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第七十九章 银台司内讧

作者 : 金坐佳

十二三岁的孩子学起王安石的样子十分可笑.可王旁却笑不出來.能把王安石气成这样是什么事呢.

正琢磨着.两个轿夫抬着的一顶小轿从身边经过.不用看就这知道这轿子里面肯定是坐着某位官员.硬木轿子上雕着花纹飞龙.轿顶使用布盖着.四周饰有布帷的.这样的轿子又称做暗轿.也叫暖轿.送宋太祖时候就规定.只有官员才可以乘坐暖轿.

看轿子所取的方向正是王旁刚刚出來的王安石的府上.轿帘掀起一角.里面的人探出半个头來:“王爷.”

王旁站住了脚步.

“停轿.”里面的人说了声停轿.轿夫一起站住.轿头拉长了声音喊着停.两个人一起轻轻的将轿子放下.

轿子里的人走了出來,朝王旁拱手说道:“这位可是镇南王吗.”

王旁朝这人的脸上看去.见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方方正正的脸庞.长眉慈目.这人肯定是王旁见过的.但又不是三品以上能够经常上朝的官员.王旁迟疑了一下.

“王爷.我是登州的许遵啊.哎呀.几年不见王爷越发的精神了.”

王旁立刻想起來.自己出使辽国的时候路过登州.当时许遵正是登州的知府.可那时候王旁不是王爷.不少朝廷中的官员都知道.宋英宗那段时间是不敢惹王旁.也部想留王旁.所以.不少地方官能回避就回避.为数不多之处的官员佩服王旁少年英才.特意接待他.许遵就是一个.

“许知府.你怎么來京城了.对了.是不是为了阿云的那个案子啊.”

“唉.正是.我是前日刚到的京城.正好有事要请令尊出面.”

许遵很久沒进京城了.前些日子接到吏部的公文.被任命为大理寺的详断官.这次进京是來上任的.他也是刚从皇宫回來.领旨谢恩又去了大理寺的办公府邸.安顿了自己的办公之事.又见了自己办公厅中的吏胥.

一个办公机构里光有官员不行啊.总要有人去办具体事.这里所说的吏胥.指的是中央和地方官府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遵照官员命令处理具体政务特别是经办各类文的人员.而不是从事杂务、厮役的一般小吏.

这些吏胥早知道新官上任.纷纷來见礼道贺.见许遵慈眉善目的.应答的话不免多了些.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近日大理寺要办的几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明日阿云案的公审.

阿云安要公审.许遵是知道的.本以为京城山高路远.公审也无非就是决断争执不下听一听民意.本來也并不在意.但这阿云案正是登州自己未來京城前亲断的案子.也正是因为自己不同意大理寺认定阿云死罪的判罚.才一再上奏折给皇上.突然一下子自己來大理寺了.而且许遵仍然认为自己的判罚是对的.可明天开庭自己要站在大理寺一方出庭.总不能两头來辩述吧.

安排好大理寺的事.许遵这才匆匆來找王安石.因为他知道.王安石是支持自己观点的.

阳春时节.京城十分热闹.许遵看着外面的景致.心里想着案子.忽然见王旁和小童从身边经过.他一眼就认出來王旁.满大街的土布的衣衫.挑着担子的小贩.突然出现一个锦衣玉袍的公子.似笑非笑的听着身边的小童说话.这绝对是吸引眼球的范儿.别说许遵见过王旁并且印象深刻.就是沒见过他的人都会多看两眼.

听说许遵是來找父亲的.王旁一指王安石的府邸:“家父刚刚回府.”

“太好了.那我去见令尊.改日再去拜访王爷.”

王旁心想.许遵正是阿云案的关键.刚刚看王安石的样子.似乎早把阿云案的事抛在脑后了.他这么支持许遵都部知道他为这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许知府是为阿云案的事來的吧.”

“正是.正是.我刚刚调任到大理寺.明天阿云案开庭.这不是要我自己反对我自己吗.”

“这样啊.走.我跟你一起去见家父.”

“那就多劳王爷了.”当年的一个侍郎.如今已经是大宋的王爷.许遵暗自感叹.这得亏得当年自己对这王旁以礼相待.这家伙少年有为青年得志.再过几年那还了得.

王旁打发周美美先回府.又转身跟着许遵朝王安石的府邸走去.许遵的轿夫可乐了.空抬着轿子跟在两个人的身后.

进门也不用通禀.王旁带着许遵直接來到王安石的房.

“父亲.您看谁來了.”

王安石在案后抬起头.见王旁又折转回來身边还带着一个人:“谁啊.”

“我给您介绍下.这位就是原登州知府许遵.许仲途.”王旁特意加了个原字.

“原來是许知府.來來.请坐.”王安石并未起身.(参知政事是二品官.许遵升任大理寺详断官是三品)

许遵谢了坐.王安石吩咐下人奉上茶.

皇宫大内之中

宣徽院北厅是一座大臣办公的殿院.这座殿院是通进银台封驳司(简称银台司).这会儿正在银台司的议事厅里坐着三个人.

参知政事:孙固.字和父.五十多岁.脑门尖下颌.额头上的皱纹让他显得略微沧桑了些.这会他正皱着眉头.低头看着手中的奏折.缓缓的摇着折扇.

参知政事:唐介.字子方.也是五十多岁.浓黑的眉毛肿泡眼.眉心都要连在一起.方头大脸这会儿脸涨的的通红坐在那运气.

参知政事:吴奎.字长文.还是五十多岁.他正端着刚刚冲好的茶.大口的吹着浮在杯子上的茶叶.看上去这里最悠闲的就是他了.

忽然.唐介说道:“吴参政.你喝茶就喝茶呗.吹的这么大声.你不烦别人还烦了.”

吴奎刚要反驳.孙固朝他摇头.示意他不要做声.

吴奎放下水杯.自言自语说道:“嗨~谁让咱好脾气.不吹就部吹.”本來说这一句.唐介也就无话可说了.可孙固偏偏又加上一句:“遇到不是好脾气的.只怕只能自己生闷气了.”

“咳咳咳.”孙固一阵急促咳嗽显然是故意的.

唐介站起來.从桌上拿起一份奏折.一甩袖子走出房间.

“孙参政.你还不让我说话.明明是他想巴结那王安石.这有奏折为什么压到现在.嘿.也就是王安石那倔驴不领情罢了.”

孙固放下手中的奏折:“你少说两句吧.本來是御史台和王安石之间的事.这下倒好.把银台司也扯了进來.”

吴奎不服气的说道:“御史台是干什么的.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而且朝廷允许御史根据传闻弹劾而不治罪.谏官本是以言为职.无论什么事什么地方他都可以讲话.不讲话就是不尽职.讲错话是不要紧.你说.这御史要是不弹劾别人.那岂不是失职.这吕诲就是跟王安石较上了.唐介压着这奏折有什么用.”

孙固也端起了水杯.这人多数情况下还算是老好人.长於儒术.兼、画.百工技艺.无所不适.人称为百会先生.既然什么都会.那更知道如何明哲保身了.抬头的一瞬间.他隐约看到一个人影朝议事厅走了.从身形上看像是唐介又折回头來.

“话也不能这么说.唐参政不递上奏折.想必也是有原因.他主掌银台司下的通进司.主要负责把臣僚的奏章直接进呈皇帝的看.详银台司文字所.主要是对地方进奏院所投进的文进行审查.定夺是否进呈、以及对公文文.这里就有定夺是否进呈的职权嘛.若是进呈不当.那不是给升上添麻烦嘛.”

吴奎歪着头“噗”的一下.吐了吐口中的茶的浮叶“我看未必.他就是讨好王安石.想进发改司呗.发改司是升上钦点.那可是提升的捷径.”

孙固不在说话.唐介已经走到吴奎的桌前.他一把拿过吴奎的水杯.顺手将里面的茶泼了:“叫你噗.”

“你.你干什么.”孙固站起身來.两个人年岁相当.官职相当.谁怕谁啊.

唐介指着孙固骂道:“一派胡言.谁不知道.你我都是通进银台封驳司官员.咱们已经是宰辅的后备官员.地位显要.是朝廷的重臣.谁会在乎去什么发改司.”

“笑话.银台司不久任.不专任.更换频繁.一朝能出几个宰相.别逗了.咱们这把年纪做宰辅预备做了多久了.來了王安石直接上了咱们头上.不到发改司.你以为你还有别的机会吗.”孙固根本部怕唐介.一口气嘲笑的说道.

“别吵.别吵.”吴奎站了出來.左劝劝右劝劝拉着两个人.

“你个吴奎.圣上要建新司.你沒尽到门下封驳司的职责.(门下封驳司隶属通进银台封驳司.是继承唐朝门下给事中的职能.掌封驳.对皇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皇帝决策的失误祈祷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要弹劾你.)

“你少來吧.唐介.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吕诲弹劾王安石的那份奏折.你刚刚对王安石说了.还沒通过通进司(通进司.主要负责把臣僚的奏章直接进呈皇帝)呈交升上.你听听人家怎么说.无所谓.听见了吗.无所谓.有本事你就别呈给皇上啊.看王安石领情不领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争宋最新章节 | 争宋全文阅读 | 争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