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苍穹 第五百五十二回 最强王朝的覆灭(上)

作者 : 剑雨随风

更新时间:2013-02-04

太原失守,元朝都城防御彻底失去,身在元大都的元惠帝再也无法安稳的度过帝王的舒适生活,毕竟朱元璋的北伐大军不出十日便可围困元大都,以守卫元大都的十几万兵力完全无法守卫都城,何况接连的败仗早已军心涣散,元惠帝更是无心再战。

走,似乎成为最适合的一条路。

元惠帝终于做出最后的决定,留下几位誓死保卫元大都的老臣加上一众残兵,自己率众逃离居住已久的都城,元惠帝自然不会傻到将自己的主力部队留在都城之内,毕竟十几万的精锐,如果留在元大都,必然被徐达大军蚕食,到时自己彻底成为孤家寡人,没有了这股势力即便回到大漠,那些一直生活在大漠的蒙古部落又岂会对自己服从,元惠帝眼睛慢慢睁开,眼前依然是一副富丽堂皇的景象,可惜这里早已不在属于自己,看着眼前不停忙碌的内侍,来回搬运贵重的物品,都城没了天下没了,至少应该带着这些尚且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财富还有女人。

徐达大军攻取太原直奔元大都而去,毕竟是元朝最后的都城必然是一番血战,太原血战令徐达震惊,若不是其他几路将军即使来援自己完全不是王保保所率骑兵的对手,这场胜利与其说是一场必然不如用侥幸来形容。

大军压境,炮声连天,攻城的怒吼声带着汉人对元人的愤怒,义无反顾登上代表大元王朝最后威严的都城,原本自认为猛烈的防守不过是象征性的抵抗,很快崩溃瓦解,徐达大军轻而易举攻下这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几位老将自杀殉国,守军多半降了明军,这场历时十六年之久的红巾起义彻底结束,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历史最强王朝经历不到百年彻底毁灭,不仅令人深思,为何昔日笑傲天下的铁骑弯刀再也无法彰显昔日的锋芒,确实令人深思。

元朝最后的都城沦陷,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历经十余年,几十人起家历经无数劫难终于完成自己的霸业,北伐大军贡献元大都,朱元璋接到徐达捷报从龙椅之上站起身形忍不住哈哈大笑:“不想成吉思汗的子孙如此顺应天意,何必自称慧帝,不如叫顺帝好了!”

从此元惠帝也就成了元顺帝流传下来,多半是应了当时朱元璋的那句话,顺帝取义为顺从之帝。

随着元顺帝的逃亡,元朝彻底离开历史的舞台,大明王朝从此在中原大地崛起,无论大明王朝带给中原大地的屈辱与血泪,毕竟完成了汉人最后的疯狂,即便是上百年来无法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同样回归国人的怀抱,纵观全局,大元帝国覆灭的根源在于统治阶级的无能贪、腐以及对百姓无穷无尽的压迫,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

贫富分化造成民众的不满,致使百姓不满对官府的仇恨

元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蒙古贵族已完全成为封建的大地主,各自占有大量的田土。元泰定帝也先帖木儿在其即位以前,曾献给朝廷七千顷土地,元顺帝时,公主奴伦陪嫁的土地由朝廷转拨给大臣伯颜的也有五千顷。献纳和拨给的土地尚如此之多,占田的实际数量当然更多。

元朝皇帝为了笼络蒙古王公,一登帝位,就把金银和田土分赐给他们。元世祖时,政府赐给大臣田一次不过百顷,以后增至千顷、万顷。以前赐田多在北方,后来更转向江南大部分如苏州等膏腴之区了。蒙古贵族把从农民那里收夺来的土地,再以苛刻的条件租给农民,用租佃的方法进行剥削。元武宗时,“近幸”为人请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平均每亩要收四石,这样苛重的剥削,必然要陷农民于死地。

淮南王的家人也在扬州广占田土,时常派人纵骑至各乡“索债征租,驱迫农民,剽掠麦禾”。元文宗时,大臣燕帖木儿请求皇帝把苏州一带的官田包租给他的兄弟和女婿,再由他们转租给农民。汉族地主兼并之风与日俱增。福建崇安县有田税人户共四百五十家,纳粮六千石,其中五十大家即纳粮五千石,占全县纳税户九分之一的地主大户,竟占有六分之五的土地。

在江南地区,田主除向佃户征租外,还随意向佃户征收丝料,勒派附加粮,甚至迫使佃户代服差徭。有的地主还用飞洒、诡寄等办法躲避差役,赋役不均的现象非常严重,其结果是“大家收谷岁至数百万斛,而小民皆无葢藏”。在北方地区,由于赋役不均,也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帝位之争

武宗(1308—1311年)以后,历仁宗(1312—1320年)、英宗(1321—1323年)以至泰定帝(1324—1328年),元朝的政治日趋腐朽。从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至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五年间,换了八个皇帝。由于争夺帝位,蒙古贵族之间长期相互倾轧,往往演成内战。比如元英宗时的“南坡之变”,文宗时的“天历之变”等。这时,国家军政大权已经转移到握有实力的蒙古大臣之手。

财政困难

在最高统治集团中,奢侈腐化成为风气。蒙古皇室和元朝政府把每年搜括来的民脂民膏,大部分用于无节制的岁赐和“做佛事”。武宗时,政府年入钞二百八十万锭,但他即位不到一年就用掉八百二十余万锭。仁宗即位后支出更达二千万锭,其中大部分用在赏赐蒙古贵族。武宗时,用在敬神、修寺等宗教活动上的开支,一度高达政府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据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宣徽院统计,仅供佛饮食一项,该年共用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蜜二万七千三百斤,每日宰羊至万头。英宗以后诸帝更是贪财好货,掠夺无厌。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经常支绌,以致“朝廷未尝有一日之储”。元朝统治者要弥补亏空,只有加重税收,滥发纸币,而人民所受的剥削也愈重。

通货膨胀严重

众所周知元代时钞法大兴,中统、至正、至大等钞均是通货,又加上滥发钞票也就是不顾市场需求量而印钞票;除此以外,因为滥加赏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只好动用钞本(用来稳定币价的,也就是说百姓可拿着钞票去兑换等量足值的金银铜等本位货币,没有钞本就无法保证币值稳定),造成币值急速下降,以致通货膨胀严重。

**问题严重

元朝末期,贪污剥削愈来愈严重。政府卖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血雨苍穹最新章节 | 血雨苍穹全文阅读 | 血雨苍穹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