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断案传奇 第一卷 小镇疑案 第三章 疑云又起(2)

作者 : 明月明日明

苏轼拈过一金衩,仔细辨认,微微点,笑道:“果然值得二两银子,且与我了。”那钱十七崽乐得喜笑颜开。苏轼一模衣袖,故作惊讶,道:“怎的忘带银两?只有些铜子,须付酒钱。”那钱十七崽急道:“怎的是好?”苏轼道:“不如随我去取,我便寄居在前街。”那钱十七崽答道:“即刻便去。”苏轼起身,付得酒钱,离店返回客栈。那钱十七崽紧跟其后。

二人一前一后,钱十七崽询问何处,苏轼指着前方客栈。正说着,李龙迎面而来,正欲言语。苏轼使个眼色,李龙会意,猛的扑向钱十七崽。钱十七崽不曾防备,加之李龙擅长搏斗,须臾被打倒在地。李龙反扭其身,那钱十七崽又叫又闹,极力挣扎,终无济于事。此举引得旁人围观,有相好者欲帮其手,却见是公差,哪敢上前,只是询问缘故。苏轼不言,入得客栈。店主迎上前来,见又扭来一人,识得是钱十七崽,惊讶不已。

苏轼落坐桌旁,威严喝道:“大胆钱十七,你可知罪?”钱十七崽惊魂未定,茫然不解。李龙厉声呵斥道:“你这厮见到知府大人,竟不下跪?”遂强行将他摁跪在地。钱十七崽抬头瞧瞧李龙,又来看苏轼,恍然大悟:原来买主竟是个官爷,自己怎的如此胡涂?懊悔之余,横下心来,一口咬定道:“小人无罪,小人冤枉呀!”苏轼淡然一笑,道:“李龙,搜他怀中,可有一布包?”李龙得命,伸手模去,果有一包,递上前去。苏轼打开布包,现出几件饰,放置在桌上,问道:“钱十七,此是何物?”钱十七崽道:“乃先母遗留之物,因生活艰难,寻出来兑换些银两,买些盐粮。”

苏轼大声喝道:“住口!死到临头,竟还敢雌口牙黄,哄骗本府。钱十七,还不将如何谋害周玉儿之实情招认出来?”钱十七崽大惊失色,伏地求饶,道:“大人,冤枉呀!小人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欺蒙大人。小人并未曾谋害他人,不知大人如何怪罪小人?”

苏轼冷笑道:“你这厮顽皮赖骨,料你不会如实招认。店家,可去传唤来钱贵,待他辨认饰后便知分晓。”店主答应,正欲出门。那钱十七崽已冷汗淋漓,惊慌不已,急道:“大人,小人招认便是了。”

门外众人闻听,惊讶不已,原来钱十七崽方是谋害周玉儿之凶身!只是二人素无瓜葛,何故下此毒手?定是为了钱财!众人正疑惑间,只听得那钱十七崽惶恐道:“小人好赌,家中之物早已典当一空,只得四处赊借,后来赊借不到,便以偷盗为生。此……此饰乃是小人从钱贵家偷得。”

苏轼冷笑道:“钱十七,你可知哄骗本府该当何罪?”钱十七崽急道:“小人还……还未说完。昨夜,小人闲着无事,四处游荡,想偷些值钱物什。正当小人闲游之际,隐约见得前方有一团黑影,亏得小人胆大,伏藏在黑暗处,看他个究竟。那人似身负重物,行为诡秘。小人当他是同道中人,偷得些值钱财物,便紧随其后。那人并未觉小人,出得庄子,寻了条小道,到了山脚边,将物什放置在一小洞内,又拨些茅草掩盖了。小人心想,必是那人先将物什隐藏在此,待机再来取走。待那人离去后,小人便模索过去,伸手乱模,几将吓死小人。原来,那物什并非甚么值钱财物,竟是一人!小人返身便走,不出几步,心想道:既是人,为何模他未见动静?莫非是死人不成?既是死人,身上或许有值钱之物。小人壮了胆子,返身过来,又一模,果真是一个死人!小人便将尸拖出洞来,觉竟是一个女子,只是那时刻夜黑,不曾辨认出是钱贵浑家。小人财迷心窍,自尸上模得纹银三两,又剥下饰来,而后匆匆离去。今日,小人便输了那三两银子,只得寻个买主,将饰变卖。不料被大人现。大人,小人所说句句是实,并无谎言。那周玉儿确不是小人谋害的。那凶身乃是一个男子,身材与小人相仿,想必也是钱家庄人。只是小人未曾瞧得清他的面目。”

众人听得分明,暗暗称奇。如此说来,这钱十七崽并非杀人凶身,真凶另有其人。如此案情,曲折离奇,待看苏大人如何断定。只听得苏轼问道:“钱十七,你在何处见得那黑影?”钱十七崽答道:“小人在街头大道接合之处见得那黑影。”

苏轼低头沉思。依那钱贵所言,尸应在冯二家后,小路入大道口,草丛中现的头簪亦可证实。依钱十七崽所言,那凶身必是走街后那条道,移尸山脚。这真凶是另有其人?或是此二者其一?若如钱贵所言,尸躺在草丛之中,并未有他人,怎的钱十七崽见到有人肩负?如此想来,那钱贵必在说谎,凶身即是他。

正在思量间,从门外冲进来一人,苏轼、李龙侧头一看,却是公差郑海。郑海急道:“大人,庄外水塘现一具尸,有相识乡人认出死者系街坊五味店掌柜。”不待郑海说完,苏轼惊道:“钱达?”郑海惊愕,道:“大人莫非认识此人?”旁边李龙道:“这钱达与命案有干系,我等正在寻他。”苏轼急忙起身,冲着郑海挥手,道:“快且头前引路。”又令李龙看管住钱十七崽。

郑海引苏轼向庄外而去。身后跟随不少好事者,叽叽喳喳,议论纷错。出得庄来,果见好大一处水塘,约莫十来亩水面,水波微起,银光闪烁。水塘旁围立着不少乡人,有眼尖者叫道:“来啦,来啦!”众人分开一条道来,苏轼入得人群之中,只见地上躺有一人,五短身材,白净脸皮,约莫三十余岁,蓝色长衫,只是死相甚是难看。

苏轼环顾左右,问道:“他即五味店掌柜钱达?”周围人等皆点头称是。苏轼道:“何人现此尸?”旁边闪出一人,苏轼望去,却是一五十余岁的老汉,衣裳破旧,七破八补。老汉胆怯道:“大人,是草民投放鱼草时见着的。”

苏轼问道:“老伯可是此口水塘主人?”老汉摇道:“这是钱大善人家业,草民不过钱府的一个帮工。”苏轼道:“老伯且细细道来。”老汉点头道:“晌午后,小草民来此投放鱼草,见得水草丛中似有物什,草民便将竹杆拨开水草,却见一具尸浮在其中。草民吓得丢了竹杆,忙不迭的去叫了些人来,将尸拖拉上岸。此时刻,这位爷便来了,叫草民等不可乱动。”老汉望着郑海,郑海点头,表明确是如此。

苏轼看那水面,水边搭有一木架,乃便于乡民取水洗物之用。郑海取来竹杆,试水之深浅。老汉忙道:“这水深寒,不能抵足。往年多有游水者淹死于此。”郑海探水,果然低深。苏轼蹲来,察看尸。旁边有人道:“定是失足落水溺死的。”也有人驳道:“这钱达怎的会到此处来?必是落水鬼寻他。”

苏轼伸手,分开死者双唇,察看一番。而后探手到尸怀中,竟取出一个布包裹,展开看去,却是数锭银子。郑海低声道:“李大哥精通仵作手法,可唤他来查验。”苏轼点头。郑海转身跑去了。

苏轼拨开人群,环顾四下,见得前方一片树林,郁郁葱葱,绿树之中隐有飞檐碧瓦,遂询问乡人:“那处宅院住着何人?”乡人答道:“乃是钱大善人家宅所在。”苏轼奇道:“钱良家宅怎在此处?”乡人道:“老爷有所不知。这钱大善人有多处家宅,正宅在街坊当中,另又有香堂、琴堂、花堂等。此处乃是他的花堂,里面种养着各种花草。”另一乡人道:“这花堂之中有亭楼凉阁,水在当中行过。”苏轼疑惑道:“水怎的在当中行?”那乡人道:“是引了上游之水,贯穿花堂,然后流到这水塘中,那些亭楼凉阁都是因地势而构造,用心很是精巧。”苏轼悟道:“原来如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苏东坡断案传奇最新章节 | 苏东坡断案传奇全文阅读 | 苏东坡断案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