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七章:丛林死局(二)

作者 : 红色猎隼

月光下平静的南中国海,一曲悠扬的交响曲回荡在灯火阑珊的艨艟巨船―中国海军“直辖市”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上海”号的航海舰桥之中。那是被18世纪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后世尊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平生1o4交响曲中的第1o1号作品―《时钟》。在第一乐章舒缓而宁静的引子段落过后,是具有强烈民间舞蹈气息的快板。充满着海顿一贯的欢乐、开朗的风格。

这位出身于4月1日的作曲家生平坎坷,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母亲则是个厨娘。可谓家境贫苦,为了学习,海顿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他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的,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直到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海顿的生活才逐渐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他的音乐竟没有莫扎特的作品那样愤世忌俗和玩世不恭,也不象贝多芬的曲调那样具有强烈的不屈和斗争。

热情而典雅的乐曲,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般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令整个忙碌的舰桥之上都洋溢着愉快而别致的情趣。“你怎么时候也变的这么有修养起来了?”走进航海舰桥,两天前刚刚从北京赶回舰队的航母战斗群指挥官―徐杰少将有些诧异的看着坐在舰长席上的老友―“上海”号的舰长―马谰大校。

“没办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徐司令的熏陶之下,我这个大老粗怎么也要附庸风雅一下吧?”非战斗状态下夜间的航行,总是充斥着轻松和惬意。面对着各种仪表上的数据和图形,马谰大校微笑着起身答道。两位从南中国海共同走过马六甲、印度洋的新一代中国海军将领并肩眺望着舰桥前方那一片忙碌的飞行甲板。

被各种照明器材点亮的飞行甲板之上,无云的星空,令众多阔别了“上海”号已经近6个月之久的飞行员们倍感到格外清爽怡人。“东海之箭”第47战斗机中队的两位皇牌飞行员―中队长刘庆征中校和副中队长童一鸣中校,此刻正与两名与他们结伴同飞的武器操作员一起走向他们各自的战鹰。在那两架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型舰载战斗机的中央,一个面容清秀的机工长正微笑着等待飞行员进入战位,她自然就是“上海”号航母之上的“机库天使”―杨若兰上尉。

“听说刘庆征这小子正把咱们的杨工给搞踮了。”看着飞行员们登上战机,在杨若兰上尉的帮助之下系上安全带,随着登机梯的移开,在挥舞的荧光棒的指引下缓慢的滑向弹射位置。徐杰少将突然微笑着问道。“我只知道下面的那群飞行员们无聊,想不到你徐司令也如此的八卦。”马谰大校表情诡异的揶揄道。“我这不也是关心指战员们的生活嘛!再说了,在印度洋上我们不是都亲眼看到杨工拥抱了童一鸣的吗?怎么这么快又换手了?”显然重新回到自己的舰队,令徐杰此刻心情不错,一向不苟言笑的他此刻竟主动关心起战舰上的“绯闻”起来。

“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之上有上千名来自中国海军的战士,由于岗位要求的不同,自然不可能清一色都由男性来担任。因此和美、英、法、俄等国海军的航母一样,“上海”号也有近2o%的岗位属于共和国的巾帼红颜。虽然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日久生情,搞出“生活作风”问题却一度成为了海军高层所密切关注和担忧的事情。好在相对于一些思想保守的老同志,马谰大校的思想较为开明。在“上海”号成军之时,他便与全舰官兵在这个问题上约法三章。他个人的宗旨就是原则上不反对,但在船上严禁有“过去亲密”的接触以及一切以不违背对方意愿为原则,军营杜绝三角恋和争风吃醋,最后就是有问题找组织。将这个问题一股脑的推给了政委和党组织。

应该说在马谰大校担任舰长期间,全舰上下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在组织的“关心”之下,有数对男女在舰上相识、相恋最终走上婚礼的红地毯。不过“三角恋”的现象却还是出现了,在爪哇海中日准战争之中,“东海之箭”第47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刘庆征中校爱上从“江苏”号航母上调来的地勤机师―杨若兰上尉,并展开了几近疯狂的追求,但是随着从南京军区航空航天学院调来的童一鸣中校的出现,刘庆征的追求却意外的出现了“竞争者”。在奔袭印度本土的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和孟买高海上油田的行动之后,杨若兰上尉出人意外的拥抱了油箱被打穿仍艰难返航的童一鸣中校令人大跌眼睛,顿时一场扑朔迷离的“三角恋情”在“上海”号上传的沸沸扬扬。虽然在各级党组织的干预之下,这一“绯闻”很快便被禁止公然传播。但是私下里的议论却依旧屡禁不止。甚至连特混舰队司令―徐杰都很关心这其中的原由。

“什么叫换手啊?这事从你徐司令的嘴里说出来,怎么也显得这么不正经呢?!杨若兰上尉和童一鸣中校是青梅竹马……不!这个用词不当,反正他们两个是从小就认识,在一个大院里长大,属于纯洁的革命友谊。杨若兰上尉在丧偶之后,童一鸣中校更曾一度在她身边安慰和照顾过她。所以面对九死一生返航的好友,杨若兰上尉自然而然的作出了紧紧拥抱对方的亲密举动。”看来今天马谰大校是打定主意好好的“调戏”一下这位刚刚在北京别上了一颗将星的老友,因此话语之中充满着调侃的意味。

“我们从印度洋远征归来,战舰进入船坞检修,全体人员也难得获得一个悠长的假期,自然是升官的升官、结婚的结婚。一直郁郁寡欢的刘庆征那小子这才鼓起勇气、故作绅士向童一鸣道了一声祝福。好在童一鸣是个厚道人,向我们浑身冒着酸气的小刘同志说明了原委,并答应看在刘庆征用心良苦的份上帮他敲敲边鼓,这才让咱们小刘同志的爱情事业焕了新生。在我们舰队休整的这大半年之中,这小子全力一赴,到现在勉强可以算是突防成功了吧!”“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的政委―谢长嘉大校是人民海军之中有名的学究,大多数这位政委的精力放在撰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海军展方面著作之中,因此“上海”号官兵的思想工作,马谰大校时常也需要兼顾,更因此往往可以掌握舰上“热点消息”的第一手情报。

“是啊!一转眼也大半年过去了啊!”望着前方两架歼―型舰载战斗机逐渐远去的尾焰,徐杰少将不无感慨的说道,那些扬帆南海,搏击长空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但是岁月的流逝却总是那样的匆匆,就在你试图挽留的时候,它依然离你远去了。便如同回荡在舰桥中那旋律中的滴答声响。在《时钟》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海顿令伴奏之中充满着规则的八分音符节奏,各种乐器以独特的点奏方式营造出类似时钟钟摆的音色,滴答作响的效果精致而逼真,栩栩如生的钟摆节奏呈现出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而小提琴则在这机械而缓慢的钟摆音色背景下,演奏出一段极其优美典雅的旋律。

在完成了对孟加拉战场的地面支援任务之后,“上海”号航母战斗群依旧在硝烟渐散的印度洋战区停留了近2个月之久,担任了一系列维护稳定和战备警戒任务。舰队先停靠加尔各答港,帮助恢复当地秩序,为了解决这座印度东部最大城市的电力问题,“上海”号甚至客串了“海上电机组”的使命。随后“上海”号航母战斗群还访问独立之后泰米尔纳德共和国(原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和斯里兰卡,在向这两个国家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真挚问候之余,舰队还为中国和东盟向两国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队提供护航。

随后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舰队绕行到印度次大6西南端喀拉拉邦。按预定计划中国远征军计划在8年6月中下旬对自印度军政府崩溃以来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该邦实施一次两栖登6作战,在印度西南部重建秩序。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中国和东盟的特种部队甚至已经展开了秘密的渗透和部署。但是最终出于对国际局势的考量,原定代号为“玄策”的两栖登6计划最终被迫取消,至今喀拉拉邦依旧深陷内战之中。而当舰队离开位于印度次大6西南端的阵位进入阿拉伯海之后,“上海”号航母战斗群便不可避免的与美国海第5舰队军生正面接触。围绕着侦察与反侦察、突防与反突防,双方的舰艇和舰载战斗机频繁的在印度西海岸附近生针锋相对的摩擦,甚至多次险些擦枪走火;鉴于己方的战斗潜力已经濒临枯竭,而对方则是处于状态最佳的完旅状态,最终“上海”号航母战斗群放弃在印度西海岸对已登6美国海军6战队的监视和威压,转向西南印度洋,在南非近海接收了印度军政府试图“租借”给南非而逃避打击的印度海军包括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尼赫鲁”号和俄制“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k-152“海豹”在内的残余战舰踏上了归国之路。

经过了长达5个月的海外部署之后,“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的不过是机械设备还是各级指战员都已经接近于临界状态。在归国的途中,战士们不无归心似箭。而在北京召开的奥运盛会更令他们倍感自豪和骄傲。8年的8月初,“上海”号航母安全的抵达了位于中国东部的经济重镇―上海,在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的热切关注和欢迎之中驶入了位于长兴岛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江南造船厂的3o万吨级干船坞,开始为期8个月的检修和保险。值得一提的是此刻长兴岛造船基地的4座3o万吨级船坞系数在为中国海军服务,除了早先进坞进行全面修缮的“江苏”级中型核动力航母“江苏”号之外,中国海军“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的3号和4号舰―“天津”号和“重庆”号也已经完成了各主要分段的建造工作,进入了整体连接及设备安装的阶段。有了“北京”号和“上海”号的建造经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江南造船厂虽然在工程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对四艘航母进行维修、检修以及建造却依旧使船厂的日常工作量达到饱和状态。按照原定计划,江南造船厂将集中骨干力量先完成对“江苏”号历时9个月的大规模维修工作,同时在保障“天津”号和“重庆”号工程进度的前提下,组织力量对“上海”号进行检修,而海军方面还希望在历时8个月的检修工程中能将众多运用于“天津”号和“重庆”号上的新型技术装备对“上海”号进行全面的改进。

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中央军委突然下达命令,不仅全面暂停“天津”号和“重庆”号工程,甚至要求对“江苏”号的维修工作也全面放缓,江南造船厂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全力投入到对“上海”号的检修工作中去,将“上海”号的检修时间从8个月压缩到6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中去,对于海军要求对“上海”号进行全面改进的期望,中央军委也作出批示―可以先调用预定装备在“天津”号和“重庆”号上的新型装备。一时间所有人都可以预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毫无疑问“上海”即将面对的显然将是一场更为严酷的对抗。

在集中了江南造船厂所有精兵强将的基础上,“上海”号的检修和保养工作仅用了148天便宣告完成。而随着各岗位人员的6续归位,“上海”号再度匆匆的离开了吴淞口出现在了西太平洋的海面之上。按照惯例,航母在完成了检修和保养工作之后需要1~2个月的适应训练期才能进入战时部署状态。而“上海”号在完成上海编组之后也不例外。根据中央军委的相关要求和海军方面的统一部署。“上海”号航母战斗群从9年1月份起进入南中国海进行适应性的“部署前热身”。

“老马,你知道为什么中央会让我们来到这片海域吗?”此刻“上海”号航母战斗群正在海南岛以东15海里的洋面上平稳的航行着,和马谰大校并肩走出舰桥的徐杰少将突然低声的问道。“事实上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文昌工程’顺利进入战时建设状态。”虽然在军衔上略低于自己的老友―徐杰,但是凭借着自己家族在海军中的人脉,以及个人的敏感的政治嗅觉,马谰大校往往有着比徐杰少将更为详尽的信息网络。

“是啊!‘文昌工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站在“上海”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之上,徐杰少将不禁向着西方眺望。虽然目力所及的地方依旧是一片灰暗,但他知道在海平面的尽头,在那片共和国美丽的岛屿之上。数以万计来自中国二炮及其他部队的工程兵们正在日以继夜的埋头苦干。构筑起中国的登天之塔。在那片工地之外,数以百万计的工程所需材料正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被调集过来。那个正在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地方就是―海南文昌。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和北面是南海和琼州海峡,西面与琼山市相邻,西南面与定安县和琼海市接壤。全市平面轮廓近似半月形。虽然拥有着6张各具来头的的“名片”:华侨众多,有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5o多个国家和地区,号称“华侨之乡”。文化达,教育兴盛,曾出现过“一里三进士”,号“文化之乡”。椰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海南全省的43%以上,有2o多种椰子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椰子之乡”。喜爱排球运动,文昌中学生排球队曾6次荣获全国冠军,1999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赛,获得第5名,又称“排球之乡”。出现过对中国近代史具有影响的宋氏家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以及**夫人谢非等杰出女性,被誉为“国母之乡”。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涌现出**大将张云逸、国民党将领陈策等196位将军,又称“将军之乡”。但是自近代以来文昌对于海南乃至全国来说,却依旧属于偏远落后地区。除出产肥美鸡肉成就了“海南鸡肉饭”之外,?没有甚么过人之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却即将成为中国的“休斯顿”。

在距离文昌市的28公里,约北纬19度19分o秒,东经1o9度48分o秒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而现在这个曾经的小型火箭基地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扩建,即将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的第四个卫星射中心。众所周知火箭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度也更快。而作为中国纬度最低的海南岛,只有19度,比较纬度27度的西昌来说,距离赤道近很多,火箭更容易进入轨道,即同一火箭可载荷更重的航空器。从海南基地射,火箭负重将比西昌提高7.4%,比酒泉提高18.5%。在这里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o%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同时,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6运输,火箭的大小也将不受铁轨的限制。

早在2o世纪7o年代,中国建设航天射场时,就曾经把海南岛列为最佳场址之一,但鉴于当时冷战的国际环境,沿海地区很容易被外**队占领,最终不得不改在较为不易被攻击的西昌。文昌射中心在冷战后重新开工建设。而海南射火箭的历史可追溯至2o世纪8o年代。1988年12月5日,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射场在海南岛西海岸建成,主要是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同年12月19日成功射了火箭。该射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靠近赤道的火箭射试验基地之一,它的建成对中国展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海南航天射基地项目从1994年开始启动。从1988年至6年,此射场已经五次成功的射了织女系列火箭。而现在正在全面扩建的大型火箭射中心原定可在年之后投入使用。

但是此刻一切的计划却被全盘打乱,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工程部队和建筑材料正全推荐着这一基地进入“战时建设”阶段。这种几乎不计成本的投入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答案并不难猜:根据美国航天局的估计,文昌卫星射场建成之后,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以及将来的更大推力火箭,推力将可提升1o%。在中国未来的登月计划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轻易地将载人飞船送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或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建立中国的永久性太空站。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