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千年 4.9

作者 : 携爱再漂流

不安在我心底扩大,却没有说出来。

进了饭店,我们要了一个连通的房间,因为我对独处有些恐惧。进了房间,就再也不想动,连饭也不想吃,简单洗漱后,我就躺下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了海边。其实,昨晚,文钟自己来过,看过星相与风水,觉得有几个地方的水域可以作为重点。

第一是秦山岛,根据记载,秦始皇亲自到过那里,留下不少石刻和传说。第二是高公岛,那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半岛地城,又正好位于帝星的位置,属于风水宝地。第三个是连岛,那里原来是个孤岛,但景色非凡,似人间仙境。

文钟让我来看这几个地方,哪里与记忆中的比较相符。站在现代化的港口,我的眼睛一时酸涩,没有净土可以不被打扰了吧。

我们先去了秦山岛,从海头湾转向西北,一个宝葫芦似的海岛浮荡在烟波浩淼间,那便是秦山岛了。似乎有一股熟悉的气息迎面而来,我有些兴奋,可是文正却开始呕吐不止。

我们连忙找了个农家停了车,为文正找药。附近没有药店,我恰巧看到农家的院子里有晾晒的半夏和杏仁,连忙买了一些,文钟在一旁很是惊讶。我让他去把那两样东西捣碎,然后我用水煎药,熬好后让文正喝了下去。片刻,文正的呕吐就止住了。

“没想到,这些也可以止吐。”文钟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农家的大婶也很是惊讶,她知道半夏是草药,每年晾晒后就等着收药材的人来买,却不知道怎么用。

“其实,有很多救急的药草都是随处可见的。不过半夏是晒过的才好,真是万幸。如果没有这个,还可以找一些抹草、生姜,不过会慢一些。”我笑,这有什么难的呢?为了楚钟离,我可是看过很多医书、草药方的。虽然来到现代也看了很多医书,却总是觉得鲜血淋淋,不似以前的方法。

文正虽然好些,但再前行恐是不行,我们让他先在农家休息,嘱咐他晚些时候再喝些药,我和文钟准备先去岛上看看就回。

站在岸边,那种熟悉的感觉更加显著,我和文钟坐了船上得岛来。

岛上山青树碧,五彩斑斓,山谷中盛开着山茶花。岛的东首有三石耸立如人,其中两块尤为高峻,气宇轩昂,当地的渔民称为“三大将军”。其旁崖上刻有“水天万里”,西崖上又刻“洪波浸激”四个大字。山上还有受珠台,这台原来是说秦始皇至东海,海神捧珠献于帝前。于是就修了受珠台。台西侧便是碧霞宫,祭祀女神。进香的善男信女,常携鸡到此入生,致使满山“鸡声祝祝出竹间”。这些当时都是没有的,现在看来也有些累赘,不如原始状态的好。

我和文钟走到岛的西南,看看岛下的海水和远处。我深吸了一口海风:“应该是下面20里外的那个水域,我确定是这里,虽然经历多年的侵蚀,但这个岛我还依稀认得,这风、这味道都没有太多的变化。”

“真的吗?这么容易就找到地方了?还亏我做了那么多的准备。”

文钟的话让我笑了起来,他总是这样标榜自己的贡献,和文正一点都不一样,也不知道文正怎么样了。

“现在我们也方便下水,先回去吧,晚上再过来也不迟。”听了文钟的话,我点头。

回去的船上,我站在船尾,望着曾经熟悉的那片海,心中如这海面,表面平静,底下却波涛暗涌。我甚至有些害怕,因为我无法知道那里会有什么等着我。

文钟却是兴奋得象个找到了糖的小孩,手舞足蹈。这时,船的左舷迅速漂过了一艘快艇,快艇上有2个人,因为速度太快,我并没有看清,随着他们的驶过,飘过一丝寒意。

船靠岸了,我们回到了农家。文正已经好多了。看着我们神采飞扬,他也有好消息要说:“我听这里的大婶说岛的西南方向还有一条神路。《江南通志》:"水底有神路,三十余里,阔数丈,由岸直抵山下,故老谓始皇筑。洪被浸激,迄今不圯,潮落可搴裳而涉也"。《述异纪》:"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辄鞭之,皆流血。秦山神路,就是鞭石成桥之事。迄今神路犹存。每逢潮落,露出水面三四里,宽四五丈,皆乱石堆砌,虽潮水猛勇不能拥走一石。落潮时沿神路淌水可直上秦山。”

刚才我们在岛上的时候,是涨潮后,所以神路并没有显现,如果真的还有着条神路,那就说明我的记忆没有错了,那神路就是为了修筑陵寝而铺就的。修筑陵寝所用的石料大多取自秦山岛,我记得那个小岛当时叫琴山,因为它很象一张横卧海天之间的瑶琴。

“我们今天晚上就下去看一看吧。哥,你就在上面帮我们看着绳子就好了。”文钟说:“我还真是好期待呢,星儿,你说说当时修建的是什么样子。”

“当时修建的陵寝,整体框架是用琴山的大理岩,和现在书里所说的堡垒差不多。里面的装饰都是水晶、玉石和数不清的宝石、珍珠。我记的,当时的水晶就是从东海县那里挖掘开采、打磨加工的。”我回想着当时的情景:“外面是华丽光洁的大理岩,里面是晶莹剔透的水晶,非常漂亮但冰冷。”

“现在的东海依旧盛产水晶呢。”文钟说。

我陷入了回忆,他们也没有打扰我。

傍晚,我们吃过晚饭,整理好行头,向曾经的那里进发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寻爱千年最新章节 | 寻爱千年全文阅读 | 寻爱千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