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七章:丛林死局(四)

作者 : 红色猎隼

与南海的温暖相比,北京的2月份的气温依旧徘徊在零度以下。虽然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所拥有的“热岛效应”令这座古都在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流面前宛如矗立在铁骑群中的坚固要塞一般傲然独立。但是每当着夜幕的降临,寒冷依旧是每个孤独行进在那些古老街巷之中的路人唯一的相伴。也正因为如此在出门之前,曹阳上将曾一度要求万俟昊坐在自己的专车前往他今夜的目的地。“父亲,难道你忘记了我是一名步兵吗?”面对着慈父的关怀,万俟昊淡然一笑便披上大衣,徒步走出了家门。

走出那个被称为“家”的温暖港湾,来自塞北的寒风夹杂着细小的雪花便迎面而来,最近几年一直忙碌于赤道地区和南半球的万俟昊对于这种高纬度的气候却没有丝毫的不适应,相反却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这或许是那些祖辈在他血液中流下的的缘故,他生来便属于北国。信步走去,万俟昊融入了那一片隐现着苍白的昏暗之中。

“不想再问你你到底在何方,不想再思量你能否归来么,想着你的心想着你的脸,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不知道在何处,一曲悠扬的旋律中,充满着京剧韵味的念白正在拉开陈升那《北京一夜》的序曲。8o后喜欢用自己的音乐手机在行走间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正如在万俟昊的学生时代,常能看到有人扛硕大的录音机在街上边走边唱那样,这样作或许是为了炫耀,但更多的动力来自于孤独。伴随着那熟悉的旋律,万俟昊竟不自觉的跟着哼唱起来:“我留下许多情,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我留下许多情,把酒高歌的男儿是北方的狼族……。”

歌声之中,万俟昊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美丽的身影在自己面前微笑着转身。“呜……我已等待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虽然不曾跨越千年的时间,但是与深爱着的米娜分别后的每一天都在宛如一个世纪那般难熬。长歌当哭,在这北京飘雪的夜晚,曾被认为是“十三翼将”之中最有女人缘的万俟昊正独自走去,他的歌声和他的泪水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或许也被冻结成结晶永远留在北京古老的大地之上,与那些永恒的传奇一起沉沦积淀直到永远。

很少有人关心在这样风雪之夜依旧游人如织的什刹海在千年之前的样子,便如同那些徘徊那些灯红酒绿的那些新贵们极少关心昨天和明天一样。但是万俟昊不同,从他的童年时代开始他便喜欢在冬季留恋在这片北京最大的天然溜冰场之中,从冰封开始直到解冻前夕。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迷恋上了那些薄薄冰面在脚上的冰刀下吱吱作响的感觉,那是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快感,在没有旁人的世界里,万俟昊时常可以觉到自己是一个水面上飘忽着的唯一舞者。有些时候荣波会陪他一起来,不过和万俟昊不同的是,荣波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但并不是天生的冒险家,因此大多数时候他都选择在面边较厚的地方看着自己的好友独舞。林太平有些时候也会来,不过他并不是看万俟昊在冰面上潇洒的舞动。而是期待冰面上可能会突的悲剧,不可否认林太平是一个聪明人,他总是在湖面上的冰层最为削薄的时候出现,满怀期待的望着湖中央。久而久之,林太平最终成为了春天的代名词。

什刹海,旧称积水潭,根据北方口头的习惯这种小湖泊为“海子”,什刹海含西海、后海和前海3个湖泊,因为位于在皇城之北,因此也被称作后三海,与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共同组成北京内城的六海水系。这里在千年之前曾是永定河故道,此后宋辽时代一条名为高梁河的河流在这里比较宽阔的河身。据说在这条河流的沿岸便有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七郎八虎战幽州”的古战场。而随着女真和蒙古的崛起,宋辽两国围绕燕云十六州的百年争夺最终画上了句号。伏尸累累的战场最终变成了元代帝国中都的神圣水脉。

炎热的夏天,身处华北平原的京城权贵们总需要有一个地方避暑,那里必须有一片开阔的湖面,风光旖旎,凉风习习;则两侧则必须足够的空间以建造相关娱乐设施,使入夜之后灯红酒绿,湖光与霓虹相映,乐曲随轻舟荡漾。因此自元代在此处建漕运码头以来,什刹海便吸引了众多的达官大贾、文人墨客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为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净业湖、广化寺、镇水观音庵、药王庙、真武庙、海潮庙、三圣庙等星罗棋布;恭王府、醇亲王府、阿拉善王府、涛贝勒府、庆亲王府等宅邸散布其间。寺庙、宅园与水岸堤桥在西山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帝京山水画卷。《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季相变幻之神韵。而清末民初这一带则成为原老北京主要的商业活动区。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刹海旁边,什刹海边的柳荫街曾住过十大元帅中的三位。

不过冬季的什刹海则显得相对冷清的多,除了众多游人在什刹海冰场上游玩之外。入夜之后也只有一些时尚的男女难耐寂寞来到酒吧街消磨时间。在这里市井的喜气与飘香的红酒相安无事,古老的院落与时尚的潮流各得其所,在什刹海你所能品位到是一种地道“北京特色”。来什刹海的吧客讲究的是个闹中取静。来这里喝酒是假,换心情才是真,所以不少酒吧装潢颇为讲究,名为“帅府”寻常院落中透露金戈铁马之气;“佛吧”的方寸之地却别有宗教韵味;而其中前海“小王府”更有个性。据说店主的名言就是“我们是给那些拿银子来找感觉的人开的。你再有钱,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也不伺候”。不过来到什刹海酒吧街最动人之处,还在可以于观景:站在“银锭桥”上,听着船上二胡悠悠,最是**滋味;更有水上蜡灯,伊人倩影,令人心醉。但是这一切都与冬季无缘。

信步走进一家颇为古朴的院落,万俟昊在一个身少旗袍的女侍应的引导之下走如了这家名为“檀谈”的富有中国古典美的清吧,在悠扬的古筝和横笛的合奏声中,万俟昊很快找到了今天他所约见的对象。此刻他正独自坐在位于角落的黑暗之中,独自一人对着电脑与千里之外的对手互弈着。虽然没有看到对方的脸,但是万俟昊却早已熟悉了他的背影―这个在“十三翼将”之中代号为“应龙”的男子。“好久不见!”随着万俟昊在他的对面坐下,“应龙”微笑着与这位同僚打着招呼。

“是啊!上次见面还是3年前的事情。”万俟昊点了点头,随便为自己点了杯香茗。他不会忘记在过去的近十年之前,自己和“应龙”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合作。和万俟昊一样,“应龙”所代表的同样是中国隐藏于水面之下的力量。作为应对全球经济战场的军团,“应龙”的组织或许并不庞大,但却神秘而富有实力。根据“十三翼将”的内部通报,在过去十年之间由“应龙”所掌控的地下金融力量已经从多亿美元扩充到亿美元之上。不过这些钱大部分并不能光明正大的借助国际银行系统进行保管。因此“应龙”便成为了万俟昊和他的“中华防务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个大主顾。在过去的数年之中,万俟昊和他的部下数百次的活跃于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北美,为“应龙”的融资活动提供安全保护,数十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3年……是啊!3年了!”“应龙”在黑暗之中喃喃自语道,3年前那场在美国洛杉矶街头的恐怖追逐仿佛再度浮现在两人的眼前。呼啸而来的警车,从天而降的aT(注1),共同组成了一张美国方面早已部署完备天罗地网,而就在所有参与的行动“应龙”组织成员都以为自己在劫难逃之际,万俟昊和他的部下们却奋力杀出了一条血路保护着他们安然离开了敌国的国土。但是此刻回忆起来那一幕幕紧张激烈的枪战和追逐依旧惊心动魄。

“这一次支解印度,你们又赚了不少吧!”万俟昊并不喜欢回忆,毕竟过去的种种留给他的大多数时候是失去而并非拥有。“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多,美国人又一次利用了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改变了游戏的规则。”“应龙”一边不无遗憾的回答着,一边继续在那虚拟的棋盘上运子如飞。“你的意思是说华尔街在‘皇家赌场’之中赚的更多。”虽然以战争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但是对于经济战万俟昊依旧是一个门外汉,而这个领域“应龙”才是真正的精英战士。

“这么说吧!先‘通货膨胀’这个词,想象你并不陌生。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之上都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叙说:抗战进入中后期以后,长期的战争损耗以及大片富庶国土的沦陷,使蒋介石统治下国民政府的财源日益枯竭。为支持日益庞大的财政开支,国民政府大量行纸钞,从而引了国统区的通货膨胀。抗战胜利后,为了筹集动内战的资本,国民政府以更大的力度行纸币,从而也将通货推到了恶性膨胀的程度。”“应龙”微笑着向万俟昊讲解道。

事实上确实如其所言,民国后期的物价有如月兑缰的野马,越不可收拾。以战前的1937年6月为标准,截至1948年8月,法币的贬值高达万倍,物价上涨近万倍。而1948年8月实施的所谓金圆券改革,虽然以1元金圆券兑换万法币重新调整了物价,但仅仅7o天后,物价又以更加迅雷不及掩耳的度飞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金圆券竟贬值万倍,国民政府的经济已完全崩溃。物价飞涨、货物短缺与收入减少的综合,最终使百姓的生活极陷入困境。而政府的威信,更在这抢百姓饭碗的过程中逐渐丢失殆尽。

“可是为什么国民政府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自杀行动吗?难道真的象现在一些海外的脑残学者所说的国民政府的脑全是‘通共’的‘匪谍’吗?答案当然不是。经济学上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很简单,即因为纸币行量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当然西方经济学家会告诉你他们在‘新凯恩斯主义’(注2)的旗帜下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分析,还有复杂的菲利普斯曲线()(注3)。不过这些实际上都是唬人的狗屁。西方经济学事实上不过是数学游戏。‘通货膨胀’简单的概括就一句话:债负人的变相逃离。”“应龙”连下数子,很快便将自己的对手逼入了“长考”的阶段。

实际上他的话并不难理解,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同样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而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

“当然西方经济学会告诉你: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但是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根据前面的说明,事实上我们可以知道政府的收入远不止于此,因为在一个国家之中政府永远是最大的债务人和拥有最多员工的雇主。所有人为的通货膨胀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最为有效且彻底的经济动员。”“应龙”继续的解释着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

实际上中国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的并不单纯是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敛财手段,更重要的是抗日战争实际的继续消耗。因为抗战的爆,国民政府军费节节攀伸,为筹措军费,不得不增加货币行量。但在1938年以前,国民政府还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地方,同时海外华人的大量捐款也令通货膨胀并不太过严重。在1938年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不仅丧失了大半富庶国土,而且由于沦陷区大量不愿做亡国奴的民众和政府办公人员涌入大后方,更加重了政府支出。加上国民政府在理财时一味贪图增加货币行量的方便,而不愿开源节流,导致通货膨胀愈加严重。到了抗战胜利时,民国的经济已濒临崩溃。而随后爆的内战不过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你的意思是说美国政府正在……。”万俟昊虽然对经济战还是一个门外汉,但是在“应龙”的循循善诱之下,那残酷的事实已经在他的面前昭然若揭。“没有错!你我都知道美元作为一种特殊货币,它不单是美国人的货币,更是世界性货币。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不仅向美国人行货币,同时,也向世界人民行货币。而美元作为世界性货币,它既是各国之间进行国际收支的结算货币,同时也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储备资产。因此它即是美国政府对美国人民的负债,同时,它也是美国政府对世界人民的负债。然后我们知道美国拥有着世界上众多的跨国公司、他们在全世界的分支机构的雇佣关系也是建立在美元之上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人以及雇主,而最糟糕的是他同时也是掌握着货币行权的‘世界银行’。那么事实上只要美国人愿意,他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滥美元,起一场世界规模的通货膨胀而暴敛财富”“应龙”微笑着肯着万俟昊的推测。

事实上,这种以美元泛滥为标志的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并非次。二战后十余年间,美国将大量美元廉价注入欧洲和日本,一方面扶持了欧洲和日本经济战后复苏,另一方面却同时为自己树立了强有力的经济竞争对手。5o年代末,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日益严重,再加上国内推行低利率政策,大量美元与黄金双双外流,世界美元过剩,于是便出现了“美元泛滥”的现象。于是,西方世界开始怀疑美元的黄金担保信用是否可靠,年1o月,终于生了欧洲市场抢购黄金、抛售美元的风潮,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美元危机”。从此以后在整个2o世纪的后半叶,这种危机便一再重演。

2o世界7o年代,对美国来说,是不幸的十年、黑暗的十年、倒霉的十年!进入7o年代的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退,国际收支和对外贸易状况急剧恶化,结果导致1971年5――8月期间连续两次爆战后最严重的“美元危机”,人们大量抛售美元,并抢购黄金、马克和日元。在此情况下,美国宣布对外停止美元-黄金官价兑换,并对进口商品征收1o%的进口附加税。为此,各国强烈不满,为了表示反对,许多国家的货币不再钉住美元,而开始实行浮动汇率。

但也正是在这个实际美国人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货币在经济战中的潜力以及转守为攻的可能。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亿美元。相反,日本经济却日益强大,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因日本投资者拥有数量最庞大的美元资产,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个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1)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欧洲和日本一度享受到了“干掉老大”的快感。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下跌到日元附近,跌幅2o%。据说在广场会议上,日本表示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o%都ok”。但是结果很快便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国政府当局及美国专家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o%,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为了降低日元的升值压力以及刺激内需,日本一再放松银根,使基准利率创下了历史新低,导致过剩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动产市场,从而导致了以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为载体的巨大经济泡沫。泡沫鼓胀起来的虚假繁荣,让日本人大为骄傲:2o世纪8o年代末,在世界最大的2o家银行中,日本就占据了19家;在半导体销售额上,日本的、东芝、日立分别占据了世界的前三位;富士通、三菱、松下更是在家电世界三分天下;许多日本企业都赶了美国大企业。在一片繁荣叫好声中,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市泡沫双双鼓胀起来。1984年底日经指数收于11543点,但1989年底却收在38915点的历史最高记录。从1万点涨到接近4万点,5年累计涨幅接近%。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年为),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然而,短暂繁荣过后,日本经济泡沫迅破灭并持续萧条,至今仍未走出那段历史阴影。年,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市泡沫双双破灭,自此日本经济历了一个长达14年的熊市和萧条。直至3年4月28日,日经指数收于7点,创下近2o多年来的最低记录。

广场协议主导下的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不仅让日本经济在泡沫中“崛起”,更让日本经济在泡沫中“倒下”;在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一直“停滞不前”长达14年之久,与此同时,美国却迎来了持续多个月的经济繁荣与持续增长,并再次拉大了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

而在对抗苏联的经济战场之上,美国人再度使用了“泛滥美元”这一招,针对苏联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过大的弱点,采用抛售战略石油储备,压低国际石油价格,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就会落后。苏联倾全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会耗尽它的实力。对苏联来说,真是祸不单行。除了石油价格下跌、苏联出口的能源换回的外汇大幅缩水外,美元贬值使苏联换回的实际价值也更加缩水。美元贬值四分之一,那么苏联出口换汇的实际收入也就减少了四分之一。

“你的意思是说,美国人正在用对付日本和苏联的经济战来对抗我们?”万俟昊不得不得出这个可怕的结论。“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在美、日及欧洲诸国的压力下,我国被迫展开人民币升值的‘汇改’计划。而近三年来,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步伐正在不断加快。5年升值2.49%,6年升值3.28%,7年升值6.41%,而今年一季度更是升值4%。毫无疑问,如果照此度,自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幅很快突破2o%。而且可以预见到美元是一个长期贬值的过程,而人民币将是一个长期升值的过程。不难现这是又一个‘广场协定’。人民币升值过快,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日子将难以为继,更直接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锐减,并令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承受更大的贬值风险。而我们的解决之道事实上和日本区别不大,一度也是采取放松银根的扩大内需模式。同时我们的情况和苏联正好相反,我国的经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过大,在美元持续贬值之下,油价飚升将我国的经济也将造成持续的压力。”“应龙”无奈的点了点头。

“那么我们就全无办法嘛?”万俟昊继续追问道。“也不竟然,毕竟我们有着比日本更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同时还有日本作为前车之鉴。至于石油嘛!我们有直接的采油渠道。不过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人的这次泛滥美元,似乎不单纯是为了打击我们。”“应龙”微笑着答道,棋盘上局面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官子”阶段,黑、白双方的棋子几乎已经填满了所有的空隙。或许真正的胜负取决于在棋盘之外,谁能占据新的空间。

――――――――――――――――――――――――――――――――

注1:,简称s,意为“特殊武器与战术”。如今"s"这4个字母已出它的本意,而成为"特警"的代名词了。洛杉矶警察局的s一支拥有先进技术战术手段的反暴力、反恐怖特别执法单位。

注2:新凯恩斯主义―2o世纪7o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这个比较复杂,欢迎喜欢经济学的朋友来与小隼探讨。)

注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