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第二卷 第716章 堕叶香砌

作者 : 石晶蓝

这是此生的最后一次机会。杜闻秀这样告诫自己。

于是。杜闻秀自通商的异常、四川马帮绕道逃避关税等事件开始,不断怂恿席大猷接受进军四川的观念。此次武术会试之行,杜闻秀以身犯险,刺探机密,终于使席大猷首肯进攻四川。目的,终于达到了。然而,皇室却不同意。

皇室不同意,想必是对未来的胜利信心不足。于是,杜闻秀向席大猷说明之后,至下关逗留三日,找到自己的三弟,让三弟北上,设法联络吐谷浑和吐蕃。

两个月之后,杜闻秀的三弟带回了吐谷浑国王的国书。国书写明,四月十五,吐谷浑将牧马四川,请大理互为策应。

杜闻秀的三弟虽然没有得到吐蕃赞普的国书,但据他所言,在吐蕃赞普所在的上万间房屋的大镇通麦,百姓早被疏散,驻扎的全是军队。照此推论。吐蕃也肯定不会坐视。

谁知,席大猷再次向大理皇室进言起兵,皇室依然不允。

“他们到底在顾忌些什么?”杜闻秀十分不解。

三弟道:“十分明显,就是顾忌哥哥你呀。”

“唉!”杜闻秀没有办法了。

一晃就到了三月。这一日,席大猷忽然遣人唤杜闻秀相商。杜闻秀马上前往,双方见礼之后,席大猷摒退他人,道:“徒儿呀,为师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徒儿能够答应。”

杜闻秀道:“有事弟子当服其劳。只是,连师父都不能办到的事,弟子恐怕力所不及。却不知师父所指何事?”

席大猷道:“为师想借徒儿的帅印一用。”

“这帅印,根本就没什么用处。师父既要,拿去便是。”杜闻秀暗道,师父此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席大猷道:“我还要向皇上进言,废除你的元帅之职,保你做监军,你可愿意?”

杜闻秀立即醒悟,口称“谢师父成全”,立即拜倒在地。

若杜闻秀领大军在外,大理皇室实在放心不下。但是,若由席大猷挂帅,杜闻秀只做监军,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席大猷的忠心及其对名利的淡泊,大理皇室素来深知,有他节制杜闻秀,就可以放心出兵了。

果然。席大猷再次向皇室进言之后,皇帝立即首肯。

三月初十,大理兵发四川。

送走吐谷浑使者之后的次日,又送走了大理使者。

释迦溢协不解地问道:“师尊为何不答允大理杜元帅之邀?”

吐蕃赞普谷卡巴答道:“我为何要答应他?他只是个元帅。而且,还没有大理的皇命。”

释迦溢协道:“这次连吐谷浑都加盟了,真是大好良机。师尊常说,要借用天地万物一切可以借用之力,现在却又不允所邀,莫非是另有什么妙计?”

“妙计是没有的。不管有没有眼下这茬事儿,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谷卡巴道:“他的使者既然已经来了,我也接见了,那个什么杜元帅如果是真正的统帅之才,凭着使者的描述,也该猜到我将要些干什么。答不答应他的使者,都是一样的。”

释迦溢协略加思索,幡然醒悟。

三十多年前,谷卡巴率领吐番部落大军,在消灭羊国,逼降苏毗之后,建立了吐蕃国。当时。就面临着军队向何处去的问题。

有道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战争已经结束,军队理应削减。但吐蕃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人民饥寒交迫,缺衣少食。削减军队就显得十分困难。

一是大多数士兵都不愿返乡,都不愿意吃回头苦,受二茬罪。若强行削减军队,势必动摇军心,变生肘腋。二是士兵返乡之后将在乡亲父老的锅中吃食,挤兑老弱妇孺,动摇国之根本。故军队暂时不宜削减。

中原一带有屯军肃边之法,即让军队自行开荒种地,出则为兵,入则为农,自给自足。但此法在吐蕃不行,雪域高原的土地,养不起集中起来的军队;放牧就更不用想了。

靠什么来维持军队的给养?

谷卡巴首先下令,解除国内一切村落武装,将其原来向村民抽取的维持费减少三成,收归宗庙,补给军队。另一方面,立即开始了对多弥、白兰等残余小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与原来对苏毗、羊国的战争完全不同。原来与苏毗、羊国打仗的时候,目的是征服,是占领;现在,目的却是掠夺。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二十年。吐蕃军队每次攻到对方的村落、城池之后,都只是抢了东西就立即撤退,把烂摊子交给敌国去收拾。

多弥、白兰等国的国君及贵族们最先还拼命组织民众进行抵抗,后来他们发觉。除了极少数因为来不及逃跑也被抢劫之外,他们自身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于是,慢慢的就疏于抵抗,最后完全不抵抗了。

这样一来,多弥、白兰等国的百姓就遭殃了。二十年战乱,百姓纷纷流离失所,举家搬迁,或龟兹,或疏勒,或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大山之中。只要能避开吐蕃大军,哪儿都行。

剩下的百姓不堪忍受。多弥国,在将领桑格钦参的带领下,百姓起而作乱,一举擒获国君,向吐蕃投降。谷卡巴心中万分不愿,却也只得接受。紧接着白兰国立即效仿,半月之后,也降了吐蕃。

不能再进行掠夺了。

此时的情形已经没有当初严重。一是吐蕃军队已由原来的五十余万逐渐削减为三十余万;二是吐蕃自身经过二十年来的休养生息,民生慢慢复苏,直接抽调给军队的物资有了长足的增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谷卡巴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中原大地。

对于中原的富足。谷卡巴极为景仰。相比中原大地,吐蕃只能算小国。不久,谷卡巴发现,中原崇尚的,竟是吐蕃盛产的金银,而吐蕃匮乏的却是其他物资。子虚八年,也就是杭州知府张永调任四川知州的那一年,谷卡巴遣使入京,揭开了两国贸易的篇章。

第一次,谷卡巴挑选了一些礼物作为贡品,向中原进贡。天朝太后亦遣使臣到吐蕃下书抚慰。紧接着。谷卡巴立即开始讨封请婚。

讨封请婚,其实是谷卡巴掩人耳目之计。

在天朝上国,人们口中虽称吐蕃为“友邦”,但骨子里却将其视作“蛮夷”,也就是未经教化的野人。更加明白地讲,也就是“尚不能算作人”。天朝公主乃金枝玉叶,无论怎么嫁错了,总归是要嫁人的。而你吐蕃赞普根本就不能算作人,又怎会嫁给你?

这些,年近六旬的谷卡巴早就心知肚明。请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遣使。天朝既然不允,吐蕃就有理由不断遣使请婚。讨封号,乃不花天朝一分钱的事情,让天朝有台阶可下,以免请婚一直不允,双方尴尬。

吐蕃国地广人稀,到处皆穷山恶水,放眼即不毛之地。战乱二十余年之后,人民休养生息,眼看着元气渐复。这个时候,绝不能将军队的给养一下子全部压给民众。故此谷卡巴不断地遣使中原,购进了大批的粮食和物资。

三年之后,谷卡巴掌握了四川大致的地形地貌。“四川四川,四面是山,大军攻不进,火炮打不穿。”那里实在是一个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封闭自成而又容易防守的地方。谷卡巴立即调集大军,作攻占四川的准备。

平时军队的给养是作维持之用的。要打战,就必须有所储备。事有凑巧,吐蕃这次突然增大的粮食购买,正好遇到四川水土整治推广良种之后的首次粮食倾销。谷卡巴大为惊异,在低价购进大批粮食之后,反而停止了进军。

自子虚八年开始,谷卡巴遣使入访中原,同时也造访了四川等地。当时四川的民生与吐蕃甚为相似。短短三年之后,就能有这么多余粮外销,这是怎么弄的?若能搞明白了,吐蕃岂不是也能兴旺起来。于是。谷卡巴吩咐与四川贸易的使臣深入民间,探寻究竟。

据贸易使臣回报,四川最先同样是军政,以军为主,后改为政军,以政当家。随后,政又分为杂政和刑司,将传统的问案审讯分离出来。再后,杂政还析出农具、医馆、教化、工匠等分支,每一分支与最先的军队地位等同。现在的四川,大到修水渠开荒,小到种什么粮食载什么树,以及小孩入不入学堂之类的琐事,官府都管。

世间事,并不是别人做出了样子,自己就能够学来。吐蕃的军政,实际上是军佛政。若要照四川的样子进行分离,谁来统领全局,谁来负责躯干?权力分散固然不愿,人才不足事亦难成。此外,将在四川高产的粮食移栽吐蕃,尽数不佳。而四川良种之一的占城稻,还只是出自越南的下等品种。看来,要真正领会兴邦之道,实非一早一夕之功。

子虚十三年,谷卡巴完全丧失了向四川学习治国之道的信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主三国最新章节 | 女主三国全文阅读 | 女主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