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第七章 神宗的面试

作者 : 金坐佳

皇宫勤政殿外.一顶轿子停在那里.这可是赵顼特意恩准的.从这点足可以看出赵顼对轿中人的敬重.轿帘掀开从轿子里一人探身而出.这人年纪有六七十岁.对于能坐轿到殿前的皇恩.似乎他并不领情.他的神情十分严肃.昂着头跛着脚一瘸一拐的走上勤政殿的台阶.从皱紧的眉头和紧闭的双唇上.似乎能看出几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神情.

殿门外的太监向殿中通传.郑国公富弼觐见.门分左右.一名内臣太监在赵顼的命令下走到富弼面前.扶着富弼跨国殿门的门槛径直走到大殿之中.见到正襟危坐的宋神宗赵顼.富弼恭敬的施礼口称吾皇万岁.随后赵顼赐坐.富弼谢过之后便一坐在那.抬头看着赵顼.等着赵顼发问.

今天赵顼召见富弼.富弼心里很清楚是为了什么.自己被贬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伴君如伴虎这话.在富弼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刚刚來的是.他就想好了.不管赵顼怎么说.只要涉及到什么新政.变革之类的.宁肯一言不发也绝不多说话.

看着富弼这副申请.赵顼就知道.今天多半是沒结果.但总不能把人召见來了.就这么一言不发的大眼瞪小眼的坐着吧.再说.这位亲历了庆历新政的老臣.即使不能为他开出什么治国的灵丹妙药.至少对症下药总该有些办法.

赵顼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的问道:“郑国公是亲历四朝的老臣了.官家想听听你治国安邦的方略.”

富弼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的喜好.不可以让任何人知道.如果知道了.奸邪之人就会來迎合附会.您应当想上天对待人类一样.善恶都由其自己显露出來.然后根据其行为进行奖赏或者惩罚.这样每个人的功劳和罪过沒有不分明的”

又是陈词滥调.赵顼听这话都快听烦.他耐着性子点点头:“郑国公这点说的甚是.这是管官家要注意的.不过我更想得再治国安邦上.郑国公有沒有更具体的谏言.”

富弼面无表情的说道:“圣上想听具体的是吧.就拿当下來说.圣上想变革之心人尽皆知.这样就会有小人迎合圣上.我觉得这就不可取.”

赵顼的表情有点个尴尬.本來是请他來为自己出谋划策的.结果请來个教训自己的先生.好在赵顼足够有涵养.又对老臣十分尊重.他咳了两下掩饰过去尴尬说道:“这点大概是因为官家变革之心迫切.对于用人上我会自己考虑.郑国公身为当年庆历新政的倡导者.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方略呢.”

富弼表情夸张的睁开眼.用一副十分惊讶的表情看着赵顼:“圣上.您难道不知道庆历新政仅推行一年多就失败了吗.”

赵顼一下被窝在那.心理暗骂这富弼说了半天沒一句有用的.好在赵顼受了那么先皇对待文官的熏陶.从太祖开始就下令不杀文官.到后來文官可以畅所欲言.这直接跟皇上这么对话的毛病.都是惯出來的.赵顼也不能打破这惯例.尤其是他刚刚登基正是用人之际.

定了定神赵顼说道:“庆历新政是失败了.不过大可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多多想郑国公请教.才会重振我大宋啊.”

听这话富弼也來气.庆历行政失败了.哪有什么经验.剩下的都是教训.自己因为庆历新政已经就够倒霉的了.难道还要再倒霉一回.更何况真正失败是仁宗不坚定推行.难道他要对这小皇帝说.都是你皇爷爷的错吗.想到这富弼倔强的说道:“本來就不可同日而语.再说我反对圣上再搞什么新政.”

赵顼不由得皱起眉头.心理不住的想.这要是王旁在就好了.他肯定有对付这老家伙的办法.王旁要在.王兄会怎么解决呢.拖出去打一顿.也不行.这富弼实在让赵顼挠头.他耐着性子说道:“那郑国公对边境之事有什么看法.”

富弼说道:“陛下执政不久.当布德行惠.希望二十年口不言兵.”

赵顼心里更气了.西夏李谅祚发兵骚扰.自己正派兵去呢,敢情这富弼的意思是我这就不是布德行惠了.他这次可有点忍不住了.他的眼前就好像挂着一副字.上面大大的写着: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着赵顼泄气的神情.富弼言道:“臣身体不适.又有腿疾.想请辞回洛阳希望圣上恩准.”这时候说这样的话这位老臣实在有点走眼了.本以为赵顼会极力挽留.然后自己在劝这个小皇上打消了实施新政的想法.谁知道自己的话一出口.赵顼想都沒想就说了两字:“准奏.”

这回轮到富弼窝心了.这皇上答应的也太痛快了吧.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再收可收不回來了.富弼起身告辞.赵顼忽然说道:“等等.”

富弼眼前一亮.难道赵顼回心转意了吗.

“郑国公.既然你不愿意助官家完成心愿.你觉得谁能做呢.司马光行吗.”

富弼苦笑了一下.他还是沒明白.赵顼需要的官员齐心來做这事.只有这样他想要心愿才能实现.更何况单凭王旁父子.变革何其的难.

“司马君实学识身后.为官清廉.若是圣上加以重用必定能成圣上的左膀右臂.”

“好.我知道了.”赵顼也不想再多说了.想当年父皇就说过.满朝文武只有司马光听明白了英宗想变革的心意.至于为什么父皇沒启用司马光去做这事.赵顼心中还是有几分疑惑.

带着这份疑惑.赵顼在富弼告辞之后.又召见了司马光.司马光可沒有富弼那副來了就苦大仇深的神情.这让赵顼心里还舒服点.那些客套话免去.赵顼问的十分直接就是想听听司马光的治国的要领.

司马光这几天一直也思考这件事.政事堂中几位老臣的对话.总是浮现在司马光的脑海里.这么多年他也在等机会.虽然就像王旁在垂拱殿内说到.宰相之权如今已经被分割削弱.但是哪有一个朝廷官员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尤其是神宗赵顼登基之后.还将自己的编撰的《通鉴》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在上面作序.这还不能说明神宗对自己的青睐吗.

功课是做足了.终于神宗召见自己询问治国之道.司马光挺直胸膛.胸有成竹的说道:“臣以为修身之三要.一曰仁爱.二曰明智.三曰勇武.治国之三本.一要选贤人.二要赏必信.三要罚必严.臣过去当谏官.都以这六句献给仁宗、英宗.现在献给陛下.臣平生力学所得都在其中.”

看着赵顼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司马光暗暗得意.半天赵顼若有所悟的点点头:“司马君实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司马光摇摇头:“谨以这六句话.献给圣上.”

赵顼张着嘴巴:“啊.这样啊.那你先退下吧.”

司马光高高兴兴的走了.赵顼越想越不是味.司马光让他太失望了.这人也太迂腐了些.司马光说的这些跟他要治国有什么关系.赵顼左思右想.越发后悔王旁去了前线.王旁这一走他身边连个可以商量事帮他做决断的人都沒有了.好在这时候.王安石回到京城了.可是让赵顼奇怪的是.到了京城的王安石迟迟不來面圣.

对于朝廷中官员对王安石的议论.赵顼早就听说了.比如说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任命是沽名钓誉.想等更高的职务.但赵顼却不这么认为.王安石的才学他是知道的.更何况王安石是王旁的父亲.王旁几次三番提到自己的想法是來自父亲的万言书.赵顼还特意将当年王安石上奏仁宗的万言书找出來.反复的读越看越喜欢.

可是王安石到京城却迟迟不露面.这有点让赵顼为难.难道王安石并不像王旁描述的那样.或者他是怕人家说他凭着自己儿子是镇南王才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想來想去赵顼想到一个人.就是三司使韩绛.早年仁宗在位的时候.召王安石做群牧司判官.当时就是去劝王安石赴任的就是韩绛.赵顼清楚的记得.也是那时候因为听王旁玩笑说父亲是弼马温.又在濮邸给自己讲了《西游记》.自己才认识王旁从此便是成了挚交.

想到这里赵顼暗自发笑.当年的弼马温如今要临危授命.这次王旁沒的话说了吧.他叫來韩绛去找王安石谈谈.探听一下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

韩绛來见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刚刚从欧阳修府上回來.这几日王安石回到京城就是走访故友.对于朝廷上的事知道的越多.王安石越觉得赵顼是真的想要并且需要变革了.

听说韩绛來了.王安石将韩绛让到书房.一番客气之后韩绛说道:“介甫此次回來的可真是时候.我早知道你有治国的想法.不过怎么你还不去见圣上跟圣上好好说一说啊.”

王安石神秘的说道:“我在等一个人.这人來了我就该去了.”

韩绛看了看王安石:“你架子还这么大啊.你等谁.我给你找他去.”

王安石笑了笑:“我等你.三司使韩绛.我等你告诉我,圣上有多着急想见我.我可不是要听你形容.我想听的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争宋最新章节 | 争宋全文阅读 | 争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