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第二卷 第503章 千载君同

作者 : 石晶蓝

未等片刻,歌声再次传来。还是同一人所唱。但这一次,旋律却十分古怪,歌词亦相当含糊,不知道唱的究竟是什么?

温玉华仔细倾听,慢慢听出唱的是蛮词俚语。一辨方向,歌声却来自成都。好哇,这是用歌声瓦解军心来了。

温玉华重回帐中,点亮烛火,正式穿好衣服,准备亲自到城中捉拿唱歌之人。然而,当温玉华再次出帐的时候,却无奈地发现,唱歌的人数急增,已远不止一人。而且在军队外围自远道赶来的百姓当中,也有人开始唱歌。

这么多人都在唱,就不能抓了。然而,又不能任由对方每晚都这样瓦解军心。看来,该是决断的时候了。

天亮之后,闭合堂再次派出三名临时执事来到军营。三名临时执事鉴于前例,未带随从,做好了被俘的准备。

温玉华闻报之后。让亲兵相请万临山,然后转至雷招弟帐中,带着雷招弟、雷再招及十几名亲兵迎至辕门。

相互客套几句,即将三名临时执事迎至帅帐。刚一落座,万临山就到了。温玉华道:“万将军,过来见过闭合堂常执会执事。”万临山即过来行礼,三名执事还礼。温玉华又道:“执事既已到来,请万将军向皇上讨个行期。”说着,掷出一枝令箭。

万临山接过令箭,躬身施礼:“末将去也。”自然,万临山并不是前去请示皇帝,而是按照事先的约定,去请反对抓人的纪波明、叶新圩、吕孝直等监军去了。

三名临时执事不明就里,感到十分诧异。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临时执事说道:“想不到温姑娘如此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温玉华道:“是啊,人们一直都是这样说我的。”

年长临时执事又道:“既然温姑娘如此温顺可人,却不知为何能对焦任下得去手?”

温玉华不答,反而问道:“不知这位执事尊姓大名?”

年长临时执事道:“老朽闻泗安。”

温玉华又问:“闻兄有三十岁了吧?”

“三十岁?”闻泗安道:“老朽已经五十有一了。”

温玉华惊道:“什么,五十一了。不可思惊,难以想象。我还以为是闻兄呢,却原来是闻大叔了。闻大叔老当益壮,风采更胜少年,却不知有什么养生的秘诀?”

闻泗安道:“嗯,这个,老朽也没有什么秘诀。老朽干的是体力活。这身子骨可没歇着。说不定就是这个原因。”

“不可能。”温玉华道:“闻大叔一定是挟技自珍,不肯说。该不会是害怕别人也一样年轻吧。”

“哪里哪里,”闻泗安兴奋地道:“我就喜欢吃点青菜什么的……”

另一名执事插言道:“闻兄不要越扯越远了。”

温玉华立即问道:“不知这位大叔尊姓大名?”

这人答道:“我叫闵福雷。”

“什么?”温玉华似乎没有听清。

闵福雷重复道:“闵福雷。”

温玉华道:“哦。这姓可真少见。不知是怎样写的?”

闵福雷道:“外面一个门,里边一个文字。”

“嗯,外边一个门字,有家有户;里边一个文字,文采斐然。想必闵叔学有功名,已经安家立业了。”温玉华道。

闵福雷道:“温姑娘说笑了。我这把年纪,我这身穿戴,自然是学有功名且已经安家立业。”

温玉华道:“并非只是说笑。闵叔名讳之中,福字比较常见,想必是多福多寿,福禄寿禧的意思。而这个雷字,不知怎的,我一见就非常喜欢。福雷福雷,是不是见过我们的军师?”

“我倒是想见,可没见着啊……”闵福雷说到这里,自觉失言,立即住口不语。

“请教最后这位仁兄的名讳。”温玉华道。

最后这人的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看其穿戴,约莫是个秀才。这人答道:“学生覃松江。覃是上西下早的覃,松是松树的松,江是江水的江。”

“松江。好名字。”温玉华道:“我曾经听人说过,奚国与契丹两国交界的河流就叫做松花江。却不知覃兄之名与松花江有没有联系。覃兄仪表堂堂,胸有韬略,若能投效我军,积功而升,他日带领大军打到松花江去岂不快哉?”

覃松江正待答话,帐帘一掀,万临山走了进来:“启禀温姑娘,皇上有旨:今日龙体不安,不见客。”

温玉华道:“不见就不见,还谎称什么龙体不安的。今日不见,明日或许就见了,总不能一推就是一世。”

万临山又道:“再禀温姑娘,有几位监军得知临时执事驾临中军,都想来瞻仰瞻仰。”

“是好事。几位?”温玉华问。

“一共五位。”

温玉华道:“就只剩下五个墩子。这样吧,万将军你自己寻根凳子再来。”

纪波明、叶新圩、吕孝直等五名监军进得帅帐,依次与三名闭合堂常执会临时执事见礼,然后坐下。

行礼即将完毕,万临山拿着根小板凳走了进来,坐在角落。

温玉华向五位监军说道:“闻、闵、覃三位临时执事莅临中军,幸何如之,你们可得多亲近亲近。”又向三名临时执事说道:“既然皇上不予接见,三位至少就得屈驾军营一日了。”

闵福雷道:“却不知我们先前派出的九位执事和九名临时执事是否还在军营?”

“在。”温玉华道:“与你们三位不同。他们是囚居,你们是贵客。”

闵福雷道:“却不知我们与他们有何不同?”

温玉华道:“我们的两位军师在游马成都,接受民众欢迎的时候,被人以马后袋的借口留下,至今未返。他们十八人却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扣留军师,两位军师是自愿留在城中的。你们三位该不会也是这种说法吧?”

闻、闵、覃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闻泗安答道:“当然不会。老朽可以明确地告诉温姑娘。两位军师是被我们闭合堂扣下了。”

闵福雷接着说道:“我们闭合堂代表的是四川万万民众,闭合堂的执事是抓不尽、杀不完的。”

“好,好。”温玉华击掌笑道:“敢做敢当,三位与前面十八人果然不同。却不知你们扣留军师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情海战役吗?”。

“不是什么情海战役。”闻泗安道:“我们闭合堂扣人,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为何不需要理由?”温玉华脸上依然含笑。

闻泗安道:“原因很多。”一拍覃松江,“你来说。”覃松江由于年纪较轻,又是向女子理论,因此有点紧张。吞了吞口水,又清了清喉咙,才道:“士兵乃乡亲之子弟,军队乃百姓之军队。军队吃的粮、穿的衣、所用的器具无一不是百姓的血汗,因此民为天,军队为地;民为父,军队为子。闭合堂禀承四川万万民众之心意,留一留军师,自然不需要什么理由的。”

温玉华道:“前事不论,我既往不咎。现在闭合堂可以放军师了吧?”

覃松江道:“我们随时都可以放。只是凡事得讲究个秩序,你们军队要我们放,我们就偏偏不放。好让你们看看,四川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监军叶新圩当即站起来骂道:“他**的,难道还是你覃松江的天下不成?”

“拿下了。”温玉华话音刚落,万临山立即身形闪动。闻、闵、覃三人尚未看清万临山的动作,万临山就将叶新圩扛了起来。走出了帅帐。

温玉华不待三位临时执事开言,抢先说道:“叶监军情急之下,一时冲动。无罪。”

叶新圩这么一弄,覃松江有些胆怯,没能接下话头。闵福雷代为应道:“温姑娘所言极是。凡事都有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我们之所以扣留军师,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军队是闭合堂的军队。闭合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军队不得有任何异议。军队若是想对闭合堂下手,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闭合堂是万万民众,是斩不尽杀不绝的。”

闻听此语,吕孝直、纪波明等四名监军都怒形于色。若非叶新圩刚才的遭遇。只怕人人都已发作。

“爽快。”温玉华看看火候已足,站起身来,含笑道:“如此看来,今日三位已经不需要留在军中了。请三位临时执事速回成都,安排后事。明日辰时,若你们依然不放军师,则军队开始屠城,保证鸡犬不留。”

闻泗安道:“我们是吃饭长大的,可不是吓大的。”覃松江道:“就算是真的屠城,我们也不会放的。”闵福雷道:“全城百姓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温玉华,举起你的屠刀,放马来吧。”三人说完,气冲冲地走了出去。

闭合堂三名临时执事走后,帅帐内众人无言。良久之后,纪波明吼道:“杀呀,杀呀。我要把你们全部杀死!”接着却呜呜地哭了起来。

万临山见此情景,出帐而去,旋即将叶新圩带回。叶新圩一进营帐就受到感染,与四名监军哭成了一团。

温玉华和万临山虽然没有落泪,心情亦非常沉重。只有雷招弟、雷再招两位不明厉害,不知忧愁。但二人亦冰雪聪明,知道此时不该说笑,亦不能东张西望。二人眼观鼻、鼻观心,坐得十分端正,就像是淑女一样。

待五位监军情绪稍微缓和,温玉华朗声说道:“不知道诸位注意到没有,”先来一句废话,以免有用的话别人没有听见,“三人之中,覃松江年纪最轻,说话最是冲动。他说‘就算是真的屠城,我们也不会放的。’其中,‘就算是真的’,表明了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军会真的屠城。说什么闭合堂就是万万民众,说什么斩不尽杀不绝,好像真的不怕死一样。我相信,如果是真的屠城。他们就一定会放了军师。但是,难就难在事实上我军不能。因此,我只能决定在明日辰时到来之前,采用雷再招前日所提的建议:远远地撤离此地……”

刚刚说到这里,“报──”一名哨兵气极败坏地跑了进来,“报、报……”依然语不成声。万临山伸出右掌,在哨兵背心一抵,运一点内力过去。哨兵缓过气来,说道:“报告温为宝,大理杜闻秀兵变,已经到达正兴,离我军不足二十里地。”

温玉华大叫一声:“好!”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呆呆地望着温玉华。温玉华解释道:“这是一个机会,我军不能屠城,难道大理军队同样不能?”

万临山道:“大理军队不是驻扎在汉源,正等待我军接收吗?”。

监军叶新圩道:“因为军师之事,我军耽搁了半月,这杜闻秀就反了。如此看来,他也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叶兄此言差矣。”万临山道:“又军师曾经说过,杜闻秀乃因为迫于大理皇室压力才纳的顺表,他自己本来就不愿投降。还不能因此而把他算作小人。”

监军纪波明道:“无论如何,他总共才十万兵,竟然就敢来进攻我军,也太自不量力了。”

“就是。”监军吕孝直道:“我军固然因为军师之事而影响了士气,但毕竟有八十多万,就算一人一泡尿也能把他们给淹死。”

万临山道:“几位姑娘面前,怎能讲这等粗语。”

吕孝直连忙禁声,偷看温玉华及雷招弟、雷再招脸色。

“无妨。”温玉华微笑道:“大事不顺,才计较小事。现在大事有望,小事就不算什么了。

“正如纪监军所言,我军八十五万,且东征西讨,接连获胜;大理军队只有十万,又是战败之后重建的军队;没有特殊的理由,杜闻秀绝不应该率军逼近成都。因此,我认为杜闻秀定然知道了两位军师被闭合堂软禁的消息。并由此推论,杜闻秀率兵北上,是为了进攻成都,做我军不能做的事,救我军不能救之军师。

“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成了我军的救命菩萨,就该让他来接收我军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主三国最新章节 | 女主三国全文阅读 | 女主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