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吟 卷1—066

作者 : 独立西风

红|袖|言|情|小|说“是!所谓‘顾绣’指的是前朝上海顾家的刺绣!”看来,自己现在要给宜妃即兴上一堂刺绣简介课了!我对她娓娓地解说道,“在前朝顾氏家族中有个叫顾寿潜的,他的妻子韩希孟极善于画花卉,尤其擅长刺绣,在顾家众多的名手中堪称代表,因为她的绣品名扬海内外,这‘顾绣’便因此得名。顾绣的特点是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现深邃之体、人物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报绰约亲昵之态……尤其出名的便是其中的丹青绣,而这幅绣屏便是顾绣中一幅典型的丹青绣!”

“丹青绣?”宜妃和众人皆听得津津有味,德妃好奇地问我,“这丹青绣又是怎么回事儿?”

“所谓‘丹青绣’就是将名家的书画丹青作品用刺绣的手法表现出来,而这幅‘凤戏牡丹’……我记得是前朝才子唐寅的画作,被用作刺绣的图样绣了出来!”

“怪道这绣屏看上去竟像幅画儿似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哪!”宜妃满意地点点头,原本阴沉的脸色顿时和缓了许多,微笑着问我,“那你可知道这丹青绣是怎么绣的么?”

“略知一二。”

“那你就给本宫好好儿的说说罢!”

“要准备绣一幅丹青绣,首先要挑选好画稿。这画稿必是得选自名家名作,这样绣出来的绣品才能既显华贵典雅而又不落俗套,有一种清雅月兑俗、飘逸出尘的美感,就像这幅‘凤戏牡丹’是选自前朝唐寅的画作一样;将画稿选好后,细细地临摹到绸缎上再小心地上了绣棚,使之不松不紧、恰到好处之后,接下来就是选线了,每种丝线的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到二十种之分,若是大件的绣品则要近百种……”我指着绣屏道,“娘娘,您若是细瞧,就可辨别出这幅绣屏上选用的丝线至少有一二百种呢,这可是一般的顾绣绣品中极为少见的!”

宜妃凑到绣屏前细瞧了好一会儿,笑着对我说:“呵呵,没错儿,确是如此!”

“这幅丹青绣的绣法纯熟,针法繁复多变,应是顾绣的颠峰之作,而顾绣流传于世的丹青绣品本就很少,我记得一共约才五幅绣品左右!难怪您的这几位姑姑们都不认识呢,请娘娘别怪罪她们!”

“好啦,既然宛格格替你们求情,那你们就都起来吧!今儿本宫不怪罪你们便是!”宜妃这才转怒为喜,朝她们笑着摆了摆手。

“是!”几位宫女这才大松了一口气,恭敬地站起身来,见我出言替她们解围,纷纷朝我投来感激的眼神,当然,只除了那位秋桐。

我见青玥格格那一脸皮笑肉不笑的尴尬样子,想了想,对宜妃赞了她一句,说:“青格格能为娘娘觅得如此珍贵稀有的绝世绣品,真是花费了她不少的心血呢!”

让自己颇感意外的是,宜妃听了我的话,却并没有对青玥格格多加赞赏,只是对我意味地笑了笑,亲切地问道:“哎,既是你对顾绣如此了解,本宫还有个问题要问你!”

“娘娘请问!”

“既然这顾绣的丹青绣如此出名,可为什么咱们现在不太能见到这顾绣的丹青绣品呀?”

“因为,这丹青绣对于绣娘的刺绣技艺要求是极高的,想要绣好这丹青绣,不仅得有高超的刺绣技艺,还得对书画丹青有一定的造诣,不仅要懂得鉴赏,还得具备一定的书写绘画功力。所谓‘三分画、七分绣’,因为这丹青绣均是采用名家的书画作品,若是临摹时失了神韵,那就算是有再深厚纯熟的刺绣技艺也无法绣出一幅传世佳作!就因为它刺绣的难度实在太高,现在已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世人皆大多只知晓苏绣而不知顾绣,更别说这极为罕见的丹青绣了……”我思忖着对她说,“娘娘若是有机会能找到那幅唐寅的原作,将原画跟这幅绣屏一比对,就可发现它应是和画作绣得分毫不差呢!”

“啪!啪!啪!”忽然一阵掌声传来,拍手的正是胤禟,他的星眸中闪动着如钻石般耀眼的光彩,满是欣赏和钦佩,赞赏地说,“呵呵,宛格格真不愧是宫中的第一才女,将这幅绣屏的绣法和来历一一道来,尤其是将这顾绣丹青绣解说的深入浅出,真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呢!”

“没错儿,宛格格可真是博学多才呢!”胤禩也赞叹地鼓掌,连连颔首笑道,“怪道我才刚就一直在寻思着呢,这幅绣屏怎么看上去有些眼熟哪?经宛格格这么一指点,这才想起来,呵呵,这可不正是我府中收藏的那幅前朝唐寅画的‘凤戏牡丹’图么?”

“哟,这么巧?”宜妃晶亮的凤眼中满是欢喜,笑着道,“那敢情好啊!哎,老八哪,那你得空就把那幅画儿拿给我瞧瞧罢,让我跟这幅绣屏好好儿的比对比对!”

“姑妈,您既是想瞧呀,我这就赶紧让人给您取来便是!”八福晋笑吟吟地说,随即就让人速将那幅画取来,挂在绣屏旁。

言情小说站()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宛如吟最新章节 | 宛如吟全文阅读 | 宛如吟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