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第二回: 说书场上谈刀兵 布衣少年疑窦生(6)

作者 : 天然一木

天灰蒙蒙的,风刀子般的刮个不停,天气干冷干冷的,晌午的太阳畏缩在云层深处不敢露面。

镇尾一家低矮的茅舍里,一个形容枯槁的女子躺在土炕上,想着心事。

“默儿!”她轻轻唤着,然后便咳个不停。她挣扎着坐了起来,右手支撑,左手颤微微地拿起炕边缺腿桌上儿子的临帖。

王義之的《兰亭序》,竟让儿子描摹的惟妙维肖。她有些安慰的笑了。

病妇名叫黄灵秀,是江湖久负盛名的大侠丁汝舟的弃妻。

想当年,出身名门才貌双绝的黄灵秀与禁军教头丁汝舟结为秦晋,一时轰动京城,传为一段佳话。谁知天遭不测风云,黄灵秀的父亲在一次文人雅会上,意气风发下写了一首褒贬时政的诗,惹怒了权臣魏忠贤招来杀身之祸。不知为何,丈夫丁汝舟挂印辞官,夤夜离家,再无踪迹。只留下一封休书,让怀孕在身的黄灵秀欲哭无泪。好在老天开眼,黄父由斩立决改为千里流配。

家遭噩变,几经颠离流所的黄灵秀,在返还原籍武城的行途中落下了病根。几年来,她也断断续续听到那个负心人在太行山行侠仗义的消息。然而,千里之遥,她纵有千般万般委屈又向谁诉说。生活的艰难,感情的折磨,在痛苦的煎熬里度日如年的黄灵秀,唯一的籍慰,就是看到儿子一天天成长。

“娘,药我给您抓来了!”丁默几乎是小跑着进了门。

“银子从哪里来的?”

在母亲地追问下,丁默熟练地支起药锅子,先舀了一瓢水倒了进去,又抓了一把稻草塞在锅下,用火石燃上火,用力吹了一下,火苗忽得窜了出来。他一边小心翼翼地兑着草药,一边回答着母亲的问话。

“丁二爷爷给的!”

“你二爷爷家日子也不好过,你怎么好意思难为他老人家!”

面对目前的斥责,丁默小心解释着。

“我没向二爷爷讨,是他硬塞给我的!”

“唉!天底下的好心人咋都这么难呢!”黄灵秀唉声叹气道。

“默儿,丁二爷爷的恩情你一定要铭记在心!”

听着母亲的叮咛,丁默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时,煎药锅里的水沸腾了,浓浓的草药味四漫开来,屋子里也开始有了一些暖意。

“大姐,你的老病咋又犯了?”

在一个又夏又脆,又柔又媚的呖呖莺声里,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体态轻盈,腰肢袅娜,拎着大包小裹走了进来。

“二姨来了,二姨来了!”丁默高兴地大呼小叫着。

“默儿,吵什么,还不给你姨娘拿杌子。”

黄灵秀刚说完,便咳个不停。丁默忙不迭地把煎好的药盛在一只瓷碗里,用汤勺搅了搅,小心翼翼地端到母亲面前。

黄灵秀呷了一口药,止住了咳嗽,便满脸关切地问:“灵素,大祖的官司了了没有?”

“大姐,瞧你一副菩萨心肠,都病成这样了,还挂念着别人。大祖的官司了了,只是费了不少银子,京城的酒坊也卖了,生意做不成了,我们只好打道回府。三年的折腾,陈家伤了元气,大祖也一蹶不振,整日以酒浇愁”。

黄灵素扫视了屋子一圈,目光落在丁默的临帖上,一探身子拿在手中,看着那刚劲有力的字体,不由引起无限伤感来。

想当年,为救父亲,心比天高的她委曲求全,嫁给武城首富陈大祖。自叹红颜薄命的黄灵素,与陈家酒坊丰俊神朗,精神强干的帐房总管闻天暗生情愫,红杏出墙并珠胎暗结。想不到闻天竟是一个衣冠禽兽,为谋密方,花言巧语骗得黄灵素的真情,再下圈套让陈太祖惹上一身官司,久负盛誉的武城名酒古贝春从此一落千丈。

“素妹,那个孩子还好吗?听说托养的秦大官人是京城名捕,大祖的事他出过力没有?”

对姐姐一连串地问话,黄灵素只是沉默不语,她握着黄灵秀枯柴般的左手,半晌才幽幽叹道:“姐,咱们的命可比黄莲还苦!”

姐妹俩相拥而泣,站在一旁的丁默也流下了一串热泪。黄灵素看着他那悲伤的样子,不由心如刀绞,她恨恨地道。

“姐,这个弱肉强食的世道,舞文弄墨成不了事,你应该让默儿学他爹,做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你提那个薄情寡义的人干啥!默儿没他这样的父亲!”

黄灵秀忿忿地道

“姐,姐夫决不是那种人,当初离开你,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黄灵素的劝言,更增添了姐姐心头的怒火。

“什么苦衷,八年了,他负心而去,撇下了我们孤儿寡母,不知受了多少苦,吃了多累,他知道吗?体谅过我们吗?”

说着说着,黄灵秀已是泣不成声。

“二姨,我爹是强盗,他抛弃了我和娘,只顾自己在太行山占山为王,逍遥快活,不顾我们的死活。我恨死了他。我要让夏侯候剿灭他!”

丁默挥着右拳,大声道。

“默儿,别胡说八道!”

黄灵秀厉言道。

望着发怒的母亲,丁默愣了。

黄灵素看了发呆的丁默一眼,郑重地说:“默儿,别人怎么说你父亲是别人的事,你要记住,你爹当年是京城禁军教头,后被坏人陷害,迫不得已才离开你和你娘,浪迹天涯,行侠仗义,占山为王,杀富劫贫,替天行道,人称‘南侠’。他不仅不是一个强盗,还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他是夏侯候那样的大英雄吗?”

“不!他们走得是两条道!”

“两条什么道?”

“白道和黑道!”

黑道和白道,是两条永远不同的道。

但在这个黑白混淆的世道里,什么是白道?什么又是黑道?两者的区别又在哪里?

大明子民心中的大英雄夏侯候知道吗?

被称为“南侠”的金钩铁划丁汝舟知道吗?

镇上那位年龄最大辈份最高学问最深的丁二先生知道吗?

丁默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迷惑。

这种疑惑,岂不是延续了几千年。从荆轲刺向秦王的那一剑,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为旗;从西楚霸王魂断乌江,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李世民玄武门骨肉相残,到南唐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声悲叹;从杨继业头撞李陵碑,到明太祖发起陈桥兵变——

无论现在的,还是过去的,无论活着的,还是死去的,这种疑惑,谁能解答?

这种疑惑,能延续到何时,谁能知晓?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佛光寺最新章节 | 佛光寺全文阅读 | 佛光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