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五人行 第七章 萧夜桥3

作者 : 笑的背后

第七章萧夜桥3(本章免费)

很快我不用无所事事的喝酒了,因为我选妃的事中途夭折,胡国又出兵了。

大威历294年秋,胡国大军破威武关,在前线督战的兵部左侍郎战死,4万三千名大威子弟阵亡。胡人一面在辽东前线布下重兵牵制大威名将燕尽忠,一面选精兵自大同一线千里奔驰,攻入京师月复地,京师关防潼关被破,总兵阵亡,胡国十三万大军兵临城下。

老朽拖沓的父皇和兵部官僚们在生死存亡之机终于显示出了高效率。他们一天发了十四道诏书,诏令辽东督师燕尽忠回援。

两天后,燕尽忠派人800里加急,提出了他的主张:京师有十五万重兵守卫,而且各地勤王军正日夜兼程赶来。胡军千里之师,只要坚守半月,必定疲劳,到时候各地合围,辽东出兵断其后路,定可全歼。如果此时回援,辽东正面的胡军必定乘虚而入,大威在辽东的数十府不保。而且此时与敌交战,正是攻敌锐气,实为下策。

燕尽忠的回文让父皇召开了一个大会来商讨,我竟然有幸一起参与!这事关大威存亡,如我般的小王爷也纷纷到会。

会议在激烈争吵中进行着,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要求燕尽忠及早回援,因为外面胡军的攻势实在太猛了。他们的身家性命无疑比辽东那千万军民的性命高贵的多,"主上有难而不急救,燕尽忠之心,实在叵测。"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我闷声不语,看着父皇。我知道他的意思明显也是想燕尽忠回援,我就算劝了也是白劝。

全场只有吏部侍郎方谦之表示反对,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为燕尽忠辩护,他认为燕尽忠的建议非常恰当,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胜果。

结果争论的最后,方谦之被父皇生气的赶出了大殿。"再下一道诏书,限燕尽忠7日之内回援京师!"父皇终于拍案决定。

我跟在群臣后面三呼万岁,悄悄的抬头看他:这个曾经威风八面的皇帝,真的老了!

散朝后我在门外看到了方谦之,他正在太祖留下的石雕八骏下痛哭,衣饰凌乱,涕泪纵横,花白的头发被北风吹的杂乱无章。我同情的看了他一眼,上了车驾,"唉,忠臣!"

第二个忠臣是燕尽忠。

他接到诏书之后,无奈之下放弃了辽东关防,率8万精锐南下救援。一路风餐露宿,衣不卸甲,终于在第六日,赶到了京师外。

但是父皇的第二个命令让他无所适从:就地扎营,与胡人决战!

我不知道这个命令是谁建议的,但我想一定是大官,只有这些人才会这么害怕,才会迫不及待的希望燕尽忠击退胡人。

可怜的辽东军长途奔驰千里,没喝一口热水吃一口热饭,就马上投入了激战中。

我在城墙上看了。

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名将。燕尽忠对疲惫之师激以忠义,摆燕形大阵,对养精蓄锐且兵力占优的胡兵,激战一天,丝毫不落下风。如果这时城里能出兵夹击,那么胡军将肯定被击溃。

但父皇下令紧闭城门。他被胡人放在门口的一万疑兵给吓住了,他害怕是陷阱。

到黄昏的时候,胡兵终于败退了。燕尽忠也鸣金收兵,辽东军也是筋疲力尽,无力追击。

双方僵持了18天,期间大战7场,小战无数,燕尽忠无一落败,歼敌3万余。

这时各地勤王军也络绎到达,胡人终于退了。

就在他要趁胜追击时,宫廷来人把他逮捕了。

罪名很滑稽:"通敌!"

证物是胡人统帅写给他的一封劝降信,里面聊的很亲热。不知道怎么的,这封信没有送到燕尽忠手里,而是"不小心"送到了禁军手里。

于是这样一出再明显不过的反间计成功了,燕尽忠收监!

廷议争吵的很激烈,不过双方人数很悬殊。

皇帝加所有王爷加所有官员对方谦之一个人。燕尽忠的三个亲戚和两个学生都站在了"正义"一方。

这次的结局和上次一样,方谦之又被赶出去了。

不过这次是赶出朝廷。

他被贬为天南令,正二品降为一个正七品的县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天下五人行最新章节 | 天下五人行全文阅读 | 天下五人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