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第八十七章 发改司招人

作者 : 金坐佳

今天王旁來说可是个好日子:阿云案暂已经是稳操胜券.无论是君心还是民意都在法理和人情的天秤上向阿云倾斜.为阿云赢得一次免死的机会尚且还算小事.但重新修订完善立法已经被赵顼提上了日程;第二件高兴的是.就是府上的人齐聚一堂.第三件.自然要是发现金矿这件事.这日镇南王府上灯火通明.花园里面张灯结彩.王旁在花园的宴会厅亲自为大伙接风.

京城不夜天.华灯初上.汴京城内沿街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临街的店铺都掌上了灯.京城大大小小酒楼茶馆座无虚席.瓦肆之上杂耍演绎.烟花柳巷春光旖旎.

锦绣楼依然是这些酒楼中最火爆的一个.大堂之中觥筹交错.歌姬吟唱和穿梭在酒楼中的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食客们一遍大赞着菜品.聊着国事和趣闻.

“《云摘》出新刊了.客官要不要.”一名报童穿梭在大堂之中.举着云摘吆喝着.

“这边.來一份.”

“这边.也要.”

听见云摘的名字.不少桌子的客人站起來招呼着.小童跑跑颠颠的來回送.客人掏出几个铜钱放在桌上.小童放下云摘又向其他桌子跑去.沒到一期云摘出來的时候.是报童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再也沒有一份邸报能像云摘卖的这么好.

这可要感谢大宋的风气.人人读人人吟诗作对.就连小报童都能吟诵对唱上几首.再有就是.这云摘上面刊登的都是如今文学大家的作品.不但如此.云摘上比其他邸报更多的消息.还有对消息评论.

來酒楼茶馆的不管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平明百姓.多爱聊诗词.或是议论朝中之事.甚至什么西夏.辽国.凡是有新鲜事.都是人们议论不绝的话題.

沒多大功夫.报童就收工了.“多谢崔掌柜.我先走了.”路过柜台的时候.小童和崔喜客气道.

“等等.”崔喜喊住他.又叫來伙计.拿了一些包子馒头塞给童.“带着吧.”小童谢过了崔喜抱着吃的出了锦绣楼.

看着小童瘦小的背影.崔喜叹息的摇了摇头.

“小崔掌柜.好心肠啊.”最靠近柜台的一张桌子上的食客看着说道.

“可怜啊.你看那些孩子.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我这心肠好.也沒王爷心肠好.咱们只能是管人温饱.救不了人的命啊.”

“你们王爷可真是威风.谁能想到咱们镇南王竟然为个小女孩出庭.还帮她留下一条命啊”

“可说呢.我们王爷可是了不起.最大的优点.就是王爷别管人家多大能耐.可是心地善良.这可是沒话说.您想今天就看到结果.那也太着急了”崔喜撇着嘴挑着大拇指赞者.

“当年你们老掌柜可是沒跟错人.对了.听说这酒楼王爷已经送给老掌柜了.”

“是啊.我叔把这酒楼交给我.自己养老落清闲去了.人家王爷不但送给我叔这酒楼的股份.而且每个月还给我叔叔养老金.啧啧.”

“看你羡慕的那样子.这酒楼如今还不都是你的.”

“话是这么说.可咱沒赶上好时候啊.别说给我这酒楼.就是什么都不给我.现在让我跟着王爷做事.在府上当个家丁我都干.”

邻桌的人也有几位也是熟客.听崔喜这么说哄笑起來:“你可真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啊.放着自己有这么大酒楼.还在这说便宜话.”

“嘿嘿.”崔喜憨笑了两声.也不否认.“你们哪知道啊.王府的家丁都有念.而且有先生教课.王爷还鼓励府上人参加科考.你们知道给他们请的先生是谁吗.”他接过小二递过來的酒壶.正好送到问话的这桌.随手给桌上的三四个客人满上酒.

“谁啊.”桌上的食客问道.

崔喜压低了声音说道:“翰林学士……欧阳修.”

“哇.”几个人忍不住长大了嘴.“这可真是了不得.欧阳翰林做过好几任的主考.这下王府还不得出一大批进士.”

“这位掌柜.我有事请教.”

崔喜感觉有人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头.他回过头身后站着一个中年男子.年纪大约三十四岁.看上去不像是京城的人士.“这位客官.您有什么吩咐.”

“哦.我刚你们在议论说今天在开封府帮人申冤的那个王爷.是不是叫王旁啊.”

“嘿.您算问着了.要是外人怎么知道王爷的名讳呢.不过我们这酒楼当年正是王爷的资产.所以小的还是知道些.”

崔喜从小跟着崔福在这酒楼.自然见得人多了.能说出王旁名字的肯定和王旁认识.再看这人.仪表举止十分不凡.自然他不敢怠慢.

“我就觉得是他.”中年人自言自语的说道.随后又问道:“那我跟掌柜再打听一下.王府怎么走.”

“您是从远路來的吧.你顺着这条路.一直向西.走几条大街.过了梁门就能看到王府的高楼.”

“多谢了.”中年人谢过了崔喜.回到自己吃饭的桌上.崔喜看到桌上还有一个妇人和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那人叫了伙计结了饭钱.三人出了锦绣楼上了马车.车夫赶着马车向西边走去.

“崔掌柜应该专门挂个牌子.上面写着给王府指路.你看王爷今天帮人赢了这官司.以后找王爷的人更多了.”刚刚聊天的几个熟客说笑着.

“你们不知道.投奔王府.找王爷的人办事可多了.可咱王爷可不是谁的事都给办.也有不少碰钉子的.而且王爷想帮的就算是你平民百姓.王爷也会出头.不想帮的.就算你是朝廷官员去了也会碰个鼻青脸肿.”崔喜说着.听着别的桌喊结账.忙转身去柜台张罗.

饭桌上的几个吃饭的人.一边喝着酒吃着菜一遍说笑着:“你们听说沒?前两天有个不得志的官员去找王爷.结果那才叫撞得鼻青脸肿呢.王府上新鲜玩意儿多啊.踩个木板都能撞柱子上.”

哄的一声.一桌人知道这事儿的都笑起來.隔着两章桌子上也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听到这话头低的深深的.恨不得扎饭碗里.

“呵呵.吕兄.你再低头干脆就到桌子底下带着吧.”

吕惠卿怨毒的看了说话的人一眼.这个人叫李教.是吕惠卿的同门学弟.“你还说.去哪吃饭不好.非让我到这里來.”

“來來來.喝酒.这里人也不认识你我.你怕什么.”

吕惠卿叹了口气:“你啊.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为兄我吗.我又不像你.有个好哥哥.”

李教不屑的说道:“得了吧.我那哥哥可帮不上我.咱们可是同病相怜啊.要不然.就凭着他那连襟.咱还弄个三四品的官儿当当.”

两个人叹口气.似乎都觉得官运不佳怀才不遇.

“还想看看这阿云案的结果.这云摘上也沒登啊.”旁边桌的客人放下云摘对來回忙碌的崔喜说道.

“哪这么快.就算今天判了结果.这云摘连发文待校对.也得好几天呢.”崔喜笑着回答.

“要说也是.这期也沒什么大事.我看最有意思就是这朝廷要成立发改司的事了.而且还要公开竞选提拔发改司的人.我就琢磨这是不是要跟比武场式的要比试策对什么的.你们看.只要得中得进士的都能参加.”

听着旁边桌的议论.李教对吕惠卿说道:“吕兄.我看你也是多余.还去王旁那里做什么.直接去王参政那边部就是了.”

“你以为我沒去啊.那天报名的时候.你不知道那里有多少人.而且.今年又有这么多举子参加科考.这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咱们虽然也是进士.可怎么比的上如今的这些后生.嗳.你就知道问我.你去沒去啊.”

李教摇摇头.压低声音说道:“我怎么去.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哥哥那连襟.最反对的就是这些新政.连我哥哥都警告我.不要参加这些事.”

“不参加不行啊你沒看出來.如今的皇上有多偏向王旁和他父亲.这新政我估计也是圣上的意思.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咱们现在只能投其所好.”吕惠卿特意将投其所好四个字说的重一些.

“你都投到了柱子上了.我看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有志者事竟成.王旁太年轻.难成大事.而且.你沒听说.这革新的事早在仁宗先皇的时候.王安石就上万言提出來了.王旁.哼.他还不是帮着他爹做事.”

“这么说你是还有办法.”

“当然.”吕惠卿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裹放在桌上.李教伸手去拿.吕惠卿啪的打在他的手背上.

慢慢打开小布包.里面是一个旧的册子.吕惠卿小心翼翼的掸了掸土.指着册子说道:“看看.这是什么.”

“《唐人大曲谱》.这可是好东西.吕兄哪里弄來的.这是要送给王安石王介甫.”

吕惠卿得意的一笑:“那怎么行.王安石这人十分刻板.若是他知道我故意讨好他.这发改司我肯定进不去.我这是送给他弟弟王安国的.那人好笛成痴.”

“儿子路走不通.你走兄弟路.真有你的.亏你想的出來.这么费劲的事.你怎么就非要往里钻呢.”李教不解的说道.

“我说你是真笨.难怪跟司马翰林做连襟的是你哥哥不是你.你看现在朝中局势.司马翰林这么多人.都压不住王安石想变革之心.这时候他最缺什么.缺人才.富贵险中求.”

说道这吕惠卿不再多说了.他很明白发改司要做什么.改革朝廷弊端.也就是说.只要发改司觉得是弊端的都可以改革掉.这可不是一般的权利.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争宋最新章节 | 争宋全文阅读 | 争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