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五章:菊之十刃(三)

作者 : 红色猎隼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注1)

一辆辆拥有着浑圆铸造型炮塔的坦克在漫漫的风沙之中隆隆向前。宛如一条条涓涓铁流深入前方的那边沙漠瀚海,这样场景对于已经连续3年担任中国6军第1装甲师副师长的章定北大校来说并不陌生,这种富有浓郁苏制武器风格的坦克在前华约集团之中被称为T――55型主战坦克。作为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这种外形设计较合理,车身低矮,炮塔扁圆的战车无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而其强大的火力和便于大量生产和装备的设计简单,更使其成为了战后全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从1948-1963年间,前苏联及其华约盟国总计共制造了过辆。其改进型至今仍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前华约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各国6军之中服役,而这一数字还没有计算上中国6军以其为基础的仿制型号―59式主战坦克。

1956年正处于中苏蜜月期的中国6军获得了当时苏联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T-型的详尽技术资料和样品。与此同时,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坦克厂(617厂)也在包头建设完成。到1958年12月,第一辆用苏联零件组装的中国造T―成功的开下了流水线。到1959年,自力更生的617厂已经可以生产完全独立制造的T-的所有零件和成车了。在1959年1o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建国十周年大阅兵上,32辆由中国造的T―型坦克次出现在大众面前。1959年底,这种列装中国6军的新型坦克被正式命名为59式坦克。

从58年生产出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经过中**工3o多年的改造和完善,59式主战坦克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而从1963年3月开始,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开始投入大批量的生产并一直持续到8o年代初。总共有过辆坦克被制造并交付到中国和国外用户手中。虽然随着8o式主战坦克乃至更为先进的96式、99式主战坦克列装,有部分59型主战坦克开始退出现役。但是依旧至少有辆59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中国6军服役,而且这些坦克很有可能还要继续服役到下一个十年。甚至连驻守京畿北防要冲的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所属的中国6军第1装甲师也依旧大量装备着型主战坦克。

“我一直认为我应该大量的采购贵国99型主战坦克,等成军之后再与智利6军决一死战。”负责指挥着此次代号为“苏克雷元帅(注2)”的地面进攻主力的秘鲁6军第3装甲旅的奥特加少将可以说是旧相识。在21世纪初的一场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第6装甲师的一场山地战实兵实弹演习攻坚演习之中,来自国防大学、南京6军指挥学院的6o多个国家、近名外军留学生应邀观摩了军演。这些学员中有不少是各国的高级军官,他们不仅全程观摩了演习,还参观了武器装备,部队日常生活秩序、营区建设等内容。那一次不仅是中国人民国防军演习次大规模对外国留学生开放。更是第38集团军第6装甲师这支代表中国6军先进水平最早实现整师机械化,并且具有独立奔袭作战能力的部队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即所有武器装备、开放参观、大型军事演习、开放观摩,对外开放参观的国家也由当初的少数国家扩大为向所有建交国开放。

由于外军学员中绝大多数是6军出身,观摩此次军演对他们来说是期待已久了。在介绍演习背景和相关情况时,几乎没有任何人走神,有记者想采访都被婉言拒绝。两军正式开战后,外军学员们先是站起来看,后来干脆跑到看台边去看。有一位乍得的少校对一家军报的记者感慨道,自己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俗语“百闻不如一见”的含义。以前虽然听说过中**队,但对没来过中国的他来说,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今天终于一睹中**队的风采,深深感到“中**队很了不起”。这位以乍得6军少校身份出现的高个黑人男子名叫:阿卜杜拉.奥默。

“真棒!我最喜欢坦克。”在这场代号“前锋-4”的演习过后,参观第6装甲师野战驻地的秘鲁6军装甲部队少校奥特加的由衷的向时任第6装甲师第21团团长章定北上校赞叹。“秘鲁6军目前主要装备的还是T-55型坦克,真羡慕你们有这么好的武器。如果哪天我当上了国防部长,我一定要把今天看到的中国坦克买回去。”奥特加少校显然对演习中中国6军第6装甲师所装备的99型主战坦克攻城拔寨的无坚不摧所深深的吸引。一边抚摩着停放在野战营地之上的99型主战坦克的宛如厚重铠甲的反应装甲,一边信誓旦旦的说道。

“一个小小的少校而已,等他成为国防部长时,估计99型主战坦克早已过时退役了。”虽然脸上挂着礼节性的微笑,但是章定北显然对于这个还在中国国防大学学习的外军同行的雄心壮志缺乏认同感。毕竟99型主战坦克是集合中国6军大量全新的科技和顶级的武器配置。因此采购单价一直举高不下。其中压制观瞄系统仪器昂贵,一块小小的热成像仪接收玻璃就4万多元。因此即便是初期型号单价也高达万美元。虽然比起单价过万美元的m1主战坦克与过万美元的“豹”2主战坦克还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比起俄罗斯T-9o型主战坦克出口型万美元的单价还是显得昂贵了许多。

因此即便是全军精锐的第38集团军第6装甲师当时也还没有作到全师装备,除了全师最为精锐、驻守昌平的第24团全部装备了99型主战坦克之外,章定北上校所指挥的驻守南口的第21团和驻守丰台的第22团当时仍采取型主战坦克和99型主战坦克混装的情况之下,而远比中国贫弱的秘鲁竟想采购99型主战坦克换装苏制的T―55型主战坦克在章定北眼中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因此在奥特加少校参观自己的第21团的过程中,章定北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冷漠态度。不过在随后抵达的许志泓的第24团时,这位当时和章定北正在激烈竞争着第6装甲师副师长一职的许志泓上校却显得格外热心,不仅对99型主战坦克的性能资料知无不言,甚至还邀请对方亲自坐上自己团的坦克“试乘试驾”的一把。

事实证明出身军旅世家的许志泓的确比章定北眼光独到的多。几年之后异地重逢。奥特加少校虽然还没有成为秘鲁的国防部长,但却也已经连升三级成为秘鲁6军之中最为年轻的少将,掌握着秘鲁6军最为精锐的装甲旅,而与之相比章定北的升迁之路却走的相对坎坷。不仅在与许志泓角逐第6装甲师副师长的过程中落败,更被调离了中国6军皇牌的甲类集团军―第38集团军,出任了北京军区乙类集团军―第24集团军第1装甲师的副师长。

中国人民国防军第24集团军的底子是红军留在江南由陈毅等领导的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后编为新四军第6师。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长期战斗在南京、上海敌人心脏区域,同日、汪、蒋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解放战争中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王必成将军任司令,参加了解放战争。使24军青史留名的战役是苏中七战七捷战斗。在孟良崮战役中,该军表现出色,为全歼蒋介石嫡系精锐整编第74师立下大功,之后参加了淮海、渡江等华东战场历次大战。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该军由军长兼政委皮定均将军率领入朝参战,战争后期改由张震任代军长兼政委。

虽然也称的上是根红苗正,战功卓著。更不乏高层的人脉关系。但是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军区,这支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线,拱卫北京的精锐部队也无缘甲类集团军的编制。“第1装甲师?那应该是中国6军精锐中的精锐吧!恭喜高升,恭喜……。”不知道是出于对中国6军具体编制的无知,还是对章定北上次在北京对自己冷落的反击,面对着来秘鲁担任军事顾问的第1装甲师的副师长章定北大校,奥特加少将竟还能用中文道出恭喜。毕竟在世界各国的6军编制之中,第1这个番号往往就代表着历史的辉煌和现状的精锐。如绰号“第一队”的美国第1骑兵师、绰号“勇士”的美国第1装甲师都可以说世界顶尖的地面突击力量。

但是这一惯例在中国6军中却未必可以套用。中国6军第1装甲师这支驻守在中国天津蓟县,采取5团制编制,辖装甲2、3、4团,炮兵团、高炮团的装甲师,在外人眼中或许应该是一支近卫铁骑,但是在最初走马上任的章定北眼中实在是一支暮气沉沉的老衰马队。

中国6军第1装甲师的前身是东北坦克大队。1945年12月1日,东北延安炮兵学校坦克大队正式成立,全队只有3o余人,97式坦克坦克1辆,但却是新中国6军历史上最早的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随后参加了东宁、绥阳剿匪,夜战靠山屯、强攻望河铺等战斗。1947年1o月,坦克大队扩编成战车团。锦州战役以后又参加了天津战役等,1949年2月,战车团在天津改编为战车第1师。7月,该师战车5团奉命赴西北作战。年,以该师第3团为基础,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年8月,战车师在天津整编,组建坦克第1旅。同年1o月,被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坦克第1师。1951年3月至1953年1o月,坦克1师先后两次赴朝作战,参加了马良山、沐浴洞伏击等余次战斗。坦克1师与美军骑兵第1师鏖战近一年,直接进行地面战斗87次,击毁击伤敌坦克21辆。年唐山大地震时,第1装甲师更是最先进入震区的救灾部队。

但是军功章永远只能代表历史,1997年,第一支信息化装甲合成营花落第1装甲师。但是1999年出现在国庆阅兵上除了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第十装甲方队来自装甲第1师之外,耐人寻味的是三个坦克方队分别属于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装甲6师24团、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装甲团与装甲6师,而没有了向来参与国庆阅兵的装甲1师坦克方队。原因无他,作为来说作为解放军装甲兵数字化部队建设的开路先锋,不但没有38军迎外部队装甲6师99型主战坦克,甚至连96型主战坦克都没有捞到。全师依旧装备着已经服役近3o年的59型主战坦克,虽然不时进行着零敲碎打的改良和升级。但是在从全军一线的第6装甲师走出来的章定北眼中,这样的装备在21世纪的地面战几乎只能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靶子。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装备。何况在我看来贵军的装备性能和技战术水准都足以一战。”面对着此刻指挥着秘鲁6军第3装甲旅突破智利国境防线之后,有些忐忑不安的奥特加少将,章定北释然一笑。这句话虽然此刻从他口中说出。但是章定北的脑海中所显现出的却是自己刚到第1装甲师时,老师长许汉山将军那一番语重心长的长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装备。中国6军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整体换装,因此,不等不靠,尽快让老装备适应新战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有了99坦克,大量装备部队的却是96;在大量装备96的同时,老59却被月兑胎换骨式的改装。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放军装甲兵的基础装备是59,将99、96等新装备拼光了,最后刺刀见红的还是老59,既然59还是主力装备,弃之不用才是典型的“败家子”作风。解放军装甲兵数字化建设立足于整个装甲兵展建设的角度,而不是‘da师’败家子式的作秀。”作为一名生长在蒙古的汉族将军。许汉山少将在自己的家中向着这位新来的同僚说道。塞外的风沙早已磨去了老将军的青春,但却磨不去一个军人的雄心。

在许汉山少将的率领之下,章定北和师主要技术部门致力于数字化建设,运用信息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对侦察、火控和射击系统进行了全新组合,并先后攻克了新式火控系统诸元传递和作战指挥信息化、防电磁打击、防病毒武器侵袭等1o多项技术难题。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坦克行军度提高一倍,有效作战范围和命中率都大大提高,装甲兵分队组织战斗实现了动态远距离射击和视距打击。

在2o多家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他们成功对老坦克“嵌入”卫星通信定位、数字指挥控制、武器火控平台、情报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使现有装备具备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功能。完成了大批59中型坦克的数字化改造,将激光瞄准机、传感器等高新设备装进老坦克,只需按下电钮,就能准确测距,自动修正射击,精度和度比以往机械手工操作提高2o倍。并嵌入”卫星通信定位、数字指挥控制、武器火控平台、情报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使现有59坦克具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功能。使59型主战坦克的综合作战能力逼近99型主战坦克,使原先不被看好的第1装甲师在演习中具有与第6装甲师沙场争锋的能力。

在一年之后的全军坦克兵射击比赛之中,装备着这种低性价比的火控装置(电视自动装表瞄准装置)的型主战坦克,在与和99式坦克进行过对比射击测试。3个测试项目,型主战坦克意外拿了两个第一,一个第二;而一直被看好的99型主战坦克仅拿了一个第一,两个第二;而型则是3个第三。虽然打靶不是实战,却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先进、昂贵的装备不一定能战胜实用、可靠的装备。

而在随后组织的师级实战模拟演习之中,章定北更凭借着对老战友许志泓的了解。在对方习惯性的突破地域集结重兵,以一场惨烈的“盘肠大战”以1个半团的损失令号称长胜的中国6军第24团尝败绩。“这是一把大马士革弯刀,是我随团访问叙利亚中队之时,叙利亚军方赠送的礼物。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战兵器。但是拥有着如此的利器的阿拉伯人却在蒙古西征的大军面前被打的溃不成军。原因何在?战争的模式不永远是面对面强硬对抗。”面对着在演习中意气奋的章定北,许汉山少将送给了这位自己的接棒人一件珍爱的礼物。同时也告诉了他一个已经埋藏了一年的秘密……。

今天的中国6军第1装甲师已经是一支名振全军的“大漠哲别”。而面对着秘鲁6军改进之后的T―55型主战坦克群,章定北显得信心十足。秘鲁6军装备有辆T-55坦克和辆法国产-13轻型坦克。这些武备已服役4o~5o年,陈旧不堪,性能衰减。这种装备状况直接导致秘鲁在1995年与厄瓜多尔的边界武装冲突中遭到失败。秘鲁举国震惊,各界反复呼吁强军。秘鲁政府在新世纪初决定改善和扩充军备,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但限于国家财力,要购买新型先进主战坦克困难太大。形势逼着秘鲁6军走改进升级T-55坦克之路。而中国的经验无疑给了秘鲁6军以最好的借鉴。

在中国的秘密参与之下秘鲁著名的狄圣诺斯.卡萨耶夫公司和利马工程大学扮演了改进升级T-55的重要角色。4年,第一辆改进型T-55坦克完工。秘鲁6军将其命名为T--1。英文,中文意译为“狮”。“狮”-1坦克改进的重点在火力。它升级了火控系统,重新整合了激光测距仪,增配了一部弹道计算机,由此加快了测距度,大幅提高了射击反应度和射击精度。它采取两项措施增强了火力。其一是炮塔两侧各加装两具反坦克导弹射器,由炮长在车内操作射半自动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炮长只需将瞄准镜的十字线中心对准目标即可,这样既减轻炮长工作量,又增加了命中率。据秘鲁6军公开的“狮”-1式射击录像资料可知,“狮”-1式坦克射的反坦克导弹配有串连装药战斗部,最大有效射程3公里,可击穿毫米厚钢装甲,就是说能击穿南美现役所有主战坦克。其二是它的毫米炮新配了新型尾翼稳定月兑壳穿甲弹,增强了对射程内目标的摧毁能力。这样改进不破坏车体结构,又达到了增强坦克攻击力的设计目标,还节省经费,对国力不太富裕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个明智之举。

不过即便拥有着1个营改装过后的“狮”-1式坦克,但是秘鲁6军第3装甲旅的奥特加少将此刻显得畏畏尾,毕竟对他而言,这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决定着他的仕途。“前方遭遇智利6军装甲部队……。”随着一线侦察部队传回来的消息,这位一度意气奋的少壮军人竟不自觉的战抖起来。

――――――――――――――――――――――――――――――――――

注1:这句话用白话来翻译:尘埃高起而锐直,是战车奔驰而来啊!

注2:安东尼奥.乔斯德.苏克雷(1795~)―厄瓜多尔的解放者,阿亚库乔大元帅,西属美洲独立战争中的军事统帅。玻利维亚共和国总统(1826―1828)。生于委内瑞拉库马纳()。1811年参加独立战争,后成为玻利瓦尔的副手。哥伦比亚独立后被派往基多省(今厄瓜多尔),1822年率军取得皮钦查()战役的胜利。1824年率军在秘鲁的胡宁()和阿亚库乔()两役中击败西军,保障了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1825年进军波托西(),宣布上秘鲁独立,成立玻利维亚共和国,任终身总统。后因哥伦比亚驻军兵变和秘鲁入侵而被解职。年曾协助玻利瓦尔防止大哥伦比亚瓦解,未成。后被暗杀。

此人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是军事天赋却是无可质疑。在南美洲独立战争后期,苏克雷事实上已经成为玻利瓦尔领导的起义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在1824年12月9日,西班牙殖民军在阿亚库展开决战之中。苏克雷利用精锐骑兵冲击敌人薄弱的中路,直接捣毁了其指挥中心。经过2小时的激战,占据兵力优势的西班牙军队全线溃败,秘鲁总督和4名元帅和1o名将军及数千名士兵被俘。西班牙殖民军主力被摧毁,被迫签字投降。

这次战役被称为“西班牙的滑铁卢”。苏克雷在向病中的玻利瓦尔作的报告中说道:“获得了胜利,秘鲁自由了。我请求您,作为奖赏,今后仍予我以爱顾和信任。”苏克雷成为新独立的玻利维亚第一任总统。秘鲁军方以这个历史人物作为地面进攻的行动代号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他出神入化的骑兵指挥能力以及在玻利维亚的崇高地位。

“对手可是智利6军最为精锐的第6师啊!贸然起进攻很可能将会遭到迎头重挫的啊!”秘鲁6军第3装甲旅的野战指挥中心内,一群刚刚还得意洋洋的秘鲁6军的参谋人员也和他们的指挥官―奥特加少将一样显得慌乱而不知所措。驻守在智利与秘鲁边境地区―港口城市―阿里卡的是智利6军第6步兵师,与智利6军其他“两团制”的二线师不同,智利6军第6步兵师长期以来都保持着4个团的满编建制。而其所下辖的第2、第4、第6、第24步兵团更是智利6军之中机械化程度最高,训练水准一线的皇牌部队。秘鲁6军曾认定随着阿根廷在智利南部的军事行动,圣地亚哥方面会将这支精锐抽调南下,而致使北部防线空虚。但是随着战争的全面爆,秘鲁6军刚刚现智利6军第6师非但没有南下。北方防线事实上还获得了全面的加强。显然圣地亚哥很清楚,与阿根廷的边境冲突的结果至多重新划分边境,割让一些冻土冰原,但是与秘鲁和玻利维亚有纠纷的领土却是矿产丰富、位置险要。

“我们旅的推进还是太快了点吧!是否应该等待后续部队悉数到达之后再起进攻?”、“我们掌握着制空权,在目前的形式下应该要求空军全力的支援。”一时间在整个野战指挥所内秘鲁6军第3装甲旅的高层指挥官七嘴八舌的为自己的怯懦寻找着借口。毕竟用与自己的仕途休戚相关的装甲部队去踢敌方的铁板一块的防线,对于大多数秘鲁军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身为中国人民国防军特派军事顾问的章定北对于眼前这样的场景多少觉得有些可笑。诚然对于一个承平已久的国度而言,没有经历实战洗礼的军队很难第一时间进入临阵状态,毕竟百战精兵是打出来的,无论如何科学的训练都无法取代战场上血与火的锤炼。但是在秘鲁6军的身上,章定北多少还看到了些别的东西。

什么是决定一个国家及其军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有人说是人口、土地、物资储备等资源的多寡,也有人说在工业时代科学、教育上的投入将彻底颠覆农业时代的资源决定论,当然还有人会告诉你一切都是“体制问题”。只要体制领先,便可无往不利。高呼着“自由民主万岁”便自可战胜一切专横跋扈的牛鬼蛇神。但是章定北却相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最终得出的综合数字那背后的一个个零,真正决定着这个最终得数大小,甚至有无的则是排在这一连串零前面的那个数字―这个参数的名字叫:争心。

所谓争心,从字面上来解释自然是:争夺之心,争斗之心。这个汉语单词事实上早在中华文明的襁褓期―春秋战国时代便出现在中国的政治学者和官僚系统的著作和公函之中反复出现。例如老子在其著作《上德第六》便曾说过:“饥马在厩,漠然无声,投刍其旁,争心乃生。”事实上大凡是人都有争心,但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之中:道、儒、墨三家却始终认为争心是天下祸乱的源起。期盼可以用道德遏止人欲,最终消弭争心。可以说这样的理想的确美好,但是最终引导中国走出春秋战国时代的纷乱和迷茫,开启中华文明启蒙篇章的却是辅佐强秦的法家。法家从不否定争心,不过他们强调用法制遏止民众争心的泛滥,严禁私斗,将全民的争心最终上升成为一个国家的意志。

可惜法家的辉煌和大秦帝国一样转瞬即逝。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更多的君王选择了所谓“内圣外王”的儒家理念,不仅对内推行令人民无知无欲,巧智不生的愚民政策,对外更是试图以教化感化四夷。在那些遏止争心的岁月里,中华帝国空有辽阔的疆域和富足的国库,却始终没有走出汉唐鼎盛时的疆域。相反却一次又一次的遭到为冰雪所驱赶的北方游牧一次次冲击甚至颠覆。“国无争心,则兵备不振。民无争心,则无拳无勇。”自宋代以来,中华民族多少次被远弱于自己的入侵者打败,从忽必烈的鞭挞到多尔衮的铁蹄,从英法联军炮火中的八里桥到日本海6合围的威海卫,曾经以泱泱大国自居的中华民族一次次被自己所鄙视的蛮夷击溃。是我们缺乏资源吗?是我们科技落后于人吗?是我们的体制腐朽没落吗?似乎这些都是答案,但又似乎并不完全。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我们究竟遗失了什么?或许我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那被封锁在内心深处的“争心”。

在日本帝国6军的刺刀之下,中华民族第一次体会到亡国灭种的危机,在家园被毁,同胞被戮的悲剧面前,中国民族在最为现象的时候出了怒吼,睡狮猛醒,百兽皆惊。谋求万世之基业的中国人终于意识了“只争朝夕”的紧迫。在朝鲜战场之上中**人以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与世界第一的战争机器对决,在辽阔的北方边境与远比成吉思汗的子孙所征服的版图更为庞大的草原帝国对峙。在不到5o年的时间里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重新成了一半世界的中心。而这一切的奇迹或许全都有赖于那勃然重燃的争心。

在远离列强争霸的南美洲大6之上,群雄角逐之中秘鲁的地理位置虽然谈不上得天独厚,但却也足以一展拳脚。在南美洲的政治力量版图之中,秘鲁事实上位于一个势力真空地带。自从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注1)解体以来,一盘散沙的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两国事实上都无力单独挑战秘鲁的地区霸权。1941年的秘鲁和厄瓜多尔争夺马拉尼翁河、纳波河和科迪勒拉山脉之间三角地带领土的战争中,秘鲁的大获全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秘鲁的东部虽然与南美洲大6最为强悍的巨兽―巴西接壤。但是巴西利亚对西部的这片亚马逊雨林的管制能力极弱,根本无法对秘鲁产生影响。而历史的渊源则使邻国玻利维亚成为了秘鲁天然的藩属和盟友。因此环视四周,只要击败智利,秘鲁便可以轻易称雄整个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地带。与巴西、阿根廷鼎足而立。但就是领土、人口、资源都远弱于秘鲁的智利不仅屡次瓦解了秘鲁与玻利维亚合并的计划,更被夺走了秘鲁主要的硝石产地和优良港区,国力遭受很大损失。

当然秘鲁和智利的屡次交锋胜负都有其定数,但是归根结底秘鲁自上而下皆无争心却也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与国狭民稀、资源匮乏的智利相比,秘鲁实在太过与富有的,富有的以至无心去为了那些只在法律上属于自己的土地搏杀,富有的以至于在一次次与智利的剑拔弩张面前,总是率先后退一步,息事宁人。阿根廷的崛起,利马(秘鲁都)、拉巴斯(玻利维亚都)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结盟可以说是秘鲁压制智利的绝佳机会,但是就在阿根廷人南部边境与智利军队大打出手的同时,利马方面却始终保持着空前克制的姿态,与其说这是一种卞庄刺虎式的外交智慧,却不如说是秘鲁从政府到军队的畏缩不前和鼠两端造成的。如果不是执掌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军政府领导人―胡安.卡洛斯在中国的帮助之下,硬顶了来自巴西利亚的压力。事实上秘鲁政府很可能会在巴西政府的压力之下选择放弃。

即便受到了阿根廷鲸吞乌拉圭的鼓舞,利马方面决心出兵。但事实上从秘鲁政府到军队,上下都弥漫着盲目的乐观和自信。在他们眼中与阿根廷的战争中不断损兵折将的智利似乎早已没有了再战之力,似乎只要秘鲁6军开过边境,用一场兵不血刃的武装游行就可以收复失地。在这种侥幸心理的作用之下,秘鲁6军怎么可能决心一战呢?

“章大校……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被自己的同僚和参谋人员吵到头疼的奥特加少将最终将求援的目光投降了坐在野战指挥部内一直笑而不语的章定北大校。显然他此刻需要长于地面战的中**人给他勇气和自信。“作为军事顾问中**队可以为贵国指定详尽的作战计划,可以为贵国提供训练和装备,但是我们不可能越俎代庖的替贵国打这一场战争。将军阁下,一切都在您自己的手中。秘鲁可以选择辉煌的一战,也可以……在世人的嘲弄和怀疑之中再等上一百年。”章定北微微一笑,用平和的语气回答道。“是啊!一百年的屈辱,一百年的等待……作为军人不能成为国家收复失地,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命令全旅一线展开,目标我们失去了百年的国土―阿里卡要塞。”或许奥特加少将曾经想过依靠自己的家族的人脉稳步的升迁上去,曾经想过在自己的履历里留下没有失败的记录。但是这一切的想法却在中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已经成为了过去。此刻的他第一次清楚的意识到一个军人的责任。

轰鸣的坦克纵队在己方炮火的支援之下,越过荒凉的沙丘向自己敌军防线的纵深扑去。这是一场宿命的对决。一百多年前智利人曾用剑与火从秘鲁手中夺走的土地,今天秘鲁要想索回同样必须以剑与火的手段。炮火之中,秘鲁6军的T―55改型坦克宛如咆哮的雄狮,一无反顾的扑向智利6军的方向。荒凉的沙漠之中智利6军的“豹”1型坦克也同样无畏的跃出战壕,迎着夙敌进攻的锋线展开了接敌的队型。

这是一场迟到了百年的最终决战,秘鲁6军以第3装甲旅为前锋,在狭窄的两国北部边境线投入了整个秘鲁南部军区的所有兵力:第3装甲旅、第3装甲骑兵旅、第4机械化步兵旅以及假道玻利维亚境内的第5山地步兵旅。面对着秘鲁6军两个方向的压力,智利6军却没有选择撤向纵深,而是在国境上的城市―阿里卡组织起了坚强的防御。

作为智利太平洋岸最北的港市,塔拉帕卡区阿里卡省府。阿里卡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北缘,北距秘鲁边境2o公里。几乎终年无雨(年雨量o.6毫米),但气候凉爽宜人。这座拥有5o万人口的城市,始建于1556年。在其后的三百多年时间里,直到1879年前曾属秘鲁,从1929年起正式划归智利。目前这座海港城市已经成为了智利与玻利维亚、秘鲁三国间商业贸易中心,而同时又是玻利维亚进出口的最大转运港。为了捍卫这座港口城市的主权,智利6军以第6步兵师的2个主力团―第2、第4步兵团肩负起了正面防御的任务。而第6和第24步兵团则担当起了两翼防御的重任。

“在沙漠地带作战,隆美尔的战术可以说是永不过时的经典。”从担任坦克团团长开始,面对着己方部队所面对战场―塞外大漠,章定北便一直以二战传奇名将―德国6军元帅―隆美尔为师,崇尚克劳塞维茨著名的“进攻力学理论”。所谓“进攻力学”,也称“杠杆”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后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同样的力,作用力臂不同,产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个战场看作是一个力臂的话,以进攻某个山头为例,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的一侧进攻或从背后进攻都是一个力点。一个战场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挥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移置敌人的一侧或后方进行迂回,那么所挥的力就不一样了。对于敌人而言,因为后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从而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

而在围绕着阿里卡的争夺之中,这位后来在辽阔的战线之上多次令共和国的敌人闻风丧胆的明日将星大胆的克隆了隆美尔在北非的战术。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机动。以第3装甲旅第211、第311两个坦克营组成的突击群,从阿里卡市的东翼起攻击。由于受到了正面攻击的牵制,智利6军在自己右翼仅能集中1个营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进行抗击。

“坦克!前进……。”在奥特加少将豪迈的怒吼声中,秘鲁6军的T-55“狮1”型坦克群在荒漠之中全的冲击着。“不过是前苏联的老旧坦克而已,我们的德国‘豹’可以轻易的消耗他们。”或许同样是一种难逃的宿命。在智利6军的“豹”2型主战坦克在南线对抗阿根廷的T-4型坦克的同时,智利6军所大量装备的“豹”1也同样对上了曾经主要的假象敌―T-55型坦克。虽然也从一些情报领域获得了秘鲁6军对T-55型主战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的消息。但是在智利6军看来自己所装备的“豹”1依旧可以凭借着火控系统的优势在远距离内摧毁秘鲁6军的坦克群。

“距离2公里……”望着地平线上不断升腾而起的烟尘,智利坦克兵们紧张而激动的透过各自的观瞄设备准备实施猎杀。但是就在他们刚刚调转炮口之时,一个个闪亮的光点却从T-55型主战坦克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飞扑而来。“不!是反坦克导弹……。”在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中,多辆智利6军的“豹”1型主战坦克被击中、摧毁。虽然智利6军知道秘鲁6军采取了在炮塔两侧各加装两具反坦克导弹射器的方式来加强T-55型坦克的火力,这种由炮长在车内操作射半自动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炮长只需将瞄准镜的十字线中心对准目标即可,这样既减轻炮长工作量,又增加了命中率。但是从试验型号来看,秘鲁6军加装的反坦克导弹不过是前苏联aT―3型“耐火箱”(9k11)反坦克导弹的中国仿制型号―红箭-73而已。前苏联2o世纪6o年代展和装备部队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aT―3型反坦克导弹采用架式射,目视瞄准跟踪,手动操纵,有线传输指令的模式进行攻击。虽然与其他同时代的反坦克武器相比,aT―3型反坦克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射程远、威力大等优点,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中性能较好的一种,曾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比如飞行度较小(米/秒),易受风力影响,死区较大,最小射程米,不能攻击距离太近的目标,射手操作较困难等等。因此智利6军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战前,所有改装完成的T-55型主战坦克两侧的导弹射架都已经配备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红箭―8e”型反坦克导弹。

面对敌方毫无先兆升级的火力,智利6军显然被打闷了。为了躲避对方的远程精确打击。智利6军的“豹”1型主战坦克不得不频繁的采取机动规避的动作。双方在2公里以外的交火,几乎成为了秘鲁方面的单方面屠杀。而在1公里的范围内,配备新型尾翼稳定月兑壳穿甲弹的T-55型主战坦克的毫米主炮,同样具备了对“豹”1型主战坦克一击摧毁能力。

阿里卡市右翼的坦克战以智利6军的全面崩溃而告终,而撕开了突破口的秘鲁6军第3装甲旅在章定北的指挥之下冒着暴露侧翼和后方的危险,大胆穿插迂回,向着智利6军的翼侧和后方全突击着。“我们的后续部队无法跟上这样快节奏的突击……。”面对着章定北的狂飙,奥特加少将虽然也同样倍感痛快。但是深知秘鲁6军能力的奥特加少将还是道出了自己担心。毕竟秘鲁6军还不可能具备中国6军的推进和突击能力。竟有自己的装甲突击机群高突入,伴随火力支援和侧翼的安全都将是问题。

“没有问题,不要怀疑你们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这样的章定北只是一笑而过,在章定北的要求和召唤之下。秘鲁空军第112“虎”攻击机中队的苏―25型强击机和第711“蝎子”攻击机中队的aT-强击机全力配合着秘鲁6军第3装甲旅的高推进。号称“空中坦克”的苏―25型强击机以其强大的对地火力完全弥补了秘鲁6军第3装甲旅装甲突击集群战术炮兵的不足。沿途无论是遭遇智利6军的防御支撑点还是前来阻截的机动纵队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其强大的火力击溃了。而对于从阿里卡市展开反击,可能切断的第3装甲旅后路的智利6军机械化部队,章定北采取的则还是当年隆美尔机动防御的战术,不过此刻秘鲁6军不再使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携带着中国制造的红箭―8L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秘鲁6军步兵反坦克分队同样是沙漠之中智利6军的噩梦。

战斗仅仅进行了48小时,智利6军在阿里卡市的外围防御便呈现全线崩溃的态势。除了秘鲁6军第3装甲旅的突进瓦解了智利6军的纵深防御之外。由中国6军一手训练出来的代号为“驼狼”的玻利维亚特种部队更穿越在智利和玻利维亚边境的火山无人区,在智利6军的后方展开了频繁的袭扰和破坏,也对智利6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在沙漠地带作战,补给显然决定部队的战斗能力,而野战失利的智利6军不得不全线退守阿里卡市。

“集中兵力和火力全线强攻……。”突如其来的胜利让奥特加少将雄心勃勃。用全力强攻一举歼灭敌军显然是所有指挥官梦寐以求的结局。“何必那么废事情,只要切断阿里卡城外的供水管……。”但是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章定北还是决定采取更多直接的方式打击智利军人的意志和决心。

注1: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玻利瓦尔创建并领导的联合委内瑞拉和新格拉纳达的国家,名为哥伦比亚共和国。其地域包括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巴拿马。后人为了与今哥伦比亚共和国相区别,称之为哥伦比亚共和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