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戈 第226节 澳门妈阁庙

作者 : tweimin

第226节澳门妈阁庙

盖铁在大门处就被马晴晴拦阻了。

马晴晴一边开车门,一边说:“铁哥,我的电话为什么不接?”

盖铁没有看马晴晴,起动了车:“你知道的,我给兰姨开车时是不接电话的……”

马晴晴:“爹的和那个缪友吵架了。”马晴晴的广州话把苗冶和缪友的发音分不清。

盖铁没有接话,也没有任何反应。

马晴晴:“爹的好象不想再管苗冶的事情了………”

盖铁不相信的侧目看看马晴晴:“阿伯现在在哪里?”

马晴晴:“去妈阁庙了。”

盖铁立即调转车,朝妈阁庙开去。

盖铁心里着急了,他知道,马三只有在重大事件要做决断时才去妈阁庙,而且肯定是去求签的,而且在求签这个时段内,马三是完全断绝和外面的联系的。盖铁从掌握的新情况,直感觉得和马三的决断有关系。他要赶在马三求签前见到马三。虽然,盖铁知道马三这个时候是不让入干扰的,可是,盖铁认为,事情是自己引起的,就不管不顾后果,一定要立即见到马三。

马晴晴看出盖铁是要去见马三,她是知道马三的脾气,着急了:“铁哥,能不去吗,我是说我们在家里等爹的……”

盖铁没有说话,伸手拍拍马晴晴的肩膀。

马晴晴熟悉盖铁的这样动作,知道是盖铁让她放心,知道盖铁不会改主意。

妈阁庙,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为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

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庙内的“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4栋主建筑,分别建于不同时期。其中,弘仁殿规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传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觉禅林规模最大,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神山第一”殿是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后妈祖,观音阁则供奉观音菩萨。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守,泽润生民”。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华丽美观。妈阁庙正门被发钞银行多次用作澳门币纸币正面的图案,

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内一块名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据考,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幸得妈祖相救、转危为安的故事。庙后的石壁上,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是历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骚客的手书。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把园林的幽雅和古庙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1998年10月28日,在澳门最高点,路环岛的叠石塘山顶,又落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妈祖雕像,其设计者为澳门的中国画院院长梁晚平,雕像高19。99米,象征澳门1999年12月20日重回祖国怀抱。这尊妈祖雕像由120块汉白玉石相嵌而成,其中妈祖脸部由一块完整的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妈祖雕像重达500多吨,全身晶莹洁白,而容颜慈祥温和,远眺澳门海面,犹如时刻深情地关注着澳门。她矗立在澳门的最高点,因此,无论从海面或还是陆地,都清晰可见。开光以来原本人迹罕至的路环岗顶,一时车水马龙,香火鼎盛

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禅林组成,各建筑规模虽然细小简陋,但却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大门顶部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其中花岗石作主导,无论柱、梁、部份墙身以至屋顶均由此材料修筑,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在石造之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担装饰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顶造型又分两部份,在朝拜区之屋顶以歇山卷棚顶形式出现,而神龛区上方之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式,飞檐纯朴有力。

弘仁殿规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筑以山上岩石作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也供奉天后,两侧墙身内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将浮雕,而天后神像则置于山石前,与正殿神龛区做法一样,在石屋顶上,此殿也加上绿色琉璃瓦及飞檐式屋脊装饰。位于最高处的观音殿,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其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

相对于其它神殿位于建筑群最前方且与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觉禅林不管在规模上或是在建筑形式上都较为讲究,建筑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静修区组成,静修区建筑为一般民房,属硬山式砖结构,而神殿则为一四架梁结构、主殿前有一内院,两侧侧廊为卷棚式屋顶、主殿区被二列各三枝柱分为三个开间,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金字形“镬耳”山墙,有防火意思,具浓烈的闽南特色,位于内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为五部份,中间最高两边渐低,墙身有泥塑装饰,墙顶则以琉璃瓦装饰,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层象征斗拱之花饰,此外,中间部份尚开有一半径为1。1米的圆形窗洞,而琉璃瓦顶上之飞檐及瓷制宝珠装饰,亦显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妈阁庙还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庙宇。在上世纪80年代,妈阁庙发生了一场大火,澳门居民一说起这件事,仍记忆犹新。那天,庙内的“正觉禅林”深夜大火,整个殿宇被烧塌,而在神龛中央的妈祖神像,仅被烟火熏黑,塌下的横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丝毫无损。

妈阁庙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香火更甚。四方香客云集于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助兴,这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

妈阁庙的签很得善男信女们的痴迷,游客在这里求签还得排队候上一些时间。游客进入供奉“天后娘娘”的大殿,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经过整队,大家整齐划一的排开,由一个僧人带领求签入三叩拜,叩拜完毕,这个僧人拿出签筒,由每人抽一个签,出门时又将签换成一个纸条,拿着纸条又鬼使神差般的走进侧面的一个厢房,厢房里坐着一排年轻的僧人。他们除了外面披着黄色的袈裟外,里面的衣着、发式都却很时尚。游客可以随便选择任何一个年轻的僧人解签。年轻的僧人接过纸条,浅笑一下之后,略微看了一下得到的那个纸条,接着几乎套着游客耳朵云里雾里的说了一番,所有的内容让游客感动似有似无,似真似假,梦幻一般的告诫后,说“神会保佑你的,到外面去烧柱香吧,给你和家人讨个福”。他随后在纸条上写了个数字(可能是他的工号,以后要兑现收入的),让游客拿手纸条去烧香。

当然,香是要花钱的。

有位游客就把买香的过程发了帖子,帖子上说:游客随手抽了一支,交给解签僧人解签,谁知僧人拿了签一看:“这签不用解了,是头签,百事百顺,没有什么可解的”。一问原来一筒里面共有101个签,头签只有一个。让游客正巧给抽到了,大家笑了一番,僧人也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游客高兴的去买香,卖香烛的摊点就在香炉旁,一个卖香烛女性拿着游客的纸条说:“大师指点你买的这柱香”,说着手指向一个又粗又大的高香说:“380块”,“这是什么香”,“这是保佑你家老人和子孙平安的”,游客随手拿了另外一柱小一些的,但也比姆指粗多了的香,问“这是什么香”“是全家福,60块钱”,游客说:“那就是他吧”,那女子说“大师指点你买的是保佑长辈和子孙的那一种”,游客说“全家福不包括长辈和子孙吗?我告诉你,我是你大师的大师!”。

游客的帖子上说:说实话,我不是有神论者,但我包括这次在内求过三次签,第一次是老婆在东台泰山庙为我求的,一个老僧人解过签以后,夫人到“如来”佛像前三叩拜,又许了个愿。我后来问她许的什么愿,她信守不能说破的承诺,但告诉我,许愿时我与如来佛说了“若许愿不成,你从今以后别想我再给你烧香”。

帖子上的内容是不是一定全无虚构,用不着考究。旅游嘛就是玩,玩就应该是玩的心态。更何况求签,本来就属于求签者个人的事情,不应该是旁人评价的。

盖铁将车和马晴晴留在停车场,小跑着冲向妈阁庙大门。盖铁没有求过签,连来妈阁庙这也是第一次。结果因为要买票,在大门外就耽误了些时间,进大门以后,只有盲目的快步在各殿寻找马三。

盖铁在所有求签、解签的地方都看了一遍,仍然没有见到马三。着急的向做清洁的僧人询问还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求签的,被问的几个僧人看了他,都是摇头,盖铁以为应该有偿服务,便欲给钱,却都被拒绝。

在一廊道里,盖铁又遇见了一中年僧人,此时廊道里只有他们两人,盖铁一边递钱一边问。那僧人接钱以后小声说句去正觉禅林静修区看看,立即迅速消失了。

盖铁赶紧小跑,在正觉禅林静修区的民房前,看见马三刚好从民房里面出来。盖铁连忙迎了上去。

未完,请继续看第227节分道扬镳和甩包袱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成都探戈最新章节 | 成都探戈全文阅读 | 成都探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