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第十五回:以死相酬知己恩 荆轲义举重几分(43)

作者 : 天然一木

四十三

荆轲,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庆封被楚人杀害后,其后裔逃到卫国。荆轲在卫国怀才不遇,转而投奔燕国,并更庆氏为荆氏,人称荆轲。

荆轲为人深沉,喜怒不行于色,心藏谋略,他剑术之精少年时便大大有名。几经波折,历经沧桑后,便心中藏剑,淡薄于名利。卫国剑客盖聂上门论剑遭到拒绝,便讥言羞辱。荆轲一言不发。后来盖聂又多次讥笑他,荆轲依然以沉默待之。

又一次,荆轲在郊郸与赵国剑客鲁勾践狭路相逢。轲避一旁,以后尽量不与其会面。世人认为其性格怯儒。

荆轲嗜酒,燕人高渐离亦然。高击筑,柯十分喜爱听。两人相交引为莫逆,整日在闹市里饮酒作乐,酒醉后一人击筑,一人和唱。曲终两人相拥而泣,叹恨天下没有用武之地。

燕国谋士田光十分看重荆轲之才,认为其非一般人之所能比。要成大事,不仅要博学多才,艺高胆大,还要不拘小节,忍辱负重。将其推荐给燕国太子丹。

太子丹让人用自己的马车载着田光去请荆轲,亲手将他扶上车,推心置月复地说:“我与先生所商国事,关系到燕国的生死存亡,望先生为重!”

田光郑重地点了点头,并抱定一个决心。

见到荆轲说:“太子丹跪在我面前,真心实意地同我商量国家大事。我已经老了,哪儿还有什么能力呢!我知道你心中藏剑的志向,便推荐了您,请您替我挑起这副担子吧!”

面对荆轲的再三推让,田光抽出剑来,斩钉截铁地说:“太子将国家大事告诉我,又嘱咐我别泄露出去。现在我能做的事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一个人能够保密的最好方式,就是永远闭上嘴。”说罢,挥剑自刎。荆轲被田光的壮举所感动,欣然前来见太子丹,接受了刺杀秦王的使命。

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挥军南下,逼近燕国。荆轲见刺秦王的条件已经成熟,先是向太子丹表示,要接近秦王,就必须让他相信燕国的诚心。而秦王一直垂青燕国的督冗等地。如果拿着督冗地图见他,就一定有可乘之机。太子丹同意了荆轲的要求。

荆轲又背着太子丹,来到樊公馆,向曾经策动秦国长安君造反遭到灭门之灾的樊于期将军表示愿意替他报仇,但为了取信秦王,必须借用樊于期的头颅。樊于期二话没说,拔剑自刎。

太子丹厚葬樊于期,将头颅装在木匣中,交给荆轲。并让素有燕国第一勇士之称的秦舞阳为其助手,一同赴秦。

两人动身之际,太子丹在易水旁设酒践行。送行的人身着孝服,满脸悲伤,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悲凉凄惨,高渐离用筑击着悲哀的曲阔,荆轲和着拍子,高声唱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悲壮激越的声音,无不令人锥心泣血,太子丹跪着递给荆轲一杯酒。

荆轲一饮而尽,拉着秦舞阳,跳入车中,绝尘而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佛光寺最新章节 | 佛光寺全文阅读 | 佛光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