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乱起之1882 正文 第四章 举铁路论

作者 : 雨天打雷

第四章举铁路论

虽然见到了后世中名声极大,被称为晚清顶梁柱,成就同治中兴,支撑着晚清数十年而不倒的李鸿章,陈敬东也没有多少想法,毕竟他是一个原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对于这些历史名人,虽然说有着敬仰或者害怕,但是更多的却是好奇。在陪着李鸿章说了阵闲话后,李鸿章不经意间问道:“贤侄可是三月刚归国!”

“是,大人!”

“不知陈大人远游西洋诸国的时候,可有什么见闻!”李鸿章迷着眼问道。

陈敬东一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从李鸿章的问话来看,很明显,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聊天而已,而是想要看看陈敬东对于洋务的看法。如果回答好了,那么自己就可以再李鸿章面前留下好的影响,不然的话,恐怕自己也就只能靠着二叔的关系在李鸿章手下平凡的混下去了。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里李经述提起过,李鸿章近日正在为铁路而烦恼,当下略一思量后,决定投其所好,道:“属下游列夕阳诸国数年中,也曾见过不少洋人的新奇玩意,然而感觉最多的确实他们的铁路。

对于西洋诸国中,国人大多所知其坚船利炮,却不知这坚船利炮从何而来。

其实不论坚船或是利炮,其都系于钢铁。而练钢铁就需要铁矿,煤矿。然所需的煤铁量多而重,运输不便。要大规模炼钢制铁,就须有便捷的运输。

而当今,最为便捷的运输不外乎船运,铁路也。船运,因地势所系不能广而用之,而铁路的话则可越山过河,另外其铁路也需要的大量钢铁,反之也进一步促进炼钢制铁的展,钢铁冶炼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最为重要因素。有了钢铁,便可以造坚船制利炮,以强国也。

洋人自从百余年前开始修筑铁路以来,以铁路刺激钢铁展,而钢铁带动其他行业,使其国力仅仅百余年就得到大力增长。如今,更是威逼我中华之门口。

所以,下官游历西洋列国,对于洋人中的铁路是感触良多!”

李鸿章听的陈敬东一出此言,原本闭着的双眼微露精光,心中也是极为的惊叹,要知道,李鸿章也是早早的知道修筑铁路之利,早在一八六三年,就曾提出在上海和苏州之间修筑铁路,但是却被朝廷以“国朝不需要此物。”为由所拒。

而后,李鸿章又在一八七四年清廷组织著名的海防大讨论时,再次提出要修建铁路,但朝廷对此根本没有表态,于是,李鸿章一边积极争取朝廷的同意,一边私自在唐山的煤矿区修一条1o来里长的铁路。

就这条短短的铁路,也费了李鸿章九牛二虎之力。为了避免朝廷的非议,李鸿章特意声明,这条铁路不设火车机头,而以驴马拖载,这才得到了朝廷的恩准。

而去年六月份,此铁路完工的时候,却迫于压力,不得不将驴代替火车头牵引笨重的车厢。时值今日,此铁路上的车厢还是由一大群的驴来牵引着。

所以,近日,李鸿章也打算着再次上奏朝廷,准其恢复火车头来牵引。这个时候,陈敬东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很显然让李鸿章极为对胃口。

然,更加让李鸿章惊叹的是,陈敬东说的那一套关于以铁路刺激钢铁,钢铁反过来带动铁路同时其他产业的展的循环理论。

之前的他也只是认为,这铁路不外乎就是方便,节省人力,却不明白,这铁路修筑起来竟然能够有着如此众多的好处。

当下,李鸿章又问道:“哦,不知那洋人的铁路如何修筑,如果我大清要修筑铁路的话,当如何?”

陈敬东听了后,连思考都没有,就回答道:“洋人诸国中,对于铁路并不排斥,相反,还持赞成之见。然我国朝中,民众对铁路极为生疏,甚至于认为铁路会破坏风水,扰祖宗之安。又,朝中亦多数人反对,皆因他们不知铁路之利。

铁路之事,就必须让众人广知其利,最好的办法某过于从上而下。”

李鸿章接着问道:“如何从上而下,如何让众人知其利?”

陈敬东又道:“要让众人知其利,必须要有一明证,而明证的话,现今的唐山煤区的铁路一旦改用火车头,其效益必定提高,是为明证,而为取明证。当从上而下的话,下官相信,西宫太后老佛爷会喜欢这新鲜事务!”

“只要让太后老佛爷喜欢上这新鲜事物的话,开办铁路肯定无忧。”

李鸿章端起茶杯,小口的喝了口后,说道:“看来贤侄留洋数年所学非浅啊!也不枉你父亲这数年来的花费了。回头你把铁路的事情写个折子上来。我好生的看看。”

“是!中堂大人。”

辞别李鸿章后,就出了李鸿章的府邸,而陈敬东刚一出来,他带来的几个家人就急忙的奔至自己的身边,问着安。

而李鸿章府邸内,还是那个偏厅,等陈敬东出去后,从偏厅里屋就走出来一人,李鸿章问那人道:“宣怀,你看此子如何?”

盛宣怀道:“此人虽然年轻,但是却气度不凡,当然,这只是面上功夫而已,未见实效,属下也不敢妄加断言。”

“恩,说话倒是很中肯,稍加磨练的话指不定就出个好苗子。”李鸿章把手中的茶杯放下,然后又道:“不管怎么样,他是陈文铧的侄子,也就是我北洋的人,不能寒了我们老北洋的心啊,等上几日看看他的折子后,看着安排个差事给他。”

不提李鸿章之处,且说陈敬东,他刚一回到府中,换下那身麻烦异常的官服,就前去见陈老爷子。

毕竟陈老爷子活了大半辈子,虽然未曾涉足官场,但是商场如战场,对于人情世故等自然不是陈敬东能够比得上的。

“见的如何了!”陈老爷子问道。

于是,陈敬东把事情的前前后后给陈老爷子详细的说了一遍,最后问道:“父亲,你看,如今孩儿当如何?”

陈老爷子在听完陈敬东的话后道:“虽然我不甚懂铁路之事,但是你刚才所言,中堂大人应该对你的对答和铁路很感兴趣。”然后轻轻一笑,又道:“你好生的弄个好折子给中堂大人瞧瞧,切莫负了这大好机会。寻常人家可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孩儿明白!”

的确,如果不是陈家家世显赫,有着巨大的财富和陈敬东二叔在朝中顶着的话,他陈敬东要入仕岂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说别的,寻常人要见这李鸿章都是如同登天般,那里像他一样,一份名刺,一份书信就得到了李鸿章的接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中华乱起之1882最新章节 | 中华乱起之1882全文阅读 | 中华乱起之1882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