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天下 正文 第六章 生存所需

作者 : 龙人

由坐忘城通往稷下山庄的途中战传说正在赶路。

按走过的路程推算他自忖完全能够在与晏聪约定的时间之前赶到稷下山庄所以便放缓了前进的度。

大冥乐土从建立到稳固统治之前曾经历了无数次鏖战为便于大军驰骋在乐土各要塞城池之间修筑了不少宽敞的驰道。因为稷下山庄处于坐忘城与卜城之间所以由坐忘城前往稷下山庄大部分路径都是驰道。不过由于多年没有大规模战事驰道已渐渐地荒芜也罕见有行人。战传说策马而行一路上几乎只听到自己坐骑的马蹄声。

眼看离稷下山庄越来越近战传说急欲向他人打听前往稷下山庄是应沿此驰道一直向前还是另有岔道但偏偏迟迟未见一个路人。

又行了一程忽闻前方有密集的脚步声战传说心头暗喜。他问路心切偏偏前面的驰道恰好是转弯处视线被挡战传说双腿一用力催马向前迅绕过拐弯处只见前面竟有不下百人在驰道上匆匆赶路有推着独轮车的有牵着牲口的有挑着担子的拖儿带女推幼扶老显得繁杂而慌乱。当战传说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更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慌乱不少人骇然止步甚至掉头就跑。前面的往后退后面的往前拥本就无序的队伍顿时更为溃乱人群中几个小孩同时放声大哭几只牲口受了惊吓慌乱地哞叫着左冲右突场面混乱不堪。

战传说大惑不解不知自己的出现何以会引来这么大的慌乱。他急忙翻身下马无意中看到人群中惟有一人显得很镇定此人肤色白皙身上所着衣衫也是干净利索与其他人大为不同。战传说忙径直向这人走去走到此人身边施礼道:“幸会了。”

那人上上下下打量了战传说一遍脸上慢慢地展露出笑意开口道:“有什么事可让我为朋友效劳的吗?”

战传说一呆心道:“途中偶遇他便以朋友相称倒真的十分热心。”心里想着他指了指周围混乱的人群诧异地道:“在下有一事请教:为何诸位一见我便这般慌乱?”

那人道:“我等所畏避的其实不是朋友你换了其他任何人突然出现在面前都会使我等惊慌失措。”

战传说这才留意到此人的语调显得格外柔软似乎在他的语声中有一根柔韧的丝线贯穿着颇有些与众不同。

“为什么?”战传说不解地问道。

这时众人或许已看出战传说并无恶意又是孤身一人也便渐渐安定下来了不近不远地围在战传说四周。

面对战传说的疑问那人也有些惊讶地道:“难道朋友还不知道卜城有三万精兵正向坐忘城进?”

“啊……”战传说真的是大吃一惊看来坐忘城真的要面临巨大的考验了而且这场考验来之快出人意料。

那人又道:“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卜城会突然兵坐忘城虽说都是乐土子民但三万兵将过处就犹如洪水席卷要真的做到秋毫无犯几乎不可能。若是真有战事一时相持不下战祸将更不知会蔓延到多大的范围附近的百姓惟有先行回避了。”

战传说这才明白为什么众人如此惊慌原来他们已成惊弓之鸟稍有异常便惊惶失措。

战传说于是道:“在下是途径此地本想找人问路恰好遇见你们。”话是对他身旁之人说的但声音却有意提高让周围的人都能听见以消除众人对他的戒备之心。

那肤白皙之人道:“大军一至方圆百里都不是容身之所朋友还是早早回避为宜。”

战传说道:“多谢提醒不过在下与人有个约定不能不赴约。”

那人一边点头一边道:“朋友是否没有合适的去处?若是如此不妨随我们同行我物语保你万无一失。”

战传说心道此人看似客气其实并不会轻易相信他人。

思忖间他猛地意识到什么有些(电脑小说网更新最快)意外地道:“物语?莫非……你是剑帛人?”

以“物”为姓的只有剑帛人物姓人在剑帛人中占一半以上。年少时战传说随父亲一同前往荒漠古庙的途中所遇到的剑帛人全都是以“物”为姓。而且此时战传说也记起自己先前曾遇到的剑帛人与此人一样皮肤异常白皙语则格外柔和。

果然物语点头道:“不错我是剑帛人也是乐土人。”

剑帛国消亡后剑帛人流散各地为了尽量不被排斥剑帛人总是自称也是乐土人。因为剑帛国既已不复存在他们又终年在乐土境内这么说也不无道理。

不过这么说只是剑帛人为生存所需的违心之言。剑帛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保存着许多原有的习俗而且极少有剑帛人孤身一人生活在乐土人之间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形成一个小小的群体。

所以战传说现这群人当中再不会有第二个剑帛人时颇觉有些意外。

物语见战传说一时不说话以为他被自己说动趁热打铁道:“与他们一样只需十两银子你就可随我前往一个万无一失的容身之地此价十分公道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机会。”

战传说这才明白这个剑帛人何以会独自一人出现在众乐土人之间原来他只是做一桩买卖。

他先是觉得有些好笑随即想起了什么脸色有些不悦了沉声道:“众人流离失所已是不幸你岂可再趁机横财?”

物语被他责问并不恼怒依旧笑着道:“朋友教训得是。不过此事绝无勉强之处他们与我互情互愿各得其所再说要为这百多号人找到容身之处难免要花些银两我至多也只是挣些辛苦钱而已。”

剑帛人大多都善舌辩而且此刻物语又是以笑脸相迎战传说一时倒无言以对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说了句显得有些突兀的话:“你们若是到了万不得已时不妨去投奔坐忘城试一试。”

话刚出口战传说自己就意识到此话毫无意义。

果然众人脸上都有了不屑的笑意。剑帛人物语以惯有的精明圆滑地道:“我等会记住你的话多谢了。”

战传说知道再没有与他们细谈的必要于是问道:“你们可知前往稷下山庄的路径?”

“稷下山庄?”物语哈哈一笑随即收敛笑意正色道:“你应沿原路折返一程遇到的第一个岔路口便是通往稷下山庄的路途。”

战传说道了声:“多谢指点。”便翻身上马拨转马沿来路折回。他心中颇为不安挂念着坐忘城的局势现在他只盼尽快见到晏聪后早日返回坐忘城。

战传说按物语所说的路径而行不过半日就已与稷下山庄相隔不远了。他的去路被八狼江挡住了站在八狼江这一边眺望江对岸只见稷下峰傲然耸立峰下稷下山庄的楼舍错落有致。

他的目光沿着江岸搜索着果然在不远处现了一个渡口不过渡口处并无船只。

非但渡口处没有船只而且连江面上也不见船只。八狼江到了这一带已变得平缓开阔的江面上一片空荡除了忽起忽落的水鸟惟有奔腾不息的江水。

走近渡口在江边一艘船底朝天反扣着的残船旁战传说见到了一块石碑石碑露出地面一尺高有一面已布满了苔藓另一面刻着“无言渡”三字字的凹痕内填涂的是朱红色之漆衬色则是黑色。

乐土境内的各色招牌、石碑大多都是采用黑底红字不二法门的“独语旗”亦是由红、黑两色组成世人常常效仿。

见此处果然是无言渡战传说松了一口气眼见日正当午四周空无一人他便坐在了那艘倒扣着的残船上等候晏聪的到来。

他却不知渡口及江面之所以不见任何船只是因为无言渡属稷下山庄管辖稷下山庄五大戍士依照东门怒的指令加强了防范其中就包括把无言渡的船只都撤到对岸。

△△△△△△△△△

卜城三万兵力逼进坐忘城的消息在他们刚一出时就已为坐忘城探兵所得知并迅向城主殒惊天禀报了这一消息。

得知此事时是殒惊天为其弟殒孤天执“七祭之礼”的第三天。

从卜城直奔坐忘城约有三百余里行程若是单人单骑至多二日便可抵达不过大军行程不比孤身奔袭三万军士能在三天之内到达坐忘城下已属不易。

故殒惊天只是吩咐城中加强防范多备箭矢、粮草、滚石檑木并密切留意卜城兵马的动向他自己却并未立即返回坐忘城。

贝总管、四大尉将依言而行的同时对殒惊天长时间滞留于坐忘城外有些不放心在原来的三百名乘风宫侍卫的基础上又加派了三百名坐忘城战士肩负护卫城主之职。

在战传说抵达稷下山庄“无言渡”的时候已是殒惊天执“七祭之礼”的第四天而此时卜城大军已推进至距坐忘城二百里远近的地方其中有小股先锋人马更是长驱而入直抵坐忘城百里之外与坐忘城派出巡探的人马几乎是擦身而过不过双方都没有动攻击但此事却使坐忘城所面临的争战变得更为真实而迫在眉睫战争的气息空前凝重坐忘城内铸兵库日夜开工此起彼伏的煅炼声及铸兵库内的炉火仿佛在不断地提升着整个坐忘城的温度沸腾着坐忘城战士的热血。

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事的来龙去脉他们这些年来已习惯了安宁平静的生活与积极备战的军士相反这些人显得慌乱茫然。

在“七祭之礼”的第四天贝总管、四大尉将、乘风宫奇营侍卫统领慎独齐出坐忘城前往殒孤天墓地与殒惊天共商应敌之计。

殒惊天连续四天独自静处于祭棚中祭棚收拾得极为洁净但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陋除了香案与祭品外就只有一张梨木椅。

贝总管等六人进入祭棚前殒惊天先让众侍卫退出十丈开外六人亦自动将身上的兵器解下交与侍卫后方才进入祭棚。

四日来殒惊天不眠不食神情已略显憔悴看到这一情形伯颂等人心头暗自担忧。若在平时以殒惊天的武学修为执“七祭之礼”当然不会有何影响但如今是大敌当前却应另当别论了。

卜城位处坐忘城东北方向坐忘城当其冲的最受威胁的应是东门所以先是由东尉将铁风向殒惊天禀报卜城大军的种种动向以及坐忘城备战的情况。

听罢殒惊天沉吟了好一阵子方开口道:“按理卜城之军的推进度应该更快一些今夜子时前大部分人马都可以接近我坐忘城百里之内而事实上他们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说到这儿他有意停顿了一下像是等待其他人抒己见。

果然伯颂道:“城主的意思莫非是说卜城人统兵无序行动迟延战斗力并不可怕?”

殒惊天摇了摇头道:“这些年来乐土东、西、南、北四边城中长年累月经受频繁血战洗礼的只有卜城相对而言卜城战士的战斗力应是最强的……”

听到这儿伯颂不由疑惑地道:“那城主的意思是?”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卜城之所以行动迟缓十有**是因为卜城内部存在着意见相悖的两股力量——换而言之卜城中有不少人并不想与我坐忘城为敌。”

贝总管叹了一口气道:“卜城、坐忘城同样肩负捍卫乐土之责双城之战其结局显然是亲者痛仇者快——而卜城的举动显然是迫于冥皇之令身不由己惟有以消极延缓应对了。”

殒惊天点了点头道:“卜城兵力略多于坐忘城但至多也不过四万余人。此次卜城兵坐忘城号称有三万余众若是属实岂非是投入了卜城大半兵力?卜城不比坐忘城一直以来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千岛盟的威胁若卜城城内如此空虚岂不是十分危险?冥皇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所以卜城三万人马兵坐忘城的说法值得怀疑。”

他的目光依次扫过伯颂、贝总管等人又缓声接道:“我相信卜城派出的兵力实际上应在一二万人之间而并无三万之众!”

“若仅凭一二万人对我坐忘城应不会有致命的威胁!”铁风信心十足地道。坐忘城兵力二万有余在双方兵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占有城池之固以逸待劳的守方自是占有绝对优势铁风此言甚合情理。

“运兵之策在于出奇制胜。卜城兵坐忘城昭然于众毫无‘奇’字可言种种迹象表明其实卜城兵坐忘城的意图并非真的要与坐忘城一番血战决出雌雄而是要在气势上予坐忘城以极大的压力!以我之见与卜城一战并非不可避免。”殒惊天终于说出了他最重要的观点。

“迄今为止卜城并未公开宣告他们起兵的目的何在一切只是依常理推断这一点也颇有些奇怪。”幸九安道。

“大军交战生灵涂炭乐土难得安宁数十年不能在我等手中轻易毁去。”殒惊天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你们切记一点:绝不可先行攻击卜城人马以守为上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开战同时尽早探明卜城此举的真正意图!”

△△△△△△△△△

此时此刻。

千里之外的大冥乐土京师——禅都。

“禅”字在乐土人的心目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在今日苍穹诸国格局形成之前曾经有一个极为混乱的时代充斥着那个时代的惟有血腥与死亡人的生命脆弱如阳光下的雨露。在那个弱肉强食充斥着残酷气息的时代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如日月般辉煌的英雄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至恶邪魔。

那个时代便是可歌可泣的“神祗时代”!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后“武界神祗”的力量不断壮大并最终成为结束那个时代的力量。

据说促使“武界神祗”日渐强大的终极心灵之力便是“禅”的力量。

神祗时代是一个武者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深信只要拥有绝世无双的武道境界就能成为苍穹下至高无上者。凭据这一信念诞生了无数雄心勃勃的强者他们对武道境界的执着使其修为不断攀升直至骇人听闻的神魔之境!

达到神魔之境的强者在拥有改天易地的力量的同时身边也云集了无数拥护者。强者之间以自身及依附他们的力量相互争战试图成为征服苍穹的最强者!

但在“武界神祗”出现之前所有强者无论曾达到怎样的辉煌拥有何等可怕的力量最终都难免日渐削弱甚至常常葬送于本是依附于他们的力量手中。几乎整个神祗时代都在重复着合久而分、分久而合;背叛后联盟联盟后的背叛。

直到“武界神祗”出现后才彻底突破这一如有魔法的怪圈使自身的力量在不断争战中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增强并最终成为傲视整个武道苍穹的光明势力结束了分崩离析、充满血腥的神祗时代并缔造了大冥乐土的万世基业。

在大冥乐土的传说中“武界神祗”之所以能越同一时代的其他所有力量是因为“武界神祗”的王者——武道之神“玄天武帝”光纪悟透若成就越古人的王者大业除了要拥有改天易地的武道力量外还必须拥有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心灵之力将这种心灵之力渗透到每个人的灵魂中方能使众人对“武界神祗”的伟业充满信仰与忠诚。

传说中武道之神“玄天武帝”在祭湖湖畔仰望苍穹历经百日终于悟出最强大的终极心灵之力——“禅之力”的神韵所在。由此玄天武帝不但自身修为更跃升至全新境界更凭借“禅之力”使他成为凝聚整个“武界神祗”的精神支柱“武界神祗”的辉煌由此开始铸就。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玄武天下最新章节 | 玄武天下全文阅读 | 玄武天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