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仙_91 《人仙》第九十四章海天佛国,吴越人家

作者 : 波将金

在这三岛十洲上,有着那么一群人,他们以长生为目标,以玄气为手段,翻云覆雨,飞云走雾。

部分修行有成,活个千八百岁那是常事。

在凡人看来,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仙家。

然而他们却表现得很谦虚低调,只敢称自己是修行人,或曰修士,修身养性之士。

先后盘古开天,龙蛇演义,三教封神,三代以来,周八百年,春秋战国,下岛三洲众多圣人贤士或创**之见解,或阐前人之余音,难能可贵是俱言行合一。

但历史尘埃中,上岛道统传下来,儒道法墨名农兵纵横,诸流并起,各执一端。

信仰导致遵从,之后却渐渐阐发道统之争。

而文攻也就随着诸家对世俗当局渗透而演变成武卫。

到聚窟州上春秋之末,战国之初,近百侯国相互侵攻之下,形成几大强国,而他们背后多有诸家支持重用仙家公孙鞅、韩非子、茅焦等,这些人杰渐渐飞升,甚至传言去了昆仑紫府。

而遗下了严刑酷法外王内圣西秦,与人文荟萃为儒门发源地,又有稷下学宫天下之民举安齐鲁,地处泽国巫法方术盛行,又有道门遗泽南楚,偏居河泽却矿藏甚丰武器精炼,又有兵家襄助吴越,以及直面四夷胡服骑射民不畏死燕赵,所谓齐以技击强,魏以武卒奋,秦以锐士胜,吴谓之解烦,齐谓之决命,而后佛门东渐,明教西来,一时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烽烟四起之时,谣传有绝圣弃智者夺舍转生,千年空想,奠定如今三教中佛灭、儒削,道门独大基石!道家又称道德家,这一派本是由老聃起始。

老子李耳本是上岛真圣夺舍,转生周室柱下图书吏,遍览上古珍藏,终以《易》为道基,神道设教,并网罗诸国神仙方术而成一体系。

其道讲求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道法自然,超月兑生死,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遗世而**提倡无为而悟道。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有庄子宗门、宋尹宗门和黄老宗门。

道宗庄周为其中翘楚。

其人当过漆园吏,后来辞职靠做草鞋谋生,庄周本为漆园吏,受学于老聃,精晓阴阳变化,万物循生之理,得以开宗立派,唯心有所执而不能勘破出世之路而已。

他看破红尘,游戏人间,体味天地造化而录之于文字。

便是与《周易》《道德经》合称三大奇书《南华真经七书》,传下来易名《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之道。

先秦仙道修行之法,有行气服食房中三大家,而修行之道在当时来说,并非铁板一块,它内部有??部有着复杂派别和分支,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修行与信仰相结合的神道,修行只不过是追求成仙手段。

另一是在天人关系上有所觉知,这是最本原最纯粹一脉,主要由转生者组成。

他们对凡人本性都已彻底绝望,借修行以明大道的仙道。

南华老仙以《在宥》载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广成子曰,必静必清,勿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大宗师》借颜回之口论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大唐道士司马承祯继此而作《坐忘论》,定下佛灭的根源。

这玄教不入三教九流之列,原本是从龙虎宗分拆出来,掌教张留孙真人和他许多弟子,都出身符箓三山的龙虎山,张真人又选派大批弟子主持各地宫观。

如余以诚领金山诸宫观。

孙益谦领余杭佑圣观、延祥观。

王寿衍提举余杭开元宫,兼领余杭路道教诸宫观。

薛玄曦住持金山干元宫,又住持余杭佑圣观,兼领余杭诸宫观。

薛廷凤领金山马迹山紫府观,后领余杭四圣延祥观等,有仙门居中斡旋,于是历来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烽燧要塞变作风景名胜。

一班人今儿去昔日大汉朝汉中王娶亲的甘露寺,尝尝名扬海内外的小吃名馔“蟹黄汤包”,品一品那“一开窗,二吸汤,三吃光”在汤馅中慢慢散发出来的绝佳鲜味儿。

明儿去定慧寺品尝素馔,荤素甜咸各式各样点心,或者去一墙之隔的未家绣楼,尝尝无骨无刺,口味鲜美的拆烩鲢鱼头,以及鲫鱼嵌肉、清汤鱼翅、火腿冬瓜盅、狮子头、煮干丝、什锦酱菜、冬笋炒菊花脑儿、小肚板鸭、枫泾红焖蹄筋、酱肉熏鱼、炝活虾、酥炒肉松、多种盛食珍味,油润吐刚,声爆轻重,列鼎而食,色、香、味、声悉备!就连大王子钱易所撰《南部新书》中都有他撰述。

或登焦山泥砖垒成夕阳楼,看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还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鼓动去对岸瓜洲渡宋军大营看著名的红玉姬将军,被施恩一脚踢进江里喝饱水才揪上来。

至于施念慈听了老管事禀报,有心责怪,但考虑到施恩之前的整整躺在床上办年,整个人憔悴长萦绊,病好后几乎是面目全非,也就不忍心斥责。

再说,日夜冶游,总好过那一般浮浪子弟挥金如土,放浪无行。

金山城世家与别处不同,少有军功传世,多是经商豪富,养出来纨绔子弟。

有的使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城外金山寺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缘草树间,不可复收。

又有的以千金尺买吴国不倒翁,倾于水中,水道为之寒。

有的喜欢漂亮貌美,从司阍直到灶婢,都选用佳丽清秀之辈。

有的反过来标新立异,喜欢貌丑,奴仆为录用,不惜毁其容,用酱敷之,在太阳下曝晒。

但施念慈也是加强了对侄儿管束,要求施恩白天必须陪她拉拉家常,晚上再出去四处乱窜,更不许和一干城狐社鼠等打混。

特别是与一干无事生非、借端敲诈勒索财物“钉钉子”徒众来往!幸好,那施念慈虽然看顾侄子,却也没有时时刻刻要施恩在眼前,不过是晨昏定省,一日三餐,陪着她说几个时辰的话,也就罢了。

吃穿用度却是最好的。

施恩自己有一套院子,后来县尊府还又派来了两个吴侬软语,舞文弄墨的丫鬟服侍。

如果一个略有阅历的世家子,当即就会知道,至于每月从昊天观求来三颗固本培元的丹药,甚至还有提供武道修行的条件……一颗大宗师的仙玉传承。

一般寒门薄宦的供奉都休想要得到这个待遇,非得是立下大功的世家嫡子才行。

毕竟自从年前和强邻吴国边境线上传来丹阳宫惊变信息,徐知诰新掌大权,历兵秣马,引发了吴越国摩擦交兵之后,很多出产于海外的灵药宝物,譬如施恩见过的觥船上堆满的小山一般的草木。好像海蛇草、丧命草、金棘草、太阳花、灵根木、末日草、舒心草等等,这些他有一小部分见过,小部分听说过没见过,但大部分他都是从那几位大能的残余记忆里知道它们的……和其他的许多种稀奇古怪灵药,都因为吴国在上游全面封锁的关系,而不得不使用吴越本国内品质更差一些的来代替,甚至产于吴国澄心堂纸的价格也要比原来贵很多,那还了得。

吴越交兵,百年战争,恩恩怨怨一言难尽。

当初出身凤阳朱姓的大梁朱温称帝伊始,打着一统天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列国的主意。

为了减轻异族对其基业的压力,他虽然反复无常却雄才大略,与鼠目寸光的吴四姓朱家不同,为了减轻其他割据基业的压力,封马殷为楚王,封钱镠为吴越王来牵制吴国的杨渥。

封刘守光为河间郡王,后又进封为燕王,牵制河中晋王李克用。

然而,反梁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

他们是昔年大唐朝所封诸王:岐王李茂贞这时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现,仍用天复年号,开府置官,致书各地,声言讨伐朱梁;蜀王王建则在成都称帝,公开另立旗号,称霸一方;吴国建业大概自吴王寿梦之时,虽有鱼盐之利,铜山之富,舟楫交通之便,故能治产积居,却要面临与被太古先民遗族连年征战,更多有权臣当道,譬如孙尚香一家都是死于吴四姓之手,孙吴之后是朱吴、杨吴。

此时的吴王杨行密已死,其子杨渥继立,内部虽多变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晋王李克用更是反梁势力的核心,事实上成为各路反梁势力的盟主。

朱温也深察这一局面,以李克用为最主要的对手。

因此,重大的战事即在梁晋之间展开。

逐鹿中原,几经反复。

最后出身沛上帝姓的刘知俊率精兵武卒万余号称万人背水亦书意,独驱市井收万全进攻晋军,小胜而骄,结果遭到新继位的晋王李存勗偷袭而大败,朱温闻讯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那边的中原板荡烽火连天,市里萧条。

而这里吴越交兵暂息,杨行密其人武艺高强豁然大度,尤其与游侠意气相投,麾下拥有无数奇异之士,甚至收拢后梁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的军中骁勇银枪效节都数千人,给赐优厚。

在唐末南藩群雄中,仅有邻近吴越国主,三起三落、一飞冲天的钱镠堪与匹敌。

杨行密称王之后,大封功臣,谁知杨王死后,诸子不肖,孽子杨隆演在篡位自立后被拥立为吴国王,建元武义,以江都为首府,名将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

大权落入徐家父子之手,这父子二人都是人杰,同年与吴越议和,从此两国休兵息民,生产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

然而吴国到底底蕴深厚,休养生息多年后,一但洗兵牧马,可生聚教训水军二十万人。

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冲锋船的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狭长的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重武装的水师主力楼船,高十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

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射来弓箭矢石女墙,女墙上开有用作发射弓弩攻击敌方窗孔。

为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

这个庞然大物上还遍插旗幡,刀枪林立,以壮声势。

相比之下,吴越虽有卑地,常苦水沴,虽有沟河可以通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堙之;虽有堤塘可以御患,惟时修固则无摧坏曩时,吴越王钱镠虽得三教九流的农家修士之助在余杭候潮门外六和塔到艮山门一带,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修筑捍海塘,又开垦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

却也因此牵扯精力,国中仅仅营田军就有四都共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

比起南海所设的“媚川都”专以采珠;吴越的“营田都”专以兴修农田水利,为农美利。

军力未免不如。

而且,施恩可不是白白做冤大头的,从清客帮闲们的闲谈中,他揣测出更深的东西。

吴越本是佛门在东南半壁的一根钉子,当初禅宗法眼宗延寿禅师,在永明寺创禅宗、净土宗合行说,著《万善同归集》,前后度弟子一千七百人。

后来在宋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

余杭昭庆寺也是净土宗所有,于宋太宗末年在西湖边结莲社,入社的信众百余人、僧众达千余人;天台宗也是自吴越义寂再兴后,义寂同门余杭慈光院志因大开方便之门,广收门徒弟子。

此后佛门在南天结社念佛遂成风气。

虽然吴僧祖肩也是以阴阳五行之术佐吴王杨行密,权臣徐温之礼遇石头大师;前蜀王建为诗僧贯休建龙华道场;荆南高季兴慰留诗僧齐己,都不过是帝王礼敬之一斑,可见佛门布局深远。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人仙_91最新章节 | 人仙_91全文阅读 | 人仙_91全集阅读