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二章:剑拔弩张(五)

作者 : 红色猎隼

阿根廷都以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布宜诺斯艾利斯,素有“南美巴黎”的美誉。它东临拉普拉塔河,西靠有“世界粮仓”之称的潘帕斯大草原,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这座城市分为1个联邦区和198个近郊区,以至于总面积达43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多人万,挤身为南半球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这里集中了阿根廷全国35%以上的人口,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以及近一半的国民生产总值。

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繁华相比,这个国家的其他地区,无论是巴塔哥尼亚高原区的极寒台地、还是安第斯山区的高耸山麓;从东北部地区的沼泽和密林到西北部地区的荒漠高原都显得与文明格格不入。有人称这座城市为“南美的天堂”,的确这里有通宵不息的热情探戈,有饮之不尽的来自门多萨(注1)的香醇美酒。但是深居其中的阿根廷人却很少有人象那个当年仅有23岁的恩内斯托那样骑上一辆老旧的“诺顿”摩托走出那些莺歌艳舞的迷雾去感触自己的祖国最为真实的疾苦。却真切的体会那天堂四处的万劫地狱。

不知道是否上帝有意的作弄,执掌着阿根廷的军事独裁者―现任总统胡安.卡洛斯.穆尼洛和他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主要对手―法国总统萨科齐所乘坐的专车竟是同一款式―都是法国雷诺公司的威赛帝()豪华两厢车(世界上估计也只有法国人会别出心裁的把豪华车做成两厢的)。此刻在简约、精致的车厢之内,伴随着一曲悠扬的安第斯民谣,闭目养神的高位者此刻心中是否可以如歌声中所描绘的那般平静悠长,或许永远无人知晓。

与传统的那些富有贵族气息的阿根廷政治人物相比,胡安.卡洛斯.穆尼洛的出身或许只能用卑贱来形容。自年5月,阿根廷赢得了独立以来,几乎整个十九世纪中的这个国家政治都由各个省和布宜诺斯的贵族垄断着,这些贵族们加入由有著候选人资格和官职的成员们所组成的“俱乐部”,把持着这个国家的所有权利。一直到年才产生了第一个有强大利量且由广大民众参与的国家政党。虽然众所认为的阿根廷政治活动自1853年宪法核准后就正式开始了,但是整个阿根廷的政治事实上依旧演习着其传统的走向―可以说这个国家依旧被一群从属于传统家族的少数人掌握著,中产阶级的国民不参与此活动也对此表现出很少的兴趣,政治运作机械的以无可置疑的国家总统形象为中心,各个省的省长们听命于总统,同时管制著地方。而反对派们往往只能从激进的低层民众那里获取力量。虽然各大党派之间的争权夺利看似风起云涌,但是上台之后却又往往换汤不换药,久而久之连低层民众都对政治感到了厌恶。

据说在阿根廷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笑话:造物主把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搭配起来,分给世界上不同的地区。造物主看到阿根廷有丰富的资源、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地,就说:“你们不能都拿好的东西,也应该拿点坏的东西。”于是,他就让阿根廷人得到了一个坏政府。正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阿根廷的经济虽然在19世纪增长迅,甚至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人们形容某人腰缠万贯时,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但是在近一个世纪之后,阿根廷却接连深陷于债台高筑的经济危机之中。

不容否认,如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在2o世纪3o年代的大萧条以后,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化建设。至4o年代初,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过农业。但是,在5o年代以前,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5o年代以后,政府才开始重视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展。无怪乎许多人认为,阿根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失去了一次工业化机会,二战期间又失去了一次工业化机会。还有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农牧业在2o世纪初以前使阿根廷成为富国,但同时也使它在工业化道路上慢了一步。正如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从2o世纪5o年代起,除石油以外,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都不足于导致一个国家走上经济展的道路。”换言之,为了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为此阿根廷人自作聪明的选择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内向展。为了扶持制造业,政府采取了高筑贸易壁垒的措施,使本国“幼稚工业”面临一个基本上没有外来竞争的环境。然而,保护的成本是很高的。由于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幼稚工业”不必为参与国际竞争而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许多经济学家曾计算过,阿根廷的汽车、化工产品和一些非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几倍。这种揠苗助长的经济展悲剧在2o世纪中叶的展国家中虽然并不鲜见。

不过阿根廷人很快又犯了第二个错误,针对进口替代模式留下的种种弊端,梅内姆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实施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一方面,他降低了贸易壁垒,使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另一方面,他对国有企业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私有化,以至于许多阿根廷人感觉“整个国家都被卖了。”私有化使政府获得了大量收入,政府可以继续大手大脚地花钱,继续可以给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官员支付高薪和优厚的社会保障福利。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固有的缺陷与8o年代初不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终于使阿根廷在1982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在被称作“失去的十年”的8o年代,阿根廷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o.7%,而通货膨胀率则居高不下,1989年高达4924%。1989年梅内姆上台后,虽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通货膨胀问题依然很严重。而通货膨胀率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控制,其最关键的原因不过是政府用开动印钞票机器的方法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

而阿根廷在内的许多南美洲国家奉行的是伊比利亚天主教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鼓励人们消费,因此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储蓄率很低,只得依赖外资。还有人认为,阿根廷拥有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结构,但其社会福利却是欧洲式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储蓄率既是经济增长快的动力,也是经济增长快的结果。当经济展加快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提高,并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而储蓄的增加进而扩大了投资,加快了经济的展,最终使储蓄和增长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阿根廷的这种重消费、轻积累的特点,在庇隆当政时推行的民众主义政策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为了寻求更多的民众的支持,庇隆用国家的大量资金来提高工人的工资或实施社会福利计划。如在1947年和1948年,工人的工资分别增长了25%和24%。然而,当阿根廷经济因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下跌而陷入困境时,庇隆无法有效地推行其民众主义政策。1955年9月,在军队和反对派的强大压力之下,庇隆才终于交出了权力,到巴拉圭避难去了。由于国内储蓄率低,阿根廷只得靠外部资金来扩大再生产。

大量外资的流入、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经济改革释放的能量,使阿根廷经济在进入9o年代后取得了较快的展,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o.6%和9.6%。在1991-1998年的8年时间内,只有1995年为负增长,因此这一阶段的平均增长率仍然达5.8%,高于拉美的平均水平(3.5%)。这些引人注目的成就一度使阿根廷成了国际社会褒扬的对象,“阿根廷奇迹”之类的美称经常出现在西方媒体上。但是,从1999年起,阿根廷经济却陷入了困境,财政收入每年减少2o%,失业率高达18%,尽管通货膨胀率保持在1-2%的低水平

这次债务在十年之后的卷土重来并不难以预料,如果一个国家能继续吸引大量外资,那么巨额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债务负担还不至于诱危机。然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1999年初的巴西金融动荡,使阿根廷的外部环境生了非常不利的变化,吸引外资的成本越来越高。年1o月6日,阿根廷副总统阿尔瓦雷斯因在反**问题上与德拉鲁阿总统不能达成共识而辞职。此举使德拉鲁阿政府的威信大大下降,因此国际投资者越来越担忧阿根廷会不会公开宣布无力偿还多亿美元的外债或放弃货币局汇率制度。为了阻止人们挤兑银行和资金外逃,德拉鲁阿总统于12月3日起开始实施金融管制措施。其核心是控制储蓄者从银行提款,即储蓄者每周只能从银行取出比索。此外,政府还规定,许多种类的美元存款将被冻结到3年。

这些极端措施虽然使银行系统幸免于难,但在各党派和政府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分歧,也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抵触情绪。许多储蓄者说:“无能的政府把我们的国家拖入泥潭,而今却又禁止我们取出自己的钱。”1年12月18日,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终于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骚乱,抗议政府的金融管制措施。这一骚乱持续了2天。在与警察的冲突中,近3o人死亡。面对这一局面,德拉鲁阿总统只得辞职。

2年初,阿根廷曾在两周内更换5个总统,年经济负增长16%,政治动荡,民不聊生。出现在全球电视上的画面却是马背上的警察、催泪弹释放的烟雾、抗议者的呼叫和被抢商店店主的哭喊。但是没有人知道政府为了缩减开支所采取的一项措施所放出了更为可怕的恶魔。

进入1年以后,阿根廷执政的德拉鲁阿政府为了振兴阿根廷经济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鼓励企业提高效益,以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振兴肉类加工业和汽车配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扩大出口;努力减少公共开支,通过提高税收体系的效率来增加财政收入。但是为了继续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德拉鲁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只能用饮鸩止渴的措施来平衡财政收支。比如除外交部部长特批以外,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不得打国际长途。再如,政府禁止所有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加班,因为加班工资比正常的工资高出很多倍。其结果是,由于电视台无人加班,电视信号无法传送,德拉鲁阿总统的一次电视讲话也难以在晚上进行实况转播,只能在次日播放录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政府停止购买用于制作护照的纸张。约8万人因无法及时更换护照而影响了出国。

但是最为愚蠢的莫过于德拉鲁阿要求3/4的阿根廷军官轮流放假一段时间,其他军官则可以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时,以减少工资支出。尽管在债务危机时期,阿根廷周遍没有太过严重的国防危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以开源节流似乎也并非什么坏事。但德拉鲁阿和他身后的文官政府们显然忘记了阿根廷军队从来就不是性格温顺的“美利奴羊”(注2),而是一群“食肉的公牛”(注3)。无论是历史传承还是现实的压迫,都迫使阿根廷军队作出自己的选择。

年5月,阿根廷人用自己的鲜血和抗争从马德里手中赢得了独立。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生纷争与冲突,阿根廷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1816年,阿根廷刚从西班牙独立,就陷入内战。一直打到1853年,明智的乌尔基萨将军掌权之后,平息了地方势力间的争议,成立了阿根廷联邦共和国。

正是因为独立战争,军队在拉美国家毫无疑问的享有特殊的崇高地位。独立之初的拉美政治领袖大部分也是独立战争的军事将领。西班牙人留下的封建经济制度与军人结合,形成了封建军阀体制,这种体制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中美洲国家一直延续到2o世纪。另一些国家比较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也相应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军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特殊地位。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共和国经历了她的黄金时代:一个军人―乌尔基萨将军阿根廷有了宪法,有了军队;不守国法的印第安人被从世代游牧的潘帕斯草原驱逐;欧洲移民占据和扩展了广袤的牧场;英国人投资修了港口和道路;高质量的牛羊肉和面粉出口到了欧洲。到了年,阿根廷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以后的二十多年,却是欧洲移民大举入境的年代;是贫富不均加剧的年代;是掌权者面对繁荣期的风波不知所措的时代;是富有者为保护既得利益不择手段的时代;是变幻风云逼向共和国的年代。

终于在1929年,阿根廷目睹了她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政变。从那年起一直到“民主回归”的1983年,阿根廷人就生活在一轮又一轮的军人政权的动荡之中。1946年,贝隆将军当选为阿根廷总统。作为多次军事政变的参与者,贝隆将军给阿根廷带来了一个没有军事政变的年代,但时限却不到十年。在阿根廷,贝隆是一位有人热爱又有人痛恨的人物。爱他的人,爱他的魅力,爱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神话般的能力。贝隆当选总统后,经济上,试行改革,改善大众生活,实现了义务教育。政治上,成立了贝隆党,控制了工会,推行个人崇拜,打击言论自由。他著名的第二任妻子艾薇塔,更为他笼络了阿根廷劳动阶层的心。

虽然贝隆将军同样在1955年被军队中的后起之秀所推翻,不得不流亡海外。但是他却利用自己出色的政治手腕依旧遥控着阿根廷国内的政局。由于贝隆的努力,从1955年到1973年,没有任何一个新上任的总统能赢得民众的信任。一个又一个的军事政变,最终把阿根廷拖向战乱的边缘。动乱中的年轻人选择了枪杆子。左翼和右翼游击队在阿根廷城市里相继出现,用武装斗争表达对政府的不满。他们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这些由阿根廷受过最好教育,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年男女们组成的游击队。他们上街演讲,组织游行,宣传人人平等的社会理想。为了购买枪支弹药,为了武装自己,他们突袭外国商业机构,绑架商人,抢劫银行。这并不能用简单的疯狂来形容。对走投无路的人来说,也很难用是否文明来判断他们的行为。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贫困,面对动乱。自从有人类存在,就有人为生存而挣扎,就有人为掌握自己的命运抗争。可悲的是,在阿根廷,这个信奉博爱的传统天主教的国家、这个崇尚法兰西文明的国家,民主并不是传统。如同西班牙式的英雄“佐罗”(注4)那般的夺枪杀富,常常是建立公正的唯一手段。

于是热爱和信赖贝隆将军的阿根廷人相信,只有贝隆能够救阿根廷。于是1973年流亡归来的独裁者再次当选为阿根廷总统。而包括阿根廷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博尔赫斯在内的“民主人士”则为历史的再次轮回而痛心疾。不过富有政治手腕的贝隆依旧不负众望:他先稳定了经济,稳定了民心,然后转身对付游击队。不过任何高的手腕都无法回绝死神的召唤。1975年贝隆去世。以他第三任妻子为总统的政府立即失去控制能力。工人罢工,游击队突袭,安定团结的局面毁于一旦。军队再一次推翻了独裁的贝隆政府,这令博尔赫斯在内的“民主人士”欣喜不己,他们当即公开宣布支持军统政府。他明白,如果阿根廷再次举行选举,愚蠢的民众肯定会再次推选贝隆党。这是博尔赫斯们所不能容忍的。诗人博尔赫斯热爱民主,但是,如果民主的结果是选出一个独裁,他宁可不要民主。他宁可要一群不经选举就可以掌权的精英,然后再由精英引导民众认识民主,由精英去料理那些少不更事的游击队。

博尔赫斯有他的道理。贝隆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选出的独裁者,也不是最后一个,所以选举有可能创造独裁者。但是世上真有博尔赫斯期望的的精英吗?控制了国家大权的精英真的能为大众指出一条民主的道路吗?早有哲人说过:绝对的权力是绝对的**。推翻了贝隆的“精英”们,手里举着的,同样是屠刀。民众也不愚蠢。他们未必不爱民主。但独裁者给他们带来了温饱,带来稳定,带来他们向往却不曾拥有的东西,于是他们投独裁者一票。他们不过是为自己的既得利益投了一票,天经地义。

刚刚掌权的军统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治理国家的行动就是打击游击队,对游击队员以及同情他们的市民进行了一场“零度容忍”的清算。在这场称为阿根廷的长达七年的“肮脏战争”之中,有人从餐桌上被带走,有人在光天化日下从大街上消失。有人被装进麻袋用直升机丢入沼泽地,更多的尸体被从飞机上抛到大海里,三万多人毫无声息地蒸在了空气之中。在血腥的镇压之下,到年国内的游击队就被阿根廷军统政府全部歼灭了。但是刺刀可以毁灭**,却无法创造财富。1982年,军统政府因为无力维护崩溃的经济,决定打民族牌。四月,阿根廷军队突袭近在咫尺的英国殖民地马尔维纳斯群岛,宣布收复领土。举国欢腾。但是六月就因为因敌不过英国远征军的强烈反攻,阿根廷守军宣布投降。举国声讨。1983年2月,军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和国内各党派协商,决定结束军统,举行全国总统选举。至此,阿根廷历史上的最为黑暗的一个军政府时期宣告结束,“肮脏战争”也随着偃旗息鼓。

早已碾转于欧洲渔猎荣誉的博尔赫斯或许对“肮脏战争”中所生的一切并不知情,即便知道了,也未必会站在遇难者的一边。或许就如同他在自己的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的卷所引用的《约伯记》十三章十五节所叙述的“虽然他必杀我,我仍对他信赖。”因为博尔赫斯,这个光芒四射的名字,早已选择了支持军统政府。

曾经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玫瑰宫阳台之上接受万千民众欢呼的加尔铁里将军由于其在马岛战争中“指挥失误”,而被判刑12年。虽然1991年他获得了特赦。但是在2年7月11日却再度阿根廷阿司法当局拘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42名前军人政府官员。他们被控参与了军政府时期对2o名持不同政见的左翼人士的绑架、迫害、杀戮等事件,被捕后被关押在阿根廷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的一座军营内。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是失败者也有权力知道真相。”在加尔铁里再度被捕后不久的一个夜晚。正在休假之中的阿根廷联合参谋长―6军上将胡安.卡洛斯.穆尼洛来到了自己曾经的上司―加尔铁里将军的家长,去慰问这位曾经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过自己诸多的帮助的“导师”的妻子和家人。加尔铁里退休后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和一些军事统治者不同的是,加尔铁里并未从当权中获取经济利益。他与妻子露西亚一起过着十分低调的生活,拒绝了所有的采访要求,也没有对外界的讽刺和批评做出回应。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个早已在政治上死亡的老人才会被民选政府当作转移民众视线的靶标。

但是胡安.卡洛斯出现之时,加尔铁里的儿子还是不免情绪激昂的向他倾诉着自己父亲的无辜。贫苦移民出身的加尔铁里于上世纪7o年代末进入军队高层,此时已经接近阿根廷军事统治的末期。在出任总统后,加尔铁里就显示出对马岛的强硬态度。他上任伊始便振臂高呼:“主权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但是,加尔铁里出兵收复马岛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个人信念之外,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出兵马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转移阿根廷民众对国内矛盾的视线。但是在加尔铁里之子的眼中,战争的诱因却另有玄机。

1982年3月阿根廷工人登上南乔治亚岛之后,英国做出的过激反应导致了外交僵局,加尔铁里“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宣布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他表示,如果加尔铁里接受了英国的要求,允许英国在工人们的护照上盖章的话,那就相当于放弃了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长达年的主权声明。无论如何站在胡安.卡洛斯的角度看来,加尔铁里都无愧于一名阿根廷军人的荣誉。晚年的加尔铁里沉迷于酒精,并对他认为自己始终忠于的国家没有善待他而痛苦。他的总统退休金后来也被剥夺。抑郁的生活大大摧残了他的健康。以至于被法院宣布逮捕之后,由于健康状况恶化,他被允许呆在家里。

面对着这个早已老去的虚弱雄狮,胡安.卡洛斯坐在他的床头出了他最终的一问:“将军,你可曾还有遗憾?”。是的,在这位阿根廷军政府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之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失算。他没想到英国会为一个远在千里外的小群岛大动干戈。“就个人来说,我断定那是几乎不可能或完全不会有的事。”在马岛战争的岁月里加尔铁里曾不只一次的问道““为什么一个地处欧洲中心的国家竟这么关心远在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而这些岛屿并不与任何国家利益攸关?”

当然加尔铁里更大的失误是没有预料到美国会支持英国。在当时的阿根廷,加尔铁里和他的多数追随者都以为美国会支持阿根廷。特别是在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任内,阿根廷军方对美国在中美洲的扩张予以支持。1981年,加尔铁里访问华盛顿时受到了热情欢迎,并认为美国会对阿根廷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采取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

“不!我的人生没有遗憾。但是请看在上帝的份上拯救阿根廷吧!”垂老的加尔铁里紧紧的握着胡安.卡洛斯的手掌,用尽自己最后的气力恳求道。光阴在这一刹那仿佛归于了凝固。胡安.卡洛斯的眼前仿佛又回到2o年前的那个清晨,奉命驻守在查科冲积平原之上的阿根廷6军中尉胡安.卡洛斯在冰凉的朝雾之中由于饥饿而瑟瑟抖,但是面对着前来视察的6军司令加尔铁里。他还是用自己最大的音量喊道:“请看在上帝的份上拯救阿根廷吧!”一切竟最终走出了一个滑稽的轮回。

阿根廷当地时间3年1月12日晨,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而与英国开战的阿根廷前军人政府总统、前6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因心脏病和胰腺癌在阿根廷的一所军事医院去世。他的离世似乎替阿根廷文官政府昭示着那个曾经带给阿根廷黑暗和屈辱的军政府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但是当阿根廷在两个星期内更换到第5任总统―来自贝隆主义党派,布宜诺斯艾利斯参议员的杜阿尔德,由于得到了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支持,在国会投票中以票赞成,21票反对的大比数优势获胜。并没有知道一场席卷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狂风骤雨正在加酝酿之中。

虽然杜阿尔德宣布他将努力找出一个使绝大多数阿根廷人受益的经济模式。但是在上任之处杜阿尔德便指定了将政府工作人员工资和退休人员养老金裁减13%的措施,无疑加重了阿根廷中产阶层的贫困化。其次,货币贬值、对石油产品追加最高可达4o%的特别税以及对诸如电话、水、电、煤气等已经私有化的公共服务公司进行限价的政策,不仅带来物价上涨,引起国民的不满,还将影响国际投资者的利益。比索的贬值,将带来物价的上涨,特别是进口商品。虽然政府一再重申将对某些商品价格进行最高限价,但是诸如药品等进口商品的价格在最近几天内一路窜升,大有失控之势。面包工业协会日前已以面粉短缺为由将面包价格提高了3o%,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产品的涨价势必会进一步引市民阶层的不满情绪。

宣布放弃货币局汇率制度,使比索贬值29%更令杜阿尔德政府的威信跌到了冰点。在阿根廷,8o%的信贷以美元计值,而工资以比索计值。因此,政府为了安抚民心而同时规定,欠银行的数额在1o万美元以下的贷款,可以按照1比索=1美元的汇率将美元转换成比索,用比索偿还。这种被称作“比索化”()的做法虽然有利于储蓄者,但不利于银行。例如,如果某人欠银行5万美元,它只要用5万比索就可偿还这笔贷款。如果它同时在银行中存有5万美元,它却可以按1美元索的汇率得到7万比索。据一般的保守估计,政府的这一规定将使银行损失9o亿美元。而银行自己的估计将在-亿美元之间。面对银行界的抱怨和不满,政府后来又作出了不利于储蓄者而有利于银行的决定:存在银行的美元存款,必须转换为比索。这无疑使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进一步降低。无怪乎阿根廷的一位政府部长说,政府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局面,因为照顾了这一方,必然会得罪另一方

而使杜阿尔德政府难堪的是,许多人甚至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政府取消这些“愚蠢”的管制措施。为了避免宪法危机,杜阿尔德总统甚至布了行政命令,禁止任何人再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但许多人依然在最高法院门前排着长队,争先恐后地提交诉讼状。西方民主所吹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三权分立”在阿根廷已经被踩踏成了破布。

日益严峻的形势使阿根廷政府认识到,外部援助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外,阿根廷还积极寻求美国的援助。但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表示,由于阿根廷危机的根源在于“体制改革不力”和“政治**”等原因,美国不会提供大量援助,除非阿根廷能有效地消除自身的各种弊端。据报道,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曾说过,布什总统虽然“关心”阿根廷的形势,但她又指出,对阿根廷来说,“最好的行动方向就是由阿根廷自己采取一些措施”。美国财政部长奥尼尔等高级官员也说,援助阿根廷的计划是一种“浪费”。奥尼尔甚至在1年年中说过这样的话:“在过去的7o多年中,他们(阿根廷人)经常遇到麻烦或摆月兑麻烦。……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出口工业而言。他们自己喜欢这样搞,没有人逼迫他们到今天这个地步。”毋庸赘述,奥尼尔的上述言论引起了许多阿根廷人的极大反感。

在四处求助无援的情况下,阿根廷军队终于打破了沉默。就在阿根廷的文官政党们忙于互相推委责任,争权夺利之际,似乎没有人注意到阿根廷军队的动向。这一点虽然在事后被西方主要民主国家所诟病不已。但是在阿根廷的政客们看来却无可厚非。因为虽然频繁动军事政变,但和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军队一样,阿根廷军队从来都并不是独立的政治集团,他们走到政治舞台中心基本的原因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却没有使其正常运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条件。每当政权不能正常更替,或是社会出现严重动荡时,权势集团就不得不把军队请出来收拾局面,军队其实不过是其改朝换代的工具。被誉为民主斗士的阿根廷前总统阿方辛说过一句实在话:我们(指两大政党)都敲过军队的大门。军政府的背后,仍然是传统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权派。

因此各大党派和经济集团当得知阿根廷军队出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之时,竟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采取行动应对政变,而是忙不迭的跑去找以阿根廷三军联合参谋长―6军上将胡安.卡洛斯.穆尼洛为的“阿根廷军事委员会”,祈望能与军政府合作,在新一任的军事独裁体制之下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可以的话再为自己谋求个一官半职。

“竟然必须有一个阶层高尚一次,才能把整个民族**眼前的泥沼。那么舍我其谁呢?”对于这些政客肮脏的嘴脸,胡安.卡洛斯.穆尼洛不过嗤之以鼻而已。这一次阿根廷军队除了为自己作主之外,还要真正的掌控整个国家。就在阿根廷军队接管全国政权一个月之后。3年12月底《特别政党法》出台,阿根廷军事委员会强行解散了阿根廷国内的28个全国性的政治党派,参、众两院无限期关闭。国家被纳入了军队的全权管理之中。在世界舆论一片愕然之时,惊愕于法西斯主义在阿根廷的复活之际,,胡安.卡洛斯.穆尼洛再出惊人之举,他宣布收回所有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医药化工、金融机构等部门以及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部门的企业由国家统一经营,拒绝外国资本进入这些领域。

这一行动很快就被以美国为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嗤之以鼻:这位军人出身的政治家果然对经济学一窍不同。这些举措更象是向南美洲的另一个强权人物―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致敬。毕竟在阿根廷债务危机之中,查韦斯曾说过:影响阿根廷的危机是新自由主义“剂量”的产物,阿根廷的形势表明了玻利瓦尔革命指明的方向。他认为德拉鲁阿总统接受了一个私有化的国家,那里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安排一切,失业和贫困增加,中产阶级减少。新自由主义特别影响大众阶层。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非国有化、对增长率缺乏支持、缺少科技、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展政策缺少支持,使中产阶级在消失。他指出,对拉美民主和稳定最大的威胁是贫困和饥饿。

《时代杂志》甚至以“南美洲的斯大林同志”来称呼这位新上任的阿根廷总统。当然他们中也有人看到了穆尼洛的另一着妙棋,他宣布2年起实行浮动汇率的阿根廷比索贬值。由1美元索下调为1美元索。一般情况下,在国民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在阿根廷,货币局汇率制度仿佛“砍掉了阿根廷的货币政策这一条胳膊”,政府无法有效地运用降低利率或放松银根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正如许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货币局汇率制度犹如一件“紧身衣”,使阿根廷不能对东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产生的“冲击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对美元的汇率使阿根廷人觉得到迈阿密或巴黎等欧美国家去旅游很便宜。他们无不自豪地认为,“我们是南方国家中的富人”。低固定汇率制不仅使阿根廷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更使阿根廷的农产品等初级原料的出口迅回升。

此外胡安.卡洛斯.穆尼洛还推行了两步走的货币改革政策,推出一种名叫“阿根廷元”()的新货币,用它来支付政府雇员的工资和购买公共部门使用的各种商品。同时通过大刀阔斧的政府裁员和反**措施,从根本大量的削减财政开支。长期以来阿根廷的政治家具有随意开动印钞票机器来满足政治需要的传统。其结果是,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曾经担任阿根廷经济部长的洛佩斯说过,在9o年代,阿根廷的政府开支增长了%,而经济仅增长了5o%。而在过去的十年中,阿根廷的公共开支增长了一倍,财政赤字增长了6倍。

阿根廷财政收支严重失衡的根源在于财政开支负担过重。而财政开支得不到控制的原因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密切相关。例如,阿根廷的总人口为万,而公务员人数则多达万。这一比率不仅在拉美,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比较高的。又如,阿根廷的国会雇佣了1万人,是墨西哥国会的2倍多(而墨西哥的人口则比阿根廷多出1倍以上)。此外,阿根廷的省一级立法机关还雇佣了5万人。再如,阿根廷的参议院有72个席位(由23个省和联邦都各选出3名),众议院有257个席位人选出1人)。《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按照这一比率,美国的国会议员将多达人,而不是现在的535人。阿根廷的公务员不仅领取高薪,而且还可享受非常优厚的福利。因此,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占用了国家的大量资金。以国会图书馆为例,在它的万美元的预算中,98%的经费被用来支付其964个雇员的工资。

猛药往往有它的奇效,在穆尼洛的铁腕改革之下,当年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终于结束了负增长,上涨了3%。而下一步穆尼洛的施政方向竟是整军备战,改革前的阿根廷和其他南美洲国家一样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一年。全国总兵力仅为7.3万人。面对高达2o%失业率,一心渴望富国强兵的胡安-卡洛斯-穆尼洛在国内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在城市密集、失业率较高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卡塔马卡省施行义务兵役制,适龄的男子如果没有正当的工作,身体没有缺陷必须参加军队,服役期为2年。

但是并没有人知道在胡安.卡洛斯.穆尼洛的经济成就的背后竟然存在着诸多不为人所知道的幕后推手。

――――――――――――――――――――――――――――――――――

注1:门多萨()―位于阿根廷府布宜诺斯艾利斯()西部公里处,是阿根廷主要的葡萄产区,拥有全国7o%的葡萄园。国际酿酒商们于2o世纪9o年代中期最先现了门多萨这一宝地。1―2年阿根廷遭遇财政危机,货币贬值使手握美元、欧元的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国投资者纷纷将手伸向这块著名的酿酒葡萄产地。

注2:美利奴羊―细毛绵羊品种的统称。原产西班牙。美利奴系的音译,其词源众说不一,多数认为出自拉丁文-,意为检查绵羊牧场的乡村官吏;也有人认为是从非洲迁移到西班牙南部居住的摩尔部族名,该部族一直从事细毛羊的繁育工作。美利奴羊的品种名称常被冠以引进繁育国家的国名或地名。其中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和阿根廷的演化亚种最为出名。

注3:“食肉的公牛”―这里指的是1985年,在阿根廷被现一种十分异常的两腿直立食肉动物。因为其头上有棕色的角。它有着一张凹进去的平坦的脸。这是大多数食肉恐龙所没有的。它那突出的嘴巴赋予了其牛头犬恐龙的样貌。因此也被称为“食肉牛龙”,它的名字意思是“食肉的公牛”。

注4:“佐罗”―这个虚构的人物虽然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约翰斯顿.麦克库利的小说之中,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西班牙人,“佐罗”()一词在西班牙语中也是“狐狸”的意思。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