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乱起之1882 正文 第六十一章 钦差到来

作者 : 雨天打雷

第六十一章钦差到来

对于陈敬东来说,没有什么比的上军队的事情重要的。这个年头里,可是手里有人有枪才是老大。这也就导致了陈敬东对目前自己手底下控制的这数千大军非常的看重。

而为了提供自己手下军队的战斗力,陈敬东可谓是花了很大的心血,从严肃军纪,重新混编各营兵力,把炮队独立出来,以及寄托了陈敬东期望的庆军一营。

陈敬东所作的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自己手里掌控的力量。或者说,是自己的势力。

光绪八年九月九日,于八月下旬就开始从京城出的宣旨钦差终于要到朝鲜,而陈敬东更是带着手底下的一帮子将领亲自前往仁川港口准备迎接。

早在昨日里,陈敬东就已经到底了仁川,这一次,来仁川的时候,不但陈敬东和手底下的众多将领,更是把原本驻扎在汉城的庆军四营,五营带到了仁川。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说为了保护陈敬东和那些将领的安全,又或者说是即将到来的宣旨钦差的安全。

而是为了军事部署。目前,在朝鲜的九个营清军中,有六个营是庆军,三个营是盛军,虽然说在朝鲜都要受到陈敬东的节制,但是,盛军和庆军同为淮军一系却是两个不同军事体系。之前,吴长庆也只是对庆军有绝对的控制力,而那三个盛军营头,却还要和这些营官们商讨。

所以当初吴长庆在进军汉城的时候,把两个盛军的营头留在仁川,就是为了在攻击汉城的时候能够有着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目前的陈敬东虽然明面上节制清军在朝鲜的所有军队,但是,实际上,除了庆军六营,和那个在汉城里已经被分拆补充了盛军一营外,对留在仁川的盛军二营,三营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而这一次,陈敬东把留在汉城中的庆军四营,五营带到仁川来,就是要让这两个营对调,把这两个盛军的营头也带到汉城去,在假以时日的话,陈敬东相信,通过各种方法,绝对能够把这两个营头也收归自己的帐下。

而为了避免即将到来的宣旨钦差中的那些人可能的插手,陈敬东更是昨天一来到后,就下令原本驻扎在仁川的盛军二营连夜奔赴汉城。这个盛军二营是之前在登录朝鲜的时候陈敬东带过的那个营头,营官是吴兆有。

陈敬东相信,留在汉城内的李振绝对会办好自己交代的事情:军二营重新分拆重组。

在仁川港口内,陈敬东身穿一身戎装,腰间挂一把长刀,脸庞间看上去虽然还略显年轻,但是散出来的那种肃杀之气却让后面的那些将领们侧目而视。如果不是在这里,如果不是看道此刻的陈敬东,谁会相信,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已经是手握大军的一方大员了。

陈敬东看着港口外的波涛海面,心中很平静。反而是看到排在自己身后的一帮子将领,数百士兵,心情忍不住的澎湃起来。

“陈大人,他们什么时候到!”站在陈敬东一旁的马建忠轻轻地跺了跺麻的脚,一边出言问道。

陈敬东带着笑脸大人,稍后些,他们出前已经过电报了,估算着航程,不是昨日就是今日了。”

这马建忠虽然说是一界书生,但是,怎么说也是朝鲜副使,比当初的陈敬东的随员还要高上那么一筹。就算是现在,马建忠依旧是在朝鲜的二号人物,仅次于陈敬东之下。而且,马建忠也已经接到了李鸿章的电报,要他近日内伙同宣旨钦差的回程路上一起回去,主持朝廷和法兰西国关于越南那边的谈判。

所以陈敬东这段时间里对马建忠可谓是好的不得了,不但给与了他极大的面子,还从朝鲜国库中挑选了价值不少于十万两银子的财物。马建忠的朝鲜之行变成了名利双收!不但在朝鲜捞取了合适的功劳,而且还获取了如此多的财物。

一帮人有在码头上等了两个多时辰后,时近下午三点多,终于在海面上看到了船只的影子!选出现的是北洋水师巡弋在朝鲜海域的“勇号”,不一会,后面又6续出现的两艘军舰的影子。其中的一艘就是北洋水师从天津派出来被当成“宣旨钦差”座驾的军舰。而另外一艘则是丁汝昌的属下舰艇。

随着时间慢慢的过去,这三艘战舰也是缓缓的靠近了仁川海港。

等来人被小船运送上了码头后,那一大群人当中,除了丁汝昌以及他手下的数个水师将领外,其他的二十几个人全部都是陌生面孔。陈敬东也是不管认识不认识了,直接的带着身后的一大帮子人迎了上去。

“下官陈敬东,率驻朝鲜众将见过钦差大人!”陈敬东也不知道这些人当中,到底哪一个才是钦差,所以,也不管,在距离他们还有数米的时候,就打了个千,问候起来。

这个时候,那群人当中才走出一个穿着六品太监服侍,面色苍白,略显得虚胖的中年人,只见他上前了两步,拿出一个黄绸物件,就当着众人的面打了开来。陈敬东这个时候不用猜也知道,眼前的这人就是钦差了,而他手中的必定是圣旨无疑。虽然早就知道了,这圣旨的内容,但是,还是心中有些期待。毕竟,有着这种圣旨的话,自己的位置也会更加的牢固些。

那宫中太监摊开了手中的圣旨,用着公鸭般的嗓子唱道:“四品道员,朝鲜安抚使随员陈敬东接旨!”

陈敬东一听,手一招,下面就有数个亲兵把早就已经准备好的香案等物件弄好,虽然陈敬东规规矩矩的拜倒在地上,连带着,他身后的那些将领士兵也是齐刷刷的跪倒,虽然这样,但是心中却有些不快,自己明明已经被朝廷任命为了“朝鲜驻军节制大臣”怎么还用自己的那个老名号啊!

不过,那个太监可不管陈敬东心里想着什么,直接的就宣读起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当今天下万民享福,岁岁平安之下,我大清藩属朝鲜却受乱民之扰,民众苦不堪言……我大清将士不惜热血,一句平乱。实乃不幸之大幸也。

又,昔朝鲜安抚使随员陈敬东,已独己之力而挽狂澜,率我大清勇士杀李贼,平民乱。实乃杨我大清国威,秀我中国志气。特此,命陈敬东为“朝鲜诸军节制大臣”,赏从三品顶戴,赐黄马褂图鲁”。望尔等再激再励,以慰朕心!钦此!”

宣读完这圣旨后,还有另外的一封,那一封则是对朝鲜诸将的赏赐。等都宣读完毕后。众人的一声很整齐的:“谢主隆恩!算是结束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这句“谢主隆恩!”

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不管皇帝给你下了什么样的圣旨,总之在宣读完毕后,接旨的人都要说一句:“谢主隆恩!”也不管皇帝是不是下了个要你“自缢

不过,现在对于陈敬东来说,这个恩科就是实打实的是恩。这三品官阶,还有那黄马褂,巴图鲁之类的没有所谓。关键的是,朝廷已经正式的把“朝鲜诸军节制大臣”这个官衔给了陈敬东。

今天又是新的一周的开始,这也是本书在新人榜上的最后一周了,大家多多支持下,投上几票,不然,最后一周弄的太丢脸的话,我雨天就要撞墙去了下12点前还有一章,同学快睡觉去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中华乱起之1882最新章节 | 中华乱起之1882全文阅读 | 中华乱起之1882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