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谋士 第五卷 一战功成万骨枯 六十一、拦江防御战(上)

作者 : 楚中原

我微微一笑,说道:“此人复姓诸葛,单字名亮,字孔明。他的哥哥就是江东的长史诸葛瑾。”

孙权道:“哦,我也听说过诸葛瑾有一个了不起的弟弟,原来他也到江东来了。”

我说道:“不错,他到江东算来也应该有半年了吧!此人实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得他之助,何愁大事不成。”

孙权淡淡地一笑,道:“好了,既然是楚原先生点名要的人,在下三日后就让他到先生的帐下听令。”

我闻言大喜,忙抱拳施礼道:“如此甚好,那在下就静候吴侯佳音。”

出了侯府,鲁肃陪我回转馆驿。我对鲁肃道:“子敬啊,这诸葛亮名气甚大,可不知吴侯为何看起来对他颇不以为然啊!”

鲁肃道:“这诸葛亮的名字我也听到过,听说甚得名士司马德操的推崇。不过在当今之世,名不副实者实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就说前些日,有一位名气不比这位诸葛孔明小的,来投奔我家主公。结果却令我家主公大失所望。所以主公更不会轻信什么名气了。”

我顿时来了好奇心,“不知这人是谁?”

鲁肃道:“此人之名想来先生也应该听说,此人是襄阳人士,姓庞名统字士元。”

“哦!”我顿时来了精神,这庞统我何止是知道,那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人才啊!

鲁肃接着道:“结果我家主公一见他,只见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说,还操着一口方言,十句话倒有九句让人听不明白,偏生还好生倨傲。”说到这里,鲁肃不由摇了摇头。

我心中却是很高兴,“你们不用正好,那是你们有眼无珠,将来我正好将他收为己用。”我心里是这样想,当然脸上却不曾表现出来。

我在馆驿休息了三日,这一日,吴侯又派人来传我入府。到得后堂见着孙权,只见孙权却是一脸的歉意。对我施礼道:“楚原先生,说来实在不好意思,这诸葛亮坚称自己才疏学浅,且无意出仕,所以不肯应召。尽管我许下重利,加上他哥哥也在旁苦苦相劝,但是均无收效。眼看三日之期已到,在下实在是颇有些愧对先生。”

我先是一愣,随即释然。一来诸葛亮说过,孙权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明主。二来诸葛亮对我也颇有成见,又怎会居于我之手下。所以现在这个结果应该是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他不出山那可不行啊!谁来对付曹操的大军啊!我深知,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帮助,就算是周瑜的伤立刻好了,只怕孙刘联军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我毕竟不是刚出道时的楚原了,我只稍一沉思,就对孙权道:“吴侯,无论如何,此人我一定要用!还请吴侯定夺。”

孙权道:“哦,想不到这位诸葛亮在先生的心目中竟是如此的重要。不过他一再推辞,不知先生可有妙法教我。”

我看了孙权一眼,心里想:我就不信你会没有办法,不过你既然问起来。我也没必要在这种事上和你动心眼。我当下冷笑道:“诸葛长史久在江东为官,总不会一点过错也没有犯过吧!就算他真的一点过错都没有犯过,不知吴侯可听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

孙权道:“莫非先生的意思是……”

我点点头道:“不错!”

孙权道:“可是若诸葛亮还是不肯答应,在下总不能真杀了诸葛长史吧!”

我冷冷反问道:“为何不可以真杀呢?”

孙权一愣,半晌才道:“好,楚原先生,请容我考虑考虑。”

我离开侯府,回到馆驿。到了掌灯时分,忽然有人来报,说有一位诸葛先生求见!我心中大喜,同时心想,这孙权的动作真是好快啊!

我连忙出门相迎,只见来人气质高雅,一身白衣胜雪,正是诸葛亮。对诸葛亮,我真是有一种自内心的尊重。当下忙拱手施礼道:“一别多日,想不到诸葛兄的风采更胜昔日,可真是想煞小弟了。”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我的话说的很虚伪。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可是你却是越来越不长进了,刚才家兄全家忽然全部被抓,连几岁的小孩子也不放过。这件事不管是谁授意,想来源头一定是在你这里吧!”

我忙陪笑道:“诸葛兄先请进,此事请容我进去之后,慢慢再向诸葛兄解释。”

诸葛亮脸色一沉,“我与楚兄实在没有什么好谈的,今日在下来,只是想请楚兄在吴侯面前多多美言几句。放我大哥回家。在下就感激不尽了。告辞!”说罢诸葛亮转身就走。

我却被诸葛亮这种蔑视的态度激怒了,我忽然只觉得有一股怒火直冲顶门。“诸葛兄,我忍你很久了!”我冷冷地道。

诸葛亮霍然回身。

“诸葛兄之大才,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夸口说一句,我甚至比诸葛兄自己都更了解你的能力。我承认,论才能也许现在你的确还是有鄙视我的资格。但是,诸葛兄却忘了一点,那就是我们现在的身份。现在我楚原已经是名闻天下,而且手握重权。而诸葛兄你却不过还是一介布衣。只要我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诸葛兄全家的生死。所以我真不知道在我面前,诸葛兄有什么清高的。要知道,你现在是求我,若是诸葛兄想要命令我,我看还是等诸葛兄有了相应的实力,然后再来开口吧!”

诸葛亮忽然哈哈大笑,“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来这半年之中,楚兄也有长进啊!好,那我就如楚兄之意。我想也是到了领教一下楚兄真正实力的时候了。”

要是在半年前我听到这话,我一定会有些胆怯。但是此刻我却忽然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我忽然想到了那个夜晚,我心里的誓言。“诸葛,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佩服我的,总有那么一天。”可是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吗?

我们当下联袂来见吴侯孙权,孙权大喜,当下命人摆酒宴庆祝,并将诸葛瑾请来,对他表示歉意,同时也给他压惊。诸葛瑾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一时是哭笑不得。

次日,我和诸葛亮、鲁肃一起赶奔前线。前线这些天来一直是程普在苦苦支撑,见我们前来,喜不自胜。我当即正式接任了周瑜的都督之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倒是颇为轻松。对岸一直都毫无动静,我一天到晚就是命人修建,加固沿江的防线。同时督促后方打造各种军需物资。诸葛亮则每日都在四处巡视,平时一般很少和我见面。

不过我的直觉告诉我,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应该隐藏着巨大的风暴。所以每日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懈怠。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到了深秋时节。

这一日清晨,忽然探马来报,说曹军的水寨寨门大开。无数战船浩浩荡荡正奔我们杀来。

程普喝道:“来敌共有多少!”

探马道:“敌舰无数,旌旗招展,遮空蔽日。无法估算,大概不会少于十万之数。”

程普脸色一变,道:“看来蔡瑁的水军已经操练的差不多了。此番只怕是来者不善啊!”

旁边闪出大将凌统,道:“楚原都督,在下愿率领两万水军,前去拒敌,请都督恩准。”

这时,我却陷入了沉思之中,现在我考虑的是一个战略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考虑好久了。

一种方案就是按照江东水军惯用的策略,派人前去迎敌。它的好处是可以御敌于城门之外,一旦失利,还有回旋的余地。但是在江面之上,双方的机会大体上是均等的。也就是说,很可能会出现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局面,人力的消耗肯定会相当严重。

我考虑的另一个方案就是,屯兵水寨,坐等敌人到来。它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守方的优势,尤其是倚助我们修筑的大量防御工事,来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保存自己。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一旦水寨被攻破,那么我们的防线就会全面被突破,这也就立刻注定了我们的失败。

我一时有些拿不住主意。而那边程普、凌统等人已经在用催促的目光看着我了。我不由大急,猛然间我一咬牙。**曾经教导过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兵都拼光了,那还打个屁啊!再说,我这段时间以来,在后一种方案上也花了不少心血。

想到这里,我说道:“凌将军暂且退下,今日我们就在这水寨之中,静待来敌!”众人一听,无不大楞。因为这种战法,已经完全过了吴军的常识。

程普在一旁忙道:“都督,如此一来,万一这水寨失守,长江天险立刻不复存在,那我军必败啊!”

鲁肃也皱着眉头道:“楚原都督,我们江东在后方还有八万人马可供调动,都督似乎不必如此孤注一掷。”

我摇摇头道:“我意已决,传令升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 三国第一谋士全文阅读 | 三国第一谋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