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第070章 无耻小人

作者 : 金坐佳

吕惠卿吃了闭门羹心里有些不痛快.可谁让自己是上赶了來的.而且如果王旁见了他.你有來言我有去语.他也好知道王旁的想法.可这个不见难道是王旁对自己看法颇深.越这么想吕惠卿心里越是不安.琢磨了半天.忽然想到也许有个人能和王旁说上话.便命令轿夫向王珪的宰相府而去.

要说起來.宰相多了也未必是好事.可是自宋太祖开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群体.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

这样的官职制度.必然导致机构重叠无定员.无专员的局面.熙宁变法的期间.王安石主张.只要各个机构能恢复职能和作用.就算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如司农寺、都水监等已对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董正官制之实”.宋神宗并不以此为满足.熙宁末年.又令校勘《唐六典》.即便这样.赵顼仍然不满足元丰三年.又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这次赵顼不用征求王安石的一件.但是改革之后.行政效率沒有提高.比过去还显得拖沓.神宗有些后悔.但由于冗员和机构的裁撤.节省了两万缗的开支.神宗又颇感安心.

由此可见.赵顼变革之心这点是不可否定的.但他之所有用王安石就是在他变革初期.有人能让他学习到如何改革.并且成为他的挡箭牌.这点上恐怕现在也只有潜心修佛.将政事置之度外的王安石能够看的清楚了.

所以这也是韩绛羡慕王安石的地方.回到韩绛和王旁的餐桌上.见王旁对做参与政事毫无兴趣.又见王旁打发了吕惠卿.韩绛暗自觉得刚刚王旁亲自到府门迎接.还是很给自己面子的.

“还是令尊有远虑啊.就拿当年托我为贤侄你找一位名师的事來说.就可见王公的考虑的长远.本來想将贤侄送到包丞相门下.想不到那时候你已经锋芒毕露.真是人才啊.只可惜你义父走的早.不然的话就他那脾气.恐怕早容不下这吕惠卿兴风作浪了”韩绛既是夸了王安石.又赞了王旁而且还缅怀了一下包拯.最后才说到吕惠卿.

王旁见他提起于是问道:“我也曾有耳闻.对这位吕惠卿所作所为实在不敢恭维.”

“哼.岂止是不敢恭维.想起來我就生气.当年司马光就对皇上说过吕惠卿阴险狡诈.并不是什么好人.正是他的作为.使得王安石受到内外各界的批评.可惜王安石虽然贤德.却刚愎自用.不通世故.吕惠卿出主意.令尊就去施行.而且司马光还亲自告诫令尊他:阿谀谄媚的人.现在对您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可是.假如您失去了权势.他必然会反戈一击出卖您.”

王旁点头:“这话说的沒错.他看人还是挺准的.我听家父说当年他竭力反对新政.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次年退居洛阳.以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我估计现在通鉴已经快成了吧”

“哦.想不到令尊和司马君实还有來往.这两个人朝堂上谁也说不服谁.可退朝之后.常有并肩出殿.真是一对冤家.其实如果不是吕惠卿从中作梗.多数反对新政的人也是一些政见不同.未必不好沟通.可当时这吕惠卿可是激进的很.又因为皇上赏识.所有凡是政见不同都遭到贬黜或者弹劾.现在想來还是令尊的决定是对的.若是有一天真要是宣布彻底废除新法了.一切回到原点.那些官员再回到朝中.恐怕会有一大批人要因此受累啊.”

还用等到那一天.从王安石辞相之后.就已经看出來不少人受了牵连.王旁心想着口中说道:“若是听韩相这么说.这吕惠卿的确是够可恶.

“可恶的还不止这些.”老头一生气.就把这些年吕惠卿所作所为一一向王旁道來.

原來.熙宁七年(074年).王安石首次罢相.吕惠卿由于王安石和宋神宗的赏识.而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作为王安石的继承人.但吕惠卿的野心很大.他看出來.宋神宗虽罢王安石.其实不过是迫于旧党势力的舆论压力而做出的暂时回避.他梦想彻底搞掉王安石.以取代其地位.故而.想方设法地迫害王安石.以避免其再度复相.其手段之卑劣.凡可以迫害王安石的伎俩.几乎无所不为.为了彻底排挤王安石.他采取了两个办法.其一.借郑侠上《流民图》之际.唆使自己的党羽诬告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并借李世宁一案败坏王安石的名声.他罗列王安石兄弟的所谓罪行秘密上奏宋神宗;其二.他把王安石给自己的私人信件拿给宋神宗看.内中的“无使齐年(暗指反对变法的参知政事冯京)知”和“无使上知”两句自然引起了宋神宗的极大反感.对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是极大地打击.造成两人君臣知遇裂痕的产生.据说.此后宋神宗才开始对王安石有很大的不快.

吕惠卿的野心当然不止于此.他既想使王安时永远不能复相.变着法子使宋神宗失去对王安石的信任.又阴谋取代在自己位置之上的首相韩绛.但韩绛已经觉察到了吕惠卿的险恶用心.便秘密向宋神宗建言.如果王安石不能迅速复相.则朝中政局必然会发生混乱.加上.号称“传法沙门”的韩绛.优柔寡断.的确缺乏独当一面、襄助宋神宗主持变法大业的能力.更使得宋神宗决定让王安石复相.

王安石复相后.认为吕惠卿人才难得.故而对其不计前嫌.照样信任有加.但为权利和野心所腐蚀的吕惠卿.已经不是当初的吕惠卿了.他大肆扶植亲信.先后把自己的弟弟吕升卿、吕和卿和妻弟方希觉等人放到了重要职位上;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大肆置办田产家宅;还排挤曾与自己共同主持变法的同僚.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些.不但变法派中的沈括、韩绛等人颇有意见.就是宋神宗本人也认为吕惠卿私心太重、心胸狭隘.提醒王安石:“吕惠卿不济事.不是帮助你的人.”王安石竟然浑然不解.还反问宋神宗道:“吕惠卿有什么做法令您不满意的呢.”宋神宗只好坦言道:“吕惠卿其人.忌贤妒能、争强好胜、为事不公.”但王安石并沒有听进去.还为吕惠卿辩解.

由于.在用人问題上的公心与私心的差异.吕惠卿在王安石二度为相之后.不但排挤王安石亲自任命的官员.还处处排挤王安石本人.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恶化和破裂.吕惠卿因为王安石的复相而满月复牢骚.甚至不惜撕破脸皮.在宋神宗面前多次诋毁王安石.吕惠卿还对王安石说.我本來希望你复出之后能一起办事的.但却不料你却屡次称病不管朝廷之事.而把所有的事情都委托给我一人來管.我怕将來变法大业倾败.我要一个人承担责任.

对于吕惠卿的所做所谓王旁早就听说了.但听到此处还是不由得气的骂道:“此人竟是如此无耻.”

韩绛说道:“你算说对了.就连苏辙都曾经说过:胸怀张汤那样的狡辩奸诈.身负卢杞那样的之奸佞乖邪.诡变多端.敢行非法之事.又兴起大狱.欲株连蔓引.诬陷公卿.只是因为先帝仁义圣明.事必躬亲.否则.安常守道的好人早就沒有能生存下來的了.王安石对吕惠卿有羽翼覆卵的恩德.就像父亲和老师一样.吕惠卿求进之时.则附之若胶.及王安石罢相之日.则化为仇敌.不遗余力辱骂诬陷.猪狗都不屑去做的事而吕惠卿却能去做.”

韩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么多年满月复的牢骚今天终于一吐为快.再看王旁面陈似水.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贤侄.不是我说啊.这朝中上上下下的人多半都对这吕惠卿有看法.就连皇上也未必不知道他如此.可这朝中现在沒有能降服他的人啊.我老了.眼看就要退了.那王珪再有两三年也退了.剩下的参政知事都差不多和他资历相当.谁还能压得住他呢.”

王旁心想.韩绛劝自己的心还是沒死.他笑着说道:“韩相你放心.他既然今天來见我.想必正是心虚所为.就算谁都压不住他.我也想收拾也能收拾他.不过我还有件事不明白.这李世宁案是怎么回事.我倒是从來沒听说过.”

韩琦想了想:“对啊.要说这李世宁案.不但和令尊有关系.这要细致的寻根.跟王爷你也颇有渊源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震惊京城的公审.就是有陪审团皇上都去看的那次.”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争宋最新章节 | 争宋全文阅读 | 争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