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 第十一章清欠白条(1)

作者 : 兰汀梅子

兰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300余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诗文集《在风中歌唱》。

集体上访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正逢周末轮着史玉林值班,因快到春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机关的人包括家属基本上都回去了,机关大院里很清净。

清早起来,史玉林按照伙房师傅的吩咐,打开食堂的门,从房梁上吊着的竹篮里拿出一个馍,从一只旧木柜里抓了一把咸菜,就回到自己的屋中就着一杯白开水吃。怀川乡机关食堂就一个伙房师傅,在周末吃饭人少或伙房师傅有什么事的时候,搭伙的机关人员就自己动手做饭吃。昨天吃过晚饭后,临走伙房师傅交代史玉林,竹篮里有馍,柜子里放有咸菜、油盐酱醋,缸里有面,伙房外边堆着萝卜、白菜,他把伙房钥匙交给史玉林,要史玉林到晌自己做着吃。史玉林刚参加工作不久,从夏到秋,怀川乡里一直很忙,几乎星期天节假日就没怎么休息过,偶尔休息一天还未轮着史玉林值班,所以史玉林第一次遇到要自己动手做饭吃的问题,他感到有些为难。在八十年代以前的豫北农村,重男轻女还比较严重,男尊女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男人可以不干家务活,同样是下地干活回来,男人可以袖着手坐在椅子上吸着旱烟等饭吃,在煤火前操劳的永远是女人的身影,如果哪家男人到灶台前揭锅捞灶,是要被邻里或男人取笑的,男人理所当然地要等着女乃女乃、母亲、姐妹给他们端一碗吃一碗,史玉林在家中也这样,后来他在外边求学也是吃大食堂,吃现成吃惯了,因此他做饭的动手能力就很差,清早饭就被他这样简单地对付过了。

吃过早饭后,史玉林来到办公室里,一台老旧的电视机,打开上面一片空白闪着雪花点,还嘶嘶拉拉乱响,刺人耳目。关上电视机,史玉林拿起一张报纸认真地看了起来。

现在的报纸越来越好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人目不暇接,但上边最多的还是有关各地改革的消息,改革渗透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大到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小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人事变动,就连一则广告都透露出改革的信息。人们说报纸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你如果想了解一个时代的发展,你去翻翻当时的报纸就行了,你打开“文革”时期的报纸,保准看到的是到处都引用着“毛语录”的黑体字,毛时代的特征跃然纸上。再翻翻八、九十年代的报纸,你会看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字眼充斥其间,邓时代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所以有点文化的人都爱看报纸,通过报纸去了解时代风云,通过报纸去感受时代的进展,通过报纸去呼吸时代的气息,通过报纸去与时俱进。一个生长在八、九十年代的人,如果不爱看报纸,这个人肯定是个孤陋寡闻、落后愚昧、没有趣味的人。养成看报纸的习惯似乎成为一个党政机关干部的必修课,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虽是对机关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的讽刺,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看报纸是一个行政机关的常规一景,一叶而知秋,一张报纸可知天下,很难说一个不注重学习、不懂国家政策、不了解时事政治、不知道形势发展的干部是一个称职的干部。只是乡镇工作太繁忙,很少有机会坐在机关里平心静气地看一会报纸,久而久之在乡镇看报纸的功能就有点退化了,这是乡镇干部比之县直机关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素质整体相对较差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史玉林正认真地看着报纸,忽然听到外边乱纷纷地有人声称要找书记、乡长,史玉林赶忙放下报纸从办公室里出来,看到当院站了许多人,史玉林问众人:“你们找谁,有啥事?”

众人中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农民说:“俺们要见乡里的头头。”

史玉林说:“他们不在,乡里领导都分头下村去慰问贫困户了。”

一个年轻人就说拔话:“俺怎么没见他们,俺这样困难怎么就不见他们慰问慰问俺。”

一群人就笑。其中一个年龄稍长一点的正色道:“别砍一股碌锯一股碌,哪把壶不开提哪把,让王桂兰说正经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乡镇政府最新章节 | 乡镇政府全文阅读 | 乡镇政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