不多售。

骚动的队伍这才渐渐平息下来。

上午十点钟,小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拎着塑料袋的顾客,不少人边走边吃,今天的包子似乎比以前的味道更好,蓬松柔软的面皮充满弹性,入口即化,面香和馅香的结合度更上一层。

一时间,浓郁的鲜香气味四处弥漫,也吸引了周围的原住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随身带着转运盘最新章节 | 随身带着转运盘全文阅读 | 随身带着转运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