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谋士 第五卷 一战功成万骨枯 四十八、三英会(下)

作者 : 楚中原

周瑜诚恳地道:“此事在下一时尚无头绪,还需多多仰仗先生。”

我忙说道:“都督二十三岁就统领江东水6三军,实乃天下奇才。在都督面前,在下哪里敢献丑啊!”

周瑜道:“唉,楚原先生何必太谦,博望火攻,足见先生运筹帷幄的能力。在下实在是佩服之至。”

我还待再言,鲁肃在一旁道:“我看大敌当前,二位就不要在此互相吹捧了,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现在天下苍生的命运可就系于二位的身上了。”

我和周瑜闻言大笑。

“笑什么呢?这么高兴。”小乔托着一个茶盘走了进来,开口问道。

周瑜微笑道:“凝儿,我和楚原先生以及子敬有军国大计需要相商,只好先委屈你了。”

小乔当下放下茶盘,柔声道:“二位先生慢用,奴家告退!”

鲁肃略带歉意的道:“真是不好意思,周郎刚刚回来!我们就……”

小乔微微摇头,含笑而去。

我端起面前的茶杯,轻呷了一口,感觉入口微微涩,随即有一丝苦的味道微微散开,但是马上又苦尽甘来,让人只觉得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我正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感觉之中,那边就听鲁肃道:“怎么样,你们二位谁先说啊!

我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的段子。当下道:“我看不如这样,我与都督各自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手中,且看同于不同。”

周瑜、鲁肃皆言大妙。桌案之上,笔砚自备,当下我和周瑜各自写于掌心。随即一起摊开。我的掌心写的自然是个“火”字,再看周瑜掌心,我顿时愣住,只见上面却是个“守”字。

只是却不光是我愣,周瑜、鲁肃都愣愣地看着我,脸上均是一片茫然。半晌鲁肃才道:“楚原先生,某虽不才,但也知道,这大江之上如何放得了火。”

那边周瑜也道:“楚原先生,这水战不比6战,江面之上,战舰千艘。纵然一船着火,却也无法烧及其它船只,我们总不能挨条船去放火吧!”

我这是也已经反应过来了,我又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别的不说,此刻正值夏季,每天刮的都是东南风。这样曹操说什么也不会把自己的战舰都连起来。至于什么借东风一类的事情更是想都不必想。

不过我好歹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当下微微一笑,道:“在下自有道理,只是此刻还不便对二位言明。我们还是先听一下都督的良策吧!”

周瑜和鲁肃疑惑地对望了一眼,片刻之后,周瑜这才轻咳一声道:“敌强我弱,贸然出击,必无侥幸之理。想曹军远来,又人数众多,粮草军需必然耗费巨大,只要我们能够固守江边,将此战变作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相信时间一久曹军必然生乱。”

鲁肃道:“都督言之有理。”我则是故作高深,在一旁只是微笑不语。

周瑜对鲁肃道:“只是如此一来,我军的粮草耗费,数目也是极为惊人。子敬你是此中的行家,就只有劳累你了。”

鲁肃道:“都督这是哪里话来,此事在下早已下手开始安排,目前已经额外开通了三条粮道。一旦开战,就会运转起来。到时只要安排周详,我方的军马钱粮供应足以维系三年以上。”

周瑜点头道:“有你在,这方面我自然放心,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子敬你一定要跟紧一些,确保不能出现一点瑕疵。”

鲁肃当下点点头。

周瑜又转头对我道:“楚原先生,此番曹军南下,相信军马钱粮一定大部分都是由荆州供给。还望先生转告玄德公,让玄德公在江夏伺机而动,多加骚扰。以助我军一臂之力。”

我自然是满口答应。

出了都督府,我与鲁肃挥手作别。坐着马车赶回馆驿,走了一段路,忽听赵云在车外道:“军师,那边有个人一直在盯着我们,不知可有什么图谋。”

我闻言撩开车帘,顺着赵云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路边一座小楼之上,一人手摇羽扇,果然正在向我们看来。此人非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我顿时激灵打了个冷战,说句实话,我真有点怕见到他。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隐隐觉得自己有些亏欠于他,我今天的地位仿佛都是从他身上偷来的一样。其次,就是诸葛亮那双眼睛,好像可以一直看到我的内心深处,看出我的本质一样。这种感觉,是我在任何人身上都不曾体会到的。

我连忙拉下车帘,饶得如此,身上还是有一种锋芒在背之感,浑身的不舒服。一直到我回到馆驿,这种感觉还是不曾消散。

次日上朝,孙权封周瑜为水军大都督,总管前线一切军务。并将昨日斩杀程?枢的墨阳剑赐予周瑜,以示权威,同时令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参军,统兵五万,开赴夏口,来抗曹军。

刚刚一到夏口,扎下水寨。就有前方探马来报,说曹操派荆州降将蔡?为先锋,率领一万水军来犯,现在已至三江口。

周瑜顾不得休息,立刻传令升帐。东吴三十余位将官,盔甲鲜明,鱼贯而入。周瑜道:“诸公,今日乃是战,务需一战得胜,以挫北军锐气。”

周瑜话音刚落,帐下就站出两位将官,几乎是同声道:“末将愿往!”

我定睛一看,其中一人正是昨日要请我喝酒的黄盖黄公覆,另一人则是一白袍将领,三十左右年纪。长得仪表堂堂,甚是威武。

只听此将官道:“黄老将军,你年纪已大,这冲锋陷阵之事,我看就交给在下好了。”

黄盖大声道:“太史将军,(估计应该是太史慈)昔日廉颇九旬年纪,还上马征战疆场。我七旬尚且不到,何敢言老。此战一定要让与某家。”

那边那员将官哪里肯依,两人就在当场争执起来。

周瑜却只是微笑不语,半晌,才对站在一边的另一位将官道:“兴霸,你刚从荆州过来不久,颇知荆州水军虚实,此战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一听,这位应该就是东吴的头号猛将甘宁甘兴霸了,当下留心观看。只见此将也是三十左右年纪。宽肩厚背,身材魁梧之极。

甘宁拱手道:“回禀都督,荆州水军久疏战阵,绝难与我军抗衡,只是蔡瑁素来狡诈,又深通水战之要。而此战都督又要力求大胜,那以愚之见,我们还是应该以逸待劳,静待敌军上门,方为万全之计。”

周瑜笑道:“兴霸此言,正合吾意。黄老将军和太史慈将军(果然是他)不必争执。二位将军听令……”

周瑜吩咐停当,当下邀我登上水寨旁边的一座矮山之上,静观战局。我自然是欣然同意。我知道自己对真正的带兵打仗还差得很远,正好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一番。

我们登上矮山不久,就见辽阔的江面之上,涌现出几十艘战舰,一色的两层楼船,看起来颇为雄壮。

这楼船来到水寨门前站定,船上军士齐声呐喊。水寨之中却是全无半点回应。过了一段时间。只见正中楼船之上,站着的一员将军将手中令旗一挥,这几十艘楼船立刻向水寨攻来。

周瑜身边早有人报到,那员将军就是荆州大将蔡?。

眼看这几十艘楼船已经堪堪靠近了水寨,就听水寨之中一通鼓声,无数磨盘大的石头,立刻铺天盖地地向这些楼船砸去。

登时将荆州水师砸得乱作一团。无数军士纷纷跳入水中逃生。

周瑜对我道:“楚原先生,此乃投石机,是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时先采用的,我又让人做了一番改良,才有现在的威势,先生以为如何?”

我当下是连声称赞。

忽听又是一阵鼓声,水寨寨门大开,两路人马杀出,带头的正是黄盖和太史慈。

东吴的船只都是小船,每条船上只有三四十名军士不等。在江面之上异常灵活。不一会,就将荆州的楼船团团围住。只听众将士齐一声喊。抛上软索和软梯,勾住大船。众军士纷纷而上。

就看黄盖,年纪虽大,身手却是极为灵活,脚踩软梯,居然是用奔跑的方式,跑上楼船。手中两条铁鞭挥舞,身边曹军军士纷纷倒地。那边太史慈前后脚的功夫也攀上另一艘楼船,这太史慈下手更狠,手中两条短戟挥开,仿佛绞肉机一样,杀得曹军血流成河。

主将身先士卒,众军士自然是三军用命,江东水军一时是大占上风。不过就见蔡?红旗招展,指挥若定,荆州水军仗着人多,一时倒也能苦苦支撑。

又是一阵鼓声,只见一叶小舟从东吴水寨中飘然而出,船上除去划桨军士,只有一人站于船头,正是甘宁甘兴霸。只见这条小船如飞一般,眨眼功夫就来到战场之上。甘宁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蔡?顶门,蔡?翻身而倒。

主将一死,曹军立刻溃不成军。不一会功夫,就已经是全军覆没。只有两条大船掉头跑了回去。

周瑜大喜,高声道:“鸣金收兵!”

忽然鲁肃在一旁道:“都督不好,你看!”

我们循声望去,只见黄盖率百十条小船,已经追击而去。周瑜不由大惊失色。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 三国第一谋士全文阅读 | 三国第一谋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