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三十三回 招商

作者 : 婺州客

第三十三回招商

综观整个两宋时代,有人对两宋的没落总结了几点,其中有一点就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的确,北宋时期有很多既有才华,有深具眼光,而且有能力的实干家,象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等等。因此,整个北宋在内政方面还是不错的,可惜没大将,打仗总是输,就连鼎鼎大名的杨家将也老吃败仗。北宋年间,十分重视盐业,为满足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需求,在山东开辟了好几个盐场晒盐。可随着大宋丢失山东,进而失去中原,山东的盐场先被金人控制,如今又落入蒙古人之手。可自南宋以来,每朝都会出现权臣,这些权臣并不笨,但几乎个个混蛋透顶,每天只琢磨怎么弄权,怎么捞钱,就是不干实事。现在朝廷只在象山弄了个盐场,不但规模小,而且工艺落后,效益低下,造成成本虚高。随着人口增长,食盐的供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现在既然有了新的晒盐工艺,我立刻让盐铁司在沿海一带再选几个盐场,一旦海盐能大量上市,就可以开放盐市了。不过大臣们认为,目前食盐的收入仍然是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不太同意开放,宗亮他们也认为马上开放并不好,最后大家商量后达成一致,在五年之内所有金属)暂不开放民营。

宗亮还带来了新型水印纸,这种纸张看上去颜色有些灰,但纸质比较光滑,有点现代纸币的质感。我撕了一下,不容易撕破,对着光线,可以清晰地看见纸张中的文字或图案。大家讨论后决定:严格保密纸张水印技术;改会子局为宝钞局;宝庆三年七月一日行第一版宝钞,总量六千万贯;面值分为十钱、五十钱、一百钱、二百钱、五百钱、一贯、五贯、十贯、五十贯、一百贯;宝钞和铜钱等值,可以和铜钱自由兑换;比值为:宝钞十贯(一万钱)等于十两白银等于一两黄金,宝钞和会子的兑换为一比四;自宝钞行之日起两年内,宝钞、会子同时流通,两年后取消会子;宝钞为永久性流通货币;每年行宝钞同时,造币局必须铸造相应的等值金属货币储备;每年行的宝钞数量必须有相应的财政收入做保障(这其实很难做到,但必须这么说)。版面由陈窈会同财政部进行设计,印版采用金属版,宗亮负责制作。

至于火柴、水泥、玻璃我没有拿出来讨论,会议结束后我把沈复找来,问了问他的想法。看到这个奸商听得两眼放光,我就知道他没憋好屁。我告诉他,玻璃仍然由他独家经营,但火柴和水泥我要采用招标的方式,但他不许投标。沈复没明白什么叫招投标,但不准他参与他还是听出来了,一脸失望地耷拉着脑袋不说话。我安慰他道:“钱一个人是赚不完的,你别太贪心,你的家底老实说比朕都厚实。这样吧,招标会后你成立一个半官方的商会,朕让你当理事长。”几个现代名词把沈复弄得一头雾水,看他一脸迷惑,我给他解释了半天,他还是没明白,我让他一会去找陈窈,那小子是这方面行家,当年他老爹就是工商联合会的理事。

我又说:“你在报上登一则招商启事,再联络一些有实力的大商人、大作坊主、大地主,看看他们有没兴趣来买这几个产品的独家生产、经营权。”

看他还是淅沥糊涂,我叹了口气,早知道直接让他找陈窈了。

还是陈窈有办法,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明白了:“商会理事长就是让你当天下的商人的官,报纸空一个版面出来,启事我来写,你个猪头。”

沈复屁颠屁颠走了,陈窈皱着眉头说道:“看来要尽早制定一部商业法,如果根据现行法律,以后很难控制这帮奸商。”我点点头说道:“看来还得你来负责这件事,你会同财政部办理吧,我给你一道旨意,宗亮的事情太多了。哦,让宋慈那家伙跟着你办事吧,法律他是行家。等以后有政绩了,再调回刑部去当官。”

报纸上的启示出后,从各地6续涌来一批土财主和大商人,其中比较有实力的有靠海外贸易起家的福州人陈维雍,四川蜀锦织造世家刘方雨,江西大财主朱释秉,扬州大茶商胡子乾等数十人,居然连大理皇族段智辉也来了,金国也有人来。虽然宋金多年征战,但利益驱使,敢伸手到滚油中捞钱的人还是有的,何况理论上两国还有外交关系。

陈窈策划了一个产品展示会,由沈复陪同荣王出面接待了这帮财主,并一同参加了产品展示会。其间陈窈又突奇想,想要印一批宣传画册送给沈复和陈维雍及段智辉,让他们回去通过各自渠道帮忙散到海外及周边各国,准备在来年开一个交易会。我和宗亮听了不禁拍手叫好,不错,好主意啊,有点现代意识。我把宫廷画师都调给陈窈使用,要求一定要把画册制作精美、漂亮。

这次招商条件比较苛刻,先,朝廷只出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商家出资金、场地(必须在大宋有效控制的地区)及工人(后来也安置了大批退伍军人),技术三年内暂不转让,三年后视合作情况有偿或无偿转让技术。股份为朝廷和商家一人一半,成立的工坊将冠以皇家的名义。产品在大宋境内的价格由双方商定,境外销售朝廷只监督不干涉,工坊的盈亏由双方共同承担。朝廷保证产品为商家独家生产和销售,大宋境内的任何仿冒将由朝廷负责予以打击和取缔。

火柴这玩意成本低,利润高,工艺也不复杂,实用性极强又是消耗品,各地商家都是很有眼光的,虽然条件比较苛刻,但都争相竞标,从五万两白银一路飚升,最后由陈维雍以二十八万两白银得手,把来看热闹的郑清之、真德秀他们都吓了一跳。水泥因为有朝廷包销,江西大财主朱释秉和大理皇族段智辉互不相让,从二十万两抬到八十万两。

由于我嘱咐过荣王要拉拢大理段氏,荣王见状把陈窈叫到一边问她是否可以让两家共同承标,在江西和大理各开一家工坊。陈窈看了看地图,又问了问两家准备把工坊设在哪里,因为水泥有个运输的问题。朱释秉肯定是没问题,他是江州人,江州就在鄱阳湖和长江边,段智辉愣了一下,他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禁有些泄气。沈从龙是去过大理的,他在一旁插话道:“设在大理城估计不行,运出来成本太高了,不过如果办在善阐府,可以从南盘江经红水河运往广南、广东一带销售,这样经营上也不会和江西这边生冲突。”

段智辉听了连连点头,最后商定,两家共同承标,每家出五十万两,产品朝廷包销。事后我狠狠地夸奖了荣王一番,这不仅解决了我建设广东的水泥需求,也顺理成章地和大理皇族建立起更直接而紧密的关系。

而月兑粒机、纺织机这些是不参与竞标的,直接卖图纸,给钱就卖,一千两一份。谁都可以买,买图纸的还送两台样品机器,这些机器很多零部件,精密件都必须经过车床加工,而那些轴承的钢材只有大宋能够生产,要生产必须到皇家造办局买部件,否则就是有图纸也做不了。所以连金国来的人想买都卖给他。这可把那些大地主,大作坊主给乐坏了,玻璃是我给沈复的自留地,没有参与竞标,我还把股权及分红调整为五五,算是对他的奖励。

当然,图纸可以卖,零部件对金国、蒙古、高丽、日本是禁运的,我通过沈复警告他们,胆敢走私零部件的抄家灭族。

随后,沈复成立了一个为各家商号、工坊提供生产、销售便利、维护商家利益的组织—大宋工商联合总会,只要每年交纳一定的费用,就能成为其成员,荣王担任终身会长,沈复为理事长,陈窈为知事(顾问),陈维雍、朱释秉、胡子乾、刘方雨为副理事长,段智辉为荣誉理事。凡商会成员都一份工贸部签的会员证书,只要会员在大宋控制区域内的生产、运输、销售活动,均可得到大宋官府的保护,官府不得进行刁难、敲诈、勒索、索取贿赂等,否则严惩不怠。这一条太诱惑了,一时间各地商家趋之若骛。

陈维雍很快在临安、江陵、成都、福州、广州各开了一家火柴厂,他注册了一个“火虫”的商标,一夜之间“火虫”牌火柴热销大江南北,金国、蒙古、高丽、日本的商人也纷纷前来采购。到后来,火虫直接成了火柴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我对金国和蒙古实施了贸易壁垒政策,比如金属、火药、粮食、纺织品等战争、战略物资实施禁运,技术实行封锁。而火柴、水泥高利润产品,玻璃制品、珠宝、玉器、陶瓷等奢侈品则鼓励出口,

进行倾销。水泥、火柴这些东西他们是学不去的,也不怕他们用水泥来修路建城,没有钢筋结构的水泥墙还不如板砖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同时工厂也帮我解决了部分精简下来的老兵的出路。当然,要解决十多万老兵,这么几家工厂远远不够。

这时,海盗何宝胜的一份密报引起了我的兴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