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二十六回 中秋之变

作者 : 婺州客

第二十六回中秋之变

今晚的几路人马的行动都很顺利,谁也没想到中秋之夜会生这样的事件,只有带人接管皇宫防务时出现点意外。

我控制住夏震和杨家兄弟后就直接去了荣王府,杨家兄弟不是我的目标,他们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我以后还要用他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吓吓他们。

到了荣王府,我让人把郑清之请了过来,郑清之以为商量报纸的事,匆匆赶了过来。在书房,我正在看书,与芮陪着郑清之进来了,看到象死狗一样躺在一边的夏震和杨家兄弟,郑清之愣住了。

我边看书边命令道:“郑相,禁宫宿卫关系到太后和朕之安危,夏震不适合,常饮酒误事。就让荣王先兼着吧,报纸的事朕自己先管着。”

“哦,还有,史相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让他休息一阵,你拟个折子,表彰一下史相,呃…就晋封他为太师吧。左相的位置你来接替,你现在的位置我再做安排。你看如何。”

不等郑清之说话,我又对与芮说道:“荣王,你让郑相陪你去接管禁宫吧,把那支火枪军带去。去吧,朕想和夏殿帅聊聊。”

夏震并不能完全算是史弥远的心月复嫡系,他也有些本事,打仗也并不孬种,但这种人我不敢留在身边,太危险了。我和他也没什么可以聊的,倒是杨家兄弟这样的货色还好用些。

与芮和郑清之带着火枪队到了皇宫接管皇宫防务,因夏震不在,禁卫们有些犹豫,连顶头上司郑清之说话都不管用。火枪队的头是跟胡醒言一起当过海盗的,一看情势顿时火了,一挥手对准那些个禁卫就是一通乱枪,十几个禁卫立马放倒,其他的全吓住了,与芮拿出我早就拟好的圣旨大喝道:“你们想造反吗?他们就是榜样。”禁卫们老实了,交出了禁宫的防务。与芮把所有禁卫集合起来,全部关进两间大屋子,门口让一小队火枪兵看住,其他人迅接防,扼守住各个路口,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而前去秘密逮捕史弥远其他心月复的各队进展顺利,基本都是兵不血刃就办妥了,这些人分别是宣缯、梁成大、莫泽、李知孝、薛极、胡榘、聂子述和赵汝述,其他一些小脚色没去动他们,现在我必须尽量缩小打击面。

等我回到皇宫,已经是深夜了,看到皇宫门口那些被海风吹得黝黑的火枪兵,我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与芮迎了上来,悄悄告诉我,郑清之还等在御书房,我点点头朝御书房走去,与芮带着两个卫兵默默跟在后面。

进了书房,郑清之正在愣,见到我马上站起来,我笑笑说:“坐吧,帮朕拟旨。朕说个大概意思,你来斟酌着用辞。”

郑清之有些惶恐,嘴里喃昵道:“臣有罪。臣和史……”

我打断他的话:“朕说过,朕对你和陈老前辈一同视之。”

郑清之眼眶有些湿润了,背过身抹了一把脸,转身对我勉强一笑,坐下提起笔。我说道:“一、加史弥远为太师,加太保衔。革左丞相一职,由郑清之担任。二、魏了翁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三、史弥远的府邸有些破旧了,着人修缮一下,暂时让他住在荣王府,等他的府邸修好再搬回去。所有费用有内库支出。四、洪咨夔任……”

我一共拟订了十一道圣旨,除给史弥远修缮房屋外,其他基本都是人事任免,包括让全宗亮任工部侍郎,荣王任殿前都指挥使,胡醒言任兵部侍郎兼管雄武营,由于宋朝官制复杂,具体是什么官职,几品,我都让郑清之负责拟定。

而对史弥远一干心月复的处分,我只字未提,现在史弥远在各州府还有很大的势力,军队中也有,任淮东安抚制置使的许国就是史弥远一手提拔的。对这些人的处理必须慎重,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问题,引起政局动荡。

我又让与芮把沈复找来,沈复一直猫在荣王府等着处理刊印报纸的事情,我和他把报纸的内容复核了一便,增加了部分人事任免的内容。让他连夜刊印,争取在一早就能售。沈复确认好内容,快马赶到高庄,开动所有印刷机连夜赶印。

这时,醒言匆匆赶来,他看了郑清之一眼,我笑笑说:“没事,这是郑相。”醒言给郑清之行了个礼,然后对我说:“外面二十个女孩子是我亲自训练的,让她们在宫内贴身服侍陛下。说实话,我不太放心那帮太监。还有,史太师已经移驾荣王府邸了,精神很好,请陛下放心。”

“好,我知道了,去吧。”醒言也不罗嗦,转身离开了。

郑清之动动嘴唇想说什么,可还是忍住了。

“朕不恨史太师,相反,朕感激他,不会把他怎样,如今大宋看似太平,实则危机四伏,朕要做点事情,但不能有人掣肘,史太师还是休息下吧,明白吗?”我看出郑清之想问什么,给他稍做解释,免得把他憋坏了。

我把醒言带来的二十个女孩分城四班,留下一班服侍,其他人让太监给它们安排好住的地方带去休息。

处理完这些,我让郑清之也别回去了,就在书房和我一起眯一会,反正快天亮了。

天大亮后,66续续到大庆殿来上朝的大臣们现,上朝的人比以往更少了,史弥远的死党们,特别是那“三凶四木”一个都没出现。正奇怪,却见好久没见的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邓若水几个被贬的大臣却面色轻松地站在郑清之之后,郑清之面无表情正闭目养神。

看着早已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大家肚子里一阵嘀咕,怎么回事。

看大臣们来得差不多了,我朝边上的太监点点头,太监捧出圣旨开始宣读:“皇上有旨,左丞相史弥远因病辞左丞相一职,朕已准奏,因史丞相劳苦功高,特加……”

太监尖利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庆殿中。大臣们鸦雀无声,都紧张地聆听皇帝的圣旨,听着一道道圣旨,每个人心中是五味杂陈。他们第一个反映是:史弥远完了。在我这个皇帝登基的一年中,可以说是很被大臣们看不起的,大臣们的眼中,皇帝只是个空壳,既无根基,也无能力,完全就是史弥远的傀儡、玩物。可就在一夜之间,几乎一切都不同了、改变了,而这种改变生在一夜之间,毫无迹象可循,这实在太可怕了,很多大臣后背一阵阵凉。这就是后来史称的“中秋之变”或“中秋返正”。

对于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的那支神秘的火枪队,当时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但一年后的益都之战,使这支队伍一战成名。

“退朝吧,郑清之、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邓若水留下”太监一念完旨意,我也没等大臣们说什么,直接宣布退朝,“大家都去看看今天的报纸,以后上朝来得早点,最好别让朕等得太久了。”

说罢,转身向御书房走去。丢下那群目瞪口呆的大臣在大庆殿愣。

而在抄没史弥远一党时,我赫然现,这些人的家产之巨远远乎我的想象,仅家产最少的莫泽就有白银七十万两,黄金十一万两,铜钱一百三十万贯。而令我更没想到的是,三凶是他们这些人中家产最少的,宣缯一个人的家产就差不多是三凶家产的总和。史弥远就更别提了,从他家搜出的房契、地契就有满满两大箱子,我也算了笔小财,把这些钱全部没入国库。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