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第十三回:废墟埋葬昨日事 侠客不忘兄弟情(37)

作者 : 天然一木

三十七

废墟里埋葬着昨天。

所有的激情和抗争都深深地掩埋在这苍凉的岁月里,鸟唱和歌吟远在人类之河的那边。一两堵残墙断壁如老人般固执,默默地遥望着荒芜的山野。

一老一少的脚步给这里带来了人的信息,袅袅炊烟在深蓝色的天空里上升为一个崭新的黎明。

这里在成为废墟之前,也许会有一个预言或是一阵骚动,如今成了全部的秘密。

一片死亡的遗迹,理想风干后留下的标本,不屈者意志结成的化石。

曾易望着这片他曾经为之自豪又为之伤心的地方,陷入长长的回忆中——

十二年前那个黎明的拂晓,大名府巡检夏侯候突袭了清风寨。一夜间,他们穿过密道一线天,五千精兵从天而降,喊杀声打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丁汝舟为掩护弟兄们,被迫与夏侯候进行殊死决斗。

两人第二次的交战,也是最后一次的交战,实则是真正的对决。

与刚才二百多招的酣战相比,这一次的对决只是一招。

那电闪雷鸣般快捷的一招,已经完全超越了兵器的范畴。

残阳如血,染红了整个清风寨。金色的钩发出一声长吟,诉说着一个侠客“舍生取义”的故事;黑色的枪发出一声长啸,演绎着一代名将“精忠报国”的不老传说。

两人最后这一招的名字,竟出奇的相似。

如果说“舍生取义”是一个侠客最高的境界,那么“精忠报国”则是一名将领终生的取舍。所以说这两招不仅仅是两种武功精髓的对决,更是两种思想的碰撞。

虽然一手持钩的丁汝舟和一手持枪的夏侯候相比,在兵器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夏侯候还是胜了。他用满是鲜血的左臂,磕断了笨拙沉重的大铁枪。枪头就像月兑弦的箭矢,扎进了丁汝舟的右脚背。

丁汝舟却是一招未发。

“你为何让我?”

面对夏侯候的发问,他左手缓缓握住了铁枪头,血汩汩地往外流着。

“因为你是一个好将军,做得事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这是一位侠客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境地,所以无论结局如何,我都输了!”

夏侯候一阵黯然。

“我求你一件事,放过我的兄弟们?”

在对方殷盼的目光里,夏侯候无奈地低下头。

“大明的金科玉律,不是我一个小小巡检使能够更改的。何况又死了那么多人。但你放心,对那些无辜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我一定舍命保全。”

丁汝舟淡淡地笑了笑:“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交你这个朋友,但我还是不会送你一个全功,那样的话,对不起一个侠者的名声,更对不起我身后那些与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

他回过头,对着清风堂,喊出他生命中最后的那句话:“弟兄们,你们何去何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丁汝舟今生今世没有交错你们这些好兄弟,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兄弟。”

说罢,右手持钩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隔断咽喉。

这才是“舍生取义”的最后一招。

丁汝舟用自己的生命,注解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招。

他也用自己的鲜血,诠释了一个侠者的生命内涵。

清风寨剩下的那六十条汉子,怒吼了一声“大哥,我们一起走,到阎王殿去做兄弟。”一个个面对殷红的残阳,挥刀自刎——

曾易擦擦发涩的双眼,从遥远的追忆中回到了现实。这位形同枯木的老人,这些年来泪已经流干了,只剩下那刻骨铭心的仇恨。十二年的仇恨,让他忘掉了一切,他活着就是为了仇恨而活着,仇恨让他的武功达到了常人无法超越的巅峰。

他对着身畔那少年说。

“寒儿,你要记住,这废墟埋葬着你义父的理想和抱负;埋葬着清风寨五百多名壮士的血泪;也掩埋着夏侯候,荆离的罪恶。你是为仇恨而生,为我们清风寨而生,你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老人缓缓打开包裹,一对暗红色的钩,在晨曦下闪烁着淡淡的金光。

老人摆出一个古怪的招式,双钩在晨风下发生了驼铃般的声响。

“十二年了,整整十二年了。这对金钩十二年没见阳光了,十二年没有饮血了。如今,它有一个新的名字。叫‘长恨钩’,它带着你父母的血泪,带着清风寨所有人的仇恨,带着我十二年的信念,让夏侯候和荆离血债血偿!”

少年一脸凝重,虔诚地接过双钩,浑身充盈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在沙漠中磨砺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佛光寺最新章节 | 佛光寺全文阅读 | 佛光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