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冬天 6 盛产爱情的江南

作者 : 火焰66

我的名字里带个“竹”字,他们便叫我竹子。这是二平先叫的,还说什么这是昵称。我不喜欢这叫法,感觉阳刚有余,柔美不足,听起来就真的像个竹子似的,干巴巴,空虚虚,直愣愣的,让人产生不了那种“冰清玉洁”“杨柳依依”般的美好想象,总之,不象是女孩的名字。可是他们要这样叫,我也没办法,但是因为心里有些拒绝,听到二平又这样叫,我就本能地**情绪。他问的问题涉及到有关道德和人性冲突的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选择把问题再抛给他,说:“你看你,还没干什么呢,就先谈条件,权衡利弊,对你有利你才干,如果真碰到一个落水儿童,你是不是得先谈好条件,签份合同,或者草拟个备忘录什么的,你才救人啊?就凭你这样,我想啊,你才不会挺身而出呢!”

肖潇拍二平的肩,说:“别气馁,在我眼里你还是高大的。”

肖潇很认真的:“是啊,虽然你高不过姚明,我就不信你高不过武大朗!”

二平泄气似的“噢!”一声,痛苦万状:“我去跳江啊,你们别拦我啊!”

我们异口同声:“决不栏你,我们会助你一臂之力的!哈哈哈!”

二平摇头做不可思议状,悲哀道:“瞧瞧!你们都什么人呐?”

二平说着就往前疾走,要跟我们决裂似的,当然不是去跳江,而是直奔景点,我们在他后面拍手起哄:“哦!哦!跑快喽!要不江上盖盖喽!”

从市区到景点,这都打着广告:江南烟雨,清凉影城。一提起江南,给人的感觉总是情深深,雨朦朦的,善于营造这种氛围的是言情大师琼瑶。记得第一次看琼瑶的小说就是那篇《烟雨朦朦》,后来又改编成电影《情深深,雨朦朦》的,当时看《烟雨朦朦》时还不知道琼瑶,开篇的几行字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吸引了,我很快进入情节,萦绕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凄美和温馨的感觉让我几度涕泪交加,欲罢不能,我流着泪一气儿看完,觉得那篇小说真是太好看了!从此狂看琼瑶的书,看她的电视剧。不知为什么,看她的书给我酝酿的美好情绪就像江南给我的感觉一样,总觉得那是一个盛产爱情的地方。或许是因为《红楼梦》里的那个爱情的化身林妹妹是一个江南女子?又或许是《白蛇传》里断桥相会就是在烟雨中的江南?想想,神仙都不愿做了,要抛弃天宫下到江南,可见江南的烟雨多扰乱神的心智,江南烟雨的魅力可见是无以复加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活生生的例子也有啊!最具经典和说服力的就是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了。我想江南水乡因水得名,自是水性十足,仪态万方,也使得那儿的女子都成了水做的,蕴涵了水的灵秀,烟的飘逸,才使得这位天子的圣心都动了凡心,于是才一次又一次的下江南。天子都如此,更何况生活在那儿的饮食男女呢?记得有篇文章这样描述江南:江南烟雨,情韵之秀美,幻化一种迷离缥缈意象,含美人轻酌,粉腮飞红的心醉神迷,蕴画桥绣舫,烟柳残月的旖旎缠绵,浸润既久,绕指柔情也许真能化解江湖英雄的万丈雄心。

写得多好!江南的韵致就是这样,无论你是多么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于那些描眉敷粉的姑娘们一同并入这江南的烟雨中,彼此眉眼相觑的神情,真是软了心肠,湿了眼眸。

想到这儿,我不自禁地横眼看了下我们这四个饮食男女,一个个没心没肺的样子,就是再怎么眉眼相向也不会软了心肠,湿了眼眸。尽管平时二平老是围着肖潇传,扬帆老是跟着我进进出出,他们有时候会有心或无心地把话题往那个方面扯,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在开玩笑,说者无意,听者也无心,当不起真。虽然我们经常处在一起,人们说日久生情,但我们处在一起的感觉只是朋友间的愉快和轻松,始终摩擦不出爱的火花,没办法,不来电。

此刻,我也毕竟只是一个无心的过客,在仿古的楼阁前,在悠长的石板路上,随着人流往前涌动,那些微妙的心思,很快就消散在嬉闹间。

近近地已经看到景点的大门口了,只见进的人,不见出的人,我还以为是我们来的早,杨帆说:“出口在另一个方向,傻瓜!”说着,他用指头点点我脑门。

我用特崇拜的眼神看着扬帆说:“哇噻!你好有学问哦,我没见过世面,请多多指教!”我向扬帆欠一欠身。

杨帆满意地拍拍我肩,像个老教授似的,老成持重地说:“嗯!孺子可教!看在你诚实的份上,你这个学生我收了。先交学费!”他向我伸出手掌。

我笑嘻嘻地问:“要多少?”

杨帆说:“怎么着也得给个万儿八千的吧,如果没有呢,扛一袋米,一麻袋土豆,外加若干腊肉,你看,饭菜都有了,还荤素搭配,教授也得吃饭不是?如果这些还没有呢,给你出个主意。”他躬身,低头,嘴对我耳,小声说:“你就以身相许吧,我也不嫌弃。”

我狠狠地往他手掌上一拍:“找打!”

杨帆假装手掌多疼似的又吹又搓道:“不敢了不敢了,免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走过冬天最新章节 | 走过冬天全文阅读 | 走过冬天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