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断案传奇 第一卷 小镇疑案 后注

作者 : 明月明日明

《小镇疑案》后注:

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o42年)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留有《王临川集》。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祐三年(1o58年)上宋仁宗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亦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o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变法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苏轼便是反对者之一)。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o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本文故事生于宋神宗元丰初年至二年,其时王安石早已罢相,只是新法尚未废除罢了,文中细节与历史有所出入。

2、蔡襄,后世所推崇宋代书法大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大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在苏、黄、米之前。苏东坡道:“其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沈括道:“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3、豆腐是我国古人明的一种传统食品,古称“乳脂”、“脂酥”、“菽乳”、“黎祈”“犁祁”、“盐酪”,“鬼食”,“黎福”,“黎起”、“无骨肉”、“小宰羊”、“白起肉”,等等,五代陶谷所撰的《清异录》称豆腐为“小宰羊”,明《通雅》言:古人的脂酥即豆腐。苏东坡在《又一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诗中说到豆腐,诗云:“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有人将豆腐分为南、北两大类,北豆腐又称老豆腐,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含水分较少,色乳白,味微甜略苦,烹调宜用厚味久炖;南豆腐又称女敕豆腐,以石膏(硫酸钙)点制,含水分高.色雪白,质细女敕.味甘而鲜。我在小说的《小镇疑案》《黄州迷案》等故事中采用了“豆腐”一说,与史料是不相符的。《小镇疑案》中有关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源于我的亲见,这是江南民间原汁原味的纯手工豆腐制作工艺(包括手工推石磨),主人的手艺是从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据此推测,应与古代制作工艺相差不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苏东坡断案传奇最新章节 | 苏东坡断案传奇全文阅读 | 苏东坡断案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