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十三

作者 : 张爱玲

〖of曾拍成电影“拦截人魔岛”。作者.威尔斯(.1866-1946)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大师。

1of美国老牌影星亨利·方达(5-1982)一九三六年所主演的爱情电影。〗

揭秘张爱玲终极遗作迟到34年的惊世自传

「撰文:许涯男」

“Fu11of;这是张爱玲于1976年1月3日写给她的遗产继承人及版权所有人宋淇及邝文美夫妇的信中对她刚刚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团圆》的评语彼时只有绝密阅读过小说初稿的宋氏夫妇明白她信中这“处处皆惊”所指为何、又到底有多惊世骇俗。一读之下宋氏夫妇登时预见到小说倘若出版势必引来漫天污言秽语甚至明枪暗箭出于对挚友张爱玲的个人保护宋氏夫妇建议“押后出版”他们在回信中甚至告诫张爱玲小说如若出版“可以打得你抬不起头来”、“台湾的写作生涯是完了”更不堪设想的后果是“‘无赖人’就在台湾而且正在等待翻身机会这下(小说出版)他翻了身可以把你拖垮”——“无赖人”正是对始乱终弃了张爱玲的汉奸文人胡兰成的讥诮暗指……

本就思虑重重的张爱玲于是取消了出版计划对《小团圆》进行几近二十载的漫长修改却始终无法确定出版与否。在她于1992年3月12日写给宋氏夫妇的夹带着遗嘱正本的信中曾出现“《小团圆》小说要销毁”的决定性字句似乎为这部令她及宋氏夫妇都噤若寒蝉的小说指明了付之一炬的命运……

1995年9月张爱玲孤死异乡;1996年12月宋淇随之而去;7年11月邝文美驾鹤西游。曾经想借机翻身的“无赖人”胡兰成更是早在1981年便已撒手人寰。没有谁再瞻前顾后战战兢兢了。9年2月26日经由张爱玲新一任遗产及版权执行人、宋氏夫妇之子宋以朗的同意及授权《小团圆》于台湾次出版、绝无删节甫一上市书中大量的家族**甚至骇人情事以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虐恋始末、床笫风云无不令读者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即便是铁杆张迷也要生出“重读张爱玲、重识张爱玲”的惊奇念头围绕着该书的出版是否有违张爱玲本意、甚至有违道德的争议亦甚嚣尘上堪称炸响在华语文坛的一枚世纪炸弹。

『《小团圆》该不该出?只有死人能评判』

“出版上合法道德上非法”

家族秘史、骇人情事、虐恋始末与床笫风云自然好看诱人但当其冲的问题是:张爱玲泉下有知到底愿不愿意被普天下的窥私者、窥婬者一探究竟、一一对号?也就是说:她情不情愿出版单凭一时意气写就的《小团圆》?如是则宋以朗一方面助她完成遗愿且为文学史解密增注可谓善莫大焉;如否就成了昧着良心死人财的唯利小人了。难怪书一上市在港台地区便引“出版上合法、道德上非法”的大争议。

宋以朗既已决定出版势必料到扑面质疑于是写了几千言的序文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最大限度的合情合理。

“让胡兰成得了意实在不犯着”

序中大量引用张爱玲与宋氏夫妇的通信铺陈交待他们当初之所以不敢出版《小团圆》的来龙去脉。张爱玲起先在信中说出自己赶写出《小团圆》的动机之一是“朱西宁来信说他根据胡兰成的话动手写我的传记”——朱乃胡落魄台湾时的接济者、作家、宝岛文坛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之父——张爱玲岂能任由自己的传记出自“无赖人”之口述所以才决定自写一部自传体小说以正视听同时也可谓对胡兰成前作《民国女子》中关于两人恋情的一厢情愿、沾沾自喜的描述的反击但写完了却又“矛盾得厉害”因为以两人“爱情”经历为重心的《小团圆》一旦出版势必引民间乃至文化界对张及胡的疯狂议论“胡兰成现在在台湾让他更得了意实在不犯着”。

宋淇看完初稿后更是深感焦虑“不要忘了旁边还有一个定时炸弹——‘无赖人’此人不知搭上了什么线去台湾文化学院教书大写其文章后来给人指责为汉奸《中央日报》都出来攻击他只好撤职写文章也只好用笔名。《小团圆》一出等于肥猪送上门还不借此良机大出风头写其自成一格的怪文?……洋洋得意之情都想得出来。一个将近淹死的人在水里抓得着什么就是什么结果连累你也拖下水去真是何苦来?”

“张爱玲早已去世什么批评都不再可能给她切肤之痛”

1976年的政治时局与文化氛围又是何其肃穆死寂《小团圆》虽似反击千回百转却还是对汉奸文人的半生痴恋所以宋淇当时怕张爱玲被“拖下水”绝非杞人忧天他在信中着重“点醒”她说:“……官方默不作声读者群众只听一面之词学院派的辩护到时起不了作用身败名裂也许不至于台湾的写作生涯是完了……以上所说不是我危言耸听。”另外书中篇幅较多的极端**的家庭**细节披露及性描写也与张爱玲以往作品的隐晦华美大相径庭宋淇深恐毁掉她的“偶像”声誉“从好的一方面说你现在是偶像不得不给读者群众好的一面看;从坏的一方面说你是个目标说得不好听点简直成了众矢之的……恨不得你出了什么大纰漏可以打得你抬不起头来。”

综合以上原本“把心一横写了出来”的张爱玲也决定放弃在当时出版《小团圆》。宋以朗在序言中认为当时最大的隐忧就是“胡会利用《小团圆》出版的良机而大占便宜亦不会顾虑到张爱玲的死活”但“今天的情况又如何呢?”胡早死“有关他的一切隐忧现已不复存在”政治上的敏感度亦与当年“有天渊之别”“这重顾虑亦可放下了”。对于“有毁偶像声誉”的疑虑宋以朗深觉今非昔比“假如张还在生且看到现时互联网上那些谈论她的文字她便会明白当年的顾虑是多么微不足道了”最重要的一句是“事实上她早已去世什么批评都不再可能给她切肤之痛”竟有些死无对证的意思。

宋以朗在序文最后摆出张爱玲于1993年回复给催促她出版《小团圆》的皇冠出版社编辑的信信中说“《小团圆》一定要尽早写完不会再对读者食言”以明证她“根本舍不得销毁《小团圆》”。但无论如何张爱玲在生前是否有愿出版此书便只有天知晓了纵使她最亲密的挚友宋氏夫妇至死也未敢令其问世因其内容纵使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足以令人惊得合不拢嘴。

『《小团圆》有多惊人?有违人伦、溺于**』

亲朋好友一一对应

如果你能拨开张爱玲人为设置的文字迷宫与细节障碍便会藉由《小团圆》看到一个最真实、最扭曲、最自卑、最疏离、最冷酷、最焦虑、最低下、最痴傻、最可悲亦是最纯挚的张爱玲所经之途是必须以极大的耐性深挖细品方可曲径通幽、初见端倪的种种细节:没落大家族内部的暧昧情事乃至不伦之恋、母亲与姑姑的惊世行径、对母亲至死不休的恨、对胡兰成卑贱已极的绝望之爱、对性从蒙昧到畸变的惊惧与迷恋、对至亲好友枕边伴侣人情世故的极端敏感阴郁排斥绝望、对“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的爱情的不死心的苦苦徒留……

自传式小说中的各个人物虽尽是化名但全盘照搬作者本人、亲眷、挚友、恋人等大大小小上百人的真实经历的描写令明眼人立时便能看出女主角“九莉”即张爱玲本人“邵之雍”即为胡兰成“蕊秋”与“楚娣”即为张爱玲的妈妈及姑妈“比比”即为张在香港读书时的好友炎樱“燕山”即为张在胡之后的恋人桑弧导演“荀桦”即著名作家柯灵还有张爱玲的好友、另一位文坛才女苏青以及胡兰成的诸多“民国女子”一一对应的各路声色人物……

张爱玲自荐跳月兑衣舞

书中与“性”有关的情节尤为惊人简直有悖伦常香港作家迈克戏称为“张爱玲自荐跳月兑衣舞”。最令人惊诧的是她对姑姑和妈妈的描写——两位勇敢到乎想象的“旧时代新女性”在全世界勾三搭四同时又大玩同性之恋她俩甚至共同分享一个男人于英国郊区湖畔三人齐乐!此外家族里的男人们都是吃喝嫖赌抽的颓废之徒她的弟弟后来竟爱上了继母!还有种种惊人细节:张在被胡抛弃后竟查出自己患了“子宫颈折断”的难言大病后又与桑弧有过性关系但桑弧亦另有所爱;胡兰成与张的好友苏青上过床之前互问对方“你有没有性病”;胡兰成与其侄女或许亦有不伦之恋;柯灵在张爱玲最落魄时竟于偶遇的公车上对她进行性骚扰“趁着拥挤忽然用膝盖夹紧了她两只腿”张乃颓然暗想“汉奸妻人皆戏”;张曾在美国堕胎……

少儿不宜启李安

书中着墨虽少却极度**异色的性描写亦令人面红心跳。张爱玲写九莉与邵之雍的**“有一天又是这样坐在他身上忽然有什么东西在座下鞭打她。她无法相信──狮子老虎掸苍蝇的尾巴包着绒布的警棍。看过的两本**上也没有而且一时也联系不起来”将九莉对性的极度恐惧与极端渴望深入刻画到淋漓尽致。其实最高氵朝的“儿童不宜”是在邵之雍第一次带九莉去他家过夜“秋天晚上冷得舒服”九莉由之雍引领着到得他家三楼一间“很杂乱的房间里”然后之雍带门出去房间里灯光微弱。忽然“一个高个子的女人探头进来看了看又悄没声的掩上门”九莉猜测是之雍有神经病的二太太于是“想起简爱的故事不禁有点毛骨悚然起来”。一番惊心动魄的前戏铺垫过后之雍回来高氵朝慢涨“他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像鱼摆尾一样在她里面荡漾了一下”“他忽然退出爬到脚头去……他的头拂在她的大腿上毛毵毵的不知道什么野兽的头兽在幽暗的岩洞里的一线黄泉就饮汩汩的用舌头卷起来。她是洞口倒挂着的蝙蝠深山中藏匿的遗民被侵犯了被现了无助无告的有动物在小口小口的啜着她的核心……”简直不让最顶级的色*情描写。

所以有深入钻研过《小团圆》的港台书迷甚至认为李安在拍《色·戒》前绝对看过尚未出版的《小团圆》否则单凭《色·戒》小说中关于**的寥寥数语实在不足以延伸成大银幕上那极尽痛苦却又极尽疯癫的十八般做法甚至拍出了般的抵死压抑与酣畅淋漓电影所传达出的王佳芝对**又恐惧又痴迷的心态完全与《小团圆》中的九莉如出一辙。

『《小团圆》之**』

远比张胡恋骇人听闻

姑姑和母亲占的比重非常大一开始就登场了。这里头的线索远比《对照记》《私语》等多得多也关键得多。甚至可以说题目《小团圆》不仅指男主人公间的处境更是指女主人公与母亲、姑姑的关系——放浪周旋于外国情人间的自私的母亲对女主人公造成的长期压力;与之监护人般相依为命的姑姑的秘密恋情……母亲、姑姑及家族堂表间奇怪的男女、女女关系常态性**其实都远比张胡恋骇人听闻。

——黄锦树(马来西亚·教授/作家)

张对性是压抑和明显的无知

张对性是压抑和明显的无知。所谓的“大胆性描写”看上去纯是“志异”有种自外于己身的天真。我不以为她是性洁癖只是经历太少无知而已。书里的母亲“阅人多矣”对于爱情的无情和多情几乎和胡兰成如出一辙。她其实是在拿胡与母亲对照。张或许明白最适合胡的大约就是她母亲“这种”女人。然而张从小学到的是“走到母亲的反面去”。母亲正是张爱玲永远不会成为的女人。

——袁琼琼(台湾·作家)

无一不在梦游般无情与**

上至父亲、家族长辈、母亲的男友们无一不在名媛女伶有夫之妇间梦游般无情与**。父不父母不母、搞三人行的姑嫂……一种不知怎么给初剥光人皮、古老的**找到现代性衣装或交欢礼仪的集体迷惘。

——骆以军(台湾·作家)

唯有撕皮剥肉的性才能表达这种荒凉感

这酒池肉林般的荒凉是怎么来的?正好刚读过李楠的《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千几百种小报通通是从捧妓文起家专栏作家一律靠“肉稿”达色*情小说连篇累牍以妓女为主人公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续集又续集百多万字足足连载了三年作者要罢手连报馆老板都来哀求希望能够继续写下去因为报纸全赖小说才得以存活。这样的上海大概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烟雨斜阳中的上海滩只是几十年乌托邦下来全体中国人都有种灵肉分离、本我我互不干涉的洁白天真自己做过的也不大相信自己竟然会做过自己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也肯定和自己毫不相干。

有人怀疑李安提前看过《小团圆》电影版《色·戒》里才有那样骇人的场面但使得《色·戒》在**尺度上释怀的大概不是《小团圆》里“狮子老虎掸苍蝇的尾巴包着绒布的警棍在座下的鞭打”那样的字句而是那种黑沉沉、死寂寂的荒凉感唯有剥皮撕肉的性才能表达这种荒凉感。李安比大部分斯文扫地争抢张爱玲私有权的“张迷”更懂张爱玲。

——韩松落(北京·作家)

食得咸鱼抵得渴

作家本来就是向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以寻沟通也是撩拨别人的内心以寻共鸣。因此身为作家便是有了让人观探内心的“责任”你甚至可以说这是“食得咸鱼抵得渴”。而作家的文学遗产亦注定是属于大众的不能再用个人(张爱玲)的考虑──除非她自己把手稿销毁。正因为如此出版《小团圆》在道德上完全是应该的。

——韩子亭(香港·作家)

死后事没法管

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人从没有中来再回到没有中去你怎么管?譬如现在别人说要把我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我说不好不好拍得不好我会很生气。但若我去了拍得好与不好我都没办法去讲话了。我只能管活着的时候没法管死后的事情。

——琼瑶(台湾·作家/《小团圆》出版人平鑫涛之妻)

拒买、拒读、拒评

张爱玲1995年过世时在公寓里几天没人现当然也不会有人来得及问她《小团圆》改好了没?决定要出、不出还是仍在犹豫?更进一步想若以写作者将心比心就算张爱玲生前不完全放弃出版的念头想她也不会愿意以修改中的“未完成”稿出版。但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无从猜测揣摩我们唯一的共同根据是她的遗愿《小团圆》“小说手稿应该销毁不予出版”。因此《小团圆》的出版在法律程序上是“合法”但在情感道义上是“盗版”和那些被控“非法盗版”的出版社一样都是未经授权擅自印行。作为一个张爱玲的忠实读者在伤心难过与愤怒之余也只能以“拒买、拒读、拒评”《小团圆》聊表对张爱玲写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

——张小虹(台湾·教授)

『《小团圆》的文学价值』

她不肯再做偶像她要写一部最本我的集大成之作

先关心的当然是八卦与私隐——必须斟词酌句、千思万想方能一窥究竟、对号入座。经由这样的窥婬式深究在十分却又短暂的震惊过后旋即产生了对勇敢到极限的张爱玲的无比钦佩之情因为一向觉得勇敢乃是伟大作家及伟大作品的要元素更何况《小团圆》的文笔、技法、对白、结构在我看来都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反胜步步为营、机关算尽。为何非要覆上她前作所饱受追捧的华袍?她最后就是要抖落一地虱子还要踩上一脚碾出所有的脓血来。她不肯再做偶像她要写一部最本我的集大成之作一面推倒重来一面尽释过往。可以说没有《小团圆》就无人能真正参透她所有的《流言》《传奇》乃至《色戒》。这是她的自救余生之作所以至死未尽她赖它而活哪怕不见天日、孤绝惨死。她更不怕展示自己的极端敏感、臆想、偏激、乖戾、自卑、势利、自私乃至——无论身与心又或者她本就不觉对错只求对得起自我。文学无关对错只在于力量。她所有的抑郁、焦虑、幽怨、隔绝、低眉、自戮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化作人生中少之又少、却刚刚好够她活下去的痴美片梦:艳俗得像着色的风景明信片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她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

她是如此的忠于自我、难甩天真以至于反击到底仍是做了这艳俗、羞涩而快乐的梦。所以她说“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所以她才取了《小团圆》这个名字我想那是真的、她的、小小的内心团圆而非某些人妄自揣测的对“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反讽。只知道反讽的作家哪配称得上好作家?

——顾小白(北京·编剧/影评人)

顾虑太多未如人意

如果《小团圆》不是旗帜鲜明地打着张爱玲的招牌以小说看这本屡见败笔的书实难终卷。港大洋教授的嘴脸我们早在《沉香屑——第二炉香》里领略过。作者在日本人攻打香港时那段艰难日子《烬馀录》历历言之读来惊心动魄。现在这两个文本衍生出来的人物在《小团圆》中借尸还魂可惜比起原型来显得目光迟滞音色鲁钝跟读者打过照面后留下的印象如水过鸭背了无痕迹。

张爱玲巅峰时期的作品如《封锁》《金锁记》《倾城之恋》文字肌理绵密意象丰盈。宋淇看出《小团圆》杂乱无章《传奇》时代的张爱玲布局铺排的草蛇灰线多能尾呼应少见十三不搭的局面。《小团圆》出现了“根本没有作用”的段落可见结构之松散。其实书中应该删去的又何止一段。

《小团圆》的叙述语言比起成名作中的珠玉显得血脉失调。通篇不易找到我曾称之为“兀自燃烧的句子”。作为小说看《小团圆》看不到张爱玲的看家本领但作为自传体的记叙倒让我们认识到九莉/张爱玲寂寞、空虚、无奈的一面既凄凉又苍凉。七巧和流苏都是虚构人物左搓右捏凭作者高兴。但对张爱玲说来九莉是前世今生的自己文笔太顾虑就多难免左右为难。这也许是作为小说看《小团圆》未如人意的原因。但作为自传体的纪录看还是有看头的因为作者是祖师女乃女乃。

——刘绍铭(台湾·教授/张爱玲研究专家)

既是一次小说的团圆也是一次历史的团圆

简直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啊小说家把笔下的所有小说人物拉拢一处哨子吹过吊梢眼的一队抽鸦片的一队借人钱花人心的一队男人柔媚女人泼辣的一队而对抗这支人马的是谁呢?瞧真正的梦之队三三四阵容二叔二婶三姑踢前场中间跑动邵之雍、荀桦和燕山后头是九莉和秀男、小康和巧玉。

《小团圆》的出版其实清楚表明了张爱玲的才华不在想象力她的小说基本就是家族实录而在《小团圆》中按迈克的说法她连自己的生日星座都懒得虚构所以我们有百分百理由对全书作索隐研究。而索隐的最终意义当然是在邵之雍出场后才呈现的。多少年过去多少恨过去张迷也好胡迷也好从来没有放弃过追问她到底怎么看他?

让我们接受人民群众的趣味吧老实说《小团圆》在今天的出版讨论遗嘱或背叛讨论小说艺术或价值都意思不大这本小说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它有力地展出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的日夜》中张爱玲嚷嚷说“我的人民我的青春”那是虚的但《小团圆》中一个细节记载说她被人问道识不识字?让当时特别渴望融入人民群众的九莉感到一阵惊喜这是实的。因此就用最朴素的方式接受《小团圆》吧韶华老去的张爱玲已经没什么野心前前后后出场的近百个人物既是一次小说的团圆也是一次历史的团圆而在张爱玲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也在这里完成终极见面难得的是小说结尾记录的是她只做过一次的梦:青山木屋蓝天阳光下满地书影摇晃松林中出没着好几个小孩都是她的。然后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

张爱玲说:“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反正我挺感动的我觉得普罗能接受这样的爱情其他的就用草根的方式暂时睁一眼闭一眼喽。

——毛尖(上海·作家/影评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小团圆最新章节 | 小团圆全文阅读 | 小团圆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