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第十三回:废墟埋葬昨日事 侠客不忘兄弟情(39)

作者 : 天然一木

三十九

四女寺镇不大,最长的那条街不过里许路;四女寺镇不小,明朝最大的酿酒作坊,就在那条最长的街上。

四女寺镇自然与东阳酒有关。每天一大早,来自北京的运酒马车,就排了十八里。

“十八里酒巷”由此得名。

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东阳酒,引来络绎不绝的商贾,给四女寺镇带来了蓬勃的发展,这个仅有万数人的小镇,美其名曰“小北京”。

每年早春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这个小镇最繁荣的时候。方圆十几里随处可见的杏树,绽放一张张笑脸,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那浓浓的花香,在人们心里久久不散,让东阳酒身价倍增。

提起四女寺镇,自然就与东阳酒作坊坊主闻天联系到一起。四女寺镇因东阳酒而名,东阳酒的金字招牌则是闻天用他超群的智慧,再加上十几年的心血创下来的。如果说是大明“清明上河图”是繁荣的经济土壤,给予了闻天东阳酒这个金字招牌的生命力有些牵强附会的话,不如说是闻天用他敏锐的眼光,牢牢抓住了这个机遇。无法相信,这个素有“小北京”之称的四女寺镇,十三年前只是一个荒僻的小山村。闻天便是这个小山村中最落魄的人。他的落魄缘于自己曾是一个读书人,十几年寒窗苦读,却没有换来半点功名。家境却是每况愈下,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书不能再读下去了,如果再这样的话,只能沦落成一个叫花子。虽然说是秀才不怕衣服破,就怕肚子里面没有货。然而,四书五经里的学问不能当饭吃。曾经落榜曾经落魄曾经一无是处的闻天,决心要做一些养家糊口的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十三年前那个清明节,闻天望着破矮的茅屋旁边那棵盛开的桃树,从古诗的平仄音律里得到了一些启发。闻天把满月复的学问做了一次即兴发挥,说服了村里唯一的财主闻礼。

一家小小酿酒作坊在闻礼地资助下便建成了。

短短十三年时间,这家从当時只有三个人的作坊,发展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成了明朝最大的酿酒作坊。

十三年的筚路蓝缕,使闻天的满月复学问得到最大的发挥。他成功了,成了四女寺镇首富,他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讲不清。

如今闻天已近耳顺之年,他身上却看不出一点衰老的痕迹。他照样能骑最烈的马,喝最烈的酒,满足最难满足的女人。

在闻天眼里,平生最得意的事有两个:一是用十万两纹银赢得艳绝京城的名妓李巧巧的垂青。这个得宠于崇祯的大美人,硬是婉拒当今圣上的造访,陪了他一个晚上。

当然,像李巧巧这样的花魁娘娘,不但不缺银子,而且身边大都是文人雅士、巨商大贾、达官贵人,他们来这里只能听她弹弹曲子,引弄几下诗文风月,要想博得神巫降雨,却是难上加难。而闻天却因为窥得一个天大的秘密,恩威并施之下,才使其委身。

这个秘密就是当朝的名将夏侯候便是李巧巧的亲生父亲。

闻天另一件高兴的事便是二年前娶了色、艺双绝的才女秦琴韵。无名先生的故事由此而起。

四女寺镇的酒舍茶肆,活跃着一个普通的说书人。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缎箭袍,腰系皂色布带,一件旧文生氅虽然上下打着补丁,却干干净净。他那张还算年轻的脸上早早爬满了皱纹,印下了岁月沧桑的痕迹。他好像有一个怕冷的毛病,在四女寺镇近两年了,春清秋冬的节气对他不受一点影响,始终如一穿着那套衣服。他那连声咳嗽和和蔼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镇上的人们最为熟棯。而对他的名字和他的过去,却无人知晓。

虽然咳嗽连声,但他口中讲得故事却照样引人入胜,常常让周围的人们听得如醉如痴,无疑他是镇上最受欢迎的人,热情的四女寺镇人称他为无名先生。

无名先生说得最精彩的一段,便是“荆轲刺秦王”。说到动情处,他的连声咳嗽好像也蕴含着浓厚的感**彩,感染了周围所有人。让他们为荆轲的失手扼腕长叹,对荆轲的悲壮潸然泪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佛光寺最新章节 | 佛光寺全文阅读 | 佛光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