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九章:征服天堂(一)下

作者 : 红色猎隼

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圣赫勒拿岛,一场本应作出决议的欧洲联合防务局的紧急会议刚刚在无休止的争论和扯皮之中结束。但大多数与会国代表都姗姗离去之后,依旧有两位欧洲国家的国防部长还逗留在曾经伴随着拿破仑皇帝最后五度春秋的朗伍德别墅之内。或许只要他们还在这里,欧洲就还未离去。因为他们正代表着欧洲大6目前的席强国―法兰西和德意志。

“这应该就是那副著名的国际象棋吧!”在一段时间的相对无语之后,德国国防部长弗朗茨.约瑟夫.容先尝试着打破沉默。“应该就是这一副吧!”对于会议的结果颇感失望的法国国防部长阿里奥―玛丽对于放在朗伍德别墅的那盘历史悠久的国际象棋,和大多数西方人一样耳熟能详。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便会读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拿破仑和国际象棋的故事。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后,被终生流放到南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传说他的一位密友通过秘密方法送给他一副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精致而珍贵的象棋爱不释手,经常一个人对弈,来消磨孤独和寂寞。拿破仑死后,那副曾伴随他5年的象棋,多次以高价转手拍卖,这副象棋的最后所有者偶然现,其中有一个棋子―黑方的国王―的底部是可以打开,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这个孤岛上逃出的详细计划。

拿破仑这位曾称霸欧洲的法兰西总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征服了许多国家和民族,军功显赫权倾一时,可是最后却被习惯性的单一视角所蒙蔽。这恐怕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如果他能睁开“第三只眼睛”,就一定能看到朋友的良苦用心,现棋子里的秘密,他也许就不会老死在这片孤岛之上。

“有兴趣来对弈一局吗?我尊敬的女士,我想您的智慧一定会如同的容貌一样令我为之倾倒的。”与阿里奥―玛丽的郁郁寡欢相比。弗朗茨.约瑟夫.容倒显得悠然自得。“什么时候一向严谨的德国人也开始拥有了如此浪漫的情怀了。不过正如拿破仑皇帝曾经说过的那样―这玩意作为艺术或科学则不够严谨,但说它是游戏,却又太难了。”虽然对于对方的邀请,阿里奥―玛丽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她还是选择了在弗朗茨.约瑟夫.容的对面坐下,伸出自己虽然苍老但依旧保养的很好的手轻轻的举起了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握在掌心玩味着―那是一颗白棋的皇后。

据说多年前波拿巴.拿破仑常在这个桌前下棋。这位或许可以被称历史上近代最为伟大的军事家,棋艺上其实并不太高明,与同时代的国际象棋历史学家乔治.华尔格甚至声称他可以让拿破仑一个车。而拿破仑对弈过的人都说他下棋没有耐心,总喜欢草率进攻。但是,无可否认他倒是个真正爱棋的人。因此在他事业上的重要时刻,当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击溃欧洲一些最伟大的将军时,他自己却在棋盘上被他的将军们击溃。由于他喜欢棋又不擅长下棋,故他对国际象棋曾作出阿里奥―玛丽所复述的那句评价。

拿破仑加冕称帝后,他开始在国际象棋上转败为胜。这倒并不是因为他的棋艺水平提高了,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变得更有策略了。只有外交大臣泰莱仑仍经常击败皇帝,使皇帝恼羞成怒,出言秽污,骂泰莱仑“灌满大粪的丝袜子”。皇帝输棋以后,常脾气。而当一架被称为“梅尔泽尔”的自动弈棋机战胜拿破仑以后,他暴跳如雷,甚至把棋子都扔在地上。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拿破仑常常不愿受国际象棋规则的束缚,而只用棋规来束缚对手。当他落子要悔棋时,同样是一个“朕即国家”的皇帝。

“是啊!虽然袖珍、虽然只是一些符号。但是这棋盘上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以及那分为黑白两方的32颗棋子却往往足以演绎出一场战争。战争,在君王眼中不过是游戏。而游戏在皇帝看来却往往就是战争。你说呢?阿里奥―玛丽女士,有个朋友曾告诉过一句有趣的谚语―‘棋盘上的方格如同白天和黑夜,那儿决定了每个棋子的命运……’。”弗朗茨.约瑟夫.容微笑的拾起自己所执的黑棋,以“双王前兵”的模式开局。

“这不可能……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一句波斯诗人、数学家、天文

学家欧玛尔.海亚姆有关国际象棋的谚语竟引得阿里奥―玛丽手指一松,白棋的皇后“啪”的一声掉落在了棋盘之上。因为这句话事实代表着一个欧盟联合防卫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秘密,虽然这个自上个世纪9o年代便已经存在的秘密在欧洲大6之上并不乏参与者和知情人,但是这其中却本不应该本届德国政府―那位女总理默克尔的下属们。

“这一定似乎并不应使您如此惊讶。您知道‘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的最为起人之一就是我们基民盟()的前任主席―赫尔穆特.科尔先生。”对于阿里奥―玛丽过激的反应,弗朗茨.约瑟夫.容依旧保持着淡定的态度,微笑着回答道。“是的。你说的并没有错,‘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的确是经科尔先生和我的老师―弗朗索瓦.密特朗先生所倡导起的。但是在1998年的贵国大选之后,基民盟不是已经在那个来自东德的女共青团员的带领之下,彻底抛弃了科尔先生了吗?”显然阿里奥―玛丽很快便从最初的惊讶之中恢复了过来,她同样摆弄起棋子,使用的是传统法国式开局―“法兰西防御”。

基民盟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写为)的简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玛共和国时期成立的天主教中央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邦德国第一任联邦总理,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康拉德.阿登纳的整合之下,先后在德国西部地区(巴伐利亚州除外)和柏林建立了基督教民主党地方组织。最终组成了今天德国最大的政党之一―基民盟。由于该政党的主要成员是企业主、农场主、职员和知识分子。因此基民盟可以说是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政党。

其主要的政治主张是对内主张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对外主张加强欧洲同美国的联盟,实现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和核心的欧洲统一,支持东欧国家的改革,谋求和它们改善关系,重视与展中国家的关系。不过在基民盟的建党初期,在联邦德国的政治版图上并不起眼。但是在后来被德国民众评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力压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导师―卡尔.马克思的康拉德.阿登纳领导之下,基民盟于1947年与另一个联邦德国保守型政党―巴伐利亚州的“地头蛇”―基督教社会联盟结成姐妹党,从此开始了其角逐德国政坛的历史。

基民盟曾两度执掌德国,第一次是1949年至1969年,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两度纳粹投入监狱的阿登纳,以73岁的年纪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参加战后西德第一次大选并当选。在他的任内,阿登纳成功说服西方战胜国不要大量拆除德国原有的工业设施,从而保护了战后西德近3o年高的工业成长的潜力。并推动西德加入北约,并于1955年摆月兑了西方战胜国的控制,获得了国家独立。除了访问苏联,他促成了苏联释放德国战俘回德国和苏联与西德的建交。阿登纳更和戴高乐一起促成了德、法这一对的宿敌的和解,1963年签署的德法条约奠定欧共体合作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康拉德.阿登纳拯救了德国。当他以91岁的高龄去世之时,西方评论界普遍赞誉他“以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

但是康拉德.阿登纳的成就并没有令基民盟在他的生后继续保持强盛,一直与他矛盾重重的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威廉.艾哈德在1963年1o月16日艾哈德终于继阿登纳成为总理。虽然当时艾哈德实际上还没有加入基民盟,但他在选举中非常受欢迎,因此他被基民盟推选为总理候选人。但是阿登纳和许多其他人认为艾哈德不胜任总理职务,因此从一开始艾哈德就被看作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果然在此后不久爆的财政危机之中,艾哈德由于在基民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因此他最终被迫辞职。

在路德维希.威廉.艾哈德之后,基民盟迎来了长达十多年的蛰伏期,直到来自莱茵河左岸的路德维希港的那位“可爱胖子”―赫尔穆特.科尔的出现。以反对党基民盟领袖的身份,1982年1o月11日,科尔通过不信任投票的手段战胜了当时执政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赫尔穆特.施密特成为了德国总理。并在此后1982年1o月至1998年长达16年的时候里管理着德国。他也是在俾斯麦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相。

赫尔穆特.科尔成为战后德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联邦总理。虽然当时西方舆论诙谐地称:“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似乎总是向科尔微笑”。但是客观的说科尔担任德国总理的16年的确可以说是德国战后的黄金时代。这段时期被德国人称为“科尔时代”,而两德统一则是“科尔时代”中最辉煌的成就。德国统一后,科尔更主张继续奉行联邦政府的政策,着力治理东部,并认为已获得完全主权的德国应在适当的时候修改《基本法》,以便为担负更大的国际责任创造条件。

但是和大多数民主国家一样,即便再优秀的政治家也难以对抗时间的大潮。正如丘吉尔在赢得二战之后为选民所抛弃时所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1998年的德国大选之中基民盟惨遭失败。科尔在选举之后让出了基民盟的领导位置,仅保留名誉主席的头衔。而接任他的正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写为;简称社民党)的格哈德.施罗德。

虽然分属不同的政党,但是格哈德.施罗德对科尔所制定的德国现有政策还是采取萧规曹随的方式。不过比科尔更具魄力的施罗德这一系列的政治与权力的游戏中,显示除了他更**的手腕。德国与一些欧洲国家的关系变得紧张;例如奥地利、捷克共和国、西班牙和瑞士。但在位期间,德国也与俄罗斯关系展顺利,并与同样支持反对美国动伊拉克战争的法国立场更接近。在其领导下,大力推动了与中国的关系,其本人以每年一次的效率访问中国,并对北京立场予以理解和支持,促使中国成为德国一大贸易伙伴。因此可以说格哈德.施罗德更象是科尔的继任人而并非颠覆者。

而真正对科尔的背叛来自于基民盟的党内。一个来自德国东部柏林的女人――安格拉.默克尔事实上终结了科尔时代。在东德时代,这位在柏林科学院的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的女人便开始醉心于政治。工作之余,专业是物理的默克尔阅读了大量对当时的东德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进行批判分析的书,因此对政治生了兴趣。这一奇怪的嗜好最终毁灭了她的第一段婚姻。她的丈夫―物理学家―乌利希更喜欢安宁的私人生活,不关心政治。

虽然默克尔事后标榜自己从来就没有认同过东德的体制,她对这个体制一直持批判态度;但是另一方面,她又为这个体制积极地工作着,她曾经是自由德意志青年团的宣传部总书记,更成为了民主德国最后一届政府的副言人。但是最终在柏林墙倒塌之后,默克尔迅改换门庭,通过所谓的“民主起航”组织加入了东部基民盟的候选人德梅齐尔的政治团队。但是随着两德的统一之后,东德政府解体,默克尔很快也不再是部长会议成员,而成了联邦新闻署的普通一员。

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在召开的德国统一以来的第一次全体基民盟大会之上,有人介绍她认识了当时有“统一总理”之称的科尔。或许默克尔注定默默无闻。年11月,科尔邀请她进行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她给科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年12月2日举行的第一次全德国大选中,默克尔被直接选为德国议会成员。任议员之后不久,媒体就传闻她将出任部长,默克尔对这些传闻表示震惊。但接到科尔组阁的电话时,她仍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接受家庭、妇女和青年部部长一职。

1991年随着德梅齐尔因涉嫌参与东德国家安全部活动而被迫退职,默克尔迅被选举成为德国基民盟副主席,接替了这位带领自己进入基民盟的引路人的职务。可以说是科尔为默克尔开启了通往德国政治舞台的大门。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位来自原东德的不起眼的“小灰老鼠”似的女政治家开始平步青云。她的提携者、德国前总理科尔开会时常常环顾左右,问道:“小姑娘来了吗?”因此基民盟党内不少人称她为“科尔的小姑娘”。

最终在科尔时代结束之时,默克尔已经被选为基民盟总书记,她成为历史上这个职位上的第一位女性。但是没有人会想到默克尔上任之初的第一刀便是砍向曾经的恩主。当科尔1999年底被卷入政治献金案的丑闻时,她所做出的反应。竟是要求基民盟以自身的力量无条件地查清楚所有事实。在德国,在选举中秘密地接受捐献,尤其是接受大额度捐款,是违反有关法律的。科尔在电视上虽然承认接受过大额捐款,但是拒绝透露捐款者姓名,因为他承诺过不透露有关人员姓名;科尔即使违法,也不愿意打破他对捐款人的承诺。这使基民盟在德国社会的信誉度大减。

但是1999年12月22日,默克尔在没有与基民盟的其他任何领导人通气的情况下,却在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法兰克福汇报》上表文章,在承认科尔的历史功绩的同时,要求基民盟必须彻底摆月兑科尔。这篇文章在基民盟的领导层引起了震动,她坚定要求查清事实的态度,使她在党内的位置受到很大威胁。但是4个星期之后,基民盟内部才接受了默克尔提出的要求,彻底摆月兑了科尔。

至今法、德、英三国检察官仍在调查有关受人尊敬德国的前总理科尔的政治捐款丑闻。与此同时,这个丑闻又有向法国和英国延伸的趋势。有人曾向法国、瑞士、德国的政治家、间谍、企业总经理等行贿达万英镑。在法国的埃尔夫石油公司购买原属东德国家所有的罗依纳炼油厂时,当时任总统的密特朗政府曾经付给科尔万德国马克,以支持科尔竞选。当时促成这项交易的中间人曾说,为此,他通过“下家”中间人给了“一个德国政党”万马克。这个事件与科尔的“黑账户”和基民盟在德国向一个阿拉伯国家出口坦克时收取巨额回扣等两个事件构成科尔丑闻最初的三大事件。

显然巴黎与日内瓦的法律部门已查清,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曾向德国政治家行贿上千万英镑,以在1992年廉价购得了原东德的一家大型炼油厂,以及一个国营石油站连锁集团。这远过了科尔已承认的,他曾接受67万英镑非法捐款的资助自己政党活动的数字。由于科尔的政党―基民盟已开始有意同这位曾经的领袖拉开距离,因此已经年仅古稀的科尔甚至有可能要面临被法国与瑞士法庭质询之辱。

但是最终这一切的控诉都在无限接近真相之前噶然而止。德国反对党基民盟高层作出决定,不对该党前主席、前德国联邦总理科尔实行司法起诉。与此同时,基民盟高层决定,对科尔当年的财务主管却魏劳赫采取了毫不含糊的司法步骤。科尔和魏劳赫两人,一个被放虎归山,另一个却遭穷追猛打;从这个简单的组合中,明眼人不难看出基民盟高层的良苦用心,即四个字:丢卒保车。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基民盟高层昨天作出的这个决定,表面上维护了基民盟暂时不致分裂,实际上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因为已有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基民盟现任高层作为由科尔当年亲手提拔起来“少壮派”,同这个丑闻案有着一层又一层的复杂关系。

但这却无法解释法国、瑞士等周遍国家同时停止对科尔进行调查的原因。就在大众逐渐淡忘这一丑闻之时,只有少数象阿里奥―玛丽这样的知情人,才清楚在科尔的所谓的“巨额政治捐款”背后事实上显露出的是“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的冰山一角。因为所谓的密特朗总统和科尔之间政治捐款的中间人―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的总裁―安德烈-查尔菲,除了是一富裕法国商人,还与德国政界和间谍界联系甚密。

而在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捐助给科尔的万英镑中,有万英镑是由一个叫迪特―霍尔泽的人经手的,他是摩纳哥人,持黎巴女敕外交护照。根据法国媒体最新揭露,他与德国间谍机关关系密切。而万的其余部分由一个叫皮埃尔-列索的控制经手,他是法国原情报人员,擅长的是秘密军火贸易。真是因为这一切背后的秘密,科尔甘愿冒着“妨碍司法罪”入狱,丢失一切名誉的风险。宣布他将保护向他政党捐款者的匿名权,因为事关个人名誉。甚至妄顾他最亲密朋友的规劝。

事实上科尔致力于两德统一时,法国曾担心统一的德国太强大,因而法德关系一度疏远。从普法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法间的历史恩怨可谓不少。二战后,这对欧洲大6双雄慢慢开始修复裂痕。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与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双双站在凡尔登一战战场遗址上,手拉手悼念两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曾深深震撼了欧洲人的心。然而,历史的伤痕并未痊愈,每逢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对不可逆转的德国统一局势,密特朗就心怀疑忌。

在密特朗心中,“第四帝国威胁论”一直在作祟。就像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所说,“我们要确保法国在西欧的安全,办法就是防止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对法国再度造成威胁”。于是,当法国突然感到要失去领导地位时,密特朗惶恐了。他曾出这样的警告:“倘若德国先于欧洲实现统一,就是与英法苏三国联盟作对,一切将会以战争结束。”为阻挡德国统一脚步,他先暗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如果对此让步,就要动军事政变推翻他,接着又飞赴美国与老布什总统寻求统一立场。

根据科尔本人的回忆录:“为了说服密特朗,我频繁地和他约会。我们两个,一个爱吃鹅肝喝红酒,一个喜欢猪肚和啤酒。”仿佛他与密特朗这对“冤家”是在饭桌上渐渐捐弃前嫌的。但事实上这后来被称为欧洲双雄的政治之间折冲遵俎远比世人想象的复杂的多。他们在法国波尔多的沙滩漫步后回到密特朗的别墅里,在温暖的壁炉前进行了一次长谈。密特朗苦思冥想后向科尔提出了同意德国统一的先决条件?“以马克换东德”:德国同意放弃马克、实行欧洲单一货币,从而把德国经济完全融入欧洲经济。因为密特朗也深知法德结盟的重要,这既是欧洲安全的基础,也是对抗美国的关键。

而出乎密特朗意料之外的是,科尔不仅同意了“以马克换东德”。还向对方开诚布公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以法德为欧洲中心的欧洲军事整合计划―也就是后来仅限于很小范围之内为人所知的“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面对空前的宏伟的方案“我一生中从没有过这么多工作要做”,密特朗不得不坦诚的告诉科尔,“不过,在历史河流中人无法逆水行进”。但是最终两人还是决定秘密的开启这一项对欧洲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计划。

但是这一计划开始后不久,1996年1月8日,密特朗便因前列腺癌去世。虽然法国各界一直批评他“长年隐瞒病情,甚至在1988年竞选连任时也不向民众透露其健康状况,是很不道德的”。但是科尔却不得不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委婉的告诉大众:“据我所知,这是他在当时环境下唯一的选择。要知道,就连法国第一夫人达妮埃尔都不知道。”在密特朗的葬礼上,科尔生平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哭了。他不仅是在为友谊而哭,更是在为密特朗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帮助他完成了“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的开启而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