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七十二回:丰乐园

作者 : 婺州客

第七十二回:丰乐园

今天所有的成果里,我最看重的是尿素和纺织机械,这两样东西对民生的影响最大。食衣住行是百姓最在乎的四件大事,吃不饱穿不暖就会有人起来造反,居无屋行无路就会有人寻衅滋事。现在全国粮食作物的亩产量还比较低,目前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推广工作开始时间不长,加上百姓种植习惯等原因,大规模种植还需要较长时间,目前普遍种植的稻谷、小麦、粟这些主要作物的亩产一般只有三百来斤,安徽、浙江、江西一带的粮食亩产基本维持在三百到四百斤左右的水平,有少量的地区利用“靠田法”使产量达到五六百斤,但这种方法只适用那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水网密集的地区,还无法大面积推广,台湾虽说有三季稻,可耕种面积实在有限。

现在全国的耕地面积从数字上看已经不算小了,根据政务部和农林部最近的统计结果,大宋目前在籍耕地(包括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五亿七千余万亩。注意,这是登记在籍的土地哦,很多大地主事实上是有所隐瞒的,而且被隐瞒的数字可不低,至少有一亿亩左右,这个数字还包括部分刚刚收复地区的土地,其中那些亩产在斤以上高产良田数量非常少,都集中在淮南、浙江、江西一带,只占不到1o%。

以平原为主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及山陕一带的耕地占全国的四成以上,但这些地方大部分都刚刚月兑离战争,原先很多耕地因战争遭到破坏,还有一些是之前被金蒙两国改为草场,现在这些土地都处于退草还田、肥田养护的恢复阶段,其亩产量还不及江南的一半,有的甚至更低。刨去种植棉麻、豆类等其他作物的面积,满打满算现在一年实际的粮食产量才八百亿多斤,今年的统计结果还没出来,估计也就这个数字,多不了多少。这个数字猛一看颇为壮观,可实际上由于历年的多次减免赋税,能够供我支配的并不多,一旦遇有战事或者天灾,经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大部分粮食掌握在那些大地主的手中,农民交了田租、赋税后,能够留在手中的也不多,风调雨顺还好些,如果遇上天灾,粮食大面积减产,那情况就严重了,比如前年湖南、江西一带的水灾造成当地很多即将收割的粮田被淹,颗粒无收,当时我调集了数省余粮去救灾,还花大价钱从民间收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才稳定住了当地局势,还好前年没有打仗,否则就麻烦了。

现在大宋的人口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据最新人口统计,目前在籍人口有三千四百五十五万余户,一亿五千八百八十余万人,注意,也是在籍的,这里还是有水分,只是没有土地那么离谱而已,当然主要原因是目前人口统计的方式和条件的制约,也有百姓为了逃丁、逃税、逃役等多方面原因。

自即位以来我多次动过改革土地制度的心思,但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一些地主、官僚、贵族手中,开始由于根基未稳不敢胡来,后来因为政治改革需要争取支持,因此一直不敢得罪那些大地主们。请注意,这些大地主可不是那些个买上几十亩薄田,靠收租过日子的家伙,而是那些有封地、有俸田的大官僚、大将军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习惯,封建时代贵族、官吏的薪俸、爵禄都是以货币、布匹、粮食等手段支付,粮食是以职田、薪俸田的形式给予,全国大部分的官员都有自己的职田或薪俸田,这些田基本无疑都是官僚贵族们的命根子,要是我冒然改革土地政策,就是向全国的官僚、贵族开战,因此土地改革的问题一再搁置。别看我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雷厉风行,但我始终不敢去触碰土地改革这个地主官僚的底线,我能做的只能是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调动资源开荒台湾。现在大规模战争刚刚告一段落,从金、蒙手中夺回了大片领土,这些地方的土地自然毫不客气地收归国有,落进我的腰包,可以让我不必畏畏尾地精心规划、布局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

虽说尿素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但哪怕只能够提升一成,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庞大的,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那些遭到破坏的土地尽快恢复生机,要是现在手里再有个袁隆平那就更爽了。事实上农林部对研高产作物的投入并不少,可这玩意毕竟即便是在后世,也不是一两年时间能够搞出来的,要是我能活着看到那一天我就偷笑了。新型纺织机械,可以使布匹的生产达到规模化、产业化,使这种民生必需品变得廉价,从而使官吏和民间都摆月兑那种复杂的薪俸支付模式,实施单一的货币支付,取消职田,真正走向资本社会。

对这些人才进行了一番勉励和嘉奖后,沈复带着其他人去楼下轻松轻松,我则和宗亮、陈窈、醒言回到观湖苑,荣王现在正等在那里呢,这是今天我来这里的另一个目的。“丰乐园”可不是因陈窈的心血来潮和沈复的灵机一动而建造的,这是因醒言和荣王的建议及我的点头才兴建的,要不然沈复也不会那么大胆子弄个观湖苑出来,要知道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违制的。一进房间,只见荣王正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听着留声机在暗爽,还随着音乐轻拍大腿打着拍子,醒言咳嗽一声,荣王一惊,连忙站起来。

都是自己信得过的弟兄,我也不客气,等侍女奉完茶出去,就招呼他们坐下,醒言开始报告:“来这里的人文官不多,最多的是军官和富商或者那些公子哥,现在的娱乐花样确实少了点,这里的侍者大都是军统局、国统局的人员,安插军统局人员主要为了监视那些军官、降将,这些人平时除了嫖就是赌,他们现在很喜欢来这里,在那些军官、降将府中安排人员比较敏感,很容易露出破绽,造成不必要的不信任,在这里就方便多了,还有就是监控那些富商是否与官员互相勾结,暗挖朝廷的墙角。安插在这里的人都是荣王和我精心挑选,所得到的情报双方共享,除了这些,双方还在整个京师的驿站、车马行、码头、印书局等地方分别安插了各自的情报人员,为避免双方撞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资源浪费,除了一些官家特别指定的事务,其他情报基本做到一体共享,现在整个京师已经编织起一张无形的大网。目前这样的模式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已经展开,对那些那些封疆大吏、外族降臣、土豪富商进行暗中监察。“丰乐园”这类场所还可以敛聚一些资金,弥补预算不足,避免因情报部门预算过高引起朝廷的不满,甚至导致官员们对情报部门的反感。”

陈窈说道:“如果文官不多,可以再设一处雅致点的场所,类似“沈园”那样的,吸引那些文人。”

宗亮道:“那也不必,现在临安类似“沈园”那样的地方并不少,比如曲院、孤山,就连文思院现在也有不少文人聚集,在这些地方安插点人就可以了。”

这次秘密会议时间不长,但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对内的情报组织决不能象后世的“锦衣卫”那样,过于明目张胆地进行特务活动,要做到无孔不入,但决不能飞扬跋扈,特务只是一种监控措施而已,决不能容忍其越俎代庖、私设公堂。正经事谈完了,大家正准备分头去找自己的乐子,陈窈突然开口道:“告诉大家一件悲哀的事,我觉得自己可能是双性恋,现在男人模我的时候我居然会兴奋,真是见了鬼了。”

突然冒出的这一句顿时勾起大家的兴致。

“都模你哪里?奈奈还是进展到哪一步了?”醒言很猴急。

“有男人把你上了吗?”宗亮很直接。

“不是,是有时工作中会偶尔有身体接触。”陈窈倒是坦然。由于之前的记忆,我们一直没把她当女人看,因此她之前只跟女人亲昵的行为我们并不以为然。

“看上哪个告诉我,我给你赐婚,不过以后你搞女的还是来这里,虽说你搞女人不算出轨,但还是要注意形象。”我很认真地对她说。

陈窈白了我一眼道:“哎再说吧,我很矛盾。”她幽幽说完自顾自走了,留下我们面面相觑。

醒言带着我去找乐子,看来他是这里的常客,我们悄悄来到一个门楣上写着“大雅之乐”的大厅,醒言熟门熟路带我进了一个包厢,乘着醒言出去替我安排的空档,我观察了一下这个包厢,房间非常宽敞,灯光昏暗旖旎,配上四周那些活色生香的画,令人遐想,所有座椅都是当时不多见的沙,还有大理石面板的桌子、茶几。我靠,要是配上卡拉ok的音响简直就是后世的包厢了。侧面有几个圆形玻璃窗,可以观察到外面的,外面场地中央是个圆形舞台,舞台上几个穿着轻纱的美貌女子正在“霓裳羽衣曲”的伴奏下,跳着撩人的舞蹈,舞台周围是一圈桌椅,早已坐满观众,再外围都是包厢,包厢的地面要高于大厅,因此并不影响包厢内的视线。下面的观众中有很多熟面孔,甚至不乏几个刚被提拔的高官,比如海军大臣潘苻、理藩侍郎裘世勋、国安侍郎武清泉、交通建设大臣赵葵、卫戍警备师参谋长安中时这些人可都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啊。

令我意外的是当中有一个居然是水电大臣黄万里,我的老丈人、皇后的老爹,边上有个女子正在喂他吃着什么,老爷子似乎很满意女人的表现,一脸**地拍拍那个女子的脸,哈哈大笑起来,边上的国安侍郎武清泉则凑上去在老爷子耳边说了句什么,逗得老头哈哈大笑,那女子则羞涩地垂下头。我的天那,堂堂国丈也出来找乐子,这不是不可以,可怎么的你也找个包厢啊,多少给我留点面子啊,你又不是花不起那个钱,老头子可是享受着俸禄、爵禄、皇亲补贴、国家技术津贴(这是有高级技术职称和技术贡献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他在水利方面有过人之处,他提出的几项对黄河河道的改进方案和水利措施被采用后成效显著,因此得以享受此津贴),我和皇后也时不时对他加以赏赐。

这时醒言回来了,后面跟着几个身着统一服装的服务员,在靠窗的桌子上摆上酒菜、果品,醒言笑着问道:“怎么样,有点俱乐部的感觉吧。”我指了指黄万里问道:“他边上的是坐台的吗?”醒言看了一眼说道“是啊,老爷子开始都在包厢里看,后来觉得不过瘾,就搬到外面来了,呵呵,现在音响设备还不行,在外面比包厢里听得真切,一些带着自己的侍妾来的会选择包厢,主要怕自己的侍妾被人占便宜,哈哈哈。”

我们正说笑着,沈复带着四个娇滴滴地小美人进来这是我即位后第一次在皇宫外过夜,即便到了深夜,“丰乐园”中依然一片灯火通明,喧闹异常。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