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 第九章白菜过剩(1)

作者 : 兰汀梅子

兰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300余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诗文集《在风中歌唱》。

话说这年秋天,为了解决卖粮难,在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下,在农民自发地行为下,人们开始大面积地种植蔬菜,造成冬天萝卜、白菜过剩,田间地头到处堆积的都是大白菜、大萝卜,市里和县城的菜市场、集贸市场、街头巷尾、居民区随处可见拉着架子车的卖菜农民,菜价一降再降,降到没法用秤秤了,干脆论颗买,一颗白菜二分钱、一分钱,菜价已贱得连化肥、农药钱都换不回来了,可还是卖不出去,大田里还没来得及收的萝卜、白菜,被大片大片地弃在地里冻死、烂死,眼看着几个月的心血就要打水漂,种菜的农民心里急得滴血。

这天史玉林一上班就听说大王庄的王桂兰和他爱人上报纸了,他找来这张报纸一看,乖乖!市报的头版头条登着王桂兰和他爱人拉着架子车卖白菜的大照片,车子上插着一条标语:工人老大哥,救救我们吧!照片下是图片说明:怀川县怀川乡的农民梁成富、王桂兰夫妇今年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他们满怀希望地进城卖菜,却遭遇无人问津的沮丧。希望广大市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些农民兄弟们。

人们争相传看着这张报纸,作为照片的发源地怀川县、怀川乡,当然不会寂寞。王桂兰夫妇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好生了得,对于怀川乡是福是祸,还未可知,“两个老幺”看到报纸的第一反应,是首先让包片包村干部连夜到王桂兰家中了解情况。

石磊和史玉林拿着报纸来到王桂兰的家里,石磊也顾不上开玩笑了,他一脸严肃地说:“你们上报纸了。”

王桂兰一脸迷茫地问:“你说啥,俺们上报纸了?俺有啥事值得上报纸。俺又没捐款又没做啥好事,你净哄人哩。”大概在王桂兰看来,像她这样的平民百姓,只有捐款做好事了才可能上报纸,她平生第一次上报纸是她带头捐款帮助麦青筹集学费,那次她报纸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曾风光一时,让她记忆深刻。

史玉林拿出报纸让王桂兰夫妇看,王桂兰一看到自己两口子报纸上的大照片,惊讶地叫了起来:“想不到,卖白菜也上报纸了,丑死了,你们看俺头发乱的,跑这丢人现眼了。”

她男人也在一边说:“这是咋回事?”

石磊狐疑地问:“这么说,上报纸,你们不知情。”

王桂兰茫然地摇摇头:“昨天俺和你哥在县城卖白菜,卖了大半晌也没卖出几颗,快到晌午吃饭的时候,来了一个人,他不买菜,却对俺问这问那的,他问俺和你哥叫啥名,家是哪里的,家里种了多少菜,收成咋样,还问了菜价、销售情况,俺闲着也没事,就和他拉呱起来,他问过后,就走了。”

史玉林指着照片上车上插的标语问:“那这车上的标语是怎么回事?”

王桂兰说:“是那个人放上去的。”

她男人在一边补充说:“当时俺要拿下来,你嫂说放上去正好招人,就没拿下来,后来还真招了些人。”

“那你说,这标语不是你们放的。”

“不是。”王桂兰不安地问:“碍事吗?”

史玉林看看石磊,石磊没有作答,他们就从王桂兰家中出来了。

王桂兰夫妇局促不安地把他俩送出门外。

农民卖菜难的新闻惊动了市委书记、市长,他们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市民踊跃购买大白菜、大萝卜。很快县委书记、县长一行人来到王桂兰家中,他们亲切地拉着王桂兰夫妇的手问寒问暖,了解农民疾苦,调查萝卜、白菜积压的具体情况。

县委书记问:“你家一共几亩地?”

王桂兰的男人答:“俺家一共种六亩、六亩二分地。”

王桂兰矫正道:“是六亩三分地,这里边还包括俺两个老人的两亩多地,除下他们的,俺家四口人也就四亩地多一点。”

县委书记、县长在一边望着她频频点头,微笑地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王桂兰本来就有点人来疯,县委书记、县长的鼓励态度更助长了她的谈兴,她滔滔不绝地说:“以往俺家主要以种粮食为主,这几年俺家每年都为卖粮难犯愁,今年卖公粮、余粮连现钱也得不到了,打的是白条,至今还在手里攥着,到乡政府、乡粮站找了几趟,也没有兑现。”

县长插话问:“家里还有其他收入吗?”

王桂兰答:“没有,俺家和村里的大多数农民一样,主要以种地为生。”

县长看着王桂兰的男人问:“你一直就在家种地?”

王桂兰男人搓着手说:“俺下学后到部队当了几年兵,退伍后就一直在家里种地。”

县长微微地点了点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乡镇政府最新章节 | 乡镇政府全文阅读 | 乡镇政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