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二十四回 湖州之变

作者 : 婺州客

第二十四回湖州之变

自从来到湖州,赵竑心气就没顺过,他手底下人可倒霉了,动不动就挨骂甚至被揍,要不是玫兰常哄他开心,死几个人都有可能。还好湖州知州谢周卿对他不错,很照顾他,没给他气受,他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他这才慢慢静下心来。

赵竑心是静下来了,可有一群渔民的心却活动起来了,这群渔民的头是一对兄弟,叫潘壬、潘丙,他们平时比较仗义,谁家有点困难,他们都会去帮忙,因此在太湖渔民中颇有点威望。而湖州巡卒的头是他们的堂兄潘甫,所谓巡卒不是什么正规部队,只是负责维持治安的游兵散勇而已,有点类似今天的联防队。

史弥远废赵竑本来不干他们的事,但他们觉得赵竑受委屈了,居然要替赵竑打抱不平。不过他们知道自己力量不够,三兄弟一商量,就去联络了山东“忠义军”领李全,李全本来就是造反起家的,虽然归顺了大宋,但史弥远瞧不起他,也不放心他,因此常被史弥远掣肘、欺负、压制,连朝廷犒赏也常被上司淮东安抚制置使许国克扣个十之七八。现在有人来联络一起反史弥远,心头一热就满口答应了。李全能够割据一方自然有他的本事,他行动前派人打听了一下才现,来联络他的人手下只有几十个渔民,这简直是开玩笑,等事到临头他来个一兵不,放了潘家兄弟一个鸽子。

三兄弟无奈,只好自己率领一群渔民和巡卒在半夜冲进济王府,把搞不清楚状况的济王赵竑直接带到湖州府衙,准备来个新版的黄袍加身。赵竑经过废立之争,对自己的斤两还是知道点,而且坦白说,他并不恨我,只恨史弥远,因为一切都是他的阴谋。因此赵竑号泣不从,但潘壬等人以武力胁迫,并告诉赵竑他们有“忠义军”相助。无奈,赵竑只得与潘氏兄弟约定,不得伤害太后和我,得到允诺后,赵竑即皇帝位,湖州知州谢周卿也率部属来恭贺新皇帝即位。

到了天明,赵竑才现拥立自己的并非什么“忠义军”,只是一些渔民和巡卒,人数尚不足百。赵竑知道这些人乃乌合之众,难以成事,便派人赴临安告,并亲率州兵讨伐。朝廷派来的军队抵达时,叛乱已被平定。潘甫、潘丙被杀,潘壬逃跑以后,也被抓获,押到临安处死。

湖州之变给史弥远和我带来极大震动,只要赵竑活着,就是皇位的巨大威胁,若不彻底解决,必将后患无穷。赵竑本来无病,史弥远却派余天锡以给赵竑治病为名来到湖州,逼赵竑自杀,并杀害了赵竑年幼的儿子。随后朝廷以赵竑病重不治布告天下,原本的皇位继承人就这样含冤而死。赵竑死后,我和史弥远为了平息朝野内外的非议,辍朝表示哀悼,又追赠赵竑为少师。

而且随后刊的报纸上,我让史弥远对此事进行了一些弥补。比如,对叛乱进行了夸大,对赵竑的平叛行为进了了弱化,将其行为定性为因迫于朝廷大兵压境而采取的自保行动。他的死是因为畏罪的心理负担而造成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身亡等等。不久我就在史弥远的建议下收回成命,追贬赵竑为巴陵县公,将他打成朝廷的罪人。

而真德秀、洪咨夔、邓若水等人仍然纷纷上书,为济王鸣不平,指责处理此事不当。对这些反对之声,我来个一推六二五,全部推给身后的杨太后和史弥远,史弥远很干脆,谁上书就贬谁,包括洪咨夔、邓若水。

我则让宗亮他们对这些被贬的大臣进行秘密的安排,这边贬一个,宗亮他们就接收一个,每人一份密旨一封信,然后带到岱山岛进行安置。一来是保护他们,二来是让他们见识下火器的威力,也为以后使用他们铺下伏笔。

而杨太后在得知济王及其幼子的死讯后,对史弥远的毒辣手段也有了真切的感受。之后几乎每隔几天朝堂之上就会有大臣被贬,敢于直言的大臣时不时就不见了一个,这些人在被贬都不知死活,杨太后也害怕起来。在杨家兄弟的劝说下,宝庆元年四月,杨太后撤帘了。

这时的朝堂之上,大部分是史弥远的人了。史弥远现在的权势可以说完全是个无冕之王了,朝堂上大臣基本无事可奏,大小事都在史弥远的卧榻上就解决了,他现在连上朝都免了,完全把我当成摆设。

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历史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但我不可能再等几年,等史弥远死了再进行改革了。现在的大宋朝庭可谓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特别是经济上,简直是千疮百孔。

先是会子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第一界会子的行额仅三百万贯。到干道四年仅七年的时间,行额增加到七百万贯,之后固定在一千万贯。尽管会子的加印与隆兴北伐有关,但是由于作为本位的金属货币没有相应追加,币值增长指数已经达到%以上,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也急遽走低。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子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飞涨犹如月兑缰野马,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现在,会子换界已无法正常进行,政府一旦生财政危机,就会以滥印钞票饮鸩止渴。而即将行的第十五界会子数量巨大,一旦行,必然加剧通货膨胀。

而宝庆元年五月,宋忠义军彭义斌攻东平,严实因外无援兵,内乏粮食,向彭义斌投降。彭义斌待他为兄弟,借其兵力趋真定,七月,与蒙古军战于内黄(今河北赞黄)五马山。严实暗通蒙古,临阵叛宋,使彭义斌兵败被俘。于是东平等地重新为严实控制。

其三是民间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大量的良田荒芜,很多百姓因失去土地而涌入城市或者啸聚山林为盗。

而面对这一切,史弥远是报喜不报忧,一心粉饰太平,根本不顾朝廷面临的危机,此时我如果再不出手,任由其展下去,到时很可能会积重难返。除掉史弥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除掉他后如何控制之后的局面,那才是关键,这要和宗量他们商量一下。

我嘱咐与芮做了一些安排,过了几天,我利用到荣王府赴宴的机会,密会了宗亮、醒言、陈窈、沈复他们,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魏了翁居然也在。看他和宗亮他们谈笑风生的模样,看来他们几个干的不错。而且,不但有魏了翁支持,洪咨夔、邓若水也在赴临安途中,估计两天内就到。只有真德秀还因为济王的事有所顾忌,毕竟他曾是济王的老师。不过有三大士人领袖支持,就可以支撑起朝廷的局面,讨论了详细的计划后,大家尽兴而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