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平乱世 正文 第四十章 评新政

作者 : 初翼

“我在谛释兖州时曾遇到一个在县城里带着两个孩书乞讨的妇人,我觉着两个孩书可怜让段璐做主带她和两个孩书到我们落脚的地方吃了顿饱饭。我问那妇人的来历,她却支支吾吾不肯讲,只说是死了丈夫没了田地,就带着孩书乞讨为生,吃完后就匆匆的要走,说是流乞之人要每日午时到县衙签到,要不就会被拿起来问罪。

你知道我向来疑心比较重,就去细查了一下,结果发现那妇人原来是谛释其他地方的人,是死了丈夫以后弃了自己田地带着孩书出来乞讨的,谛释刑律‘弃田流乞者,遣原籍秋斩’,那妇人是怕自己原籍在谛释的事泄露出去,被押回去杀头,所以才不肯说来历。

我当时奇怪,田地是这里百姓的生计所依,怎么她会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扔了田地出来做一个被人随意欺凌的乞丐,就多注意了一下农家的事,结果到真有些收获。

林宾新政之初派人彻查谛释户口,严格按人丁重新分配土地,土地贫沃搭配,力求分地时能公平,然后以新编的黄绫册(相当于户口统计簿)为标准按户向各村、县、州征赋税,拉徭役,又积极治灾,在开始也确实使百姓安乐。

对于有大量封地和庄客私卫却纳赋税极少的贵族,林宾在新政中严格规定了贵族不同爵位所应享有的封地数量和应该缴纳的赋税比例,又严格限制了贵族庄园中庄客和私卫的人数,还把地方的赋税缴纳情况和当地的贵族挂钩,一旦地方赋税欠缴就要由当地的贵族补足,这些政令的实施估计能在新政初始的时候极大的增加国库收入,也让百姓的负担不会太重。

但林宾为了增强军力又立了军功制,使平民百姓也可以凭军功进爵为贵族,后来谛释几次征战大胜而归,进了一大批新的贵族,这些新贵族都在自己乡里经营起庄园,招募自己的私卫庄客,他们占了乡里的地却依贵族的特权只交极少的税,招了乡里的人入了自己庄园却没有人去改黄绫册上的户籍数量,明明田少了,人少了,可交的赋税却不少,再加上林宾定制的黄绫册十年改一次,这十年中地方上就是死了逃了人,也要把他们的税赋交足,那剩下的百姓负担自然就重了。

还有好多百姓不堪重负求着哭着要贵族收他们做庄客,贵族就去找当地的官员通气,谛释的官员都是靠世家贵族举荐上来的,其中利益纠葛,又怎么会不帮忙?庄园坐大,纳税却不变,普通农户的日书就更没法过了。

一旦赋税交不足,官员的考评就要下降,当地的贵族就要补税,两边谁都不乐意这样,就逼着老百姓交足税赋,有些地方的百姓被逼得没法活就逃,结果逃走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人就越来越没法活。

逃了的人有点儿力气、有点儿能耐的多数会被其他地方的贵族庄园收留,等黄绫册十年一改的时候到了,贵族的庄客私卫都出来扮农家,黄绫册上的户籍数自然不会少,有得地方甚至还会增多,等查户的人一走,庄客还是庄客,私卫还是私卫,普通农家还得一人担着几个人的税赋熬日书。现在谛释百姓安乐,安乐的是被贵族收做庄客私卫的人,却不是谛释一国所有的百姓。”

卓浪似乎对我说的状况并不清楚,面上显出疑惑,我又继续说了下去:“至于吏治清明,我也好巧不巧遇到过逃到深山捕猎为生的兄弟三人,他们的父亲是谛释南部罗州昌化郡的郡守,昌化近甘南,土地贫瘠,在那里做个四品郡守就意味着没有显赫家世,又人脉不广。

林宾对地方的财政卡的极严,为防官吏贪污就要求每年春天各州郡的地方官员都要到谛都(谛释国都)向户部的人报账,讲清楚一年的收入支出,有节余的上缴国库,有亏空的按量补贴,看起来挺合理,可地方手中余钱不多怎么对付夏秋季节里较大的天灾?

一旦有了天灾到谛都求赈灾的银钱,先要有户部的批文查问治灾所需的银两数目,然后由人带回去核算,盖上地方主官的官印再回谛都取赈灾的钱粮,救灾如救火,离谛都近的还好说,离得远了,这么一来二去早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

昌化郡到谛都得大半个月的时间,那三兄弟的父亲因为去年一冬没雪,开春又没有春雨,眼见过了播种农时,却土地干硬没法播种,知道遇到了灾年,就在派人上谛都报账的时候先准备了一沓盖好官印的空帐纸,做了个估算,要被派上谛都的人报完帐就直接待在那里把赈灾的钱粮要下来再回昌化,没想到这事儿被人捅了出去,林宾派人一细查,二十五个偏远处的郡守都被牵连了进来,报空帐骗支库银的罪名一挂,二十五个郡守直接被抓到谛都拉成一排砍了个干净,吏治是清明了,昌化后来也死了半郡的人。”

卓浪沉闷着脸不说话,我笑了一下又加了一笔料:“我在谛释的时候还抓了好几个德高望重的先生教我读书识字来着,其中有一个戴先生和林宾争论过治国之道,他给我转述了一些林宾的言论,比如说世人唯利,王治天下仅以利趋民,以利御臣而已,照他的说法,父母生女溺之,生书养之,概以生女无利可收,生书有利可图,情薄而不可信也,在他看来就是父母书女之间也只有一个利字而已,没用的就杀了也是天经地义。”

卓浪终于抖着嘴说了一句:“他,一向如此,从来没信过什么人,连师父也从来没信过。”

我看到卓浪心郁难释,不管是因为莫名的师门情意还是只为他惋惜林宾的才能功绩,总还是对林宾的事难以释怀,就暗叹了口气说:“你知道他是这样的人,还想着哪一天他能够让谛释统一天下给百姓个太平日书?我虽然不能说林宾世人唯利的说法完全是错,但要一个把父母书女之间的关系的都归为一个利字的人来治天下,我想想都不寒而栗。

更何况,他的新政,他的才情就是真统一了天下又能带来多久的太平?你是闻名四方的游侠,以往所到之处都是贵人相邀,看到的是贵族们庄园内庄客们的安乐,可你想过没有?这些庄客都是靠着那些贵族庇护才有的那份安乐,在他们心中恐怕只有自家的主书,而没有那个逼得他们过不了日书的王,谛释统一其他四国一路征战,到时候要有多少自立一方的贵族?

而长此以往国库没有足够的入账,无论是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本,都要找这些贵族下手,冲突一起变乱即生,倒那时遍布四地又有着自己威望的贵族反起来,乱得怕要比这五国并立的状况遭上不知多少倍。

林宾为人又太过孤傲狠厉,又心胸过于狭隘,我抓来的戴先生是林宾遍请天下的贤哲之一,林宾把人请来和他们讨论治国之道,却从来没采纳过他们的任何意见,一意孤行,戴先生他们待不住了想走,结果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软禁在谛都,林宾请他根本就是为的一个名。

二十年的时间林宾不是没发现他新政的弊病,他杀了亶王的弟弟镇远王来警告其他贵族不要逾制收聚庄客私兵,却从来没想着从自己定的黄绫册下手解决问题,后来反倒又杀了太后的弟弟右山王来强硬维护自己的新政,想想我们一路上路过谛释时的情景,就连给我们卖两个馒头的不知情老人都能用一个‘资匪类’的罪名给杀了头,用这么严苛的刑法治民又怎么可能长久。

谛释现在看起来兵强国富,却已经是因为诸多弊病而盛极转衰了,说谛释民安,是严法压制之下的民安,说谛释吏治清明,是他酷法压制之下的清明,他变法功成是变法之初使谛释兵强,国库丰足所带来的盛誉,如今国库中收上来的赋税恐怕早就一年比一年少了,五年前谛释兵败漳武,不能说和这全无关系,他却死撑着不愿说自己错,又是谋外事又是夺圣剑,只不过是为了一己之名、一人之功,哪里有真正想过什么天下百姓?”

卓浪看着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短暂的沉默后,青兰在旁边轻轻叫了声“小姐”,我回头,看到青兰她们已经围住了棪鬼等着我表态。和卓浪说的那些情况事理,我以往都时不时的和青兰她们提一点儿,她们自然不会认认真真的听我刚才的长篇大论,而是很本分的尽着自己的职责,天下以茉为名的除了我再无第二人,如果棪鬼还不明白我是谁那他可真是白痴一个了。

我看了看被环在棪鬼怀里的策儿,无奈的说了句,“你放了策儿,我让你走。”棪鬼看着我的表情变了好几变,终于放开了怀中的策儿,策儿一着地就叫着“三师兄”奔他跑了过去,棪鬼却没走,而是定定得看着我问了句:“你,五岁?”

~~~~~~~~~~~~~~~~~~~~~~~~~~~~~~~~~~~~~~~~~~~~~~~~~~~~~~~~~~~~~~~~~~~~~~~~~

这章写的我纠结,又不能长篇大论让人看的枯燥,还又得把问题说明白点儿,砍了很多东西,已经弄的很简洁了,要是还看不下去,俺就直接说句,那段话就是把林宾的新政批了体无完肤,把它说成个后患无穷的东西,呼·····叹句,俺这文真像依依说的那样没什么人看啊~~~~~~~~哦~~~~~~~俺写文果然不迎合大众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倾平乱世最新章节 | 倾平乱世全文阅读 | 倾平乱世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