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第二卷 第180章 攻打赵国

作者 : 石晶蓝

黑山张燕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张燕的盘踞之所。是毛城以北百里左右的黑山。放眼崇山峻岭,峰高谷深,耕地少得可怜。耕地本来就少,而这帮黄巾劫匪在尝到打家劫舍的甜头之后,居然还不愿意侍候。是啊,既然能够抢到粮食,又何必去种粮食呢?

要抢粮,那被抢的人肯定就不乐意了。因而要抢粮就必然会打仗。几万人抢一个小村庄好办。乡民们看见你人多势众,估计打不过,多半就放弃了抵抗,粮食抢走了,好嘛。下次呢,粮食总会吃完的吧?如果黑山黄巾土匪人数不多还好,问题是人数也忒多了点,十来万哪。

这个时候的粮食单产都不是很高。一般的七八十个村庄哪儿养得活十来万人呢?抢,可以,也抢得到。但就那么点粮食,几天就吃完了,那就得抢别的地方了吧。因此,光抢附近的村庄不行,还得到远处去抢。抢更多的村庄,最好连州城一块抢。

其实,就算你不抢州城,州城里面的兵也不可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州城里面吃的粮食,还不就是从村庄里面来的嘛。你把村庄都抢光了,没有税赋了,同样等于抢了州城的碗饭,州城里面的士兵还不得开出来打你?

于是,要抢,就必然要打。不付出点代价就想吃饱饭,通常都是不行的。以前付出的代价是劳动、耕作;啸聚山林之后,付出的代价就是鲜血和生命。

倘若能够不打仗也能得到粮食,不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也能吃饱饭,那该有多好啊!想好事,这好事还真的就来了。田润和王越来了,提出粮食换人口,每石换十人。而那个时候,黑山人口有的是,几乎每天都会有几千张要吃饭的口投奔而至。黑山头领本来就为这事儿发愁呢。当下一拍即合,就开始了粮食换人口。

这样的好日子一晃就过了三年。三年之后,前来投奔的人口逐日减少,能够换到的粮食自然也就相应的减少。于是,黑山黄巾土匪无奈之下,又点齐军马,抢了赵国郡一次。

……

那一仗,可谓惨烈啊。黑山黄巾土匪突然发现,自己在经过三年的和平休养之后。打仗也不会了。跑,不快;跳,不远;扛一点辎重,走不了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射箭,多半人开不了满弓;少数开得了满弓的,也失去了准头。拿一把刀,挥舞几下,手上就没了力气,就甭说杀人了。

三年蛰伏,要说,赵国郡也没有什么警惕。城门大开,随时都可以进出。张燕就先派了两百个人,带了些铜钱,混进城中。准备大军一到,里应外合,一鼓拿下城防。

两百个人如期出发,预计在赵国郡附近的黑石岗一带露宿。却因为长期没有训练,走一截、歇一阵,当夜只走到姜家镇。他们不能进到镇里去,到镇里,就有可能打草惊蛇。走露消息。于是,就在姜家镇附近随便找了片树林露宿了。

次日,两百人再走,到了赵国,已是中午。还不能一拥而上,必须分散开来,三三两两地进城才行。约定的攻城时间就在当日未时。这两百人眼见时辰快到了,心急火燎。好在城门检查不严。最后,到是都陆续混进城了。时辰却已经是申时,约定的攻城时间早就过了。

这些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先找地方吃东西再说。等到吃饱喝足,这些人才想起了自己的任务,再分头向城门靠拢。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而黑山大军却迟迟没有到来。怎么办?还不是只有等呗。

最后,城门终于关闭了。黑山大军却没有来。两百个内应一下就懵了,难道说自己被大首领骗了?也不对啊,大首领可是给了钱的啊。没事花钱骗咱到城里玩对大首领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啊。

那就找客栈住下吧。可惜,赵国郡就那么几家客栈,根本就容纳不下两百个人。最后,挤了挤,住了八十几人。剩下一百多人,就蹲街角吧。

这突然出现的蹲在街角的一百多人引起了赵国郡衙役的怀疑。虽然说三年来黑山匪都没有来过,士兵们对打仗没有什么警惕,但衙役可不是士兵,衙役管的是百姓。百姓多了,随时都会发生一些事情的。东家的妇女跟着西家的大叔跑了,北家的鸡少了一只,等等。案件隔三岔五就会发生。衙役们随时随地都保持着警觉。

衙役们发现蹲街角的一百多人之后,由于衙役人手不够。便向军营求助。军营里的人,警惕性虽然不够,但官府的军营是有一套制度的。每日的操练是没有撂下的。因而其作战能力依然还是可以的。于是,士兵出动,很快就将蹲街角的一百多人抓了起来。再一审讯,被抓的贼匪就供出了住客栈的八十几个人。旋即,士兵再次出动,一举成擒。

……

审问出黑山黄巾贼匪的计划之后,赵国郡一开始是有些后怕。后怕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警惕,基本上已经将附近这么一大股贼匪给忘了。好在贼匪的计划没有如期实施。如果如期实施,赵国郡只怕已经在贼匪的蹂躏之下了。

接下来,赵国郡就对计划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好好一个计划,贼匪为什么就不如期实施呢?这完全没有理由嘛。如果说贼匪攻城的时间在俘虏供出的时间之后,是站不住脚的。在赵国郡没有警惕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城,怎么也比赵国郡抓住俘虏提高警惕整顿城防之后容易些吧。

经过商议之后,赵国郡军政官员一致认为,黑山贼匪放的是烟幕,玩的是假象。他们派一些人混到赵国郡来,其实就是要让这些人被赵国郡抓住,目的就是要让赵国郡相信他们要攻城。而实际上他们并不打算攻城。他们进攻的,是另一个目标。

那么,另一个目标是何处呢?当然应该在赵国郡的附近。如果不是附近的目标,黑山黄巾贼匪就不需要放烟幕了。而赵国郡的附近。就只有两个目标。一是北面五十里的石邑县,一是南边一百一十里的毛城县。石邑县属于赵国郡管辖,因而赵国郡知道,那里并没有什么油水。黑山军攻打石邑县,还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郡。

因而,最终的结论就是,黑山黄巾贼匪将要攻打毛城。毛城县属于广平郡。赵国郡不是很了解。但因为地域相邻,多少也知道一些。据说,毛城县的平民百姓过的日子就相当于别地的土豪列绅。那是富得流油的。

于是,赵国郡将士兵一分为二。两千士兵守城,三千士兵出击。守城方面。立即检查各种城防设施,看看是否完好。有故障的,立即着人修理。出击方面,方向不是黑山,而是黑山与毛城中间的鹰嘴崖。如果黑山贼匪还没有到达那里,就在那里打伏击。如果黑山贼匪已经过了鹰嘴崖,则再行攻击黑山贼匪的后军。

当然,赵国郡也同时飞马向毛城派出了信使,报告消息。

……

接到赵国郡消息的人是邹靖。邹靖知道田润与黑山的粮食换人**易,并且长期经手发放粮食。因此,邹靖一上来就不相信黑山军会进攻毛城。瞧那信使的神色,又似乎真有其事。邹靖就问了一下信使,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信使本来属于下人,不可能知道完整的经过和细节。但昨夜的大搜捕动静很大,信使是知道的。大搜捕之后,被抓的黑山内应的口供,也是传得满天飞的。因此,就这件事而言,所有的事实,信使都知道。信使不知道的,就只是长官们商议推论的过程。

当时毛城内士兵既不是最初的两百也不是后来的五百,而是四百人。县城士兵人多了不行,人多了,广平郡就会误以为你要打州城。邹靖本着很多人常常挂在口边的原则,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立即安排加强城防。严密检查各城门出入百姓,防止奸细混入。另一边,邹靖就给毛城东关送了信。

当日张飞并不在毛城东关。也幸亏不在,否则张飞就会立即带兵出动。三年无战事,也没有好酒,张飞就像是一支待射之箭,早就积满了劲力。张飞不在,其他人就不能擅自作主。于是,邹靖的信又被转送到平定。

田润倒是在的。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接近午时。邹靖的信上,就列出了事实。而没有自己的推论。田润看信之后,当然知道黑山军不可能进攻毛城。毛城为黑山军提供粮食,不是多少石的性质,而是源源不断的性质。闹僵了,黑山军就立即断炊。正如后来冀州长史耿武劝韩馥不可将州事委托袁绍的时候所形容的那样,彼孤客穷军,仰我鼻息,犹如婴儿之控于股掌,绝其乳哺,立可饿死。而毛城县城之于田润来说,根本就不像冀州州治之于韩馥。没有毛城县城,田润依然强大无比。没有冀州州治,韩馥就是丧家之犬。

田润想了一下,派李建率骑兵五千赶往赵国郡,协助守城,但不要进城。就驻扎城外,见到黑山军就打。派高顺率步兵两万,带着辎重后续跟上。

……

当日午后,李建的五千骑兵出发。一个时辰之后,在鹰嘴岩附近与赵国郡三千步兵相遇。两军相遇,李建与对方将领打了个招呼。李建感谢赵国郡对毛城的援助。并说毛城无险,有险的应该是赵国郡。自己将立即赶赴赵国郡协助防守,军令在身,不便久留。于是就率兵先走了。

李建的骑兵这一走,前面的骑兵北上了,不断又有骑兵自南面跟上,很久都没有过完。这是多少兵啊?赵国郡再怎么说也是郡城吧,郡城五千士兵算不少了。再多,就养不起了。哪知,毛城仅仅是骑兵就有这么多。这怕有八千人吧。

这时,天色已晚。赵国郡将领一想,赵国郡本来就加强了防守,如今又有毛城骑兵协助城防,赵国郡应该是固若金汤了。于是,就找了个地方,安营扎寨了。

次日,赵国郡士兵拔营整队。刚刚完成拔营,高顺就来了。高顺也友好地跟赵国郡的将领寒喧了几句。然后高顺提出,为了尽快赶赴赵国郡,希望赵国郡的士兵能够让道。

赵国郡的将领一听,心想,莫非还是骑兵?就走了几步,一看,原来是马车的车队。马车车队通常是用来运送辎重的。正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昨晚那支骑兵好像是没有辎重的。但是,仅仅是辎重,是否安全呢?于是,赵国郡将领提出同行,以便让赵国郡的士兵保护高顺的辎重。高顺很费了把力气,才婉言谢绝了。

接下来,赵国郡将领让士兵避到路边。高顺的车队就开上来了。一辆辆马车,上面竟然装载的就是士兵。这让赵国郡将领好生羡慕。呵,真是有钱。

高顺的车队不仅仅是士兵,也有辎重。整体速度快于步行,却又慢于骑兵。赵国郡士兵本想让让路,也就一会儿功夫。哪知道车队没完没了。最初,赵国郡将领心里还在数数。数到后来就乱了。一个时辰之后,高顺军过完。赵国郡士兵这才得以启程。

……

黑山军的大部人马是如期出发了的。但是,他们只能如期出发,而不能如期到达了。不光是体力不行,就连站个队,拿个东西也都是混乱不堪。到达赵国郡城下,比预定的攻城日期晚了一日。

赵国郡没有什么出名的将领,而且城内只有两千士兵。迎击,显然不是个好主意。于是,赵国郡士兵就等着黑山军攻城。

黑山军开到城下了,但大多数人都累得快要趴下了。攻城是不敢想了,扎营吧。按道理说,为了防止城内突然杀出劫营,宿营的地点应该离城池远一点。但黑山军实在是累了,实在是走不动了。干脆就地扎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主三国最新章节 | 女主三国全文阅读 | 女主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