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9 第八章 8.政治交易不见得肮脏

作者 : 哭之笑之

翌日清晨,我在一声声温柔的呼唤中醒来,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的是亭亭玉立的伴月。睡梦中带来的舒适和慵懒尚存,不由得春心大动,伸开手臂说:“抱朕起来。”

伴月迟疑了一下,脸上晕出红霞,还是俯身将我从床上抱了起来。我在她颈边嗅着少女的体味,享受地闭上了眼睛。就听伴月在耳边说:“陛下,昨晚来朝见您的那个老人正在练剑呢,您要不要去看啊?”

韦孝宽晨起练剑?我忙说:“快给朕更衣,朕要去看看!”

走近韦孝宽歇宿的院落就已听见剑风霍霍,我回头示意伴月、临风原地等候,然后蹑足走到院门口。只见不大的院中一个青影被一团白光围绕着翻腾跳跃,动作极其迅猛,看得我眼花缭乱,这古稀之年的老人竟还有这等身手,着实让我目瞪口呆。

韦孝宽带来的那个侍从就站在门边,忽然察觉我站在他身后,大惊失色,我急忙示意他噤声,然后招手将他叫到门外,低声问道:“老将军每天早晨都要闻鸡起舞吗?”

那侍从躬身答道:“回禀陛下,以前是,不过近一年来没有练剑了,今日不知为何突然又练上了。他老人家的剑也没带来,此刻是在用我的佩剑,也不知称手不称手。”

“噢?老将军最近一年都没有舞剑了,却是何故?”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他老人家也没跟小的说过。”

这时,院子里传来韦孝宽的声音:“陛下为何不进来看老臣练剑啊?”

我一惊,忙笑着走进了院子,说:“将军老当益壮,剑术精奇,大周之福啊!”

韦孝宽背剑而立,气定神闲,好似刚才不曾舞剑而是喝茶一般,我暗暗惊叹:廉颇不老,实在是我的福分啊!只听他问道:“陛下可曾习剑?”

“有人教朕读书,却还无人教朕习武。”

“那老臣建议陛下可以开始习武了,高祖武帝五岁就开始习武,十岁即可上阵杀敌。陛下既有心效法高祖,弘扬高祖的文治武功,便须兼修文武之道啊。”韦孝宽边说边让座。

我们便在院中一个凉亭中坐下,我说:“老将军之言正合朕意。我大周已据有辽阔北国,不少人便有了自满怠惰之心,但天下尚未统一,大争之势依旧,还远未到偃武修文的时候。朕应亲为表率,以文治世的同时继续保持尚武精神。”

韦孝宽颇为欣慰地点点头,说:“陛下果然真龙天子,见识深远。”

我笑了笑,回头吩咐跟进来的伴月、临风把早膳传到这里来。她们退下后,我对韦孝宽说:“老将军昨夜席间的一番提点,朕感悟颇多。只是这常山郡公于翼,朕不知该如何向他求教,还请老将军赐教。”

韦孝宽微笑道:“突厥之兵已经退回草原,于翼也刚刚巡视了长城防务,事关北疆安定,此中详情恐怕不是奏章可以完全说清楚的。”

我眼睛一亮:“啊,朕明白了!回到长安朕便召于翼进京述职。多谢老将军!”

“应该是太上皇召他进京。”

“哦,正是正是!”

“不妨叫他带上家眷一同进京。”

“这是为何?”

“陛下不知道吗?于翼正妻乃太祖之女平原公主,是你父皇的姑姑啊。”

我不由大为倾服,明白他在教我用侄孙的身份打感情牌,老辣啊!正待要表达一下钦佩之情,小末和伴月他们捧着早膳进来了,我便和韦孝宽一起共进早餐。朝阳刚刚从屋脊上探出头,和风习习,感觉无比舒畅,改写历史的豪情在我胸中喷涌,出巡前那种无助的感觉已没了踪迹。

吃完早饭,韦孝宽示意有话要单独说,我便屏退了左右,院落里就只剩下一老一小两个人了。韦孝宽施礼说道:“陛下,老臣须赶回徐州了,临行前还有一个请求。”

“老将军请讲。”

“太祖隆恩,赐姓‘宇文’氏,那时虽是西魏,皇室元姓,但自臣从龙入关之日起便坚信宇文氏将有天下,便一直不敢自称‘宇文孝宽’。直至昨夜陛下赐画,见臣孙韦静怡被陛下亲书‘宇文静怡’,感奋之情无以复加。老臣斗胆,敢请陛下将来使静怡确实成为宇文一家,臣当死而无憾!”说着,韦孝宽就郑重其事地跪下叩拜。

我惊诧无比,这意思分明就是要求我娶韦静怡为皇后了,分明是在跟我谈条件啊!古往今来为了找靠山,娶权臣之女的皇帝不在少数,却不知他们背后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果的交易?震惊归震惊,婚姻交易还是必须得做,何况这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韦静怡与小皇帝年龄相当,又有同窗之谊,还是个小美人。再说婚娶之事不可能迫在眉睫,哪儿有七岁就成婚的道理嘛?所以先答应下来再说。

我扶住韦孝宽,也郑重地说:“老将军,静怡美丽聪慧,不仅合朕心意,而且她出身豪门,器局开阔,日后必堪为国母。老将军既有此意,朕心甚悦,就请老将军放心吧!”

韦孝宽再拜,激动地说:“谢陛下,臣虽九死不能报圣恩于万一啊!”

我扶起他,心想:老头儿还挺会演戏,热泪盈眶的,交易就是交易,大家心照不宣,何必如此作态?难怪有人说政治家与婊子无异。我还是个雏儿呢,一不留神当了皇帝,真是逼良为娼啊!

韦孝宽辞别,带着侍从和那两份寿礼走了。我再次急匆匆赶回临时书房,请来司马泳和宇文芳。原本豪情万丈的心绪被婚姻交易搞得就像吃了一只苍蝇,不吐不快。待我将早晨的事情一五一十说完,司马泳抚掌大笑,那无比快乐的情绪让我莫名其妙,压制着怒火问道:“先生在笑朕吗?”

司马泳何其精明,立即察觉了我的不悦,躬身一礼说:“陛下息怒,臣是为陛下由衷的高兴啊,韦老将军已经死心塌地效忠于陛下啦!”

我愣住了,侧目看看宇文芳,她面带微笑似有所悟,知道可能又有妙解,便说:“果真如此?朕愿闻其详。”

司马泳带着微笑坐了下来,慢条斯理地说:“陛下岂不闻王翦求田乎?”

“王翦?秦国名将王翦?”

“正是。昔日秦国发动灭国战争,势如破竹,数年间就灭掉了韩、赵、魏三国,数破楚军,燕王逃窜。始皇欲灭楚,问李信破楚须人马几何。李信答二十万即可。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不可。始皇以为将军老矣,便派李信、蒙武将兵二十万伐楚。王翦则因秦王不用其言,托病辞官,归养频阳。

李信率军虽一路高歌猛进,却不知被项燕所率楚军尾随了三天三夜,终被楚军大破,溃败回秦。始皇自此方知王翦远见卓识,便亲往频阳向王翦谢罪,再三恳请王翦率军伐楚。王翦依旧坚持要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

于是秦国出动大军六十万,以王翦为帅,再伐楚国。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问:‘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军队行至关外,又五度遣使者回朝求田。有人认为王翦求赏过多,王翦却说:‘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是为王翦求田的本意。”

又是用故事,大有古风,我心悦诚服地说:“先生教导得是,朕险些误解了韦老将军。”

宇文芳插嘴道:“所以啊,人家老将军那可不是惺惺作态。陛下寻求大周第一名将和十一州十五镇兵马的支持,如果老将军慷慨允诺却一无所求,陛下不会觉得来得太容易了吗?陛下不会怀疑他另有更大的图谋吗?一个忠臣最大的愿望就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既安了陛下的心,又为子孙求得了富贵,老将军的激动绝对是发自真心的。”

司马泳欣赏地看着宇文芳,点头说:“正如公主所言,老将军既然明白了陛下的意图,他其实已别无选择。他乃大周忠臣,不答应陛下所请,也只能效忠太上皇。既然出力维系了太上皇的权位,大周早晚还是要传到陛下手里,老将军古稀之年了,他怎么可能为自己的子孙种祸啊?何况他对太上皇没有信心,同为忠于大周,转而效忠少年英睿的陛下自然是上上之选。”

“哦?”我问道,“先生从哪里可以看出老将军对父皇失望?”

“陛下,现在是六月,还记得去年六月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皇祖驾崩。”

“一年了,老将军在这一年里没有再晨起舞剑,而今晨他却舞剑了……”

简直如同醍醐灌顶,一切都豁然贯通,我拍手大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将军的壮心再次点燃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公元579最新章节 | 公元579全文阅读 | 公元579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