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妇有喜,招夫一名 第六十七章 当不嫁曾家儿郎

作者 : 孤独雨的眼泪

曾家几位兄弟一起娶亲的事,在镇里造成不小的轰动。那几个将嫁入曾家的姑娘,遭到了几乎所有女人的羡慕嫉妒恨。于是镇里都有流言说,嫁女当嫁曾家郎的说法。

“大姐,嫁到曾家真的好吗?”陆家这头的姐妹最多,嫁人这种事也就是未嫁的姑娘家最在意的。如今人人都说嫁人当嫁曾家郎了,她们也好奇曾家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么好吗?

“我没觉得曾家有什么好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曾家好吗?”说是曾家好,还是如说曾一鸣那个男人好,要知道那些姑娘人羡慕的曾家给出的一切,可是曾一鸣一手建立起来的。她们的幸福,都建立在曾一鸣的血汗之上,几个只会读书的弟弟,不管这家业有多么的大,总有花完的一天,到时候他们可就得过苦日子。

“听说是有钱有房有地,还是读书人,将来是有出息的。”陆有意回忆了一下,大家都是那么传的。在她看来,曾家那样的条件确实不差,就连她都动心了。能嫁到曾家这种人家,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家,才会觉得他家好呢?”综合这些条件看着是好,但那只是一般人家的追求而已。像镇里说得上体面的人家,人家可就不觉得这亲事有什么了。几亩溥田,还不至于让他们动心把女儿嫁过去。至于出息嘛,不过是在乡下读了几本书,就想有出息,在他们看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乡下的夫子能有多好,不过是教会几个字,能读几本书就顶了天,这样子的人家,能有多大的出息?

“呃,如今大家都在传,当然是大家都认为这门亲事好了。”陆有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这么传,那肯定是大家都认为的结果。

“你们觉得这门亲事好吗?”如果妹妹们真的觉得好,她得开始提醒她们了。有这眼界是不行的,曾家一点都不好,几亩的就想把她家姑娘骗了去,她家妹妹能有那么傻吗?

“呃,应该是好的吧。”陆有意不确定,对她们乡下人来说,能有这么一门亲事,可能说是烧了八辈子的高香才能求来了。嫁过去的姑娘,这日子肯定会过得很幸福。

“好个屁,你们谁敢觉得好了。我告诉你们,只有家里没啥钱,没啥田地的人家,才会觉得曾家好。你看镇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那里在乎过这种人家的?”她们家可不似以前的饥荒,人家都说门当户对,其实也是有道理的,越是富足的人家,越不愿意把女儿嫁到穷人家去吃苦。

“那大姐,曾家那里不好了?大家都说嫁人要嫁曾家儿郎的。”陆有意想了想,她们刚到镇里,并没怎么接触到镇里的老住户,这种事大姐不说,她们只会以为大家都认为是好的。

“曾家能算得上个好的,也就是曾一鸣,其它的兄弟别看他们有房有地,但那只是暂时的。这都是曾一鸣给他们置办的,他们一个大男人,都要娶妻了,可是却连一点谋生的本事都没有,你们以为吃老本真的能吃一辈子吗?”读书可是一笔大花费,不管曾一鸣给自己的弟弟多好的安排,这钱总有花完的那一天。

“可是,可是他们有地,只要租出去,就不愁吃喝了?”陆有弟想了想,只要把地租出去,光收地租都能养家了,那里还有别的谋生本领。而且镇里的人不都说,他们个个都是读书人,将来是要有出息的吗?

“你们真以为,有了地把地租出去,就没事了吗?这里的庄稼,可是看老天收成的,要是那天老天爷没脸,你们认为靠着地里的产出,真的能养活全家?”得把这观念改正过来,她给妹妹们办置的嫁妆就有已经给她们的那五十亩荒地,不要让她们以为,只要有了那地,他们这辈子就不愁吃喝了,这做人是要上进才行的。

“那大姐的意思是说,就算是家里有几亩地,也是不保险的了?可是在村里,只要家里有几亩地,这个日子就能比别家过得好呢?”陆有意还是不懂,有了田地,还会有愁吃喝吗?也不怪陆有意这么认为,长这么大她还没遇到过什么饥荒年,他们这里四季如春,只要肯吃苦,日子都不会过不下去。

“在村里,有上几亩地这日子就过得不差,这道理其实在那里都能通用。但是没有田地的人家,就注定要过苦日子了吗?有弟你们想想,这镇上种庄稼的人家有多少?他们虽然不种什么庄稼,可是人家的日子,那户不是比乡下过得要好?”不能让妹妹们只守着家里的那几亩地过日子,养家的方法还有很多呢。

“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曾家好呢?”陆有弟想不明白,如果不是真的好,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家都认为是好,为什么大姐却认为不怎么样?在大姐看来,什么样的人家才算是好呢?

“哎,你们想想,是不是有一句话就做富不过三代?”也许是读书才有出息的观念对妹妹们的影响太深了,她们竟然认为读书就能有出路。

“呃,好像听说过这一句话,可是曾家并不怎么富有吧?他们的日子只是过得下去,嫁进去的姑娘不愁吃穿而已。曾家的事,跟这富不过三代有什么关系吗?”陆有意想不明白,曾家兄弟都上过学,往后出来很好找活干,这日子不可能越过越是差的。到底大姐那里的认知错了?

“呃,你们真认为,读书了就能有出息吗?你大姐我可没有上过学堂,你们就能认为我没有出息了吗?妹妹你们虽然有人来教学了,但并没有学过什么,难道你们也认为你们会没有出息不成?”读书识字才会有出息,这话是不对的。三百六十行,可是行行都能出壮元的。

“我没有这样子认为,可是读书识字,总好过不识字的人。”大家都是知道的,读书的人肯定比较有出息,她没有说大姐没上过学堂就没有出息……

“你们这认知是错的,最大的知识不是在学堂里学到的,而是在生活中学到的。曾家那几个兄弟虽然都上过学堂,识字固然是好,但是他们读书都读傻了。你们想想他们连什么赚钱都不知道,等他们从学堂里出来了,难道就因为识字,作为老板,就会请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来做事吗?”能识字固然是重要,但除了识字,别的就什么都不会,他们除了会看会写外,还能干什么?他们所认识的出息,就是考上秀才?错,秀才最大的用处,只不过是勉子家里的地税,有本事的还能出去教点书,没本事的人呢?不也是越过越穷的。

“当然不会了。”陆有弟想了想,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己的荒地利用起来,所找来管理的人,并不是什么读书人,而是识得几个字,做过这一行的老农。

“那不就是了,他们一致认为读书了就能有出息。那他们所认为的出息是什么?不过是考上秀才,然后到举人,运气好的做个小官,运气不好的多勉得几亩地税,靠着官家的那点支出过日子,这日子能过得下去吗?”读书人真要有收入,至少都是教上举人,因为举人每个月官家会有些月钱拿,想再有出息,得继续往上考,有些人考到老,不过是个举人。

“可是大姐,真是秀才老爷,或是举人老爷,都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就算日子过得不好了,只要拉得下脸,去教书也好,却当人家私教也好,都能赚到钱啊?”难道这都不是出息吗?教人识字的活,可是比什么活都要高上几分的。

“我记得曾家这一回,就跟两个秀才做了亲家,这做秀才要真的有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女儿嫁到农家去呢?”做了秀才不一定不好,男人要有担当,曾家的人担当不起家庭的责任。

“呃,我什么知道。”陆有弟被问着了,有房有地,人家把女儿嫁过去那不是很正常的吗?秀才也是人,秀才的女儿也要嫁人,然后就把女儿嫁过去了呗。

“哎,其实这秀才家的日子并不全都好过,要知道在农家,要供出一个秀才,非得家里吃穷不可。你曾大哥家里以前也有几亩地,可是为了供几个弟弟上学堂,已经把地给卖了去。像他家都这样,别户人家也差不多。嫁给你曾大哥的弟弟那两户秀才老爷,虽然名声好听了,可是你们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吗?”过得好不好,可不能光看表现。秀才只是个好听的名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利益。毕竟,现在的税收并不高。

“这日子应该过得很好吧,秀才家的姑娘,总比别个人家的姑娘要受到欢迎。”陆有意想了想,以前听说别人是秀才家的姑娘,她总是会羡慕一番的。

“哎,那是大家对读书人的仰慕而已,秀才家的日子并不一定就比别人家好过。别的不说,就说在镇里要嫁到曾家的那一位,她父亲虽然是秀才,可是家里的田地不多,要是她家兄弟不多,那这日子是不差。可是她家兄弟很多,如今虽然没分家,可是真要分出去,房子不够分也就算了,地也没有多少。如此了还要供家里的老爷们去考举人,你说这家能有多少的钱,可供他们花费的?”不能让妹妹们只向个秀才就看齐,目光要长远才行。

“大姐的意思就是,秀才家也不好了?”陆有弟听出了关键,送孩子去学堂的人家,真要继续送下去是会变成穷人家,所以秀才家一点都不好,嫁过去会吃亏。

“呃,这话我可没有说。其实这秀才也是好的,但要看家里怎么供。像曾家这样,能把弟弟们送上学堂是件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除了在学堂里学会的,还要教他们一些生存的办法才行。不能让他们只知道读书,也要让他们知道赚钱的辛苦才行。”曾一鸣送弟弟们上学堂本身就是个错的,他们只是一般的农家,那里供得起那么多个弟弟去读书。可是他偏要供,是因为他认为,读书了就一定有出息的事有关。

“那曾大哥,让他弟弟们上学堂,也是上错了?”陆有弟没明白其中的意思,竟然是好事,可现在好像变成了坏事。

“当然不全是错了,呃……该怎么说呢?他是送对了,但却不能把责任都压在自己的身上。上学堂这种事,像他弟弟们,只要识得几个字就已经不错了,没有那个读书的天赋的话,继续送他们上学,只会害了他们。”这其中的对对错错,只要看得清的人都明白。

“大姐的意思是说,曾大哥家的弟弟,都没有读书的天赋了?”最后,陆有弟得出结论。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天赋这种东西,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的。大姐打个比方吧,如果你们是曾家的人,明知道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了,还会送他们去读书吗?”是她,她就不会,可要是这时代的人,大多数都是会的吧。他们宁愿家里的人都饿着肚子,也要把孩子送上学堂,就是为了给他们谋个好出路。

“是我就不会了,都吃不上饭了,还上什么学?回家老实种地,让家里的人吃饱饭才是实在。”陆有意立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书固然是重要,可是她们以前没有读书,这日子不也照样过来了。如果说送一个人去读书,却让家里的人吃苦,那送他上学堂还有意思吗?毕竟送他上学堂,就是为了让他有出息,让家里的人过得好点。

“可是二姐,是我我就会了。家里的人只要紧着过,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到时候只要等送上学堂的人有出息了,这日子就好了。”陆有弟还是坚持这老一辈就传下来的认识,穷一时怕什么,等有出息,前头吃的苦就没什么了。

“大姐要跟你们说的是,不是吃苦了,就能有好日子的。这每天进学堂的人何其多,可是你们看中考中秀才的才有几个人,能考上举人的就更少。将来你们真要遇到这情况,难道还要坚持送孩子上学堂,宁愿自己全家都吃苦,就是为了等那点出息吗?”这种观念是错的,把日子过好了,有余钱才能把人送到学堂,这样子对自家的生活就没有多大的影响了。

“难道这样子不好吗?”陆有弟觉得这样子很好,她将来真有了孩子,也会送他上学堂,她日子过得苦一些没有关系,只要孩子能有出息就好。

“好个屁,送孩子上学堂,是有条件的。可是曾家以前没有这个条件,现在更是没有!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才是最适合把孩子送上学堂吗?是要不影响家里生活的情况下,要是这个条件没有达到,就不要送孩子上学堂,因为我们供不起。”她记得在古代,有很多人家,就是为了供个孩子上学堂,把家里给供穷了,可是最后呢,家里只是多了个读书人,日子还是越过越穷。竟然如此,送孩子上学堂还有意义吗?

“我知道了,大姐的意思是说,我们供不起自己的孩子上学堂的情况之下,就不要供了?”一直没有出声陆有弟明白了,读不起书就不要读,做什么事都要先顾着家里。

“是这个意思,你们想想看,在我们村里是不是有些人家,日子明明过得很富足,可就是因为把孩子送上学堂,然后那农家就日子就越过越穷的。”会这样子,是因为他们没有放弃那个希望,一个心就认为孩子读书了,就一定会有出息。

“村里只有有点余钱的人家,就会把孩子送上学堂,大部分的人会越过越穷”陆有意想了想,不仅是他们村,很多个村里的情况都是那样的。本来好好的日子,因为送孩子上学堂,把家里供穷了。

“穷商富仕,这话你们可能没有听说过,但这却是一个事实。穷人家的出路,你们知道在那里吗?像我们村里,大多数富户都有自己经商,或是祖上有经过商,他们先是有钱了以后,才会送孩子上学堂,这日子并不会越过越穷。这富仕,意思就是说富足的人家,送孩子上学堂越是容易出仕,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做官出仕什么的,都需要用银子去打点了。没有银子打点,这人脉就很少,你们认为会有人帮他们吗?在官场上,没有人帮是不会有出路的。”这个观念她认为很重要,像那种大户人家,除了会有出仕的人,还会有专门经商的人,家里有钱了,出仕的人越是有权,然后越是有权的人,就越是有钱。

“大姐意思是说,穷人家只有靠着经商,才会有出息吗?”听着好像是这个意思,难道曾家没有人经商,就没有出息了?

“我只知道,穷人家只能先赚钱,有了钱才能有出息。”她不否人只有经商了穷人家才会有钱,可是经商也是有风险的。但却可以肯定,只有能赚钱了,读书的人才会有出息,这两者根本就分不开。

“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算是读了书,也不会有出息吗?”陆有南很失望,她以为只要读书了就会有出息,可是现在大姐却说,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有出息。想当官,家里就先得有钱。

“是的。”陆有喜很肯定的认为,这是她看到别人过的日子后,得出的结果。穷人家读书是不会有出息的。大家的认知根本就是错的,穷人家读书了才会有出息,那是个笑话。不说读书本身就是很费钱的事,真孝上了没有钱打点,孝上了又有什么用,得到的只是功名而已。一个功名,真的能养得起家里的人,对得起他们十几年的教导吗?

“大姐,最终的结论就是,有钱的人读书了才会有出息,没钱的人读书了就没有用处了?”陆有弟的认知改了点,但却还是错误的。

“当然不是了,没钱的人读收也是有用处的,比如说能找到一些好的活计。前提是不会死读书,识得几个字就行,不要想着靠读书有什么大出息,识得一些简单的字,找份体面的活就行。”像曾家这样,要换成是她,根本就不可能送他们上不堂,早就让他们出去找活做了。

“大姐,也就是说穷人不要想靠着读书有什么大出息,只求能找份比较体面的活就行?”这才是重点,然后曾家那几兄弟,读再多的书,最后只是能找一份比较体面的活而已了?

“对,穷人家不要想着读书有什么大出息,对他们来说,能找到一份体面的活就是最好的出息了。”陆有喜同意这句话,也就高兴妹妹们终于有了这个认知。

“可要是这样的话,也不要上学堂,直接找一份体面的活不就行了吗?”陆有意又反过来问,如此干嘛还要上学堂,那不是浪费时间的吗?

“难道你们不知道,不管是大户人家里的管事,还是小户人家里的管事,不管是大商家里的掌柜,还是小铺子里的老板掌柜,都得识上几个字,才能识数算账吗?就连官家的一个小兵,那也得识些小字,不然人家会收你吗?”你总不能指望着,一个大字都不识的小子,能当得上管事吧?也不能指望着,大字不识就成当上官兵,你什么指望他下乡收税,就连人家叫什么名都不知道,你收得的是谁的税啊!

“好像真是这样。”陆家众姐妹想了想,能做得起这些活的人,都是识字的,这做活也确实是比较体面。而就算是她们,想请个帮手什么的,也都希望人家能识得几个字,这就体现出读书人的好处来了。

“你们知道曾家什么不好了吗?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明明家里已经很困难了,还要上学堂。要是他们识得几个字了以后,就出来找分体面的活,家里还会那么困难吗?”最后,又绕回这个问,如果那一天妹妹们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也要让她们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

“可是大姐,好像曾家不穷吧?”众位妹妹们都认为自家大姐是对的,最小的陆有后突然想起了这么了出。他们如今有房有地,还读上了书,出来再找份体面的工作,不日子还能差吗?

“你们知道曾家的那房这地是怎来的吗?你曾大哥每次进山,不都是拿命去拼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那一天就回不来了。你们真认为,他家里有钱吗?”这跟她是一样的,她从不认为自家就有钱,因为她还要拿命去拼。

“呃,起得了大屋,又有地,这家业明明就不差了。”她还是想不明白,曾家那里就没钱了。有房有地,这已经是最里富足的人家了。

“哎,如果家里真的有钱,又那里需要用命去拼。有房有地方,这要不是自己拼出来的,就算给了他们,变成了他们自己的,那也不是他们拿自己的本事得来的。房子总有旧的时候,地里的产出总有不够用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他们该怎么办?”这就要告诉妹妹们,死守家业是不行的。

“可是大姐,曾家的兄弟读了书,到时候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就比别人家要好了。”关键还是在读书的定事上,他们读了书,还怕没有出息吗?这体面的工作,可都等着他们做呢?

“你们认为他们就甘心吗?真是如今,为什么他们没有早早的就出来找份工作。真要等到家里供不起他们上学堂的时候再出来找工作,一时之间又那里能救得来家里的饥荒。”曾家那几个兄弟,可是还打算继续读书的。还不知道会花掉多少钱,所以她也才使计让曾家分家的。

“那,那他们为会什么不马上就出来找份体面的活?”陆有弟又问道,明明出来找份工作,这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了,为什么他们还经继续读书呢?咳,这就是被洗脑了以后,才会这么认为的陆家姐妹了。

“是啊,那他们为什么不出来找份体面的活呢?”陆有喜反问,现在就是她验收成果然时候了。说了那么多,希望妹妹们都能明白,读书的这个度在那里。

“嗯,因为他们不知道读书会让他们家里变穷。”这是陆有意的回答,如果知道继续读下去家里会变穷,也许他们就不会继续读下去了吧。

“那里会不知道,连我们都知道,继续读书家里会变穷了,那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读了书以后肯定能有出息。他们没有明白,其实读书了并不一定就有出息,并不一定就能让家里的人过上好日子。”这是陆有南的看法,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不放弃,因为没看明白,所以才会拖累自己的家人。

“因为他们以为想要有出息很容易,只要读书就能有,根本就不知道,想有要大出息,是需要用钱去打点,得有人脉才行。”这是陆有后知道的,原来读书人会那么傻,怪不得那么多的读书会,会越读家里越穷,根本就没有他们所想的那个大出息,反而一些像他们一样看得清的人家,这日子会越过越好。

“呃……因为他们不知道,读书能让他们把日子过得更好,却不能让他们有什么大出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钱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而止。”终于,陆有弟悟出了大道理。

“没错,就是适可而止,按自已家里的能力,去选择自己的路。如果曾家兄弟,早早的知道自己家里的能力,如果其中几个兄弟选择休学找份体面的工作,然后供一两个兄弟读书,这就是个好路子。可如今他们已经分家,定不会这样,他们又不愿意休学,都继续读书,到时候家里的孩子出生了,什么都要花钱,就会越过越穷。”所以的所以,曾家并不是一个好归宿。别看现在日子过得好,那往后可是会越过越穷的。

“可是大姐,等他们知道自己读下去没有用处了,再去找份体面的活,日子也会比别人过得好吧?”陆有弟想了想,真要等到他们知道适可而止了,这日子也不会比别人差吧。

“哎……等他们知道的时候,也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你们要是大老板,原意请一个年纪比你大,都没有接触过管事的人,来做你们家里的管事吗?”机会已经错失,到时候体面的活可就不好找了。而这种活,又不是时时都要人的,真要人,人家也要找个有经验的。

“呃,我肯定不会了,我要找个管事,找一个没有经验,都没有做过的人,我找来做什么。”最后,陆有弟得出结论,到那时她也不会请。最后,真如大姐所说的,曾家并不是一个好去处。

“那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曾家不是个好婆家了吧?”大家都说嫁人要嫁曾家儿郎,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看明白,看得明白的人要是嫁过去了,要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其实曾家也是个好去处的。只要曾家兄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放弃令他们认为再有出息的学堂,好好的做事,这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我是知道的,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曾家儿郎好呢?”然后,她就想不明白了,明明不是什么好人家,为什么大家都没看明白,都说嫁给曾家儿郎好呢?

“因为他们没有看清呗。”陆有后是看清了,也就是那些傻的,才会嫁给曾家儿郎了。往后日子过得不好了,可就是他们两眼没有看清了。

“那大家都没有看清了?”这也……太吓人了吧?事实就摆在眼前,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没看清?陆有后觉得恐怖了,还好有大姐,不然她们也跟着大家一样发傻了。

“也有看清的人家了。镇里体面的人家都知道,什么人才有出息,所以这镇里有体面的人家,根本就没愿意把女儿嫁过去。”等你看清了,就会明白什么样的人家,才是值得你深交的。

“原来如此,我总算明白了。”她们是镇里体面的人家之一,所以看得明白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泼妇有喜,招夫一名最新章节 | 泼妇有喜,招夫一名全文阅读 | 泼妇有喜,招夫一名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