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楼 第91章、贾雨村帮林黛玉改了个名

作者 : 清蒸鳜鱼

毓敏的历史学得很是寻常。

有件事情是她在二十一世纪没有八卦到的。雍正皇帝在最早的历史上一直是个暴君脸谱,今年流行翻案风,作者们热衷给曹操翻案,热衷给四爷翻案。四爷的形象才变得硬朗帅气起来。

被四爷害惨了的人家实在多得罄竹难书。

胤祥为人最重侠义,掩护了曹家李家年家的幸存者。但是胤祥对查嗣庭维民所止一案,却是爱莫能助,鞭长莫及。

维民所止冤案,正是李卫在皇帝面前美言,终于才缓解下来。

案发之时,皇帝敕令废止了江西浙江两省的十年科考资格,此令后来是取消了,并没有真的将十年之期执行届满。令浙江学子重获自由的人,正是李卫。

李卫自己是进士,却很喜欢痞_子做派,把自己装扮出一副流_氓腔调做派。这恰好对了皇帝的胃口,一见如故,一见投缘,令得李卫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只因为皇帝自己最喜欢自诩村夫樵子。他们两个在这个趣味上君臣相见恨晚。不管李卫说些什么,皇帝都能听得进去。

李卫跟查嗣庭一家颇有渊源。

查嗣庭身后留下的女婴,先是改姓为木,被李卫妥善保护起来。一直等到皇帝心里的这口怨气渐渐消了之后,才带这个女孩子回到京师,再度异姓为穆,投入到傅察氏的马家府上。

李卫当时是面临两个选择的,造个假身份。对他毫不为难。把木姑娘塞进佟佳氏穆府好呢?还是傅察氏马府好呢?

倘若换了毓敏来操刀主办此案的话,恐怕会选择穆府,穆木谐音,穆家能出和尚和尼姑,自然是性情更加清静高洁一些,更适合不淖沟渠的葬花女孩。

可是李卫却是个俗尘中打惯了滚儿的,也能在官场上乱翻斤斗的杂耍高手,他又怎么瞧得上过洁世同嫌的假正经妙玉尼姑呢?既是当真出家为尼,便应斩断一切尘缘。她却又以尼姑之身跑回红尘来官僚纨绔们的面前卖弄自个儿的清高,对李卫这种人来讲。这简直只能算是个屁啊。

傅察氏的姑娘嫁给了弘历。还是嫡妻。李卫重视的只有这件事情。他毫不迟疑地把木姑娘安置在了马府。

马齐马武是分开的两个马府。马齐府的威势更强,马武府上的人望略弱,但弘历的妻子和小舅子在荣保死去之后,却没有投靠马齐。而是投靠了马武。

不知道这两姐弟是怎样想的。大约是马齐府上算做嫡系长房。更重视氏族权力的掌控,比较倾向于直系血亲关系的亲疏分辨吧。马武跟荣保两个,都是马齐的弟弟。反正都是支派,无心角逐族中权柄,彼此之间更重视亲情关系,不大重视齿序亲疏的排列次序问题。

李卫在这个细节上倒也是个豁达豪迈的,他也不去巴结马齐的强势,安心把自己的女学生介绍去了马武府上。

傅察氏马家兄弟跟佟佳氏穆家之间,也是一有机会就联个姻缔结个儿女亲家关系的。

马武大人的四个儿子七个女儿里头就有一个女儿早年嫁给了穆家,后来是流年不利,小夫妻双双感染了时疫死去。鬼知道死掉的那两个鬼,生前有没有留下孩子。李卫手下的仵作和探子什么的,打个报告提交上来说是有,那就是有了。

于是查在做过了好几年木姑娘之后,终于华丽变身为穆姑娘。

穆姑娘回到京城寻亲,本该去找爷爷,她却投去了外公家里。此事也没有逃过李卫的算计。刑部老大这份盒饭可不是白吃的!大清朝疑心病重的人,多了去了!皇上本人就是疑心病最重的那一位。

李卫私下做过了任何怪异之事,皇帝都会起疑心。起了疑心,他也不会说出来,只会暗中找人去秘密查证。

倘若李卫做事情滴水不漏,并不会减少皇帝的怀疑,反倒会招致皇帝加派更多更高明的人手参与秘密调查。

李卫是故意留下了一个人工掩饰过的痕迹,这样才可以成功瞒天过海。

穆家老爷有三个,一个是刚刚被雍正皇帝圈禁死去不久的隆科多,另两个是隆科多大人的弟弟。这两个穆家兄弟,一个是大和尚,一个是目前还算得势的当红权臣。从大清入关开始算,这三兄弟算是穆府第三代当家老爷。

按例第四代的穆家少爷无声无息地死在外地,留下一个第五代的孤女儿,就该投奔正当权的隆科多幼弟穆济格大人。

李卫却指点着她去投奔傅察氏外公老爷,这分明就是有蹊跷。

明眼人一看就会心生疑云:这该不是隆科多大人在外面留下的孽种吧?于是暗中去查访……其结果自然是啥也查不出来。但是查访的过程中一定能够访得刑部有人搜走并销毁了相关卷宗的蛛丝马迹。

事情一旦演变成这样,那就对了。

李卫太了解他终生效力的这位皇帝陛下了。隆科多一日不死,皇帝便成天猜忌不止。隆科多死后,皇帝心中再无负面挂碍,他的心态立即翻过来变成了追思怀念隆科多舅舅昔年曾立下的各种大功。又因为隆科多并非问斩或者赐鸩而死,他只是被圈禁而已,罪名并不特别的重大,死因也是正常病故的。

所以没有必要在隆科多大人死后为他翻案,当然也不会祸及他的胞弟和子女。皇帝偶尔心软的时候,反倒会意外降恩给隆科多大人的后人。李卫倘若真的瞒着皇帝私下照拂了隆科多的后人,其实是揣摩上意揣摩对了,并不是欺君罔上,不忠不孝。

李卫大人真实执掌六扇门权柄的日子并不特别的长,但是早年他跟着胤祥一起纵横天下飞剑锄奸的时候。就很熟悉六扇门的运作习惯,这也就是他后来特意被指派去担任大清帝国公安部长的原因所在,李卫大人是群臣之中除了胤祥之外第一熟悉这个活计的。

李卫大人亲自安排下来的假身份,比寻常造假之辈高明多了。

寻常造假,力求没有破绽,却不知没有破绽便是最大的破绽。李卫所造的假,是故意留下破绽来,这个破绽设计得如此精致,足可以令得皇帝发现这个破绽,一旦发现之后。不但无害。反而赐福加恩于造假案的当事人。

官场作弊造假,造到这么个炉火纯青的高深境界,也算是十分不易的了。

李卫自忖着此事他不说破,那个小女生也不说破的话。世上无人能够破得此案。

却不料一见到尚还是个小女孩子的毓敏公主。还没寒暄上几句客套话儿。李卫最得意的杰作,当场就被小公主识破了。

李卫当时就囧得不行,不晓得自己是哪里疏忽遗漏了什么关键细节。

细细回想各种前情。却又想不出哪里有过任何不妥。

其实,毓敏识破李卫,靠的根本不是锐眼、智商,更不是靠着周密严谨的逻辑推理……21世纪混的碌碌宅女脑子里哪有逻辑那个玩意儿啊。毓敏当然是靠的红楼梦金手指。

这个金手指却不是来自于大清历史考据,倒是来自于毓敏在三百年后看过的一部言情章回小说而已,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不知道如何得知了这个秘密,并含蓄地埋了伏线在书里,阴差阳错的出卖了弄虚作假的李卫大人。

这个金手指也就是红楼梦里为贾政王的堂前题写那幅对联的某某郡王穆莳。

毓敏现如今是师从于穆氏妙玉老师门下已历时数年的得意学生,她早问过妙玉姐她们穆家可有这样的一个人物,挺有文采的,掰得出一副挺高挺大挺上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什么什么的。

毓敏没那水平的古典学识,她其实看不出这两句好在哪里。不过,曹雪芹能在书中将此句设定为贾政家里厅堂前的题联,想必贾政是觉得这两句挺称得上他的身份和学识境界,所以这一定是够高够大够上的华丽句子。

妙玉老师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过啊!她也完全不知道穆莳是谁!不过此句字带珠玑,意藏日月,倒真是一副好句。

所以毓敏一见到李卫来访,看了他递到的古代版拜帖名片,知道他执掌刑部,心中不免一动,便信口问他有没有帮人做过家教啊,这种有迹可寻之事李卫当然不敢隐瞒于是便说有啊,当然做过的。毓敏便追问东家姓啥,女学生是不是挺美腻挺聪明的呢。

李卫便说东家姓穆。这份假履历早已周密造得妥当了,且付诸实施,再不可改。李卫当年给人当过家教的那个东家,必须是姓穆的某只郡王。事实上这个环节也确实不假。只不过李卫在穆家雇主身死之后,给膝下无儿无女的穆家那位青年老爷,楞是移花接木,嫁接了一个木姑娘,就好像过继似的。

反正木穆谐音,那个小姑娘被人喊起来,也不会一惊一乍。

却不料毓敏又问:“那位东家可是名字带了个莳字的?”

然后行了大运一头撞上穿越客乱开金手指的倒霉鬼李卫大人便汗出如浆,刚刚才跟公主殿下见面寒暄着,还没来得及落座看茶,一时间站在那里便忍不住摇摇欲坠,几乎站不稳自己的脚跟儿。

其实毓敏是猜错了的,她是猜聘用家教的东家那位郡王大人的名字是不是叫个穆莳。倘若李卫直接报出东家的姓名,表示那东家不叫个穆莳,此事便带了。毓敏是奇怪穆家出过这样一个郡王,妙玉姐有可能没见过面,但没理由从没听过啊。毓敏原本是猜测着除了佟佳氏穆家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满族豪门撞衫凑巧也汉化了穆字汉姓。

却不料歪打正着,误中靶心。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贾雨村李卫大人给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安排的假身份证,恰好用了穆莳这个名字。

李卫也是个多愁善感顾念旧情的人,一个查字变了好几年的木字,在黑龙江宁古塔那边知道查氏几个孤女之中走失了其中最年幼一只的涉案大清公差,倒也不只一个,这个女学生越是长大成人便越是娇滴滴的粉女敕可人儿,看起来便越像是个江南出身的汉族美女,倘若名字上继续犯着个木字,很容易被对手猜到了其中的联系。

于是李卫把林黛玉弄回北京来的时候,再不敢沾边半个木字或者林字,女学生就是姓穆的,跟木林查什么的全然无干,可是,做人不可因为贪生怕死就背弃自个儿的祖宗,所以一个草头,还是得跟这姑娘戴在名字上的。谅那几个宁古塔办案的官差,也没资格打听穆府的闺名,只知道是穆姑娘穆便算了,那样便八竿子打不到一处去了。

李卫怎么也想不通毓敏公主如何就拆破了这样无懈可击的一出西洋景。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小红楼最新章节 | 小红楼全文阅读 | 小红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