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千年 4.7

作者 : 携爱再漂流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不知是因为明天的东海之行,还是因为今天的平凡的女孩与玩世不恭的岳啸石,亦或是其他故意忽略不计的困扰也未可知。

天渐渐的亮了,我起身走到窗前,现在的窗就是好,不必推开,外面的景色就一览无余,天只是蒙蒙亮,紫微垣依旧烁烁,可帝王后宫早已不在,真不知楚钟离是否能依星相预知2000多年后今天的景象。

窗外的都市在清晨中象是大片大片的素描,深深浅浅的沉重颜色,凝固起所有盛世里的明媚和风情,却没有任何记忆可寻。男耕女织、闻鸡起舞更是昨日,这繁华的都市中连鸡鸣犬吠都很难听到。

那东海是我的故土——楚国的疆域,文钟说是现在江苏省的地界。当时我看到地图时惊诧的感觉现在还不能平复,中国的疆域比那时宽广了许多,而那时的一统江山不过是中原几个省而已。那时的匈奴也不再是长城重点防御的外敌,当我登上长城的时候,更是一番苦涩,虽说是明朝修缮的,但主体仍旧是秦时的,看来只有泥土是最沉稳的。秦皇岛、西安、咸阳这些与楚钟离、赢政相关的地方我还不敢太过接近,虽然我知道那里才最有可能有我想要的答案,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我怕不好的消息。只有东海——死亡的归宿,我才有勇气触模。

太阳出来的时候,文正兄弟二人起来了,吃过早饭,我们便出发了。文钟当司机,开着他的丰田霸道一路飞驰。文正坐在副驾的位置上,拿着地图参看。我做在后面看着沿途的风景。

这沿途的风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千倾良田,我似乎又听到曾经的马蹄声,只是感受不到耳边掠过的疾风。

“其实,中国最早的高速路应该就是秦始皇修建的呢!”文钟的话打断了我思绪。我对着后视镜中他的脸笑了笑:“这路可没有咸阳城外的驰道宽。”就是在那里我初次见到的赢政。

“也是,秦始皇的驰道有大约69米宽呢。不过用途可大有分别,你那时的驰道是用来保证调动士卒和转运粮草的方便的。尤其是他统一了六国后修建的驰道更是千古一绝呢。路面用锤夯打,平坦坚实,驰道两边每隔三丈植树一颗。那些驰道,在战争时期用来调兵,运输粮草,平时便于驿传。对于秦国控制全国、防守边疆,乃至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个赢政真是了得,我可是很佩服他的。”文钟一副景仰的表情。

我开心地笑了,那个文钟从来没有服过谁,却是对2000年前的赢政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没有楚钟离,赢政也许做不到这些,或许要用更长的时间吧!”我一想到赢政,楚钟离自然地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大概、也许、可能吧,哪个伟大的君主不是有一大堆能臣辅佐?一个人自然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只是可惜呀,你的楚钟离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话未落,他就被文正拍了一下,自知失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我的心情似乎有些影响,有些落寞,可是我并不会放弃,我会找到答案,只是那答案是否是我想要的,我的心又疼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没有人说话,各自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中,文正放了音乐,忧伤的情歌一首又一首,我的心似乎更凉了。现在的乐曲与当时大有不同,秦时的音乐都是宫廷的,偶有民歌,不过是几个曲牌。现在的歌却能打动灵魂,触动心扉。

文钟开得很快,中午12点多的时候到了泰安。在泰山脚下吃了午餐。文正问我想不想去泰山上看看日落。虽然是泰山日初的景色最为有名,想来日落的景色也不会很差。而且到了东海也没有那么容易找到曾经的地方,还不如先在泰山游览一番。于是,我们决定登泰山。

这座山从黄帝到今人、上至国君下到平民、文人政客、各色人等都对他顶礼膜拜,真是不明所以。

先去了岱庙,“泰山秦刻石”跃入眼帘,熟悉的整齐秀美的小篆体硬生生刺痛了我的眸,历经沧桑,碑已经残破,仅存了10个字,悲从中来,沧然泪下。文正揽了我的肩,让我靠在他的肩上。

过了酗酒,我止住伤悲,对文正道了谢,继续前行。到了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就算开始登山了。一天门到中天门,这段基本处于山麓,相对地势平缓,古木参天,空气清爽,山间鸟语啁啾,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

到了中天门,一眼就见到了陡立而迤逦的泰山栈道,便心跳起来。栈道陡立,且无限延伸,悠长绵延,仰视整个山体,却是壮伟得一团苍茫、雄浑得一股气势,高也!大也。

拾阶而上,才发现如此辛苦,下午,大多数人已经开始下山,而我们却要顶着骄阳上去。而且满眼都是台阶,好象永远也停不下来脚步。但是我们并不抱怨,就连平日最多话的文钟也是边走边擦汗。

山势突兀,山道迂回险要,紧十八盘,慢十八盘,自有“无限风光在险峰”韵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也许就是在这辛苦之后得来的感慨吧。

体力已近极限,终于到了南天门,竟然用去了3个多小时。过了南天门意味着已经到了“天界”,景色由攀登时的峰回路转,山重水复,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从天街到玉皇顶,玉宇仙阁,朔风阵阵,让人有仿如登仙。登泰山犹如抑扬顿挫的音乐,到达山顶就像是到达音乐最**。最精彩的泰山刻石就在岱顶,这里有汉武帝的无字碑,唐高宗的“登泰山铭”,极目远望,北面大汶口外黄河水无语东流直入大海,泰山依然在,秦皇汉武踪迹已杳。

我坐在“天地同攸”刻石下整理自己的思绪,天色渐渐暗了,山顶的风大了起来,吹拢了好多大片的云,落日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红色、蓝色、白色交织在一起,最后融为黑色。

静默的黑色,能包容和埋葬一切的黑色,这山上的一切都让我想起那时秦国,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眸……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寻爱千年最新章节 | 寻爱千年全文阅读 | 寻爱千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