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戈 第343节不堪回首(18)整理自己

作者 : tweimin

第343节不堪回首(18)整理自己

陶燕燕三天以后开始了向那30多个‘学生’的工商管理知识的灌输事业,兰姨只是开始的时候去过,以后就放手让陶燕燕折腾,反而是陶老太太不放心,三天两头让陶爷去听课。

(提醒:本文所有括号内的字数不收费)

(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这天陶爷听完课,联系上兰姨,说陶老太太要兰姨去见她,有要紧事情说。

兰姨正要送来公司的荆缨缨去码头,便答应了陶爷的邀请。

荆缨缨这次带来的询价书,少了许多以前的货品项目,多了以前没有的货品项目,属于难度一直很大的货品项目,询价时间需要较长,买家也知道难度大,已经承诺更大的代价,只希望能够买到。

兰姨明白以前估计到了的情况,正在一件件变成现实。从荆缨缨聊天时提到的国内变化信息,兰姨感觉自己现在最大的弱点,就是信息来源局限,信息渠道不畅,制约着她的判断能力,影响她的决策。兰姨可以在公司业务方面随意和荆缨缨夫妇交流,让他们配合完成业务工作。但是,她不能,也不愿意让她们去做收集信息的事情,兰姨认为这对夫妻思想很单纯,不应该让她们承担风险,能够把贸易公司的业务做好就行了。收集信息的事情只有另外想办法。(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兰姨刚进陶家的大门,就看见庭院里陶燕燕的汽车旁边停着一辆新车。兰姨不熟悉汽车,不知道新车和陶燕燕的汽车有什么区别,只是看看新旧,还有就是陶燕燕在车身上有不少招惹的擦挂痕迹。兰姨只是看了一眼新车,就加快脚步往里走,她觉得已经迟到了,不应该让主人久等。

早有人向陶老太太报告了兰姨到了,陶燕燕陪着陶老太太迎了出来,见着兰姨,就拉住兰姨的手往新车走。

陶老太太指着新车:“这是我给您买的汽车,燕燕硬要她给您选,您看行不行,不行就去换一辆。”

兰姨只是摇头,她的意思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礼物。

陶燕燕以为是兰姨说这车不行,急忙拉着兰姨指着车让看前前后后:“这是最新款的法拉利,专门的女式跑车,比我那辆的设备齐全新潮……”

兰姨只好在陶燕燕耳边小声说:“陶老夫人听您的话,您帮我给她老人家说,我不需要车……”

陶燕燕马上松开兰姨的手,跳开了,直摆手,让兰姨不要继续说。

陶老夫人已经说话了:“什么不需要车?的士大家坐,多脏呀,要传染病的。这事得听我的。您不能自己开,司机我给您聘。”

陶燕燕在陶老太太背后给兰姨打哑语:妈妈的耳朵非常灵,脾气更大,您别和她犟,别让她生气。

兰姨只好对陶老太太笑道:“好好好,陶老夫人想得周到,司机就不聘啦,我自己能开。”

陶老太太看看兰姨:“您上去开,我看看。”

陶爷这时来了,说:“不用看,兰姨说能,就一定能。”

陶老太太:“我就是要看看嘛,看看她开车的样子。”

兰姨从基地出来,在严厉开始培训她的时候,就学会了开各种车,就是这法拉利跑车也开过几天。严厉给她准备的证件里就有澳门驾照。她一直不买车,是没有觉得需要,而且澳门的的士确实方便。

兰姨上车时,陶燕燕也跟着钻进了副驾驶坐,兰姨看她的坐姿,就知道是陶燕燕准备随时帮助兰姨,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兰姨心里感动,感激的看了陶燕燕,陶燕燕却只认真的看兰姨手脚动作。兰姨熟练的启动动作,让陶燕燕放心了不少,兰姨在这不大的庭院小停车场转了一圈,一个小飘移把车送回原来的车位。

陶燕燕立即抱着兰姨的胳膊:“师傅,这一招必须教会我!”

陶爷已经替兰姨开了车门:“兰姨,妈妈又说您是奇女子了,车技太棒啦,我要是年轻十岁,我一定要向您学学。”

兰姨下车笑了:“主要是燕燕车选得好,燕燕调过了吧?”

陶燕燕惊奇的:“我调过车也知道,姐,我做的事情,您还有什么不知道?”

陶老太太笑笑:“兰姨,这车不只是我送您的,还是燕燕的谢师礼。”

兰姨:“其实,一家人不应该这样。主要是我不觉得需要车……”

陶爷说:“一家人就更应该这样,妈妈就是担心您被传染上病,已经说了许久啦,燕燕现在特别感谢您,她对人生有了追求啦………”(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陶燕燕:“哥哥,不许歪曲我的感悟,不是人生追求,是事业追求,姐,我现在就后悔晚认识您20年。”

兰姨:“20年,您还是小孩呀。”

陶燕燕:“就是,如果从小跟您学,我现在一定是女富豪。”

兰姨笑了:“燕燕,您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陶燕燕一楞立即笑了:“对不起,我不是说您没有成为女富豪。师傅,我的意思是,我会是另外一个人,是接近象您的人。”

陶老太太笑了:“我这个骄傲的公主也会拍啦?”

陶燕燕:“妈妈!我这不是拍师傅,是师傅就是善于教我。”

陶老太太拉着兰姨的手:“兰姨呀,我是太高兴燕燕的变化啦,以前怪我太宠她,什么都依她,都是半途而废。已经快过30了,还没有心思交男朋友。您得管管她这事。”

陶燕燕:“妈妈!您烦不烦,好心情一下都没有啦!”

陶爷忙对兰姨说:“妈妈有件事情,要请兰姨出出主意。”

陶老太太拉着兰姨往里走:“我们边吃饭边说,是这样的,老家,就是中山的亲戚来信说,现在国内是邓大人掌权了,要在广东先搞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我们去建厂、办公司。我是想问问兰姨。当然,您认为可以说的才说。”

兰姨听了心里吃惊,这个信息她是一点没有,荆缨缨一点没有说起。但是邓大人掌权的情况是听荆玉她们说拨乱反正的时候说过。在兰姨的概念里,听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的话,和荆缨缨、薛仁奎听见让他们办公司,当资本家的反应是一样的。薛仁奎接受不了,兰姨现在也接受不了。不过,兰姨判断这个消息应该有出处,只是不能够确定后果。

这时已经到了餐厅,主人忙着安排座位,兰姨有了缓冲时间。吃了一会,陶爷又提起了这个话题。

兰姨说:“消息应该是有根据的,不过………这样,我先不说这个问题,我就说燕燕现在正在为之努力的MBA,从初期到发展,到现在80多年了,就是我们身边接受的人也不普遍。我的意思,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人多嘴杂,要办一件以前没有办的事情,就不容易了,要办以前不能办的事情就更有危险。当然,从我们经商的人来讲,利润是和风险成正比的。就是说,如果现在决定去中山、去广东,可以去,但是去之前,投资的风险应该评估。”

陶老太太:“回他们的话,现在我们银根不方便,过些时间再说。”

兰姨太佩服陶老太太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了,更感觉到陶家对自己的信任。她决定和陶爷好好谈谈,饭后,她应邀请去了陶爷的书房,意外看见陶老太太已经在里面了。

兰姨主动先说:“谢谢陶老夫人陶爷的信任,我想结合我们都知道的情况说些我的看法,这些情况报纸广播都有,外国人也有评论。先说一个,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去年《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引起强烈反响,有人批评它是“荒谬”、“砍旗”,有的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是“一颗彻底摧毁‘shiren帮’反动思想体系的重磅炸弹”。这是一篇学术文章,但是我以为,不仅仅是学术文章。你们肯定注意到去年底的三中全会公报,里面专门说了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我说这段事情的意思是,国内正在发生巨变,好多具体的政策肯定要变化,但是各个地方掌权的人是怎么想的,就要影响这种改变,如果他们对的,政策就对,如果他们错了,或者有私心,政策肯定有问题,遇上这样的情况,您去支持他,就是帮他的错误买单。我的认识是,在这样不明朗的条件下,必须认真评估、正确的评估,要做到这样,就要有足够的信息。你们如果对去中山办公司感兴趣,就必须至少有中山的、广东省的政策信息,办那个行业的公司,还应该有中央对这个行业的政策信息,特别是那些能够做,不能够做的规定。”(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陶老太太:“兰姨,那个全会公报里有一句说‘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号召,您怎么看?”

兰姨笑了:“陶老夫人真细心,其实我刚才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了,现在中山、广东掌权的可能就属于响应这个号召的吧。只是响应得对不对,就需要评估了。”

陶爷:“兰姨说到点子上了,以前我没有做国内这一块的信息,因为和我们没有关系。”

陶老太太:“现在就开始,不晚。”

兰姨点头:“不晚,我自己的经验,他们快不起来。不过,陶爷,我提醒一点,一定不要触犯国内的法律,注意安全,而且不能只是道听途说,应该有文件依据。”

陶爷:“谢谢兰姨提醒,信息质量,以后要麻烦兰姨审查了。”

兰姨;“你们信任我,我发表点看法是应该的,决策还是要陶爷陶老夫人………”

陶老太太高兴了:“能够帮我们把关,就非常感谢您了。”

兰姨:“一家人哟…。”

陶爷、陶老太太同时笑了:“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兰姨开着法拉利回了小楼,她现在得静心整理整理自己了。今天陶老太太突然提出的问题,让她真有措手不及的感觉,虽然刚才对付过去了,但是,对兰姨来说,问题还非常严重。

老首长给兰姨的任务是雪藏20年,雪藏的形式是在澳门办公司,这些是明确的。而雪藏的标准是弹性的,虽然严厉传达是‘您在澳门建立神秘形象的做法,可以再从深层次想想,您要充分研究所有和您打交道的人的心理,拿捏好分寸,您要尽快形成您可以利用的力量,这个力量还不能和我们,和情报沾边,要让您的形象完全是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做到这点,您就安全了。这个力量可以有帮派色彩,注意只是色彩,是伪装。您掌握这个度。老领导让您办娱乐公司,也是这个意思。’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我捏好分寸了吗?我的形象是‘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我的骨子里呢?按照雪藏的理解,雪藏期内,也应该是‘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这几年我是做到了,至少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人了。至于我因为采用神秘色彩作保护色,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就拿陶爷他们来说,他们刚才之所以重视我的泛泛而谈,就完全是因为他们对我的误读。因此对于这些帮助我的友好人士,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对得起他们呢?这几年,我的工作基本上和国内没有冲突,没有矛盾,甚至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国家打破外国的封锁。以后呢?以后如果我也遇到陶家现在遇到的情况,我是根本避开,不向国内发展呢?还是象真正的‘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趋利而往呢?如果这边的生意人都去了,唯我不去国内发展,这还能够是‘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吗?要去发展,我就必须掌握国内的信息,这又合乎‘不能和我们,和情报沾边’的要求吗?(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兰姨给自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她必须要有答案,必须有可以操作的答案!

兰姨第一次在炼功的时候思考问题了,好在严厉教的功法不存在走神导至走火入魔的问题,纯粹是健体。唯一的后果是,兰姨这次炼功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正常时间两倍。收功以后,兰姨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月兑掉水湿的衣裤,在陶燕燕铺好的没有睡过一次的床上很快睡着了。她的床上不仅床单湿了,连床褥也被汗浸湿了。兰姨能够这样快入睡,不仅是累了,主要是她找到了答案!

第二天,兰姨睡到自然醒,真正的自然醒。兰姨从跟着严厉培训起,就习惯了不用闹钟,是给自己头脑的睡眠中枢定时,到时自然醒。这一夜,她第一次没有定时,她准备以后再不定时了。醒过来,已经9点过了,兰姨不慌不忙的洗嗽、不慌不忙的做早餐吃早餐,然后收拾房间,把昨晚换下的衣物、两个房间的床单被套枕头套全部洗晒,做完全部家务,才开着法拉利去了贸易公司,和那些标准老板一样从容的办公了。

兰姨的答案是唯一的:做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应该做的事,过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应该过的生活!

要真正能够做到这样,不容易呀,真的不容易呀,比如高考结束,12年不间断的考试突然没有了,一切压力都没有了,这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头脑里还有浓浓的为高考奋斗的情节,完全不习惯没有了那些考试压力的生活,虽然讨厌那样的生活,绝对不愿意回到那样的生活。但是还是不习惯现在的无所事事;又比如刚退休的老人,突然不需要正点上班,不需要领导考勤,不需要急急忙忙去挤赶上班的公共汽车,不需要为完成工作量发愁,可是枯坐家中,就有象被入遗弃的感觉,连上同一个菜市场,现在随意徘徊着的时候,反而觉得不如以前下班以后慌慌张张买菜有意思。人啦,就是这样,简单了,没有压力了,反而不习惯了。

就象陶老太太的评价,兰姨是个奇女子,她决定了,就能够100%做到,兰姨现在是100%的简单的公司老板,标准的生意人了。当然老板、生意人有各自的人格,兰姨的人格没有一点改变。

贸易公司在新的被封锁货品中扩展,公司的利润有了新的增长点,客户不管买家卖家更信任兰姨的公司,现在不仅买家依靠她,有卖家已经主动找上门。

《娱乐娱乐城》生意稳定上升,重要的是,花帮的人已经快忘记花帮,帮派里已经没有花帮了。有几家中型娱乐城,也彷效着,还明里暗里宣传说是兰姨给罩着。是不是真的,没有考证,营运方式确实象。兰姨不管这些,只看你是不是真心,不是,她也无所谓,是你自己的事,是不是真罩着,别人从你的行为就能够判断出来的。

陶燕燕真用兰姨的钱开公司了,陶老太太和陶爷主动要给她钱,她坚决不要;陶老太太陶爷要入股,兰姨答应了,陶燕燕不干,理由是,用兰姨的钱,她才能做到不半途而废。陶老太太和陶爷暗暗准备在她半途而废或者公司破产时,帮她把钱还给兰姨。(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陶燕燕选择了23个‘学生’跟着她开公司了,时间不是半年后,而是8个月以后。兰姨除了给钱,还是帮了个大忙,这个大忙是陶燕燕说的。

本来兰姨开始说了,在他们学习准备和筹备有成果的时候,可以和他们一起研究具体的操作问题。可是,24个人志得满满的,认为不需要向兰姨问什么了了,陶燕燕只是通知兰姨投资。

陶燕燕和23个‘学生’在公司开张时,才发现一个致命的缺陷:手中无货!还没有一个人想到好的解决办法,七嘴八舌的弄了些办法,自己就很快否定,陶燕燕已经要半半途而废了,她最后还是去找了师傅。

兰姨让她和荆缨缨、薛仁奎联系上了,荆缨缨、薛仁奎已经根据兰姨的安排,为陶燕燕准备了客户,以后的事情,完全按照广交会的规定的程序操作。兰姨再不主动管他们了。陶燕燕现在是以24+2的模式营运公司了,利润开始上升了。

兰姨暗暗注意到荆缨缨、薛仁奎随着国内大气候的变化,已经不排斥办公司了,开始接受陶燕燕当经理人的办法,于是在两人定期来澳门时,重点给他们培训MBA有关知识。

花大的产业转化完成了,兰姨为花大真的洗白高兴,她把那些不适合在陶燕燕和花大公司工作的人,作了最后甄别,淘汰了确实不能用的,在集中培训以后,散开了,分别去了香港和广东,做她规定对象的调查工作。留了几人在她的《娱乐娱乐城》五楼专门房间做调查资料的分析工作。

兰姨就这样的一年一年的普通生活着。

1980年8月,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央正式决定把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兰姨注意到了,她约荆缨缨、薛仁奎在渔人码头附近的小楼住了两天,三人达成共识:荆缨缨仍然留广交会工作,继续贸易公司和陶燕燕公司的原有工作,来年,薛仁奎回香港家里,自然恢复香港住民身份以后,由兰姨出资,薛仁奎担任职业经理人,在香港成立公司,专门进行深圳、珠海、汕头的投资开发。兰姨要求,先在深圳调查研究,不急着实际操作,同时慢慢聚积合适的人才。

薛仁奎回家,是在兰姨的劝说回家的,薛仁奎的父母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兰姨,自然非常支持儿子的事情,虽然儿子没有去薛家的公司,薛仁奎的父母认为,只要薛仁奎能够在兰姨的公司好好干,炼好本事,以后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他也放心了,他们更希望媳妇也能够回来,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兰姨继续帮忙劝媳妇上。

兰姨现在相当注意深圳的信息,调整了信息收集人员的分布和力量,她现在自己也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标准的港澳生意人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家了。只有每晚炼功结束入睡前,她在她一个特别的白纸本上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才说一句:“又过了一天。”

这个白纸本,是她从严厉给她怀表以后第二天,专门订制启用的,本子有10001页。她每天睡觉前在一页上换一个句号,意思是过去了一天。她想20年7300页画上句号,我就完成任务了。多准备了2701页,是想我这10001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兰姨用自己的特别方式每天提醒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自己的人格。

(本《成都探戈》是《小说阅读网》唯一签约发表。其他网站发表均为盗窃)

未完,请继续看第344节不堪回首(19)重逢检查站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成都探戈最新章节 | 成都探戈全文阅读 | 成都探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