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 第三卷 第36章

作者 : 向唯达

曾直元从涉足中国大陆直销三商法之始——更确切地说就是从接受“建立自我成功体系”这一概念之后,就在心中滋生出该行业大有空子可钻的念头。他把逐利于直销三商法的人们比作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些个偷砍集体“禁山”中柴火的贼娃子——运气好的,不被护林员逮到的,就“私发”得逞。运气背的,则免不了遭罚挨斗。其实,“禁山”而外的山坡上同样是可以砍到柴火的,只不过较诸“禁山”上的柴稀柴疏罢了,砍柴时要多费砍柴人的手脚、工夫。因此有的人宁愿冒险“偷禁山”。

常言“富贵险中求”。泛滥于中国大陆的那些歪公司麾下的三商法团队就是在冒险逐利——因为其利不菲,可谓一本万利,甚至还可以达到“无本万利”的目的——这利来得比偷扒抢、黄毒赌要安稳安心得多——不犯法——因为国家还没有为之立法。至多就是“违背”了一点商业的潜规则。很似那些偷税漏税的小商小贩,被工商执法逮到了,交点罚金了事。如果是碰到小商小贩中有工商执法者大爷“转角亲”的情形,罚金肯定都无须交——这就是“人际关系学”中正常的表象,厚非无益。

渐变为直销三商法团队“油老鼠”的曾直元,有句口头禅就是:天下财富,匹夫有份。正如空气和水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份。他立志要从中国大陆直销行业中的无限财富里,攫取自己理想的一份。截止今日这位三商法团队“红传”级别的人物,可谓梦想变成了理想,而距他那意念中的“**之门”,恐怕还差十万八千里——不过这不会阻碍他在此路上不断奋进的步伐——在逐利,特别是逐名的方式方法上,他要将自己这一位混迹于中国直销三商法行业中的“土老鼠”,变得比西方的“洋老鼠”高明更多的角色——他协助范婧滋的工作,就是间接地在为自己顺利登临这一**之门,做着铺路,架桥的工作——用柳叶坪的方言说出他的心迹就是:要想上天,得先架好梯子。

被他用“冷处理”凉拌着的生化基地宿僚们,入黔已经有三天的时间了,却仍然被撂在“传扬大使”中间,探讨“诚信”的问题。脑瓜子较活络的商再喜自觉这次真的是被樊婧滋摆道了。待在柳叶坪这鬼都要吃人的地方,真是耽误“阳春”。可又又什么办法呢?只好耐着性子等上一阵子再说。最好是这一阵子的时限,不要太长,否则,会把人憋疯的。事实上,曾直元就是要把他们弄成疯子,以便从他们的疯言疯语中,发掘一些有助于破解制造九头鸟生化基地混乱和对樊至尊施暴之迷的料道来——这些宿僚们天天听着传扬大使轮换着给他们讲的那些毫不相干的故事、笑话,如大毛二毛拣金的故事都听过不下六遍了。窝在心中的无名火,足可以烧干流淌于柳叶坪村西的河水。有一天听得不耐烦的商再喜大声地问道:“到底还要听你们讲多久哇?”

“大慨还有四天吧!”

“四天?!会把人憋疯的!”

“疯了更好,免得我们天天费口舌!”女传扬大使轻声地说完后,接着问:“昨天留给你们的问题,今天想出来了吗?”

“想出来了——傻瓜才回答!”

“好!你很有个性!队长一职就由你担任了!”

原来是这样,昨天这位“女传”给大家讲了一笑话,说的是世界红十字会要来孟彦第三精神病院搞抽样调查。为此院领导特别重视这一问题。便决定从患者中选出一些病情相对稳定的,组成一个欢迎仪仗队。人员选好了,可这队长的人选一时还定不下来。最后,院方决定让队员进行一次公平竟争,由院长亲自考核队员,从中择优录用。院长问大家:“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呀?”

在场的一个个直摇头。

院长也摇了摇头,叹气道:“很多嘛!”接着他又问第二个问题:“你们自己头上长有多少根头发呀?”

在场的一个个仍然直摇头。

院长皱起了眉头,无奈地说:“笨!还是很多嘛!”

有院领导建言说:“院长大人的提问难度较大,给个容易一点的吧!”

“对!”院长觉得有理,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问:“在遥远的新疆,生产有一种长形的,皮上有网纹的,吃起来又脆又香又甜的瓜——这瓜叫什么名字呀?”

场下的一片“切!”声中还夹有几句“你——是——傻瓜······”。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锦绣中华最新章节 | 锦绣中华全文阅读 | 锦绣中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