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春梦 学习工作生活浓  心情舒畅遇小

作者 : 秦岭

一九八五年九月初,根据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通知,我本来要去进贤县中学,参加一个地理教研活动的,因为业大各班新生要集中,实在抽不出时间,就没有去成。后来,市教研室的郭可让老师问起,我向他作了解释。

我同桌的同学,是江西制药厂来的工人朱立学,他带着一副深度眼镜,虽然是自费,但学习热情非常之高,还准备将来报考研究生。他还告诉我,他们厂里的冰棒做得非常好,曾得到省委书记万绍芬的赞扬,并送给了我一些厂里的冰票,请我去尝尝。

我们这个学期,开了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写作通论、中国通史、哲学原理等课程,分别由蔡愉、傅却玉、杨赣生、赵国强、余俊杰老师担任。班主任杨增波,没有被安排上课。

写作课老师杨赣生,据说原是南昌晚报社的记者,后来下放了,是不久才调到业大任教的。他在给我们上的第一次写作课,便出了个作文题《当我又坐在课桌前》,要求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样一个作文题,对于我这样经历的人来说,意味深长,思绪万千,即兴这样写道:

当我又坐在课桌前

市业大正式上课的那天,我重又背起了书包,怀着刚被录取的喜悦,来到了学校。明亮的教室,火热的人群,清脆的铃声,在心胸的感觉是那样的亲切,不时把我带向那美好的憧憬。当我又坐在课桌前,感慨的思绪,似潮涌一样在脑海频频波动……

小学、中学也在课桌前度过,那求学的黄金时代,密布着变幻的风云,现在看来历历在目,是那样的清晰分明。

十年*的潮流,能量巨大,上大学的希望终于成了泡影。我们离开了中学,被冲向了广阔的天地。

那时,我只知道,最好的老师是贫下中农;最好的磨练,是在田地里洒下尽可能多的汗水;最好的教育,是滚上一身又一身的糊泥。对这种重返课堂,坐在课桌前聆听老师的声音,哪里还敢奢望,“知识就是力量”,有谁能不去怀疑?捧着的只是一颗在十年浩劫里,带着深深鞭痕的心灵。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正当面迎高考制度恢复的春风,一张纸片却又把我调到了课堂。但我的位置,是在课桌和讲台的区间。三尺讲台的需要和“经单位批准方能报考”的条文,却成了横亘在通往大学之路上的高崖。当自己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进入高等学府之时,欣慰之余,不免有时也会有着惆怅和不安。

是啊,今天的求学是多么来之不易,回顾起来,道路是多么艰难崎岖。已经流逝的年华,毕竟属于过去,未来的征途要靠自己努力,振兴中华需要具有更多知识的人才,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了新的学习。

这篇文章,抒发了自己的求学之情。后来,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一日,发表在我厂宣传部主办的《江拖报》上。

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我们子弟学校全体教师,在厂部的贵宾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厂长江建林给我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是一位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原是省机械厅的一个处长,据说市里曾准备重用他,让他担任南昌市的副市长,被他所拒绝,说是要下决心把江西拖拉机厂搞上去。

江建林在这次讲话中,念念不忘他那小学、中学的老师,不忘那大学白发苍苍的研究生导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学以来,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基本上是称心如意的。对于在业大学习上的班长职务,自己还是乐意去干的:在工作上的高中文科班教学,自己也愿意多花工夫,总之心情是舒畅的。

我现在所教的学生,都是在城市长大的;以前我教的学生,都是农场和农村的。他们相比较之下,各有千秋。乡下的学生纯朴、敦厚,在学习上要更刻苦一些;城市的学生机灵、调皮,在学习上常有些小聪明。

江拖中学高中文科班学生,有两个学生的印象让我特别深刻,一个是女学生杨小青,为班长,据说她在中考时,成绩上了高中的重点线,因志愿没填好,未被南昌市十九中录取;一个是男学生汤颖,这小子很是聪明,对地理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杨小青考上赣南师范学院后,毕业还留校当了大学老师。

在市业大学习不久,我遇到了造漆厂学校的小枫老师。这位几年来自己心仪的姑娘,现在比我高一级,教室就在我的旁边。她与我不同的,是属于全月兑产学习的,虽然是两年制,但这时还没有毕业。

我和小枫真成了一个学校的同学,实现了原来的预想。她有时也会到班上来找我,班上同学还猜是我的女朋友。

在这里,我还遇到了良种繁殖场熊林根,他原在场文办是副主任,现在为良种场所属淀粉厂的厂长。想不到的是,他也在这个学校半工半读,无非是如今对文凭的讲究。我们在闲聊中,问起曾帮他侄女进南昌师范读书的事,可他竟然还会不知道,反问我说:“在办酒的时候,怎没有看到你来?”

九月十七日,我去了一趟省良种繁殖场中学,这里的高中部已经撤掉了,现在仅剩下了初中年级。老同事们对我调到了江西拖拉机厂,都很羡慕,问长问短的。

在那个时候,江西拖拉机制造厂不仅名气大,还正很红火,不但国内对拖拉机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与加拿大等国客商联系密切,拖拉机大量出口。

我还去了场部,找了党委书记喻建雄,他问了我在江拖的情况后说:“比起单位来,当然是那个单位好,又在市内,我也想去。但是,我们留你,是器重你是个人才,若留在了这儿,个人的前途或许会更好。”

当时看来,喻书记对我的调出,总好象有点不大舒服似的,就连教师节将补发的教师工资,也不肯帮我提前预支,觉得有些小心眼,实际上这是个误会。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远去的春梦最新章节 | 远去的春梦全文阅读 | 远去的春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