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乱起之1882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大战后的麻烦

作者 : 雨天打雷

第四十九章大战后的麻烦

经过张树恒那血淋淋的人头,众人几乎对陈敬东有了另外的感觉。那就是暴戾,凶残,一的五品顶戴的朝廷将领,说斩就斩了。而且,丝毫没有留情。

即使众人心中对陈敬东有诸多不满,这个却也什么都不敢表露出来,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张树恒。毕竟,现在身为“朝鲜驻军节制大臣的”的陈敬东有着充分的权利来处理他们。加上这些将领当中,多数在朝廷都没有很深的根基,如果说非要有的话,就是属于袁世凯在朝廷官场中有着些许的脉络。但是,如今的袁家已经没落,不然袁世凯也不会在多投无路之下,先从河南至天津袁保龄(时随李鸿章办理北洋海防营务后不得意之下去投靠吴长庆,得来仅仅一营务帮办的职位。

所以,众人对于陈敬东如此明显的铲除异己的方式纵有诸多不满,嘴上却还是不敢说上什么。反而是老老实实的和陈敬东开起了会议来。

“大人,根据卑职对那些朝鲜人的审问,他们是属于朝鲜东部的一些地方部队,沿途被日本人收拢而来,而出面收拢他们的是朝鲜人朴泳孝。”作为主要审问朝鲜人的五营营官张成静先说了起来。

朴咏孝,曾经为大院君李昰应的亲密下属,后因为政治观点上的“开国改革”和大院君的闭关锁国政治相反而遭到贬低,后来参与了一八八一年的赴日绅士浏览团,对于日本的成功改革极为的推崇,从而坚定的认为,朝鲜要想变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必须月兑离中国的依附,转而想日本学习,依靠日本的力量来维新改革等等。

“而朝鲜事后,他也逃离了汉城,并奔赴朝鲜南部,而当日本从釜山登6后,就直接的找上了日军,并且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以平叛的名号收拢朝鲜南部的旧军,并且,一路的跟随日军北上,而在靠近朝鲜的时候,因为日军对他们这些旧军的战斗力严重怀疑,所以,只是把他们放在了日军两侧,而没有参加日军对于我们的战斗,所以说,在我们的第一营,第二营进攻日军主力部队的时候,朴咏孝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在他们的前面。”

陈敬东听完后,心中觉的有些蹊跷,但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来。而转念一想:既然这个朴咏孝亲日,那么对于自己以后在朝鲜的活动肯定有很大的阻碍,既然自己都已经打都打了,也就不用在意太多。

随即,就说道:“给汉城里面的朝鲜人说,让他们派人来接受这些被俘的旧军,至于朴咏孝,就先关着,一切等回到汉城再说。”

由于日军登6的部队也就这么一千五百多人,而且,在刚才的战斗中,日军已经被完全的歼灭。这样一来,可以说连日军全歼的消息都流传不出去。

回了汉城后,陈敬东马上就给李鸿章去了电报,宣称,日军企图强入进攻汉城,已经击退,并且全歼另外还俘虏了五百余日军!并且,陈敬东在电报上面说,日军无视朝廷在朝鲜的地位而登6朝鲜,并且主动进攻由清军防守的汉城,已经极大的损害了朝廷的颜面,大清的尊严。

这年头,平时说的好听,但是事到临头退却的人很多,而朝廷的多数人都是这个样子,当陈敬东在给李鸿章通报了情况以后,又把朝鲜的目前局势给朝廷送了电报。

一时间,朝廷上下又乱套了,俗话说,事情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朝鲜的事情是一波接着一波,好像已经停息不下来了。

当朝廷上下又在为了朝鲜的事情伤脑筋的同时,陈敬东也在想着对策,按照陈敬东的理解,朝廷虽然说不是惧怕日本人,但是,他们的那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肯定是不会愿意和日本干起来的。而不像干起来的话肯定就需要谈判。当日本方面知道他的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队就这么没有了而且还被俘虏了五百余人的话。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到那个时候,自己很有可能就被当成替罪羊而抛弃。

所以,陈敬东在打完了日军后,完全没有松懈下来,给天津的家中去了电报,让陈敬岩到京城活动活动。而他自己,也进入到了收拢部队忠心的事情中,只要自己手里牢牢的掌握着这数千大军,就算朝廷想要阴自己,也还得看看自己手中的数千杆大枪答应不答应。

接到了陈敬东的电报后,陈敬岩马上就开始行动起来,现在的陈敬岩可以说已经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在京城各地奔走,连家族的生意都市靠着家中的其他几个人来维持。而他手中的银子也是如同流水般消失。

虽然他很心痛,陈家的另外几房的叔父们也很心痛,但是,却一个个都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陈敬东面前已经在朝鲜掌握着数千大军,怎么说也是一方大员了。何况,现在陈敬东还年轻,谁也不知道,以后的陈敬东会展成为什么样子。所以说,虽然钱财很好,但是,比起陈敬东将来为陈家带来的那种权势来说,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这个年头里,一人得到道,鸡犬升天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并且也遵从。他们都清楚,虽然说陈家还有着另外一支,也就是陈敬东的二叔在朝廷当着大官,但是,毕竟是已经分出了主家的分支,小事的时候还可以帮忙,但是大事上就不行了,说到底,陈敬东这一支的宗家才是陈家的希望。现在的陈敬东已经是他们的希望,他们陈家主支的希望。所以,现在纵然是为了陈敬东花费大量的银子,但是他们都没有退缩。

而这样的情况下,也就造成了陈家在北京城内的资金量短时间内大量的流失,一时间,陈家在京城的生意也是有些接济不上。好在陈家家大业大,不用多少时间就从其他地方调集来了众多的资金支援。

如此的同时,陈敬岩也是遵照陈敬东的安排,身上带着大量的银票活动于朝廷的各个势力之中。

在北京城城南的号称"京城四大居"之的"广合居"。这家本是山东馆,地处宣武门外北半截儿胡同,一开始的时候,门脸既不大名气也没有,后来所以红极一时正是因为有名人经常光顾,而其拿手菜也正是经名人指点后来新创的。比如像传为曾国藩所创的"曾鱼",潘祖荫之"潘鱼"。可谓是北京城中私人宴请的最好去处。

而今日里,杨深秀就一身长袍,摇着折扇大大方方的走了进来,楼下的小二见着主顾上门,连忙上前,口里吆呼着:“这位爷,里边请,楼上有雅座!”可能是见着杨深秀穿着一身的长袍,腰间挂着名玉,一看就是高雅之士,当然不能在楼下和那些凡夫俗子们混在一处。

不料,那杨深秀却说道:“我今日来寻人,带路去承和商号的陈爷那里。”,承和商号,陈家的米铺名号,在天津可谓是人人都知道,因为,他们吃的大米十个人当中,最少有八个人吃的是陈家的承和商号的大米。就连在京城,也是很多人知道。

所以,那店小二一听,马上就回道:“原来是承和少东家陈爷的贵客,想必这位爷是杨先生。”

杨深秀一听,当即说道:路吧!”

“得了,杨先生请随小人来,陈爷在后面的雅苑等着了。”

当经过一番带路,杨深秀来到了广合居在后面的雅苑,雅苑,这是专门为大富大贵之人准备的饭厅,说是饭厅,倒不如说是一精巧的宅院来的妥当。

杨深秀一进门,就已经看见了坐在那里的一个年轻人,只见那个年轻人约么二十左右,身穿一身的锦绣长袍,不用细看,就觉得一身的贵气逼人,这和杨深秀身上的那股书生的文雅之气完全不同。

而这个年轻人正是陈敬东的弟弟,陈敬岩,多年经商的他已经不是一个毛头小孩了,不然,也不能掌管陈家在北方的众多生意。

“杨先生,您可来了,我可是望了好久啊!”陈敬岩一见来人,立刻就站了起来,随即摆出一副热情的样子,把杨深秀迎了进来。

而陈敬岩为什么要宴请杨深秀呢?可能杨深秀自己还不知道。但是陈敬岩自己可是很明白,因为,他杨深秀乃是翁同龢的学生,而且还是同乡,现在的杨深秀来京赶考,住的就是翁同龢的府上。

今天三章送到,求票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中华乱起之1882最新章节 | 中华乱起之1882全文阅读 | 中华乱起之1882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